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79|回复: 5

信仰佛教的“撒里维吾尔”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8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佛教协会第一届全国代表会议开幕词中有:
“出席这次会议的一百多位代表,来自西北、西南、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内蒙,以及遥远的祖国边疆——西藏和云南边境,包括着汉、藏、蒙、傣、满、苗、撒里维吾尔等七个民族的活佛、喇嘛、法师、僧、尼、居士等诸善知识,充分表明这次会议在全国佛教界中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同时也表明这是全国佛教界空前大团结的一次会议。”
此中的“撒里维吾尔”,指的是现今的什么民族呢?它又为什么如此称呼?与维吾尔是什么关系?
一查,原来就是裕固族。


百度上的资料——
民族概况
  分布于甘肃的少数民族。约1.2万人(1990年)。为回纥后裔之一。用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无文字,通汉语文。信藏传佛教。未婚女子有带头面的习俗。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崇尚骑马和射箭。
  人口为13719人。裕固族近90%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的康乐、大河、明花、皇城区及马蹄区的友爱乡,其余居住在酒泉市肃州区的黄泥堡裕固族乡。裕固族自称“尧呼尔”。据史籍记载,宋代裕固族先民被称为" 黄头回纥",元称"撒里畏吾,明称"撒里畏兀儿",清称"锡喇伟古尔"。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裕固族。 元、明时称“撒里畏兀”、“撤里畏兀儿”,现代称“锡喇伟古尔”、“西喇古儿黄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曾称“撒里维吾尔”。1953年经本族代表协商,确定以同“尧呼尔”音相近的“裕固”(也取汉文富裕巩固之意)为族称。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裕固族人口数为13719。裕固族现在使用三种语言:一种是西部裕固语(也称尧呼尔语),主要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部的裕固族群众使用;一种是东部裕固语(也称恩格尔语),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部的群众使用;再一种就是汉语。裕固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汉语、汉文是裕固族共同交际的工具。
  ……

历史追溯
  裕固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丁零、4世纪的铁勒和居住在色椤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回纥是东部铁勒(亦称狄历、敕勒、高车)的六大部之一。后来东部铁勒在反抗东突厥汗国的斗争中,形成了以回纥为核心的部落联盟,被称为“九姓铁勒”或简称“九姓”。8世纪中叶,回纥击败突厥在乌德勒山(今杭爱山支系)、温昆河(今鄂尔浑河)建立回纥汗国。9世纪中叶,回纥汗国为黠戛斯所破,回纥各部四处迁徙,其中一支投奔河西走廊,与早先迁来的部分回纥汇合,在这里生息繁衍,成为当今之裕固族。
  裕固族自称“尧乎尔”,一般认为这一名称与历史上的“黄头回纥”和“撒里畏兀”有密切关系。“黄头回纥”是宋朝初期出现于塔里木盆地东南部的回纥分支。元初,在黄头回纥居住的地区,又出现“撒里畏兀”的族名。现在公认,元朝的撒里畏兀就是宋朝的黄头回纥。
  元朝蒙古人征服撒里畏兀后,在其地设立官府,进行统治。元朝崩溃,河西走廊又归明朝管辖。明朝十分重视边境的稳定,仍然任用元朝的降将镇守边疆。封撒里畏吾地区的元将卜烟帖木尔为安定王,并在撒里畏吾地区设置具有军事性质的行政单位:安定、阿端、曲先三卫,加上敦煌东南部的罕东卫,合称“远番四卫”统归西宁卫管辖。
  十五世纪中叶,各卫之间不断发生战争,特别是吐鲁番日益强大以后,频繁侵扰各卫,关外各卫相继崩溃,纷纷要求向关内迁徙。
  十六世纪初,撒里畏吾人开始东迁。入关以后,裕固族又被称为“黄番”。清朝康熙年间,被划分为七族,即:大头目家、杨哥家、五格家、八格家、罗儿家、亚拉格家、贺郎格家。大头目被封为“七族黄番总管”赐以黄马褂和红顶蓝翎子帽。
  民国时期,被称为黄番的裕固族又分为两族,一族称黄黄番,即今日说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言的一部分人;另一族称黑黄番,即今日说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言的一部分人。
  195371518日,甘肃省酒泉专署主持召开了“祁连山北麓各族各界人士座谈会”,会议统一了裕固族的民族名称。大家充分讨论后同意定名为与自称“尧乎尔”音相近的“裕固”二字作为族名,兼取汉语“富裕巩(坚)固”之意。1954年成立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区)县人民政府。从此裕固族开始了新的生活。
  裕固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它和曾于公元8世纪在蒙古高原推翻突厥汗国而建立回纥汗国的回纥以及由漠北迁到河西走廊的河西回鹘有密切关系。现今的裕固族是以古代回鹘人的一支——黄头回鹘为主体,融合蒙、藏等民族而形成的。

[ 本帖最后由 一飘儿 于 2010-3-28 21:1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裕固族我很早就知道,是因为我认识的一位当年的青年俊彦,就是因为研究裕固族民歌和匈牙利民歌之间的关系而成为当年的文化部特殊人才,一举成名-----当然现在他也是退休之人了,而且重病在身。

  “在遥远的东欧,有一个民族的民歌和裕固族西部民歌有着相近的歌词结构,基本相同的音乐特点。甚至有个别曲调也几乎能“吻合”起来,像是一首歌曲的不同变奏,这个民族就是居住在多瑙河之畔的匈牙利族。匈牙利古代摇篮曲专用衬词“beli”和西部裕固族催眠歌的专用衬词发音完全一样。

         
      据史书记载,公元46年匈奴遭旱蝗灾害,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过半。乌恒族乘弱进攻,匈奴大败,分为南北两部。后来南匈奴呼韩邪单于臣服于汉,南匈奴人逐渐融合到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中。北匈奴则于公元91年离开了我国北方草原,走上了西迁的漫长征途。据历史学家齐思和考证,北匈奴经过长期跋涉最后终于到达匈牙利平原,并打败东、西哥特和其他日尔曼部落,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匈奴帝国。公元453年,匈奴帝国国王阿提拉正在筹划进攻东罗马时忽然暴卒,不久匈奴帝国就崩溃了。一部分匈奴人跑到伏尔加河流域,一部分匈奴人就在匈牙利定居下来。[3]
          《魏书》卷一百三《高车传》说:敕勒“其先,匈奴之甥也”。《新唐书》卷二百十七上《回鹘传》说:“回纥,其先匈奴也。”这两种说法虽然不完全相同,
      
      但都说明西部裕固人的先民敕勒和回鹘,与匈奴有密切的关系。《魏书》上还说,敕勒的语言“略与匈奴同,而时有小异”。所以,西部民歌和匈牙利民歌之间的共同因素,当是匈奴民歌和裕固族先民丁零、敕勒、回鹘民歌之间的共同因素,一方面被匈奴人带到遥远的东欧保存了下来,另一方面被裕固人保存下来。而这些特点至迟是在公元1世纪以前就形成的。因此,裕固族西部民歌和西部裕固语一样古老,代表了回鹘西迁之前民间音乐的风格,可为研究古代回鹘另一支后裔维吾尔族民间音乐时提供活着的古代“标本”。[4]
      也就是说,维吾尔族音乐中与西部裕固族民歌的共同因素,应当是公元840年回鹘西迁之前就存在在维吾尔族音乐中的古代回鹘音乐因素,而维吾尔族音乐中与西部裕固族民歌的不同因素,应当是回鹘西迁之后才吸收到维吾尔族音乐中来的因素。”


    以上是他自己的文章


      河西走廊中部肃南县的裕固族,其西部是古代回鹘一支的后裔。无论从族称及其演变,或是其含义来说,裕固族与古代回鹘人是一脉相承的。回鹘又称回纥,其先民是匈奴、敕勒。公元46年,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臣服于汉王朝,留在了中国,遂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融合。北匈奴则走上了漫长的西迁征途,并于公元374年(东晋宁康二年)到达匈牙利平原。他们打败了东、西哥特和其他日尔曼部落,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五世纪中叶,匈奴人迁徙到伏尔加河流域和高加索一带,另一部分人在匈牙利定居下来。
杜亚雄弄清楚裕固族族源,简直不比历史系的学生查找的历史文献少。知道了裕固族的族源后,杜亚雄再沿着匈奴西迁的路线考察沿途的国家及其最后的定居地匈牙利,把这些国家的民歌与裕固族民歌作一比较研究,看能找出多少共同的特点来。
     于是,杜亚雄把维吾尔族、突厥语诸民族、阿尔泰语诸民族和匈牙利族的有代表性的民歌分别与裕固族西部民歌作一比较研究,发现裕固族与维吾尔族二者民歌没有相近似的旋律,风格相去甚远。而与突厥语系、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民歌有较多的共同点,但也有不少差异。匈牙利族的民歌与裕固族却有不少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五声音阶,采用五度结构,前短后长的节奏型,变节拍,在有曲首的条件下,以曲首音调贯穿全曲,终止式。由于突厥人、匈奴人和裕固族的先民敕勒人、丁零人关系密切,语言相近,所以保存在裕固族民歌中的古代因素不仅是丁零、敕勒、回鹘民歌的特点,也是突厥、匈奴民歌的特点。这些突厥语诸民族、阿尔泰语诸民族的地区和国家,正是匈奴西迁所经历过的地方。
杜亚雄还注意到,匈牙利人的语言和音乐与其周围的民族差异极大。这是因为古代匈奴人把自己的民歌带到了匈牙利平原并保存下来,才造成地域相近,语言和音乐与周围的民族不同的原因。由于匈牙利这名称是从"匈"演变来的,所以有研究者称,匈奴人是匈牙利人的祖先。但也有研究者依据匈牙利人自称"马扎尔",认为匈牙利人的先民是公元896年从东方迁到喀尔巴阡盆地的马扎尔人。据《匈牙利史》介绍,马扎尔人长期迁移过程中,基本与突厥人长期杂居。至今匈牙利语言中还保存着200布尔加尔词汇,便是证明。匈牙利文称"布尔加尔"为"匈人布尔加尔"。突厥学家捷尼舍夫的解释是,建立在匈牙利平原的匈奴帝国崩溃后,一部分匈奴人迁移到伏尔加河流域和高加索,组成突厥氏族联盟和各自独立的汗国。布尔加尔人正是这部分匈奴的后裔。所以匈牙利才用了“匈”这个前缀词即“匈奴”。
     有意思的是,匈牙利的历史和族源问题,不仅引起中国史学家的关注,而且早在1819年匈牙利就有一位名叫克勒希·乔马·山道尔的学者,不远万里到中国来寻"根"。他经过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埃及、叙利亚等国,到了印度。一路上,他学习藏语、藏文(裕固族人信奉喇嘛教,并有一部分说藏语,用藏文。有的上层人士还用藏文记录本民族语言)。正当他准备跨越青藏高原到河西走廊去时,不幸病死在途中。
    匈牙利上世纪有两位音乐学家柯达伊和巴托克,在研究匈牙利民间音乐之源的问题上最有代表性。柯达伊推测匈牙利民间音乐是“那个几千年悠久而伟大的亚洲音乐文化最边缘的支流”。这个“几千年悠久而伟大的”国家显然指中国。而巴托克虽然限于条件不能作深入的探讨,但他“仍然怀疑我们的五声体系中是否保留着亚洲音乐文化的痕迹。”柯达伊和巴托克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都没有论及匈奴音乐对匈牙利民间音乐的影响,但杜亚雄通过自己近20年的艰苦研究,指出“匈奴音乐文化的确是匈牙利民间音乐的渊源之一”,对柯达伊的结论做了补充,也证实了巴托克的猜想。
      
以上是别人对他的评说
发表于 2010-3-28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有其中一点点的血统喔
发表于 2010-3-28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撒里、锡喇,蒙古语里读音为Shar(类似“夏日”)。裕固为Yugur,不过这和维吾尔(Uigur)还是有差别的。类似的还有土族(Mongor)和蒙古(Mongol),在日语里面都一个音,其实大不相同。
发表于 2010-4-10 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年一位匈牙利的音乐家在甘肃演出接受采访时,专门提到了裕固族的音乐,他说他们的音乐中仍然有中国古乐五声调式的模式。后来我也采访过一个西北民族大学的裕固族教授,他告诉我,他们的儿歌、诗歌、甚至一些传说故事都和匈牙利惊人的相似。其中尤其提到了一首儿歌《催眠曲》,相似度达到90%以上,不过在很多年前,DNA的鉴定结果是:双方没有血缘关系。
    去过几回肃南裕固族的地方,个人感觉他们的生活习惯介于蒙古族和藏族之间,已经非常汉化了,如果不在裕固族的风景区和牧区,你是看不出来他们和汉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信仰就是藏传佛教。在当地的马蹄寺(好像也成了几A级的国家风景区)见到过为数不多的藏传佛教装束僧人。
发表于 2010-4-10 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故乡 于 2010-3-28 22:46 发表
撒里、锡喇,蒙古语里读音为Shar(类似“夏日”)。裕固为Yugur,不过这和维吾尔(Uigur)还是有差别的。类似的还有土族(Mongor)和蒙古(Mongol),在日语里面都一个音,其实大不相同。

问过一个塔尔寺的土族僧人,他说他们土族就是蒙古族,不知道啥时候被安了个土族的名字,他们觉得匪夷所思。土族和蒙古族的语言相似度也极其高,只是土族没有文字,只有口头语言。按这个僧人的说法,元朝蒙古骑兵把他们留在青海海东一带,他们认为他们有一半蒙古血统、一半藏族血统。(未经考证,纯民间说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8 00:46 , Processed in 0.03351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