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94|回复: 3

【心经】修持,密义及击掌除魔障法 简介 (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6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style="LINE-HEIGHT: 150%"><FONT size=2>蒋扬亲绕<BR><BR><BR>分论- <BR>1.见-<BR>一. 人我空-五蕴皆空.『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受<BR>想行识亦自性空。』<BR>中观见, 大圆满见:<BR>(1) 色即是空-胜义谛, 由观察修可『明心』-『明』白境为『心』之反<BR>射, 并无自性; 那心是为否实有呢? 再进一步观察修,可<BR>『见』心亦无自『性』, 此为『见性』-见心之本性. 其<BR>如『应无所住』.<BR>此于大圆满见为心之本性-空<BR><BR>(2) 空即是色-世俗谛, 观察如何由因缘法形成幻有世俗万法, 如『生其<BR>心』. 此于大圆满见中为心之特点-明. 其能感受万物. 对万物之<BR>感受实为心明之反射<BR><BR>(3) 色不异空-二谛双运, 当经过分析辨证理解胜义谛与世俗谛后, 则应<BR>不落二谛(边), 进一步思解胜义谛与世俗谛无二. 在圣者心中, 其<BR>为无二, 而在凡夫心中, 执为二边.<BR>此于大圆满见中为心之功用-大悲任运无碍遍满.<BR><BR>(4) 空不异色-二谛差异, 胜义谛如何建立世俗谛, 也就是如何在甚深见<BR>性空中, 生出广大方便行, 也就是如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BR><BR>此于大圆满见中为心综合运用. 凡夫因不『明』执诸法『空』为外<BR>在实有, 故由此分别而生烦恼障, 致感受业障而因循轮回.<BR><BR>(二)法空-『舍利子, 以是诸法性空无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BR>中观见:<BR>(1)根-不生不灭为甚深见胜义谛. 根本上来说, 无始以来, 佛与众生心<BR>之本性本不生不灭<BR>(2)道-不垢不净为广大行世俗谛. 于修持道上, 表相世俗谛认为具不垢<BR>者为觉悟者, 不净者为众生, 但于内相胜义谛, 不存二元分别念<BR>而修. 垢法或净法皆可为道, 主要于是否具不执垢净之清净观.<BR>(3)果-不增不减为圆满佛果. 胜义世俗谛双运不二. 于果位上来说, 证<BR>果时无增一分,众生时无灭一分, 因真理特性不变.<BR><BR>大圆满见:<BR>(1)『不生不灭』为心之本性-(性)空, 万法当下即具生灭, 因缘和合故,<BR>众生因无始无明,而执心为实有.<BR>(2)『不垢不净』为心之特点-明, 其能感受万物, 众生不明对诸法之感<BR>受皆为心之明的反射,执心外另有相对之实在诸法, 故生心及心<BR>外诸法二元分别, 而生所知障.<BR>(3)『不增不减』为心之功用-遍满, 其为心之空明作用而衍生之判断.而<BR>众生执二元分别感受而判断诸法, 譬如此好, 我喜欢(贪), 彼<BR>不好, 我讨厌(瞋), 由此而生烦恼障.故觉悟者为大悲遍满, 众<BR>生为烦恼遍满. 如能胜解诸法世俗谛(世俗看法)与胜义谛无二,<BR>而无罣碍其诸得失, 即自性空之『无所得』.<BR><BR>2.修行-<BR>修行重点在于不落入二边之二元分别. 此仅精简的区分为因乘与果乘<BR>, 因乘即南传佛教之声缘二乘, 与北传佛教中之显乘(又称『般若乘』),<BR>果乘即为金刚乘. 依中观应成派观点, 因乘或果乘主要差别, 于性空见一<BR>样, 皆悟无自性空, 即使声闻缘觉乘亦知人法空见, 只是发心与修持方便<BR>法不同,当然证悟果位与速缓亦不同. 此将省略般若乘修法简介,因宗派众<BR>多, 请自行参法师的开示教导. 在声闻缘觉乘仅代表性修法简介为主, 于<BR>金刚乘则以生起次第中, 下三部本尊瑜伽修法为代表简介, 至于如何配合<BR>生起次第之无上瑜伽部, 圆满次第, 二三四六中阴四派不同之修法, 大圆<BR>满, 大手印等修法简介则省略. 另亦有尃有心经之般若佛母法, 请自行参<BR>考贡噶上师心经演讲录, 此略.<BR><BR>『舍利子, 是故于性空之中, 无色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耳意 ... 亦无<BR>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同理亦无苦集灭道, 无智无得, 亦<BR>无不得. 』<BR>凡夫于六根与外六尘接触时, 『无明』而『行』识, 由十二因缘和合<BR>『集』成而生『苦』受,生老病死接踵而至, 依『道』修『智』而『得』<BR>『灭』; 此皆因无明, 而二元分别执因缘和合感受为实有; 如依般若, 彼<BR>皆自性无.<BR><BR>1.声闻缘觉乘修法简介-保持清明的尃注于根与尘接触(金刚乘术语为双<BR>运)之每一剎那, 此为止住修, 悟其为因缘和合自性空, 并无实在<BR>不变之自性, 此为观察修. 如眼甫见某物, 便觉知是眼看到某物,<BR>如此而己, 法尔如是, 耳鼻舌耳意, 五蕴皆如是修, 可由此悟空,<BR>修持纯熟时, 可自然转识成 智, 当下悟蕴, 根, 尘,界,十二因缘<BR>皆无自性空.<BR><BR>在修持证悟以上境界时, 般若乘行者认为闻缘二乘虽己尽烦恼障(漏<BR>尽通), 但尚执所知障与细微法执, 故应依同理, 进一步修证『同理亦无<BR>苦集灭道』; 而登地菩萨更应『无智无得, 亦无不得.』除二元分别所知<BR>障, 无沉寂于涅盘, 行『应无所住中而生其心』菩提道.<BR><BR>2.金刚乘下三部瑜伽生起次第修法:<BR>一. 座上修法-『舍利子, 是故于性空之中, 无色受想行识』, 依前所述<BR>之见而修持:<BR>(1) 色即是空-观空咒. 胜解(观察修)周遭环境及自体五大, 受想行识皆<BR>无自性空. 此为生起次第正行中最重要之关节, 如不胜解于此性<BR>空中生起如幻行, 则后继所观修, 皆犯执着罣碍之病. 许多在修<BR>习本尊仪轨时, 不重视或是不知此, 殊为可惜. 此处与睡眠, 死<BR>亡, 法身果相应相关.<BR>(2) 空即是色-一有起心动念, 即观因菩提心与往昔愿力关系, 由诸法自<BR>性空中, 逐步或瞬间幻生本尊. 此与梦, 实相中阴, 报身相应相<BR>关.<BR><BR>(3) 色不异空-入性空定. 观万法融入自幻现本尊, 自逐步融入性空净光<BR>中.此亦与法身果有关.<BR>(4) 空不异色-因菩提心与愿力之心行而出定, 自身瞬幻现为本尊, 周遭<BR>环境皆幻现为净土坛城, 其本质为般若性空. 此与醒来, 投生,<BR>化身相应相关. 下座后观照诸法应具清净观.<BR><BR>观本尊坛城主要去除自执人法皆为实有之习性. 同时应知本尊坛城其<BR>诸表相(如装饰, 身色, 手印)之胜义, 因其为诸佛福德愿力等因缘和合而<BR>幻现, 由此可提醒自身是否与其福德, 愿力『相应』, 如可与自性空中行<BR>如幻事业, 执心减少, 菩提心增加, 方可称为『感应』. 如执六根热流,<BR>幻景为感应者, 恐徒增轮回因吧 !<BR><BR>二. 座下行法-<BR>『无眼耳鼻舌耳意 ...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BR>心要:b色(印)空不二, 声空不二, 意空不二.<BR>凡所见者, 皆观为净土, 有情皆为弥陀或本尊, 其本质皆为般若显现<BR>, 诸法如性空所盖之印, 如镜中影, 水中月, 空中虹. 观所闻之音声皆为<BR>『噶德 ... 婆哈』心咒, 或阿弥陀佛, 或本尊咒音, 其本性空, 如空谷<BR>回音. 明觉起心动念皆于胜义谛般若性空中, 诸相, 声皆为心反射之世俗<BR>谛, 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或空, 明, 遍明. 凡六根所触之六尘,<BR>皆为般若圆满幻现<BR>.<BR>三. 密义与心咒简介-<BR>咒有总持, 护心, 总持为『总』摄经意『持』为心要,『护心』离世<BR>俗凡相及凡心. 如般若经即是总摄其心要成心经, 以利记忆持颂, 故心经<BR>亦可称大明咒, 最早期鸠罗摩什译心经名为大明咒, 颇合其意. 同理将心<BR>经密义心要摄成总持(心咒), 其为嗡, 加爹... 娑哈; 如更精简则总摄成<BR>『阿』, 因阿本表不生不灭意, 由其可幻现诸法, 故称其种子字, 为般若<BR>佛母心轮间之种子字. 故应由其提醒胜义谛般若与世俗谛方便次第, 并非<BR>不解其意, 而是因其总摄意义无限, 故无法译得合适字句, 又恐不解者因<BR>字生义, 故以译音为主. 所以咒字应解释, 至少应知其表义, 但绝不应误<BR>执其意唯有如此. 在西藏认为, 一个好上师, 可对其弟子至少花六年以上<BR>时间解释六字大明咒:嗡玛尼贝美吽. 因此认为不应解释咒义之观点, 似<BR>有再考量之必要. 现仅以心经密义,与综摄心要所成之心咒, 来简介心咒<BR>表相意义.<BR><BR>密义-配合五道<BR>1.资粮加行道-『舍利子, 若善男子善女人乐修般若波罗密多深妙行者,<BR>应观五蕴自性空. 空即是空, 空即是空 色不异空, 空<BR>不异色, 受想行识亦自性空』<BR>2.见道-『舍利子, 以是诸法性空无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BR>3.修道-『舍利子, 故于性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 无智无得, 亦无不得』<BR>4.无学道-『舍利子, 因此菩提萨埵以无所得故 ... 三藐三菩提』<BR>一. 菩萨十地-『舍利子, 是故菩提萨埵以无所得故, 依止般若波罗密多; 』.<BR>二. 法身-(1)自性法身-『心无罣碍故, 无恐怖, 』<BR>(2)智能法身-『远离颠倒,』<BR>三. 色身-『 究竟涅盘。』<BR><BR>心咒:『嗡 噶德 噶德 巴喇噶德 巴喇桑噶德 菩提婆哈』<BR>简释-嗡由 A. U. M. 三个字根组成, 各表由身, 语, 意, 如何由凡夫转<BR>成圆满佛陀之身, 语,意, 即化, 报, 法三果位身, 须依以下心经<BR>密义-菩提心次第之心要总持, 第一噶德配资粮道, 第二噶德配加<BR>行道, 巴喇噶德配见道, 巴喇桑噶德配修道,菩提婆哈配无学道.<BR><BR>3.果-<BR>(1) 度一切苦厄, 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BR>(2) 心无罣碍, 无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BR>(3) 菩萨依此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亦依此证无上正等正觉.<BR>(4) 一切如来皆悉随喜.<BR><BR>(三)结行回向-依惯用回向文, 以三轮体空之无所得心来回向众生速证无<BR>上正等正觉.<BR><BR>三. 击掌除魔障法-<BR>一般在法会或修法前先念诵心经一次, 再观修此法, 观双心各有千辐<BR>法轮. 击掌三次;击掌时, 要胜思此掌声来自何处, 来自单掌呢?但仅动单<BR>掌不闻其声; 来自双掌呢? 仅举双掌亦不闻其声; 需要再加击之动作, 方<BR>可闻声, 由此可知声乃因缘和合而生, 没有不变及独立之自性, 故悟自性<BR>空, 声为因缘和合生, 故悟为幻有, 由胜解性空幻有而推演诸法亦皆性空<BR>幻有. 故每次击掌时, 都要以观修此法更深入心经性空境界, 而灭内无明<BR>魔及外天魔执着, 自然内外魔消退, 由因此而得以除魔障.<BR><BR>仪轨简介如下-持颂心经后<BR>1.前行归依发心-<BR>南莫! 敬礼上师佛法僧, 敬礼般若大佛母. 愿诸胜义句成就.<BR>如昔天神主因渣, 思般若义持心经, 驱退诸魔不祥物,<BR>愿我亦同依此法, 思般若义持心经, 驱退诸魔不祥物,<BR>2.正行-<BR>愿其回退 (击掌)<BR>愿其无有 (击掌)<BR>愿其息灭 (击掌)<BR><BR>3.结行回向祈愿-<BR>万法因缘和合生, 其为无生灭始终, 无来去分合之义; 诸因缘完全自在;<BR>教授自在我敬礼, 圆满佛陀之圣文. 愿一切吉祥.<BR><BR>愿六道有情依般若心经速成佛道 蒋扬亲绕 .<BR><BR><BR>心经『咙』与击掌退魔障法之法源-<BR><BR>1990年末旅于北京, 承胡继欧大德授除魔障法, 及得过心经『咙』,<BR>1991新年朝拜塔尔寺时, 向扬嘉仁波切求过心经『咙』以结法缘.<BR>1994年于美国洛杉矶向罗桑才培上师再次请过除魔障之『咙』,并得其授知上下密院所修<BR>不共之除障法. 主要击掌二次, 首次击, 入般若定,再次击, 幻化本尊.<BR><BR>西藏佛教研究中心 噶玛贡嘎塔喜 整理设计 <BR> </FONT> </P>
发表于 2005-8-17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P>据我查询拉卜楞寺的印刷版本的拉萨出版的《藏传佛教念诵集-格鲁派》中所讲,这《心经》后面所击掌的部分,其著作者不是别人,正是怙主贡唐仓仁波切的第三世,贡唐.丹白仲美大师。</P><P><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2.gif">&nbsp;特此补充。</P>
发表于 2016-1-8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d=====( ̄▽ ̄*)b
发表于 2016-1-8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论:

1。见——

一。人我空——五蕴皆空。‘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自性空。’中观见,大圆满见:

(1) 色即是空——胜义谛,由观察修可‘明心’——‘明’白境为‘心’之反射, 并无自性; 那心是为否实有呢?  再进一步观察修,可‘见’心亦无自‘性’, 此为‘见性’——见心之本性。 其如‘应无所住’。此于大圆满见为心之本性——空。

(2) 空即是色——世俗谛,观察如何由因缘法形成幻有世俗万法,如‘生其心’。此于大圆满见中为心之特点——明。其能感受万物,对万物之感受实为心明之反射。

(3) 色不异空——二谛双运,当经过分析辨证理解胜义谛与世俗谛后, 则应不落二边,进一步思解胜义谛与世俗谛无二。在圣者心中, 其为无二, 而在凡夫心中, 执为二边。

此于大圆满见中为心之功用——大悲任运无碍遍满。

(4) 空不异色——二谛差异,胜义谛如何建立世俗谛,也就是如何在甚深见性空中, 生出广大方便行, 也就是如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此于大圆满见中为心综合运用。 凡夫因不‘明’执诸法‘空’为外在实有,故由此分别而生烦恼障, 致感受业障而因循轮回。

(二)法空——‘舍利子,以是诸法性空无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中观见:

(1)根——不生不灭为甚深见胜义谛。根本上来说,无始以来,佛与众生心之本性本不生不灭

(2)道——不垢不净为广大行世俗谛。于修持道上,表相世俗谛认为具不垢者为觉悟者,不净者为众生,但于内相胜义谛,不存二元分别念而修。 垢法或净法皆可为道,主要于是否具不执垢净之清净观。

(3)果——不增不减为圆满佛果。胜义世俗谛双运不二。于果位上来说,证果时无增一分,众生时无灭一分, 因真理特性不变。

大圆满见:

(1)‘不生不灭’为心之本性——(性)空,万法当下即具生灭,因缘和合故,众生因无始无明,而执心为实有。

(2)‘不垢不净’为心之特点——明,其能感受万物,众生不明对诸法之感受皆为心之明的反射,执心外另有相对之实在诸法,故生心及心外诸法二元分别,而生所知障。

(3)‘不增不减’为心之功用——遍满,其为心之空明作用而衍生之判断。而众生执二元分别感受而判断诸法,譬如此好,我喜欢(贪),彼不好,我讨厌(嗔),由此而生烦恼障。故觉悟者为大悲遍满,众生为烦恼遍满。如能胜解诸法世俗谛(世俗看法)与胜义谛无二,而无挂碍其诸得失, 即自性空之‘无所得’。

2。修行:

修行重点在于不落入二边之二元分别。此仅精简的区分为因乘与果乘,因乘即南传佛教之声缘二乘,与北传佛教中之显乘(又称‘般若乘’),果乘即为金刚乘。依中观应成派观点,因乘或果乘主要差别,于性空见一样,皆悟无自性空,即使声闻缘觉乘亦知人法空见,只是发心与修持方便法不同,当然证悟果位与速缓亦不同。此将省略般若乘修法简介,因宗派众多,请自行参法师的开示教导。在声闻缘觉乘仅代表性修法简介为主,于金刚乘则以生起次第中,下三部本尊瑜伽修法为代表简介, 至于如何配合生起次第之无上瑜伽部,圆满次第,二三四六中阴四派不同之修法,大圆满,大手印等修法简介则省略。另亦有专有心经之般若佛母法,请自行参考贡噶上师心经演讲录, 此略。

‘舍利子,是故于性空之中,无色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耳意……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同理亦无苦集灭道,无智无得,亦无不得。’

凡夫于六根与外六尘接触时,‘无明’而‘行’识, 由十二因缘和合‘集’成而生‘苦’受,生老病死接踵而至,依‘道’修‘智’而‘得’‘灭’;此皆因无明,而二元分别执因缘和合感受为实有;如依般若,彼皆自性无。

1。声闻缘觉乘修法简介——保持清明的专注于根与尘接触(金刚乘术语为双运)之每一刹那, 此为止住修,悟其为因缘和合自性空,并无实在不变之自性,此为观察修。如眼甫见某物,便觉知是眼看到某物,如此而己,法尔如是,耳鼻舌耳意,五蕴皆如是修,可由此悟空,修持纯熟时,可自然转识成智,当下悟蕴、根、尘。界。十二因缘皆无自性。

在修持证悟以上境界时,般若乘行者认为闻缘二乘虽己尽烦恼障(漏尽通),但尚执所知障,故应依同理,进一步修证‘同理亦无苦集灭道’;而登地菩萨更应‘无智无得,亦无不得。’除二元分别所知障,无沉寂于涅盘,行‘应无所住中而生其心’菩提道。

2。金刚乘下三部瑜伽生起次第修法:

一。座上修法——‘舍利子,是故于性空之中,无色受想行识’,依前所述之见而修持:

(1) 色即是空——观空咒。胜解(观察修)周遭环境及自体五大,受想行识皆无自性空。此为生起次第正行中最重要之关节,如不胜解于此性空中生起如幻行,则后继所观修,皆犯执着挂碍之病。许多在修习本尊仪轨时,不重视或是不知此,殊为可惜。此处与睡眠, 死亡,法身果相应相关。

(2) 空即是色——一有起心动念, 即观因菩提心与往昔愿力关系,由诸法自性空中,逐步或瞬间幻生本尊。此与梦,实相中阴,报身相应相关。

(3) 色不异空——入性空定。观万法融入自幻现本尊,自逐步融入性空净光中。此亦与法身果有关。

(4) 空不异色——因菩提心与愿力之心行而出定,自身瞬幻现为本尊,周遭环境皆幻现为净土坛城, 其本质为般若性空。此与醒来,投生,化身相应相关。下座后观照诸法应具清净观。

观本尊坛城主要去除自执人法皆为实有之习性。同时应知本尊坛城其诸表相(如装饰,身色, 手印)之胜义,因其为诸佛福德愿力等因缘和合而幻现,由此可提醒自身是否与其福德,愿力‘相应’,如可与自性空中行如幻事业,执心减少,菩提心增加,方可称为‘感应’。如执六根热流,幻景为感应者, 恐徒增轮回因吧 !

二。座下行法:

‘无眼耳鼻舌耳意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心要:色(印)空不二,声空不二,意空不二。凡所见者,皆观为净土,有情皆为弥陀或本尊,其本质皆为般若显现,诸法如性空所盖之印,如镜中影,水中月,空中虹。观所闻之音声皆为

‘噶德 ……婆哈’心咒,或阿弥陀佛,或本尊咒音,其本性空,如空谷回音。明觉起心动念皆于胜义谛般若性空中,诸相,声皆为心反射之世俗谛,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或空,明,遍明。凡六根所触之六尘,皆为般若圆满幻现。

三。密义与心咒简介:

咒有总持,护心,总持为‘总’摄经意‘持’为心要,‘护心’离世俗凡相及凡心。如般若经即是总摄其心要成心经,以利记忆持颂,故心经亦可称大明咒, 最早期鸠罗摩什译心经名为大明咒,颇合其意。同理将心经密义心要摄成总持(心咒),其为嗡,加爹……娑哈;如更精简则总摄成‘阿’,因阿本表不生不灭意,由其可幻现诸法,故称其种子字,为般若佛母心轮间之种子字。故应由其提醒胜义谛般若与世俗谛方便次第,并非不解其意,而是因其总摄意义无限,故无法译得合适字句,又恐不解者因字生义,故以译音为主。所以咒字应解释,至少应知其表义,但绝不应误执其意唯有如此。在西藏认为,一个好上师,可对其弟子至少花六年以上时间解释六字大明咒:嗡玛尼贝美吽。因此认为不应解释咒义之观点,似有再考量之必要。现仅以心经密义,与综摄心要所成之心咒,来简介心咒表相意义。

密义——配合五道

1。资粮加行道——‘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乐修般若波罗密多深妙行者,应观五蕴自性空。空即是空,空即是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自性空’。

2。见道——‘舍利子,以是诸法性空无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3。修道——‘舍利子,故于性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智无得,亦无不得’。

4。无学道——‘舍利子,因此菩提萨埵以无所得故 ……三藐三菩提’。

一。菩萨十地——‘舍利子,是故菩提萨埵以无所得故,依止般若波罗密多; ’。

二。法身:(1)自性法身——‘心无挂碍故,无恐怖。 ’

(2)智慧法身——‘远离颠倒。’

三。色身——‘ 究竟涅盘。’

心咒:‘嗡 噶德噶德 巴喇噶德 巴喇桑噶德 菩提婆哈’

简释——嗡由 A。U。M。三个字根组成, 各表由身,语,意,如何由凡夫转成圆满佛陀之身、语、意, 即化、报、法三果位身,须依以下心经密义——菩提心次第之心要总持,第一噶德配资粮道,第二噶德配加行道,巴喇噶德配见道,巴喇桑噶德配修道,菩提婆哈配无学道。

3。果:

(1) 度一切苦厄,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2) 心无挂碍,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3) 菩萨依此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亦依此证无上正等正觉。

(4) 一切如来皆悉随喜。

(三)结行回向——依惯用回向文,以三轮体空之无所得心来回向众生速证无上正等正觉。

三。击掌除魔障法:

一般在法会或修法前先念诵心经一次,再观修此法,观双心各有千辐法轮。击掌三次;击掌时,要胜思此掌声来自何处,来自单掌呢?但仅动单掌不闻其声;来自双掌呢?仅举双掌亦不闻其声;需要再加击之动作,方可闻声,由此可知声乃因缘和合而生,没有不变及独立之自性,故悟自性空,声为因缘和合生,故悟为幻有,由胜解性空幻有而推演诸法亦皆性空幻有。故每次击掌时,都要以观修此法更深入心经性空境界,而灭内无明魔及外天魔执着,自然内外魔消退,由因此而得以除魔障。

仪轨简介如下——持颂心经后

1。前行归依发心——

南莫!敬礼上师佛法僧,敬礼般若大佛母。愿诸胜义句成就。

如昔天神主因渣,思般若义持心经,

驱退诸魔不祥物,愿我亦同依此法,

思般若义持心经,驱退诸魔不祥物。

2。正行——

愿其回退  (击掌)

愿其无有  (击掌)

愿其息灭  (击掌)

3。结行回向祈愿——

万法因缘和合生,其为无生灭始终,

无来去分合之义;诸因缘完全自在;

教授自在我敬礼,圆满佛陀之圣文。

愿一切吉祥。愿六道有情依般若心经速成佛道。
蒋扬亲绕 .心经『咙』与击掌退魔障法之法源-1990年末旅于北京, 承胡继欧大德授除魔障法, 及得过心经『咙』,1991新年朝拜塔尔寺时, 向扬嘉仁波切求过心经『咙』以结法缘.1994年于美国洛杉矶向罗桑才培上师再次请过除魔障之『咙』,并得其授知上下密院所修不共之除障法. 主要击掌二次, 首次击, 入般若定,再次击, 幻化本尊.西藏佛教研究中心 噶玛贡嘎塔喜 整理设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3 19:07 , Processed in 0.03186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