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44|回复: 0

舍利弗问经开示末法众生如何受持经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9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舍利弗问经开示末法众生如何受持经戒
   《舍利弗问经》是佛陀智慧第一的大弟子舍利弗,代替未来世的僧众,请问佛陀持戒之事。以免后世不守戒律之出家众,乱解释戒律,坏乱佛法。回族佛教针对网上不负责的翻译而整理如下: 不对之处祈请大德善知识指教,随时更改。

    回族佛教不赞成不负责的白话翻译,回族佛教也不是翻译此经,仅仅是依造佛法的四依原则,尽最大努力让众生明白此经。尽最大努力做到不失佛法真实义。不懂的地方和无法用现代语言表述的地方,回族佛教不乱猜测解释。

请对照原经。

舍利佛问经开示: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罗阅只音乐树下。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名闻十方结尽解脱。八部鬼神等愿闻法要。

    我是这样听佛说的。那时佛在罗阅只音乐树下,与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都是名闻十方的漏尽解脱的阿罗汉。这些阿罗汉和天龙八部鬼神等都愿意听佛讲法。

    舍利弗从座而起。前白佛言。世尊。佛是法王。随众生欲散说法教。令诸天人恭敬奉持。或闻传闻。或行不行。云何名行法者。云何名不行法者。

    这时舍利佛从座位上站起来,来到佛的面前对佛说。世尊。佛是法王。随众生根性善于方便开示。令一切天人恭敬奉持佛法。有的亲自听到佛说,有的通过别人听到。有的人能够依教奉行,有的有的人不能依教奉行。怎样做才是依教而行?怎样做不是依教而行?

    佛言。善哉善哉。汝能为诸众生。作如是问谛听谛听。吾为汝说。夫行法者。有闻而持。有传闻而持。皆名曰僧。

    佛说。善哉善哉。 你能为利益一切众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要好好听。我现在为你讲说。学佛的人,有的听了佛讲就能依教而行。有的听了别人转述也能依教而行。这样的众生都叫做僧。
    如宝事比丘。闻佛所说诸行无常。即观生灭断诸有漏。真吾弟子是行法者。

    例如宝事比丘,听到佛说诸行无常,就依教导观修生灭,断了一切有漏的烦恼,这样的是我的弟子是依教而行的。

    其传闻者。如观身比丘闻汝说。迦留陀夷说。饮酒者开放逸门。于行道者作大留难。即入无诤三昧。得见道断集。

    有的听别人转述而成就的如观身比丘听你说、迦留陀夷说。饮酒的人,就好象打开了放逸的大门,对修行佛的人会造成大妨碍。马上进入无诤三昧,得见道断集(好学者常见佛学词典等)

    行我法者不行非法。行非法者是名不行是非法人。非吾弟子。入邪见稠林。

    行我佛法的众生不会行外道法。行外道法的叫不行。是不依佛法的人。不是我的弟子。是邪见人。

    舍利弗白佛言。云何世尊。为诸比丘所说戒律。或开或闭。如为忽起长者设供。断诸比丘不听朝食。如为社人请。复听食饭茇鱼肉。如为频富村人请。复不听食饭但食薄粥。如为频婆娑罗王请。复听饱食饭食。如为阐陀师利请。复听多家数数食。皆不得饱。诸如此语。后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云何奉持。

    舍利弗对佛说。为什么世尊,为僧众所说的戒律,有矛盾之处呢?例如忽起长者设斋供养时,你制定戒律不允许比丘早上吃饭。又比如社人斋时,又允许吃饭和鱼肉。又比如频富村人请时,又不允许吃饱饭,只让喝些粥。又比如频婆娑罗王请的时候,又允许饱食饭食。又比如阐陀师利请的时候,又可以到多家吃很多次。又不能吃饱,这样前后矛盾的话。后世四众应该依照哪种教导来奉持呢?

    佛言。如我言者。是名随时。在此时中应行此语。在彼时中应行彼语。以利行故皆应奉持。

    佛说。我这样说,叫做依一定条件而行。在此条件下应该这样说,在另外条件下应该那样说。条件不同意义不同。以利行的缘故,都应该辩证奉持。

    我寻泥洹。大迦叶等当共分别。为比丘比丘尼作大依止。如我不异。

    我就要涅槃了。大迦叶等当辩证分别我说的,为比丘比丘尼做大依止。和我在的时候没什么区别。

    迦叶传付阿难。阿难复付末田地。末田地复付舍那婆私。舍那婆私传付优波笈多。

    迦叶之后是阿难。阿难之后是末田地。之后是舍那婆私。之后是优波笈多。

    优婆笈多后。有孔雀输柯王。世弘经律。其孙名曰弗沙蜜多罗。嗣正王位顾问群臣。云何令我名事不灭。

    优波笈多之后,有国王名孔雀翰柯,弘扬经戒。他的孙子弗沙蜜多继位,有一天问群臣,怎样做才会令我留名。

    时有臣言。唯有二事。何等为二。犹如先王造八万四千塔。舍倾国物供养三宝。此其一也。若其不尔。便应反之。毁塔灭法。残害息心四众。此其二也。名虽好恶俱不朽也。
    有个大臣就说。只有做两种事可以,就象先王造了造了八万四千塔。舍整个国家的财物供养三宝。这是其中之一。要不这样。就该反其道而行,摧毁佛塔灭尽佛法。残害佛法四众。这是二。这两件事虽然一善一恶,但都能留名不朽。

    王曰。我无威德以及先王。当建次业以成名行。

    国王说。我没有先王的威德,当以第二种做法成就留名。

    即御四兵攻鸡雀寺。寺有二石师子。哮吼动地王大惊怖退走入城。

    于是国王就统御四兵,攻打鸡雀寺。鸡雀寺前有两只石狮子,怒吼得惊天动地。国王吓坏了,因而逃跑到城内。

    人民看者嗟泣盈路。王益忿怒。自不敢入驱逼兵将乍行死害。督令勤与。

    呼摄七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出家出家尼一切集会。

    百姓看到的都悲泣流泪,国王因此更加生气。他自己不敢再领兵攻寺,驱使逼迫士兵把四众弟子都骗来要加以迫害。 问曰。坏塔好不。坏房好不。佥曰。愿皆勿坏。如不得已。坏房可耳。

    骗来后问四众弟子,坏塔如何?坏僧房子如何?四众都说不要破坏。实在要破坏的话,把僧房破坏了吧。

    王大忿厉曰。云何不可。因遂害之无问少长。血流成川。坏诸寺塔八百余所。诸清信士。举声号叫悲哭懊恼。王取囚系加其鞭罚。

    国王听了四众弟子的话大怒说:为什么不行?于是就不分老少,杀害四众弟子,血流成河。还破坏八百多座寺塔。其他未被杀害的在家众,悲痛哭叫,国王就把他们关起来鞭打。

    五百罗汉登南山获免。山谷隐险军甲不能至。故王恐不洗赏慕诸国。若得一首即偿金钱三千。

    有五百位罗汉登南山,所以免难。山势隐险,军队无法进入。国王担心没杀尽众僧,于是就悬赏,得到一个出家人的头,可获金钱三千。

    君徒钵叹阿罗汉。及佛所嘱累流通人。化作无量人。捉无量比丘比丘尼头。处处受金王诸库藏一切空竭。王益忿怒。君徒钵叹现身入灭尽定。王自加害。定力所持初无伤损。

    君徒钵叹阿罗汉,是佛吩咐留在人间流通护持佛法者。于是罗汉就变化出许多人,这些化人拿着比丘及比丘尼的头,到处领赏。国库因而空竭,国王益加忿怒。这时君徒钵叹罗汉,就在国王面前现身,入灭尽定。国王亲自加害他,但一点都伤不了罗汉,因为定力加持的缘故。

    次烧经台。火始就然飙炎及经。弥勒菩萨以神通力。接我经律上兜率天。次至牙齿塔。塔神曰。有虫行神。先索我女。我薄不与。今誓令护法。以女与之使至心伏。虫行神喜。手捧大山用以压王及四兵众一时皆死。王家子孙于斯都尽。

    接著国王就烧藏经楼台。快要烧到经典时,弥勒菩萨就用神通力,把佛经接上兜率天,然后放在佛牙塔。佛牙塔的塔神说,本来虫行神要我把女儿嫁他,我不答应。今天为了让他护法,答应把女儿嫁给他并使其心伏。虫行神很高兴求婚获准,于是就手捧大山,把国王和他的军队,全都压死,国王的子孙也都死尽。

    其后有王。性甚良善。弥勒菩萨化作三百童子。下于人间以求佛道。从五百罗汉咨受法教。国土男女复共出家。如是比丘比丘尼还复滋繁。罗汉上天。接取经律还于人间。

    在这事之后有位国王,性情很善良。这时弥勒菩萨就化作三百个童子,下到人间来求佛法。童子跟随五百罗汉学道,于是人们又开始出家,比丘及比丘尼又再度兴盛。罗汉就上天把佛经律请下来,还给人间。

    时有比丘名曰总闻。咨诸罗汉及与国王。分我经律多立台馆。为求学来难。

    当时有位比丘叫总闻,就向诸罗汉及国王求赐经律,到各处办学讲经。以方便求学的人解除疑难。

    时有一长老比丘。好于名闻亟立诤论。抄治我律开张增广。迦叶所结名曰大众律。外采综所遗诳诸始学。别为群党互言是非。
那时有个长老比丘,非常好名,喜欢诤论。他把迦叶结集的大众律,自作主张加入自己和外道的见解,去欺骗初学的人。自成一派群党,和正统僧众互相说是非。

    时有比丘。求王判决。王集二部行黑白筹。宣令众曰。若乐旧律可取黑筹。若乐新律可取白筹。时取黑者乃有万数。时取白者只有百数。
那时有比丘就要求国王判决。国王召集两边人马宣布,喜欢旧律的人选黑色筹码,喜欢新律的人选白色的筹码。结果选黑的有一万多人,选白的只有一百多人。

    王以皆为佛说。好乐不同不得共处。学旧者多从以为名为摩诃僧祇也。学新者少而是上座。从上座为名。为他俾罗也。

    国王以为都是佛说。新旧双方观点不同不应该在一起。学旧者多叫摩诃僧祇。学新者少还是上座。就以上座为名叫他俾罗。

    他俾罗部。我去世时三百年中。因于诤故。复起萨婆多部及犊子部。

    于犊子部。复生昙摩尉多别迦部。跋陀罗耶尼部。沙摩帝部。沙那利迦部。

    其萨婆多部。复生弥沙塞部。目揵罗优婆提舍。起昙无屈多迦部。苏婆利师部。

    他俾罗部。复生迦叶维部。修多兰婆提那部。

    四百年中。更生僧伽兰提迦部。摩诃僧祇部。

    我灭度时二百年中。因于异论生。起鞞婆诃罗部。卢迦尉多罗部。拘拘罗部。婆收娄多柯部。钵蜡若帝婆耶那部。

    三百年中。因诸异学。于此五部。复生摩诃提婆部。质多罗部。末多利部。

    如是众多久后流传。若是若非。唯余五部各举所长。名其服色。摩诃僧祇部。勤学众经宣讲真义。以处本居中。应著黄衣。昙无屈多迦部。通达理味开导利益。表发殊胜。应著赤衣萨婆多部。博通敏达以导法化。应著皂衣迦叶维部。精勤勇猛摄护众生。应著木兰衣。弥沙塞部。禅思入微究畅幽密。应著青衣。

    这样分裂流传下去的部派在后世非常多。有的观点正确有的错误。现在只列举五部中正确的观点和穿着僧衣的颜色缘起。摩诃僧祇部(僧祇律)勤学众经,宣讲真义,是佛法根本基础居中,应该穿黄衣。昙无屈多迦部(四分律)通达理味,开导利益众生,应该穿赤衣。萨婆多部(十诵律)博通敏达,利益众生,应该穿黑衣。迦叶维部(解脱戒经)精勤勇猛,摄护众生,应该穿木兰色衣。弥沙塞部(五分律)禅思入微,究畅幽密,应该穿青衣。

    是故罗旬喻比丘分卫。不能得食。后以五种律衣更互而著。便大得食。何以故。是其前世执性多悭。见沙门来急闭门户云。大人不在。见他布施欢喜摄念。发心愿作沙门。是故今身虽得出家穷弊如此。我法出家。纯服弊帛及死人衣。因罗旬踰故。受种种衣也。

僧衣颜色的缘起是因为罗旬踰比丘乞食得不到食物。后来他以五种颜色律衣轮换穿就得到食物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前世很悭贪。见到沙门来就闭门说大人不在。又因他见到别人很欢喜的布施沙门,就发心愿意做沙门。因为这个缘故,他今生虽然出家,却很穷困得不到食物。本来在佛法出家,应该穿破衣服和死人衣,因为因为罗旬踰的缘故,出家人才有了种种衣。

    舍利弗言。如来正法。云何少时分散如是。既失本味云何奉持。

    舍利弗说。如来的正法。为什么这么短时间久分散成这样。既然失去原来的面貌了后世佛子应该怎样奉持呢?

    佛言。摩诃僧祇其味纯正。其余部中如被添甘露。诸天饮之。但饮甘露弃于水去。人间饮之水露俱进。或时消疾或时结病。其读诵者亦复如是。多智慧人能取能舍。诸愚痴人不能分别。

    佛说大众部的戒律,是味道很纯正的甘露,其他部就好比加了水的甘露。诸天只饮甘露,把水去掉,而人类饮时,水露俱进。因此有时喝了病会好,有时却反而生病。读诵的人也是如此。多智慧的人能分别邪正。愚痴的人不能分别。

    舍利弗问经开示末法众生如何受持经戒(二)(厚朴居士收藏推荐)

[ 本帖最后由 cz-1 于 2009-12-9 14:24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4 01:29 , Processed in 0.03073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