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26|回复: 0

噶当十秘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噶当十秘财

作者:洛桑成列·确吉坚…    文章来源:摘自《三主要道讲述》
  通过观修“人身难得”和“死无常”,我们就能对现世不生贪著。为了坚定这种出离,还可以配合噶当派的“十秘财”进行修持,作为一种辅助方法来斩断贪著。这里所讲的“财”不是指物质方面的财富,而是一种精神财富。“十秘财”即四依止、三金刚和出入得三事。
  一、四依止:心极法依止,法极穷依止,穷极死依止,死极荒沟依止
  (一)心极法依止
  “在往昔的无量生死轮回之中,尽管人身难得,但相对来说,我得到的人身应该还是比较多的。可是得到了这个人身,能听闻到正法的机会实在太少。否则的话,我现在就不至于仍然还是凡夫。二者相比,法比人身更为重要。我应当心依于法,所做的一切都与法相应,法怎么要求就怎么去做。而不再是为了这个身体,为了现世的享受去奔波操劳。”
  (二)法极穷依止
  “既然难得的人身我已得到,难闻的正法我已听闻,而且法比生命更重要,我就应当放下对现世名利的贪著,一心一意修持正法。为了修持正法而放弃经营现世,即使沦落到成为乞丐,我也心甘情愿,也要一心追求内在的自在安乐。因为这个人身不会久住,我终究是要死的,死的时候除了正法外,现世拥有的一切荣华富贵都没有丝毫用处。”
  (三)穷极死依止
  “穷到极点无非是穷死而已!哪怕穷到没有衣服穿,我还可以披树皮;没有东西吃,我还可以吃野菜。最后连野菜都没得吃了,也就无非是死而已!”
  (四)死极荒沟依止
  “死后无人料理我的身体,也无非是死在荒沟里而已。”有的人虽然也想修行,但总是顾虑多多,“我应当先把孩子安排好,这样到我年老的时候,才会有人侍候我,临终时才会有人处理后事。”这还是没有骨气,你要是有骨气,即使死到荒沟里,也要断除对现世的一切贪著。为了修法而死在荒沟里,也是一种光荣。让身体自然腐烂,还可以对众生做一次大供养。
  这就是舍弃现世的四种依止,心依于法,法依于穷,穷依于死,哪怕死到荒沟里也要精进于修心。就这样层层思维抉择,抉择到最后,就把我们的心和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修持就容易生起相应的证量。
  如果要这样去修行的话,可能有人会担心了,“如此看来,我们修行是不是注定会贫穷,注定会跟家人分离,注定会死到荒沟里去了?”实际上未必如此。舍弃现世主要是指心的出离,而不是指外在行为。大家也没必要放弃一切,什么都不做,认为越穷越光荣!并不是这个意思。关健是在心态上舍弃现世,要在心里有所认识。如果心里能不贪著,即使拥有万贯家财,每天享受美味佳肴,也是舍弃了现世。如果对现有的一切不满足,梦想有更多财富,更大名声,即使是穷得丁当响的乞丐,也叫做不舍现世。所以你千万不要做得过分,比如有好的衣服却不穿,非得像乞丐那样裹一个破烂衣,表示自己是舍弃现世的修行人,这不是故意做作吗?反而没有什么功德!“舍弃现世”指的是舍弃对现世的贪著,只要在心灵上不贪著就可以了,外在的形式如何并不重要。
  只要能生起清净的出离心,就不用担心会陷入绝境。如相尊耶瓦说:“要冻死就让它冻死吧,要饿死也让它饿死吧。如果拥有这样的信念,一心勤修善法,则既不一定冻死,也不一定饿死。”
  我们的本师释迦佛是非常慈悲的,他在成佛之前就为将来的弟子们考虑,而留下了无量福泽。如《大悲白莲华经》中说:“往昔薄伽梵发心时说:在我的教法里,只要能受持四指袈裟,如果不能如愿得到饮食,则我欺诳佛陀,誓不成佛!”现在释迦佛已经成佛了,说明他的这个愿已经圆满了。对不对?即使所有的人都来修行而不劳作,那么谁来供养?你别着急,世尊已将多生累劫修持善行的福德,回向给了后来的弟子们,让我们安心修行,而不用考虑生存的问题。世尊已经安排好了一切,绝对会让你衣食无忧。他说:“哪怕人们仅仅有指甲大小的耕田,我的弟子们也不会被生活所困。”所以完全不用担心什么,只要真正修持正法,就不必担心会因为舍弃现世,一心专注于修法而饿死。
  世俗人饿死的情况也许会有,但对于真正的修行人来说,绝不会存在饿死的可能。格西卡热巴就说:“虽然不从事生产,也不积累财物,但是修行人冻死的或饿死的,以前有过这种见闻吗?没有!以后也不会有这类情况发生。”那为什么不会被饿死呢?佛在《治罚犯戒经》中说:“我的弟子们不会为衣食而辛苦,大家尽可以精进地修佛地的功德,用不着贪求世间的财利。对于瑜伽行的比丘们,有无数的天众希望用一切安乐去精勤供养。这样的供养和承事,人间是做不到的。”又说:“那些随如来出家和精进修法的比丘瑜伽行者,由于少欲的诸天、人和一切有情的布施,他们的衣食是绝不会没有的。”
  经常有修行人闭关修法的时候,由于缺少饮食而陷入困境,但是想到生死无常,而修证又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就决定不去寻找食物,哪怕饿死也不管了,继续精进于修法,不去考虑现世的问题。但是,就在这种出离心清净而坚固的时候,奇迹往往会出现,你不会饿死,饮食会从各种渠道来到自己面前。这都是有人天护法的护持,让你能一心专注于善法,而不用担心这个肉体的存活问题。护法会安排得一切圆满,根本就用不着我们再去考虑什么。
  二、三金刚:事前无牵虑金刚、事后无惭愧金刚、与智慧金刚同行
  (一)事前无牵虑金刚
  当我们真正地想要舍弃现世而修行,并付诸于实际行动时,父母和家人会感到惊慌失措,他们会劝阻你,甚至为此而悲痛流泪。但你不要为之所动,要犹如金刚一样不动摇决心,不贪恋世俗,不牵虑亲友的一切,毅然到僻静之处去修清净的佛法。
  (二)事后无惭愧金刚
  如果我们真的舍弃现世去修行,在修行过程中,或许会受到人们的嘲笑:“有好日子不过偏偏要去受罪,弄得像个流浪汉,乞丐,这种人简直是贱种……”面对这种种嘲笑讥讽,我们没有必要放在心头。应当胸襟开阔,毫不在乎,一心专注于修行。
  密勒日巴尊者在山中苦修的时候,穷得没有衣服穿,只好赤身露体,乱发披肩。没有粮食吃,只好吃野菜,吃得浑身都长满绿毛。整个人看起来和野人没什么区别。有个猎人见到他时,甚至被吓了一跳,问道:“这是人还是鬼?”有一天,他妹妹去看望他时,发现他穷到这种地步,就讥笑说:“哥哥,你真是给我丢脸呀!别的法师坐着高高的法台,有那么多人恭敬供养,而你怎么越修越穷?你这修的是什么佛法?”人们就讥笑他,但密勒日巴尊者不为所动。
  (三)与智慧金刚同行
  永远不要违背自己所发的誓愿,把对现世的贪著全部抛下,坚固修行的意乐,把生活与修行结合一致。

  三、出入得三事:出离人群,入于狗伍,得到圣位
  (一)出离人群
  修法之初要远离人群,远离那些热闹的场所。长期在人多嘈杂的地方,心总是浮躁不安的,没有办法静下来修持,所以要远离人群,甘于忍受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宗喀巴大师就是这样做的,他说:“我是终生迷离人群,除了一些特殊的讲经和说法外,不喜欢到人多的地方去。”他听从文殊菩萨的教导,只带八名清净弟子去离事专修。当时连皇帝派大臣持金字诏书来迎请,大师都推辞说:“实在对不起,我每与人群相遇,便发生重病,因此不能从命。”皇帝的多次迎请都没有成功。
  (二)入于狗伍
  为了修法而出离世俗,即使沦落到像野狗那样衣食无着也毫不在乎,为法甘愿忍受饥渴疲劳。要有这样的一种思想准备,真正生起舍弃现世的决心,我们的修持才能成为清净的佛法。
  (三)得到圣位
  如果在寂静的地方,舍去世俗一切杂务,修法至于究竟,就可以获得“天中天”的果位。“天中天”,也就是佛位,释迦牟尼佛的名号之一。如即生成佛的温萨巴说:“昔日有密勒日巴尊者,如今有我洛桑顿珠,除了即时的衣食之外,并不需要财物方面的积蓄。为了实现即生成佛的梦想,安住于如此行为,舍弃贪嗔之境而住于僻静的地方修行。”温萨巴法名洛桑顿珠,是格鲁派温萨耳传的重要祖师,他舍弃现世去修行,梦想有没有实现呢?实现了,他一生之中成就了不死的长寿金刚身,实证光明幻身双运的金刚持果位。
  过去那些印藏两地的修行者,除了出家的僧人之外,还有许多到处流浪的瑜伽士,他们只靠苦行与乞食而生活,把精力都用来专注于修行。他们所遵循的生活方式,就是上述“十秘财”。
  这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比如本师释迦牟尼佛,他就舍弃了世俗的王位而出家修行。他当时拥有众多豪华的宫殿,无数的嫔妃,拥有无量的财富和荣耀。但是世俗的享乐并没有羁绊他的心志,在目睹了衰老、病痛、死亡这些无常和疾苦之后,他思索这样一个问题:芸芸众生无不为获得快乐而奔波,但物欲的满足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吗?答案是否定的。于是他毅然逃离王宫,为了追求究竟的自在安乐而出家修道。
  释迦牟尼佛在即将继承王位时出家修行,寂天菩萨、阿底峡尊者也是舍弃太子的身份而出家,这都是死无常修持合格的表现,是出离心修持合格的证量。跟他们相比,你说我们现在的职位算什么?这点财富算什么?这点恩爱算什么?没有办法相比,可是我们偏偏割舍不下。
  宗喀巴大师连皇帝的迎请供养,都不感兴趣。当时宗喀巴大师声名远播,明朝的永乐皇帝也心生仰慕,多次派人迎请,希望他能前往中原接受供养,但是大师始终没有去。甚至为了避开皇帝的迎请,在使者到达之前,他就提前离开寺院去闭关。宗喀巴大师的传记上讲,舍弃现世,别人要经过有力的造作观修才能勉强做到,而他不用观想心中自然生起证量。从孩童时就不贪著世俗的名闻利养,一看到就恶心,就像有呕吐的感觉一样。他这是与生俱来的功德。
  大家要多看看祖师们的传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即身成佛的密勒日巴尊者,当他前往山中去修行时,唱颂舍弃现世的道歌,而发愿说:
  “我乐亲不知,我苦仇不知,若与茅棚死,瑜伽意乐圆;
   我老朋不知,我病妹不知,若与茅棚死,瑜伽意乐圆;
   我死人不知,我尸鹫难见,若与茅棚死,瑜伽意乐圆;
   门前无人迹,门内无血迹,若与茅棚死,瑜伽意乐圆;
   无人守尸林,后事无人理,若与茅棚死,瑜伽意乐圆;
   无人问行踪,无人知我处,若与茅棚死,瑜伽意乐圆;
   无人山洞中,乞丐临终愿,愿能利众生,意乐得圆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16:42 , Processed in 0.03087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