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藕益祖师开示:真信切愿散心念佛的最后十念一念是欲界定散心或未到定散心境界,非刹那生灭散心。
佛陀十大弟子之论议第一迦旃延子尊者开示:欲界定或未到定念佛为散心念佛境界
關於欲界是否有定,有種種議論。或以欲界無禪定,唯有散心,故所謂欲界定,係指未至定,即入於初禪定之前的階段。或以欲界雖多散心,仍有少部分定心,取此少部分之定,稱為欲界定。以其定心不永續,消滅甚速,故又稱電光定。然成實論卷十一,則謂欲界有確實之禪定,能發出無動智。〔阿毘曇毘婆沙論卷四十一、七帖見聞卷三末〕
蕅益大师关于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十念往生的开示:问,大本有一念定生彼国,疏中不及。岂以此经七日入定乃生,故拣去刹那生灭之一念邪。若释一以义不以数,大本不应系十念后。若止如经文,作一念喜爱,何不动如来佛刹,不以爱恋得生。
答,按宝王论,利根之士,元只一念往生。钝根之人,临终十念脱苦。一念者,一心不乱之一念也。当知十念,七日十日七七日九十日等,究竟亦唯一念。此一念,断非刹那生灭之散心,亦不必四禅四空之禅定,故云一念喜爱。阿閦经喜恋心,本指欲染。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开示:非生灭心就伏住了烦恼
“问曰。弹指顷六十念。念念生灭。云何一心常念萨婆若。不令余念得入。答曰。心有二种。一者念念生灭心。二者相续次第生。总名一心。以相续次第生故。虽多名为一心。是时不令贪恚等心相续得入。”
《妙宗钞》开示:下品下生“十念相续念佛境界”是未至定或欲界定之散心念佛。具体内容见下:
据下 经说。下下品人以苦逼故不遑念佛。但十念顷称彼佛名。心虽相续终不可类见日定心。因何同在第九品位。答彼由造逆及作众恶。临终苦逼得遇善友为说妙法。虽不 能念彼佛三身。怖地狱故。苦切称名具足十念。既绝后恶即乘此念。托彼莲中名下下品。今论始行乐习三昧亲善知识。闻法了心。本具净土依正诸法。标心具修十六 观法。故先观日令心坚住。望后诸观此当末品。彼人虽即不成事定。而能十念称佛不散。亦为定摄复兼临终勇决之力。故得预於第九品也。
藕益祖师关于散心、定心的开示: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
藕益祖师对《妙宗钞》的评价见下:
藕益大师:净土的旨全在《妙宗》一书。---与周洗心
藕益大师:《妙宗钞》一书,不可动一字。---复唐宜之
净空法师:未到定或欲界定是念佛往生所需之最低功夫
如果在净土法门,说实在的话,连那个初禅的定我们达不到,我们也能往生,这我们放心,得大自在!初禅是真得定。我们要什么样的功夫?我们只要有夜摩、兜率的功夫就行。夜摩兜率是欲界,没得定。没得定是什么?他修定,修定不及格,所以这种定在佛教里有个名词叫「未到定」,虽然修定没成功,没有达到这个标准。譬如六十分及格,他只有二十分,所以他色界天去不了,他还只能在欲界。但是我们念佛这个功夫能够有二十分就能往生。他们要到六十分才能到初禅天,我们只要二十分、三十分就可以带业往生。你说完全没有,没有不行,不能往生,最低限度修定也有个二、三十分,这样程度才能往生,这是诸位同修必须要知道的,不至於在这一生把我们这么好的一个机会错过。所以一定要修,要认真的修。
净土宗祖师关于“中阴身”的开示:
一,莲池大师:中阴身发心来的及吗?
问:设有一人,前生念佛勤笃,机感未应。今生虽作散善,意常在佛,而为事所绁,不能依法修持;一期报尽,又无所感。此人于中阴身,种子忽萌,十念完就,得见佛往生否?
答:前生以勤笃而植因,今世由怠缓而失果。若使临终克念,生或可期。待乎中阴发心,势已无及。愿诸仁者,早为之图。《答净土四十八问》
经言人欲终时,闻钟磬声,增其正念。而杭俗亡者气绝良久,方乃召僧击磬,已无及矣。又讹为之说曰:‘磬之鸣也,促亡人行赴阎罗也。’其谬一至于是。《竹窗随笔》
二:善导大师:余多见世人。於平常念佛礼赞。发愿求生西方。及致病来。却又怕死。都不说著往生解脱之事。直待气消命尽识投冥界。方始十念鸣钟。恰如贼去关门。济何事也。死门事大。须是自家著力始得。若一念差错。历劫受苦。谁人相代。思之思之。若无事时。当以此法精进念佛竭力受持。是为临终大事。可谓一条荡荡西方路。径直归家莫问津。
索达吉堪布:活着时贪执什么,中阴时就会以九倍的程度贪执
如果活着时执著诸法实有并贪执不已,只是口中说临终不贪执是没有意义的。生前你对自己的房屋特别贪执,天天想着它,临终时要放下恐怕有点困难。为什么呢?因为梦中的神识比醒时的神识清明,进一步来讲,中阴的神识又比活着的神识清明九倍,所以活着时贪执什么,中阴时就会以九倍的程度贪执。而且那时只要稍微一忆念,立刻就会投生为低劣之身。比如你贪执某个动物或人,一瞬间就会转为恶趣众生。因此从即日起我们就要放下一切,专心忆念往生极乐世界。 所谓的修行,就是将自己的心转入正道,如果在有生之年念念不忘往生净土,这就是一种最好的破瓦法。大家每天一边用中观对治贪执,一边观想:我不贪财、不贪人,什么都不贪,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其实这就是破瓦法,所谓破瓦法不一定非要大吼:“啪的”。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境界的人来说,除此以外再没有断除中阴的更好窍诀了。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以及传统的破瓦法需要复杂的观想,很多人没有这样的能力,因此如果能做到什么都不贪执,死的时候自由自在地往生净土,这就是最殊胜的破瓦法。
地藏经谈中阴身: "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
净空法师关于地藏经中阴身经文的注解开示:问:中阴身期间,会遇到哪些状况? 答:地藏经云「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冥冥游神,这就是他的魂魄,我们佛法里面讲的阿赖耶识,世俗人讲灵魂。游神就是灵魂,佛家讲的游神很正确,讲灵魂,那是恭维的话,为什么?决定不灵,他要灵,怎么会到恶道里面去!他到恶道里去,可见得他不灵。所以孔老夫子在《易经》里面讲的话,也很有道理,他称游魂,我们这里讲游神。这讲得很有道理,因为他的速度很快,飘浮不定,确确实实是游魂。《易经》里面讲,「游魂为变」,变就是他去投胎,他又去换一个身体。「冥冥游神,未知罪福」,这时候真的是「如痴如聋」,痴痴呆呆的,在七七日内是这个状况。佛讲中阴身,中阴身是迷迷糊糊的,看外面空间就像大雾一样,又黑暗、又看不清楚。哪个地方有缘分,他就看到那里有光明,他循著那个光明,他会去找,那是缘分。光的色彩、大小都不一样,这就是六道的差别。青莲祖师《地藏经科注》云:“神者,大论云:凡夫人忆想分别,随我心取相,故计有神,即中阴身也。如天人陆玄畅云:人禀七识,识各有神,心识为主,在黑闇中,游行虚空。所谓三涂极迍而杳杳,四流无际而茫茫。故云冥冥游神。”
佛经、省庵祖师、印光祖师开示:念佛往生最后临终十念一念相续非生灭心,念佛人自力和佛力各自负责哪部分?
《称扬诸佛功德经》云: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命欲终时,一心信乐,念不忘舍,阿弥陀佛将诸众僧,住其人前,魔终不能坏斯等正觉之心」
《净土宗第十一祖省庵祖师开示:
《净土文》云:‘身无病苦,心不颠倒。’当知身无病苦,则求在于佛。心不颠倒,则求在于我。在于佛者,非我敢必。在于我者,安可不自勉焉?设使临终一念颠倒,非唯九品不生,抑亦三途难免。佛虽大慈,救我不得,奈何奈何?是故修净业人,不可一念远离善友,亦不可一念生颠倒心也。”
印光祖师:净土既是唯心所造,当云唯心,不当又言净土。又言所造。既是唯心所造之净土,何得祗是唯心,别无净土之外境乎。唯心净土者,以清净心,念佛求生净土。及至临终,由己之净心,感佛接引往生西方。如此方是唯心净土《三编·复顾宗况居士书》
印光大师开示:自力感召佛力的往生原理是“水清月现”
大师在《初机净业指南》序中,以月喻阿弥陀佛接引—切念佛众生之理。他说:
“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月现也。若心不清净,不至诚,与贪、嗔、痴相应,与佛相背,如水浊而动,月虽不遗照临,而不能昭彰影现也。月乃世间色法,尚有如此之妙。况阿弥陀佛,烦惑净尽,福慧具足,心包太虚,量周法界者乎?”
◎ 复黄涵之居士书三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感应道交,如母子相忆。彼专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于不知此义故也。
心清月现,何可死执以论。须知凡夫有凡夫之清现,声闻有声闻之清现,菩萨有菩萨之清现,唯成佛方为究竟清现也。若如法说,其余一切皆非清现,唯佛方是清现。莲池大师所说,便成错谬。不知自己完全未开正眼,故有此种盲论也。何苦如此。凡夫之清现,乃观行之清现。声闻断见思,乃相似之清现。菩萨在内凡位,从初信至七信,亦与声闻同。八九十信破尘沙,证法空,何可云破法空乎。初住即破无明,证法身,此分证位之初位。至十信,十行,十回向,等觉,四十一位,乃分证之清现。唯佛方为究竟清现。
幽溪大师:娑婆众生,虽能念佛,浩浩见思,实未伏断,而能垂终心不颠倒者,原非自力,而能主持,乃全仗弥陀,而来拔济。虽非正念,而能正念。故得心不颠倒,即得往生。
水镜居士王博谦辑述《印光大师鉴订》的《临终的一念》一文说的好:“修行人现生证果,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如不能现身证果,则最要紧的是临终一念;生西也在此一念,升天堂也在此一念,入地狱也在此一念。这一念是圣凡的枢纽,这一念是人鬼的关头。。。。生天在此一念,生西方也在此一念,仍生人道也在此一念,堕落畜生道也在此一念,堕落饿鬼道也在此一念,堕落地狱道也在此一念。你说临终这一念要紧不要紧?”
印光大师对王博谦辑述文章评论:“其语悉本佛祖经论,不过借显浅之文发挥之,以期雅俗同观”!
索达吉堪布:宁可破戒,不可破见!----唯以邪见断善根
《中观四百论》云:“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尸罗生善趣,正见得涅盘。”因此,持戒可以转生善趣,正见可以获得解脱。如果一个人戒律毁坏了,只要有正见就还有忏悔的机会;如果他的正见毁坏了,即便他在无数劫受持清净戒律,可是不要说获得解脱,连善趣的名字都听不到。实际上,如果是邪见深重的人,再殊胜的上师也没法度化他,甚至佛陀来到他面前也无能为力。如果一个人的见解出了问题,他的行为肯定会出问题,现在很多学佛的人行为不如法,就是和他们的见解有关系。因此,修行人嘴巴不会说不要紧,没有钱财、势力也不要紧,最关键的就是要具足无伪的正见。《华严经》云:“邪见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什么人容易产生邪见呢?如果是从外道或者边地的野蛮众生转生来的人,那无论怎样宣说善恶因果之理,他们都不会舍弃邪见、产生信心。世间最可怕的就是邪见,一个人即便修行没有成就也不要紧,最关键的是不能产生邪见,否则会生生世世贻害无穷。邪见者不仅断掉了自己解脱的缘分,还断掉了与他亲近者的善根。有的人本来有一定的善根,可是听了邪见者的一两句话,相续中的善根就被彻底毁坏了。有些邪见者可能是前世的恶业成熟了,嘴巴特别能说会道,讲起歪理来头头是道,毁坏了许多人的善根,这种人以后的下场非常可怜。很多道友对此深有感触,虽然自己想尽一切办法转变家人的邪见,可是他们就像着魔了一样不肯舍弃邪见,也许他们就是从外道或者边地众生转过来的。
佛陀临终教言“以戒为师”。楞严经对“戒”字的注解“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