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32|回复: 1

白话《菩提道次第广论》译者序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5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BR>&nbsp;&nbsp;&nbsp; 《菩提道次第广论》译者序言<BR>&nbsp;&nbsp;&nbsp; 华锐·罗桑嘉措著<BR>&nbsp;&nbsp;&nbsp; 藏传佛教格鲁派是藏、蒙、土、裕固等地区最大的教派,她遥遥领先於其它教派,信仰该教派的僧俗人数远远超过其它教派,甚至信仰其它教派的总人数尚不及格鲁派人数的原因是为什么呢?其主要的原因是,藏传佛教传至宋末,出现腐化堕落,邪说纷纭,幸得阿底峡尊者来藏弘法,加以整饬,创立噶当派,使藏传佛教再度兴盛起来。尊者撰写《菩提道灯论》,广为弘传,过二百年后,藏传佛教再次出现戒律废弛,视显密为矛盾的没落局面。这种现象持续了很长时间,直至明朝时期,幸赖三界法王宗喀巴大师乘愿而来,依据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灯论》等学说,并根据藏区诸大译师的译著和诸大德的显密论著,取其精华,取精用弘而撰著《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现观庄严论疏》、《入中论疏》等,创立了新噶当派——格鲁派,使其发扬广大,这就是宗喀巴大师所倡导的显密并重的完整无缺的学说。<BR>这种显密双修的清净无垢教理,自兴起至今已经六百年了,仍方兴未艾,一直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推究原由其之动力是,宗喀巴大师对藏传佛教的没落於心不忍,大刀阔斧,力挽颓风,提倡持戒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倡导“首先精进广泛求多闻,继而显现理论皆教诲,之后昼夜勤奋作修持,一切回向佛教永昌盛。”与这些是分不开的。其中的“显现理论皆教诲”中包括了显密二法。<BR>行笔至此不得不提,当今汉地的个别管窥蠡测的“法师”提倡“只念佛号,莫习经论”的错误做法,不但自欺欺人,误导佛门弟子,而且也亵渎了佛陀的三藏四续,蔑视了佛的教理教义,这已构成谤法之罪。这种做法,显然是一种变相的灭法行为,如果学佛人不通达经论,与外道辩论的话,自己必败无疑不说,还会接受外道的观点,继而会成为附佛外道,阅读《菩提道次第广论》,便可知晓。再者,有些信口雌黄的人还主张什么“释儒道三教合一”、“净密禅兼修”、甚至说“基督教的《新旧约》就是《大藏经》,《大藏经》就是《新旧约》”、“《感应篇》就变成佛教的经典”、“摇控灌顶”、“居土佛教”、“所知障不是障碍”等等,这些都是无稽之谈,纯属离奇荒唐之言。<BR>试问:如果《新旧约》是《大藏经》的话,其它宗教的如伊斯兰教的《古兰经》是不是《大藏经》?其二者的区别在哪里?佛教自部四宗以外的其它一切宗教都不成了佛教吗?那么佛教指的外道是什么呢?既然外道的经典是《大藏经》的话,佛的智慧与外道“导师”的智慧又有什么区别呢?佛的含义是什么?是不是属於最究竟的智慧?外道的“导师”是否断除了一切的过失,圆满了所有的功德?是不是已经从轮回中获得了解脱而成就了佛果?进入佛门的时候,皈依的目的是什么?皈依的第一条“皈依佛宝后,不皈依天魔外道”,其中的外道又指的是什么?这恐怕稍有智慧的教内人士都会知道的,还需要做解释吗?!现在这样不负责任,乱写的佛教方面的书籍太多,好像是在竞赛一样,你写五本,他写十本,差池连篇,甚至把邪见当成正见讲说,他们出於什么目的,不言而喻!如果缺乏正见,误导众生,著述等身有何用呢?<BR>如果提倡释儒道三教合一的修法,以及《感应篇》变成佛教的经典的话,佛教中指的伪经是何者?岂不违背了皈依的教理吗?请仔细想想!&nbsp; “清净无垢教理”这一句里面已经表明,恐怕伪经的出现,所以反复强调依止清净经论而学修是很重要的。<BR>所谓的“净密禅兼修”中,还编造出下根、上根、上上根,以为密宗是上根人修的,只有禅宗才是上上根者修的。这确实是一种愚昧无知的偏见,是为迂阔之论。至於这个观点的细节是如何,不用说在家弟子如实不懂得,恐怕照本宣科的“法师”们也难以知晓。佛教分显宗和密宗两大宗派,显宗包括经律论三藏(五部大论等)、密宗包括四续部(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如果在显宗上缺少了四续部,这并非一个完整的佛教,所以完整的佛教必须具备显密二法。佛教分为大小二乘,大乘里面再分为般若波罗蜜多因乘(显宗)和殊胜金刚果乘(密宗)。此外,以三乘分为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前二者为小乘,后者为大乘。般若波罗蜜多因乘是指因位六度行人;殊胜金刚果乘指果位金刚乘人。总览佛法,超不出显密二宗或教证二法。教法是经、律、论或十二部佛经,证法是戒定慧三学。&nbsp;&nbsp;&nbsp; <BR>由此可知,净土宗是显宗的一个分支,而禅宗非属显即属密,或者非属密即属显,绝对超越不了其二大宗的范围之中,它只是这二大宗派的其中的一个分支,怎能与显宗和密宗相提并论?!禅宗的修法,如果进入三摩地的方式加以修持,必须心领神会的话,仍然属於显宗;假若不以生圆二次第的方式去修,不具备密宗条件的修法,就绝对不属於密宗。有些人说:“禅定是心法,是上上根人修的。”显密二法哪个不是心法?修持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都离不开心法。进入密宗的生起次第开始,都是用心法修的,更不用说甚深圆满次第。<BR>殊胜金刚果乘的“殊胜”二字已经显示出最究竟的道理。因此在经中屡屡提到“一切乘中的最胜金刚乘。”因为进入密宗初步修生起次第的时候,把自己住的房子、器具、自身等不能当作一般的房屋等看待,要刹那间观想成本尊的无量宫殿、殊胜法器、圣者的眷属、自身变为本尊身等等,具有它的一整套的修法。为什么说密法稀有殊胜呢?因为它对成佛提供了众多方便的因素,能迅速圆满二资粮,捷足先登佛位,却显宗不具备这些捷径条件的。因为二障中的所知障的微细障碍只能通过密乘的甚深圆满次第才能无余破除,显宗很难达到这个境界。因此,显为基础,密为究竟,必须显密兼修。之所以第二佛陀宗喀巴大师在《自传偈》中说:“比佛更稀有的金刚乘”的原因也在於此。贤劫之中,千佛陆续出世,却宣扬密法的只不过几位。<BR>所谓的摇控灌顶,纯粹是骗人的把戏,真正求解脱成佛的行者,千万莫信这个谎言。灌顶的涵义是授权等。藏传佛教讲三重门,第一道门,就是心想进入佛门,先要皈依;第二道门,若进人大乘之门,必须发菩提心;第三道门,欲进入密乘之门,必须得到灌顶。要想获得真实的灌顶,必须要消除语言上的障碍,要听得懂。本来灌顶是非常严格的,师徒二者都要具备众多因素。作为上师而言,必须经过闭关修持本尊法、通达布置坛城等各种密部仪规、戒律清净、法脉清净、传承清净、特别要具备通达金刚上师的内外二十种学科的德相等等,才有资格授灌顶;对接受灌顶的弟子而言,最起码灌过顶后,能否每日至少诵持所传授的本尊咒二十一遍而不中断,不违犯密宗的十四根本堕戒等等。但是,现在在汉地,灌顶已失去了昔日的威力的光彩。藏传佛教非常注重师承的清净,法脉的清净等,特别是格鲁派相当重视法脉清净的延续,不主张与其它教派混杂乱修。我们有福分、有机会能遇到三界大法王宗喀巴大师的圆满无误显密无垢教法,能生起极大的信心,依止这等殊胜教法做修持,严守戒律,在这浊世之时,最多不过十六世、七世、或者即身成佛,甚至三年或者最快三个月就能成就,这是有根有据的说法,并非我之杜撰,请参阅宗喀巴大师的传记和帕邦喀大师等的著作,便可得知。诸善知识有言:福报不足的人,学宗大师之法期间,觉得深奥难学,或中途退却、舍弃,或会“改行”,另在其它教派中,寻求“易修”的法门,现在看来确实如此!<BR>目前在汉地不够资格传授灌顶的藏僧和汉僧多如牛毛,而弘扬菩提道次第者少之又少,寥若晨星。他们头戴“法王”、“活佛”、“堪布”、“金刚上师”、“仁宝且”等等的“法冠”,把密法当作是化缘建庙的专利品,在各大城市灌顶化缘,其影响极为恶劣,难道释迦牟尼佛是这样弘法的吗?居士们未能树立起正知正见,被这些美妙动听的称呼所吸引,今天听说来了一个法王作灌顶,马上去接受灌顶;明天来了一位活佛作灌顶,又抢着去听灌顶,也不打听打听是不是一个合格的金刚上师,就这样盲目地去接受灌顶,而无所适从。更有甚&nbsp; 者,把灌顶一事,看作是升官发财、消除眼前的一点违缘、追求获得神通等等,令人啼笑皆非!<BR>有些人为了得到供养在大庭广众传授灌顶,甚至传授无上部的灌顶,已失去了密法的“密”义。这种轻视密法,鱼龙混杂的现象屡见不鲜,比比皆是,可按道次第传授的已是风毛麟角了。泄密的罪业是非常重的,密宗十四根本罪里面就有这一条。另外在《菩提道次第教诲,调伏自心狂象之铁钩》中说:“尤其现在很多人张开贪心之口,显现出欲望的獠牙跑到蒙地,却把最初上师在灌顶时说的‘某某必须守护秘密’,使弟子反复起誓,可抛弃不顾这些教诲,为了得到供养在几千人的大庭广众面前传授密宗灌顶,大开地狱之门,这样作就连暂时不会说话的畜生也有这个权力,不过因果难以变更,定要受同样的果报……。”现在这种现象正在汉地蔓延,司空见惯,已经到了不可遏制的地步。<BR>针对上述种种情况,责无旁贷地弘扬《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当务之急,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确实任重而道远。只有弘扬菩提道次第方面的论著(如《菩提道次第略论》、《乐道》、《文殊言教》、《铁钩》、《三主要道》等),才能消除不入法的做法;只有拿起正法的锐利武&nbsp; 器,才能斩断歪理邪说的恶见之网;只有点燃正知正见的智慧明灯,才能驱散漫漫长夜的无明黑暗;只有按照三士道次第踏踏实实地修持,才有资格进入密法修持生圆二次第,没有这样的基础,是绝对不行的。<BR>圣天论师在《摄行灯论》中也说:“首先要修持般若波罗蜜多乘后再进入密乘而修行,简言之,就是最初修密宗的行者从生起次第开始,逐步进人胜义圆满次第。诸佛曾说,初学生起次第,再进入圆满次第的行列,就像阶梯的最低处逐步走向最高处一样。”<BR>宗喀巴大师曾指出:不认真修持三士道次第,不以次第学修,就像没有打好地基而建起的楼阁一样;不奠定好持戒等的基础,若想进入密法的修持,犹如倾斜的边墙所支撑的危房一样,定会坍陷的;如果不守护三昧耶戒而自以为是修密法之道者,绝对不是密乘的旨趣,而漂流於密法理路之外等等。<BR>帕邦喀大师也说:“我们首先依照下士道、中士道,引生出离心的体验;然后按照上士道发起菩提心的体验;再对空性见获得定解,此后方进入密宗。如果不做这些准备直接进入密宗,我们的努力就无法成为解脱与无上菩提的方便。就像小孩骑野马,不仅无益,反而有极大的危险。生起三主要道体验后再进入密宗道,密宗的迅捷特色将因此而决定得到体现。” <BR>又说:“密宗教法比佛还要稀有,如果依靠无上瑜伽之道,我们在浊世短暂的一生中即可获得无学双运果位,因此一定要学习密宗道。只是为了消除现前的违缘,去求一些诸如马头、金刚手等随许法是不够的。我们应当依止合格的金刚上师,在密集、胜乐、大威德任何一位本尊的坛城中,妥善地获得决定培植四身种子的清净四灌顶,如爱护眼珠一样守护灌顶时所接受的三昧耶与律仪,在此基础上听闻二次第甚深引导并作实修。如此便完成了对整个教法的修持,这是极大的成就!”<BR>又说:“……所以,要发殊胜菩提心而进入一切乘之最——密宗道。我们必须在合格的金刚阿阉黎(即金刚上师)跟前获得能熟四灌顶,修习光明与幻身双运的双运亲因,及能熟道生起次第等,以期在浊世短暂的一生中,获得无学双运果位。”<BR>又说:“现今有些自以为是的人企图不依靠大论,只凭一二篇简短易解的文章,就想理解大手印、大圆满等见地,却连大论中所说的真正的共同奢摩他也成就不了……。那些自认为修行很好的人,实际—上将铜块当作金子来修,除堕入邪道歧途之外,不会有其它成果。”<BR>&nbsp;&nbsp;&nbsp; 宗喀巴大师说:“难忍高果无相者,对於低劣畜生因,日夜辛勤诸修士。”<BR>&nbsp;&nbsp;&nbsp; 这就是说,由於未知大手印和大圆满等要道的真实修法,而作愚修的诸行者,会误入歧途险处。<BR>萨迦班智达也说:“愚者盲修大手印,几乎成为畜生因,或堕声闻灭寂定,否则受生无色界。”<BR>就是说愚者不知大手印的修法,而仅仅以“任何亦不思维(支那堪布的见解)”的昏修来修持大手印。这种任何不思维修持者,目前汉地甚多。另外,汉地少数人误认为宁玛派的九乘次第以及大圆满的“大”字,超出了格鲁派的甚深圆满次第,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二世达赖喇嘛、四世班禅大师等的著作中有详细的说明,应当懂得大手印修法,大圆满修法,都是甚深的圆满次第修法。九乘是否是正法,还得进一步考究,因为经论中说,四乘、五乘都不是佛法,九乘就更谈不上了。<BR>&nbsp;&nbsp;&nbsp; 这里再说一下,有些人(个别顽固的居士也这样吠形吠声、随声附和)极力提倡“勿求多闻,只念佛号”,不求多闻,怎可通达修持之理?佛祖何必苦口婆心地讲解几十年的经呢?一句佛号不就了脱生死吗?但事实并非如此,三藏十二部经典足以证明了这一点。广积资粮&nbsp; 的时候,在持咒、念佛号的基础上必须广求多闻,这样才能达到目的,使而锦上添花。假若你把多闻与修持(包括念佛号)看作是格格不入的两回事,这确实是大错特错!希阅读《广论》便可得知。若将听闻与修持当作是水火不容的畜生般愚昧的修法,萨迦班智达曾批驳说:“说是修持不须闻,这是愚者劣慧说,不须闻教之修行,纵勤也是畜修法。”阅读过《广论》好多遍,还不知道怎么修持者也不乏其人。他们虽然学了很多佛法,可对修持的方法仍然一无所知,准备修持(其实学习《广论》,就是修持)的时候,又往他处寻求秘诀,的确是错误的作法。仲敦巴仁宝且说:“学习了很多佛法,修持之际又在他处去求法,这是错误的作法。”法王宗喀巴也曾说:“多年闻习广大诸经论,诸友莫弃自己之珍宝,然后去取他人之斌?硖?(普通宝石),希知自己具有昂贵宝!”<BR>&nbsp;&nbsp;&nbsp; 《菩提道次第广论》这本书,对修持者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修持典籍,全面阐述了闻思修以及戒定慧等的整个过程,是一部非常珍贵的无上法宝,其中含有三藏十二部的精华,是对《大藏经》的高度概括,依止该论学修,逐渐趋向无上菩提,是本论的最终目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对研究佛学,想全面了解佛教思想的人士来说,绝对是最具权威性的,也是一本不可或缺的经典著作。其中的佛学哲理——缘起性空的内容,字数二十余万(包括注解)。另外,禅修的内容也占了大量部分,所以对研究佛教心理学、深邃的中观哲学理论的人员,也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价值和极大的方便。但其中的缘起性空互不矛盾的真理,不一定每个人都理解得透彻,通达无碍,必须具足慧根,身临其境,亲自体验证悟的那些有缘大丈夫才能享受这种乐境!<BR>&nbsp;&nbsp;&nbsp; 九五年以后,我就发愿要用白话文译出这部论著,但总觉得学识浅陋,力不从心,甚至望而却步。后来由於各地僧俗信众的再三要求下,於九九年开始释译出了止观以前的内容,字数达四十万左右,共译了六个多月。翌年,由曹忠居士负责在兰州内部出版发行了上册(上卷)。本来不打算释译下册(下卷)止观部分,这是因为考虑到止观部分很难修持,起不了大的作用,特别像我这样的浅慧劣智的行者更不用说修习了。可是,请到上册的同修们,都希望得到下册,从全国各地来电来函,迫切要求译出下册止观部分,并对上册的译本、译风等大加赞誉(因此我并不感到自傲);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基於上述情况,二OO一年我着手翻译奢摩他的时候,辽宁丹东的于永发和韩坤居士等发心邀请我到东北翻译,我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近五个月时间释译完了止观全文,字数三十余万。上、下两册(上、下二卷)的字数总共七十多万。之后由他们(于永发、韩坤、张桂芹、刘树思、孙文焕、尹寿芝居士等)出资合刊出版了精装本。<BR>&nbsp;&nbsp;&nbsp; 这里特别说明的一点是,翻译这部论著的时候,我不仅译出了原著,而且根据《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及其有关注解,才翻译了出来,这样就比文言文《广论》容易理解。文言文《广论》中仅仅译出了原著,没有注解。法师能把《广论》弘扬到汉地,确实功德无量!文言文译本中有四处纰漏和多处误译的地方,需要纠正(并非说我的译本完美无缺)。甚至现在有些法师依文言文的译本进行讲解的时候,未免望文生义,而以讹传讹,这些情况通达藏汉两种文字,还要对佛学有一定造诣的人才能看得出和听得出。或许有些人还会对我的这种说法持反对意见吧!甚至会有排斥阻拦修读白话文《广论》的人出现,尤其是出家人之中,这是不可避免的,当然这是极个别的。但我至诚地告诉,多阅读修习白话文《广论》,只有益处,没有害处,应当把它当作是金子,切莫看作是铜块!这也是我的肺腑之言。<BR>&nbsp;&nbsp;&nbsp; 译文中的佛经名字是原著中本来就有,并非我所加。这次翻译的时候,对佛学术语除个别有所改动以外,基本上保留了原来(古代)的译法,没有太大的变更。如果纯粹改为“现代化”,反而觉得有失原文所具有的“美观”。如奢摩他,本来就是梵音,正确的读音应为“夏嘛他”,三摩地为“萨嘛地”,这些都是禅定的异名;另外,禅定的异名还有静虑、寂止、定学、心学、定度等;毗钵舍那的异名有胜观、智慧、慧学、慧度等;空性的异名有胜义无、真实性、真实义、真如、无自性、无实有、无自相、自性空等;实有的异名有自相有、自性有、自体有、真实有、自在有、胜义有等等;另外毗钵舍那部分中出现的“正理”、“名言”、“理智”、“影像”、“有事”、“无事”、“四句”等各有各的含义,这些都是佛学术语,不能按我们经常在世俗上用的含义去理解。<BR>阅读毗钵舍那的时候,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要搞清胜义谛与世俗谛这两个概念,因此再思维中观的道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中观之义是指没有堕於“断常”二边,是中道,以及必须承认远离二边之义。因此远离此二边者,通达承认在胜义中没有丝毫微尘实有存在而远离常边,以及在名言中诸法如同幻术而远离断边,如此没有堕於常断二边,远离二边的缘起之义就是中观。切莫好高骛远,必须按照下、中、上三士道次第依次修习。有些人疏虞了下士道和中士道的内容,甚至连“学修佛法的基础”部分的知识都没有掌握,还高谈阔论“空性”,空性不是以三言两句就能讲得清楚,也不是向非根器人讲的,若向非法器宣讲空性,就违犯了菩萨戒。有关缘起性空的内容-(其中就包括中观见),希参阅毗钵舍那部分,因恐文字过繁,这里不再重复。<BR>为了树立清净中观正见,宗喀巴大师旁证博引众多的清净中观论著,对性空正见讲解得淋漓尽致,文中驳斥了外道的顺世派、数论派、胜论派以及外道实事派(实相派)和自部的经部、有部、唯识、中观自续派的不正确的观点。这就是站在中观应成派或无自性师的最高角度而批驳的,是最究竟、最了义的见解。文中极有力地驳斥了支那堪布的邪知邪见,驳得一无是处,咎由自取。现在有些心术不正的派外之人说宗喀巴大师的见解是“单空见”,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是属於疯癫者的呓语而已,不值得一驳!其愚痴极为可笑,亦复可怜矣!<BR>&nbsp;&nbsp;&nbsp; 有关编造“单空见”的谎言,已有藏传佛教的杰出的大辩论家、大书法家、大格西、一代宗师,曾任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经师华锐·罗桑拉萨仁波切(该师是佛教后弘期的复兴者喇钦·贡巴晶萨尊者的化身)的著作中已有圆满的驳斥。所以对时下持有偏私动机之“单空&nbsp;&nbsp;&nbsp; 见”的谎言,行者们千万莫信!若是相信,由此邪见,必堕恶趣!请阅读《铁钩》,便可得知其理。<BR>总之,翻译这部名著的时候,对出现的疑难问题曾请教了我的几位上师,尤其在毗钵舍那中的疑问是较多的,经过求教与罗桑嘉措上师(该师精通三藏四续,兼懂中文),得到了恩师的及时解答。另外,这部著作能顺利译完,与上师三宝的加持是分不开的。由於翻译的时间比较仓促,而一气呵成(上、下两卷七十余万字,总共译了一年时间,还不到两年)。本着“依义不依语”的原则,对文字没有进行推敲,没有修辞润色加工,不具备文学角度的雅译,希谅解!再者本人水平有限,才疏学浅,译文中的出入在所难免,若发现问题,恳请远离偏私成见的诸位有识之士,不吝赐教,直接告知译者,使其译著更加完善。若有误译,衷心地向文殊怙主宗喀巴大师以及具足慧眼的阎罗法王等座前忏悔,祈求宽恕!<BR>最后,希望这部论著的出版发行,能使广大的行者受益;但愿一切众生能获得清净正法的甘露,滋润心田,广积福慧二资粮,趋向无上菩提!<BR>祈愿清净无垢的甚深善律妙法,普及世界各地,长久住世,藉此威力,息灭战争,世界和平,众生安宁!</P><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二OO二年农历四月初一日<BR></P>
 楼主| 发表于 2005-9-25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P>藏传佛教当代年轻的学者、译师华锐·罗桑嘉措简介 <BR>华锐罗桑嘉措,于公元一九六五处,出生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一户藏族牧民家中(祖辈系当地部族首领)。 <BR>一九八四年他到青海省塔尔寺,在大善知识丹切大师座前剃度受出家戒,后赴天祝石门寺(该寺由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创建),依智华大德为师学习藏文及念诵仪规。一九八五年考入甘肃省佛学院深造,成为该院首届学员。在校五年期间依十位善知识及老师聆藏文正字学、语法、诗学、《因明学》及《菩提道次第广论》等,同时又学习中文,攻读汉传佛经,故对中文亦有了颇高的造诣,一九九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执教期间又拜拉卜楞寺多位善知识闻思《释量论》、《现观庄严论》、《中观论》、《俱舍论》、《律经论》以及密宗经典理论和修持仪轨。为此,他对显宗五大论及密宗四续部有一定的造就。先后又从许多大德善知识座前得到诸多密法灌顶。因为他热衷于佛经的翻译,所以于一九九五十二月自愿辞职后专搞佛经翻译工作。 <BR>自一九八九年起,他先后在《西藏佛教》、《西藏研究》、《章恰尔》、《攀登》、《格更琼波》、《雪域文化》、《甘南报》、《法音》、《广东佛教》、《安多研究》、《世纪涛声》、《显密》、《佛教知识》、《香港佛教》、《佛学通讯》以及台湾等地有影响的学术杂志上,用藏汉两种文字发表佛学论文及诗歌三十余篇。其中有些文章,被别的学者译为其它文本。尤其受到贡唐大师、阿拉善堪布仓(内大研究生导师、活佛)、拉卜楞寺诸格西、联波仁波且等的高度评价。自一九九五年起,他先后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 <BR>他发表的这些论文比一般文章具有许多特色。如:没有重复性、盲目性、无自誉谤他、论证性强。近几年个别人对藏传佛经内涵的曲解、宗派偏袒而引起的诽谤,藏文修养欠缺而对宗派名命出现的误解、起贪嗔心而对大德的诬陷、藏传佛教典籍翻译方面屡次出现的很多问题,他以自己正确的见解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并驳斥了十余位教授、研究员、藏学专家不负责任、道听途说而乱写、乱译的文章,这对从事藏学的人来说,不啻为金玉良言。<BR>特别是近几年来,应其他民族及汉地僧俗信徒的请求,在他上师的许可下,他已翻译完的法本(经典)有:《佛法功德源流摄颂及注解》、《菩提道次第教诫·调伏自心狂象之铁钩》、《入佛门――皈依讲义·利乐妙道·明灯》(另行出版)、《献沐浴仪轨》、《尊胜佛母千供仪轨》、《四曼扎供仪轨》、《心经回遮魔罗仪轨》、《四百供仪轨》、《白哈尔王上供下施仪轨》(莲花生大士造)、《八大药师念诵仪轨》、《吉祥经》、《度母赞》、《格鲁派教法昌盛祈祷颂》、《十一面大悲观音灌顶仪轨》、《瓦日百法随许灌顶仪轨》、《妙音佛母修持仪规、随许法》、《大白伞盖佛母随许法》、《尊胜佛母随许》、《吉祥佛母随许法》、《金刚萨埵修持仪轨》、《马哈嘎拉随许法》、《白文殊随许法》、《毗沙门随许法》、《阎罗法王护法内外密随许法》、《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明晰引导文·趋入一切种智的乐道》等,字数达百余万。他对我国的藏汉翻译事业和藏汉佛教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新的、重大及突出的贡献。 <BR>总之,他发表的这些论文内容丰富,文笔流畅,深入浅出,论据确凿,对藏学界及佛学界增添了新的光彩。罗桑嘉措译师不愧为藏族人民的骄傲、上进者的典范、未来者的骨干。为此,我们广大读者及修学信众应当对他作出的成绩给予高度的赞许和重视。</P><P>———咱雅·班智达 </P><P>华锐.罗桑嘉措译师近年来鉴于法尊法师译《菩提道次第广论》行文古涩难懂,故发心用汉语白话文从新译出,并还有《智慧的窗扉》--菩提道次第观修法,《圣文殊真实名经释》发行。译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善知识。 <BR>《智慧的窗扉》一一 菩提道次第观修法建议迎请价格:40元/本(含邮费);另:《菩提道次第广论》新译白话文版建议迎请价格:80元/本(含邮费);《圣文殊真实名经释》建议迎请价格:40元/本(含邮费)。 <BR>汇款地址:辽宁省丹东市地税局振安分局人事科 于永发   邮编:118000 电话:0415-6223774 手机:13019690483 感兴趣的同修可与于居士联系 <BR>译师通讯地址:甘肃夏河县甘肃省藏学研究所 罗桑嘉措 邮编:747100 电话:0941-7123316 手机:13909419583 <BR>于永发居士与译师同行,想拜见的请打手机联系 找我也可;13391143766</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BR>现代社会人们大多忙忙碌碌, 文言文阅读水平普遍不高。译师翻译的白话广论,深入浅出,是修学菩提道次第的人们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BR></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30 03:47 , Processed in 0.03364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