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04|回复: 10

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里的册封的仪式和传承概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6 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实际上,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仪式和文化,和佛教仪式确实有外在的一些好玩的相似之处。
譬如说,册封主教,必须经过一个仪式,这个仪式的概念,就是说必须从耶稣到最初12门徒到历代到现在从来没中断过,一代传一代地以手摩顶,受灌者才有传承能力举行授皈依(洗礼)、开光、会供(弥撒)、给甘露(傅油)、超度等等。
此传承必须是12门徒之一:譬如希腊耶路撒冷教派传承来自詹姆斯(传承现今已断)。俄罗斯的来自安德鲁。罗马天主教的来自彼得。。。(这点类似西藏袈裟背后的标志,譬如海螺代表来自XX等)。
这个力量来自不中断的传承的概念,和册封的仪式流程,藏传佛教徒会感觉都耳熟能详:

接受册封的弟子顶礼:


摩顶,必须从2000年前耶稣为12门徒摩顶到历代到现在没有中断过的传承,否则无效:




把《圣经》打开放他头上加持,说“赐此《福音》,请接受并以忍耐传播神的意思。。。”:




以油点额头,说“神带领你加入此行列,愿他给你深妙的加持油并给于加持!”:



“赐你这个指环,以此权威守护神的教会!”:





赐予冠帽:






这个主教帽很接近格鲁的禅师帽和学者帽的混种:





但另外一种主教帽接近我们的五佛冠:





继续仪式,授权杖时说“给你权杖,让你管理你的羊群,如同耶稣那样!”:






赐座:



天主教也有法座的概念,主教有自己的法台,只有一个,这是他的权力所在:




以下是罗马天主教最高法台,相当于我们的甘丹宝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09-12-16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有一种说法,说耶稣其实去印度求过佛法,受过灌顶,成为上师,但是他回去以后还没有来得及完整传完他的教义就被害了,有一些仪轨只留表象了,所以很多仪式有点和佛法类似
后来的圣经非原始之说,教义被后来的人篡改了许多,
基督教有一派说法类似六道轮回,说是天堂不是永久的,地狱也不是永久的,但被以教皇为主的主流所不容,认为是异端邪说,还有据说基督教也有很多秘密修法,  只在一些教派内部流传

真假已无法得知了
发表于 2009-12-16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严格来说,天主教和东正教是两个不同教派,主教利益相当大程度不同,楼主给的主教冠,那个是东正教里的,天主教的主教冠还是那种瓜皮小帽或者是长长的那种.总的来说,东正教的礼仪会比天主教的神秘,东正教规定非东正教信徒不得参加圣礼.至于基督教中秘密的修法,大部分都来自东正教.
发表于 2009-12-16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有这一种说法,耶稣去印度学了一些佛法,和印度教,但是他没有成为上师。
发表于 2009-12-16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好今天和一位喇嘛师傅谈起,我前几天因为工作关系参加的一个弥撒,真的很多地方包括用词,“仪轨”,祈请上面都很类似,呵呵,很有意思等等。。。而且当时是隔壁的教室是很多尼师来借地方学习英文,呵呵。。。
当场结果又被一位师兄说了几句,说可以避免的尽量不要去外道的地方云云,我频频点头。:lol
发表于 2009-12-16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天主教也有念珠

奥迹默想

  一般学者的理论说,构成玫瑰经文,不单口诵的经,主要的一部是奥迹的默想。因此,倘一个人单诵念天主经,圣母经、光荣经,而不加入默想不能算为教会所称的「玫瑰经文」。教宗保禄六世曾说:「(默想玫瑰经的奥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没有它,玫瑰经就彷佛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使我们以最接近耶稣的眼光默想耶稣一生的奥迹…(让)我们吸收奥迹的不可测量的宝藏。」

  十五世纪中叶,嘉笃会隐修士道明布斯传扬奥迹的默想,要口诵经文,心想奥迹,来念经。

  这些奥积分为:欢喜五端:救主降生事迹。痛苦五端:叙述耶苦难的救赎事迹,荣福五端:叙述耶稣圣母在救赎后的事迹。

  默想奥迹的方式很多,各地习惯不同。在德国有些人习惯把奥迹加在每十篇「圣母经」前,如我们现在所念的方式相似。也有些念珠,有六十三粒,每间十粒有一大珠,念「天主经」用。嘉笃会士道明布斯Dominic of Prussia和道明会士嘉斯德罗的默想方式,喜欢把奥迹加在每遍圣母经前。



持名法门念珠:

30粒是圆珠,三粒是十字架珠(和圆珠一样大小的),一共三十三粒.

此种念珠,仅仅适用于“散持”,尽管很多人散持时候不用念珠,但是为初学者,为集中精神,避免分心,即使在散持时也用一种便携的简易念珠,或者三十三颗,甚至十颗珠的也有。这种情况下,念珠的作用基本仅在于帮助收摄心神,没有计数的作用。也有人在每一时辰祈祷后持名三十三遍或者九十九遍作为附功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这样的念珠来计数。

持名的基本单位都是一百遍。所以为修这些仪轨,最常用的是一百颗的念珠,也有三百,甚至五百颗的(每一百为一间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09-12-16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再来看看天主教版"中阴身超度法"

死后的生命

上海的圣伊望主教

  当我们的亲朋好友去世后,我们会感到无比的悲痛,没有什么能安慰我们。假如我们的生命就这样随着死亡而终结,那么,它将毫无意义可言。如果是这样的话,德行与善功还有什么益处呢?那么,如果有人说:“让我们吃喝玩乐吧,因为明天我们将死去。”这岂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吗?我们尘世的生活是来世生活的预备。我们的死亡宣告这一预备阶段的结束。“就如规定人只死一次,这以后就是审判。”(致希伯来人书9:27)之后,人抛下他所有尘世的挂虑,肉身腐朽败坏了,这是为了在复活时肉身能获得更新。

  甚至在死前,人就能看到一些灵界的事物。当即将离世的人仍能看到他身边的人,并且还能与他们交谈时,他们就会看到一些他人无法看到景象。

  当灵魂离开身体后,会发现自己与其他的灵体在一起,这些灵体有善有恶。通常,灵魂倾向于那些在灵性上与他相似的灵体。假如他身前受到某些灵体的影响,在他离开肉体之后,他仍将依赖于这些灵体,即使与这些灵体相遇会给他带来不快,他仍将受他们的影响。

  在人死后的最初两天里,灵魂获得了暂时的自由,他能前往这个世上他想要去的任何地方,但是在第三天,他将启程前往另一个世界。

  在这第三天,他将穿越魔鬼所在的领域,这些魔鬼将挡住他的去路,以他们曾经试探他的种种罪恶控告他。根据上帝给人的不同私下启示,这些魔鬼共设置了二十道被称为“税关”的障碍。在每个“税关”前,都要审查人生前是否犯有某种类型的罪恶。就这样,人的灵魂必须一道一道地通过这些“税关”。灵魂只有顺利地通过所有这二十道“税关”才能继续前进而不立即被投入地狱之中。圣母生前预见到这些魔鬼以及他们的“税关”是如何的可怕,为此,当总领天神加俾厄尔前来报告她即将离世升天时,她祈求她的圣子解救她脱免这些魔鬼的掌握。主耶稣基督俯允了她的祈祷,亲自从天降临,显现于圣母,迎接他至洁之母的灵魂,引领她进入天国。对于离开此世的灵魂,死后的第三天实在是个可怕的日子,为此缘故,他必须亲自为此献上特别的祈祷。

  之后,当灵魂顺利地通过所有这些“税关”,俯伏在天主的台前,有三十七天的时间,他往返于天国和地狱之间,不知道他应居于何处。到了第四十天,天主给他规定了一个地方,他将待在那里直到复活之日。

(过了这四十天,)一些灵魂发现自己处于预尝到永恒的喜乐与蒙福的状态之下,而另一些灵魂则为了即将在最后审判时受到完全而永恒的刑罚而恐惧战惊。直到此时,灵魂所处的状态仍有可能改变,特别是通过为他们奉献弥撒。通过其它的祈祷诵经也能改善他们的处境。

  从下面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弥撒中纪念亡者有多么重要:在1896年寻获赫尔尼格夫总主教圣德奥多西的圣髑时,一位修士司祭(即于1916年去世的基辅洞窟修道院的格罗瑟耶夫斯基精舍的著名长老圣阿莱克西)装殓圣人的圣髑,他因劳累而坐在圣人的圣髑边上稍事休息,他睡着了,在梦中他看见圣人站在他面前,对他说:“谢谢你为我而劳累。我请求你,在你举行弥撒时,请纪念我们的父母。”之后,圣人将他父母的名字告诉了这位修士司祭。“圣人啊,您怎么让我为您的父母祈祷呢?您自己不是正侍立于天上至高者的宝座前,为世人祈求天主的仁慈吗?”修士司祭问道。“是的,的确如此。”圣德奥多西回答道,“但是,在弥撒中奉献的祈祷比我的祈祷更加有力。”

  举行追思亡者的礼仪,在家中为亡者祈祷,为纪念他们而施行善功(诸如施舍穷人或给教会捐款),这些为亡者都极有益处。但是,在弥撒中纪念亡者为他们具有特别的利益。许多亡者显现给人,还有另一些事情的发生都肯定了纪念亡者对他们是有件益处的事。有许多人带着忏悔之心死去,但生前却来不及表达他们的忏悔之意,通过我们对他们的纪念,他们死后解脱了所受的痛苦,获得了安息。教会不断地为亡者的安息祈祷,在圣神降临节晚祷的跪祷祝文中,甚至还有一段专门为“那些在地狱中的灵魂”祈祷的经文。

  我们中间若是有人想要向亡者表示自己的关爱,给予他们实际的帮助的话,就应该尽量为他们多多祈祷,特别是在事奉圣礼中纪念他们。在弥撒中,当司祭(或辅祭)将圣盘上代表生者死者的那一份圣饼放入主的圣血中时,他会诵念这样的经文:“主,以你的圣血涤除此处所纪念的、你的众仆役的罪过,因圣母和你诸圣的代祷。阿们。”我们除了为他们祈祷,在弥撒中纪念他们之外,再也不能为他们做更大更好的事来帮助他们了。这一切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在他们的灵魂离开肉身进入永恒的居所的这四十天的时间里,他们尤其需要我们为他们祈祷。那时,他们的肉身已经毫无知觉了:他们再也看不到聚在一起的他们的至亲好友,再也闻不到花儿的芬芳,也听不到殡葬礼仪中为他们诵念的经文。但是灵魂却能感觉到他们为他所奉献的祈祷,并对那些为他们祈祷的人满怀感恩之情,在灵性上与这些人紧密相连。

  亡者的至亲好友啊!你们应尽力帮助他们。你们不要将钱花费在装饰他们的棺柩和坟墓上,你们应帮助那些需要你们帮助的灵魂。为了纪念你们已故的至亲好友,在各地的教堂里为他们奉献祈祷。向亡者的灵魂表达你们的仁慈,关心他们的灵魂。同样的这条道路摆在我们众人面前,当我们死后,我们会多么希望有人能在祈祷中纪念我们啊!就让我们以仁慈对待亡者吧!

  若有人去世了,我们应该立即通知神父,这样神父就可以为亡者诵念“为灵魂离世的经文”了,教会规定要为所有已故教友诵念这篇经文。如果可能,你们应在教堂里为他举行殡葬礼仪,应为他不断地诵念圣咏集直到他被下葬为止。殡葬礼仪不必有盛大的排场,要紧的是必须完整而不加删简地举行殡葬礼。在这时候不应只考虑你自己的事,以图方便,你应为亡者考虑,你将来也要永远地与他们在一起。假如同一时间在同一个教堂里有几个信友去世了,假如神父建议为这些亡者共同举行一次殡葬礼仪,你不要反对。如果一个一个地为每个亡者举行一次殡葬礼仪,由于缺少时间与精力,不得不把每次殡葬礼仪加以删简,与其这样,不如将这些亡者的殡葬礼仪合并在一起同时举行,这样,聚在一起的亲朋好友可以更热忱地为亡者祈祷。因为对亡者而言,殡葬礼仪中所念的每一句经文,就好比一滴甘露对一个干渴的人那样的宝贵。你们要立刻安排好连续四十天在弥撒中纪念亡者的事宜。也就是说,在亡者去世后的四十天时间里每天在事奉圣礼中纪念他。通常,如果他所在的教堂每天都举行事奉圣礼的话,应为举行殡葬礼仪的亡者献祭四十天或更长时间。如果所在教堂并非每天都举行弥撒的话,那么亡者的亲属应在那些每天举行弥撒的教堂里请神父为亡者连续四十天献祭。同样,布施给修道院(比如耶路撒冷修道院,在那里修士们每天不断地在圣所里为亡者祈祷)也是很好的一件事。四十天的祈祷必须从亡者去世的那一天算起,在这段时间里,亡者的灵魂特别需要我们以祈祷帮助他们,因此,人应在附近每天举行礼仪的教堂里纪念他们。

  让我们关心那些先我们离开此世而进入另一世界的人吧!尽我们所能地为他们做些事吧!我们要记得:“慈悯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怜悯。”

[ 本帖最后由 mddjc 于 2009-12-16 19:2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09-12-16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发表于 2009-12-17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督教是外道
发表于 2009-12-17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的帖子

上海的圣伊望主教是东正教俄罗斯域外教会的主教,可不是天主教的,是正规东正教的修士大司祭。不要弄错了。你帖出来的“咒轮”是古希腊文花体字,中间那个图案的意思是“我是阿尔法,我是欧米加,我是初始,我是终结”是圣经约翰福音里的一句话,就是说耶稣是全能的上帝。在希腊文里,阿尔法和欧米加分别是希腊字母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
  天主教和东正教不是一回事,天主教里有炼狱,东正教才叫“税关”,相当于佛教的中阴。天主教中的炼狱,那就是相当我们说的阴间了,受苦的地方。当然不是地狱。通常弥撒是天主教礼拜的专用词,礼仪更西方化,毕竟那时在东西教会分裂后,教皇主义下形成的。东方东正教则更过的保留了原始基督教的传统,如果大家有机会看到东正教的事奉圣礼,大家会发现跟佛教,特别是密教礼仪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有兴趣的可以上YOUTOBE上找找看。
发表于 2009-12-17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的帖子

持名念珠不是天主教的,持名法门是东正教特有的一种祈祷方式,就跟佛教持咒念佛一样,比如东正教徒最常用的圣名祈祷“耶稣基督,上帝之子,怜悯我等”,配合着持名念珠使用,一般是100颗,也有500颗,1000颗的。你说的33颗是最普通的,不适合闭关用。在东正教中33象征耶稣在世的33年。持名念珠还有一种是自己用手编的,更多的修道士用的是这种。
   你帖出来的都是天主教的玫瑰念珠,这种念珠是用来念颂玫瑰经五端用的。玫瑰经是圣道明所编写的一种祈祷文,主要就是围绕着圣经记载耶稣的事迹编写而成。比如痛苦五端,就是说耶稣受难。玫瑰念珠中间那50颗珠子是用来念圣母经的。就是我们熟悉的AVE MARI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4 02:09 , Processed in 0.03532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