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不跟风

藏传僧人是不是地处高寒无菜可吃,才吃肉

 关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每天都吃肉,实际上每天都在造杀业。就算自己没有亲手杀,仅仅是吃肉,也等同于犯了杀生的罪业。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不吃肉,别人就不会杀他们,现在你吃肉,等于你间接杀了他们。我们寺院有一个来帮忙的汉人,以前是杀牦牛的。我跟他说你不要再去杀牦牛了,他说要是你们不吃的话,我就不会去杀了。他说的也有一点道理,我们不吃肉,他们就不会杀生,所以我们等于间接犯了杀业。按照因果定律,杀生会导致短命的果报,以后还要偿命。而且,由于喜欢吃肉的习气,后世可能转为肉食动物,还会不断地造业,离解脱也就遥遥无期了。

  佛陀在《涅磐经》中说:“夫食肉者,断大慈种。”众生包括牛、猪等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我们却心安理得、津津有味地吃他们的肉,真的没什么慈悲心。慈悲心是大乘佛教的基础,连慈悲心都没有了,还谈何修行成就?

  佛陀在《楞严经》中还说到:“食肉者,所求功德,悉不成就。”戒律是功德之母。如果我们一边很重视做善事,不断积累功德,另一边却在吃肉,没有守好不杀生的戒律。这样的话,所做功德都会漏光的。藏传仁波切
----------------------------------------------------------------------------------------------------------------------------------------------------------------------
不杀生

  1、破此戒的首要因素是杀害其它生命。被杀害的生命称为对象。

  2、故意杀生的意图。

  3、本人或者在别人的煽动之下用毒药、武器、妖术等手段杀生时所作的努力。

  4、杀生时必然出现的一些精神烦恼,如贪婪、嫌恶迷惑等。在这种情况下,嫌恶往往是主要烦恼。

  5、最后一种因素是凶手死前置别人于死地完成。

  只有在具备这五种因素时,这种杀生才算是羯磨之道,而在其他情况下,这只能是偶然的或非出于本心的行为,尽管这同样导致痛苦的后果。

  作恶与羯磨积累的程度随着作恶的方式、动机和所杀害生命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从根本上说,杀生的动机基于三种邪恶之根。杀生有时是处于要吃动物肉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杀生之根乃是贪婪。而在其它情况下,杀生的动机往往是愤怒、复仇等等。因此,瞋恚是杀生的主要原因。由于错误观点而导致的杀生,如献祭动物供品,这主要是愚痴。而在许多可能被杀害的生命中,杀害传教大师、杀人父母或阿罗汉、杀害不管是游方僧人还是主持和尚的出家人都被看成是最严重的罪过。藏传仁波切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的来说,吃肉的话,对这一世也好,对下一世也好;对世间法也好,对出世间法也好,只有无穷无尽的害处,没有一丝利益可言。明白道理后,真正相信因果的话,马上就不敢吃肉了。有些初学者暂时戒不了,那就逐步减少吃肉,不要再吃海鲜。无论如何,都需要下定决心,虔诚地忏悔、好好地发愿,祈祷诸佛菩萨加持自己能够逐渐减少吃肉,尽快完全吃素。藏传仁波切
------------------------------------------------------------
其实所有一切植物的成长过程,都会伤害很多众生,并不是吃蔬菜,就不杀生。我们的祖师爷,伟大的巴祖仁波切讲过一句话,“一碗糌粑半碗虫。”也就是说,杀掉半碗虫,才有一碗饭的成果。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不杀生就能吃的食物,但是不要因为自己想吃,就去杀死活生生的动物,满足自己的欲望。藏传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5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每天都吃肉,实际上每天都在造杀业。就算自己没有亲手杀,仅仅是吃肉,也等同于犯了杀生的罪业。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不吃肉,别人就不会杀他们,现在你吃肉,等于你间接杀了他们。我们寺院有一个来帮忙的汉人,以前是杀牦牛的。我跟他说你不要再去杀牦牛了,他说要是你们不吃的话,我就不会去杀了。他说的也有一点道理,我们不吃肉,他们就不会杀生,所以我们等于间接犯了杀业。按照因果定律,杀生会导致短命的果报,以后还要偿命。而且,由于喜欢吃肉的习气,后世可能转为肉食动物,还会不断地造业,离解脱也就遥遥无期了。藏传仁波切
--------------------------------------------------
假如再没有人吃肉,那么就会食用例如谷类等食物,这样也会导致很多本来生活在地下的昆虫被翻到地上来,而那些生活在地面的昆虫却被埋到了地下去,这样也会令到很多众生死亡。而因为有羊的存在,才会有人杀羊,所以作为一只羊也是一个问题,也是成就恶业的一个缘。所以,成为其中的一个缘,并不等于真正的去造作恶业。藏传法王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5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众生包括牛、猪等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我们却心安理得、津津有味地吃他们的肉,真的没什么慈悲心。慈悲心是大乘佛教的基础,连慈悲心都没有了,还谈何修行成就?藏传法师
------------------------------------------------------------------------
佛教在青藏高原以“肉食为粮,皮毛为衣”的藏族中流传了一千四百多年,形成了与南传、汉传三足鼎立的佛教三大支系之一的藏传佛教,出了无数大德高僧、成就士,信徒遍及全球。难道说那些数以万计的“食肉穿皮”的高僧成就士就没有慈悲心吗?藏传仁波切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5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喝酒,我开许你们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喝一点点。怎样算特殊情况呢?是指因为单位应酬的需要而被迫地喝一点点,当然绝不可以喝醉,而且也不能有贪图美酒的念头。藏传法师
---------------------------------------------------------------
我们可以举某位法师开示中的一个例子,来看看什么叫“于诸律中安置伪律”。这位法师讲于达拉斯侨教中心的《生活的艺术(1)》中说:

  这五荤菜(大蒜、小蒜、葱、韭菜、兴蕖)吃了,会使生理起反应。生吃容易动肝火;熟吃容易产生贺尔蒙,引起性冲动,妨碍清净心,妨碍修定。不食的道理就在此。但是要吃到相当的分量,才会起作用。如果家里烧菜,做为香料来配菜,起不了作用。就跟酒一样,酒要喝醉了才起作用,要是喝一点点不醉的话,不起作用。所以,我们懂得佛制定戒条的真正用意,就知道如何受持,如何做。

  这里,这位法师的意思非常明确,吃五辛、喝酒犯戒与否,不看吃不吃、喝不喝,而是要看起不起作用--对于喝酒,就是喝醉与否。表面看来很有道理,但与戒律全然违背。吃大蒜之戒,仅限于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和受梵网菩萨戒的居士,此处不谈,这里先说酒戒这个最基本的戒。刘宋/求那跋摩译《优婆塞五戒相经》中讲述了酒戒的制戒因缘:莎伽陀长老神通能伏毒龙,而误饮酒后,醉倒地上:

  佛言:圣人饮酒尚如是失,何况俗凡夫如是过罪。若是过罪,皆由饮酒故。从今日,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饮酒。乃至小草头一滴,亦不得饮。佛种种呵责饮酒过失已,告诸比丘、优婆塞:不得饮酒者,有二种:谷酒、木酒。木酒者,或用根、茎、叶、花、果,用种种子,诸果草杂作酒,酒色、酒香、酒味,饮能醉人,是名为酒。若优婆塞尝咽者,亦名为饮,犯罪。若饮谷酒,咽咽犯罪。若饮酢酒,随咽咽犯。若饮甜酒,随咽咽犯。若啖麴能醉者,随咽咽犯。若啖酒糟,随咽咽犯。若饮酒淀,随咽咽犯。若饮似酒色、酒香、酒味,能令人醉者,随咽咽犯。若但作酒色,无酒香、无酒味,不能醉人及余,饮皆不犯。(见《大正藏》第24卷第944页上。)

  这里要注意的几点是:

  第一:什么是酒?

  据戒经,用各种原料制作,有酒的颜色、酒的香气、酒的味道,喝了后,能使人麻醉的,就是酒。“饮能醉人”,不是看“能醉某人”,而是“能醉任何一人”。否则,我们可以说:我的酒量好,这种酒我喝了不醉,所以这酒就不是酒。其他似酒(不是酒但象酒),能使人醉的,也算在酒中。所以麻醉品之戒同此。

  第二:喝多少犯戒?

  据戒经,标准是取一茎小草,用草尖在酒中沾一下的那一滴。等于或者大于那一滴,就算犯。

  第三:如何结罪?

  据戒经,每咽一口,即犯一次。所以叫“随咽咽犯”、“咽咽犯罪”。

  第四:何者不犯?

  据戒经,看起来象酒,但没有酒香、没有酒味,不能醉人等,喝了不犯。如做菜中加入酒(如黄酒)作调料,如果烧熟后没有酒香酒味,也不能醉人,则不为犯。糯米酒(酒酿)煮熟符合上述条件,饮而不犯。所以蕅益大师作《五戒相经笺》明言:“若食中不知有酒,或酒煮物,已失酒性,不能醉人者,并皆无犯。”(转引自台湾觉观编辑组编辑之《律藏会集·居士篇》附录15《五戒相经笺要》,第195页。)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5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一座寺院內,我看到兩頭成年的阿爾薩斯牧羊犬被在鎖籠子,籠子的面積只夠牠們轉身。我在寺院的三個星期,牠們都未曾被放出籠子。更可怕的是,寺院的住持是位頗令人欽佩的人,你可估計到他是一位坦率和義正辭嚴提倡嚴格素食主義的人 — 全戒除牛奶、雞蛋和動物產品。他亦因此而聞名。然而,他的阿爾薩斯牧羊犬卻患上嚴重的佝僂病。由於住持是一位純素食主義者,他把自己的對素食主義的固執強加於狗隻的身上,拒絕給牠們餵飼牛奶或肉類,結果導致牠們的腳彎曲。說了這麼多我會指出,普遍來說我對台灣佛教的強大,以及當地積極的動物權益運動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的問題只是針對一些台灣佛教徒奉行素食主義的方式。南传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5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少在公元二世纪时印度北方的佛教徒之中就已经出现了禁断肉食的倾向,汉译早期佛教经典也就在此时出现了禁止肉食的内容。到了中国后再加上南朝末年梁武帝、北朝的齐文宣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等很多皇帝与有势力的在家居士的推波助澜,国家逐渐以行政命令的形式禁止僧人进食肉食,中土僧人也就形成了禁肉的传统,因此北传佛教经典之中从未有佛陀最后一餐食肉的记录。佛教演讲文
发表于 2024-12-15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灌水,帐号封禁!
发表于 2024-12-16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一个人在此自说自话  封得好啊
发表于 2025-2-2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對於飲食的立場,即使在出家戒中,除了某些動物的肉之外,一般並沒有禁止肉食。斯里蘭卡、緬甸和泰面的僧侶都吃肉。

在菩薩(譯注:指龍樹、無著、世親等大師)的經注中,肉食一般是禁止的,但不很嚴格。清辨在他的《中觀心要頌》中,曾經探討佛教徒的素食問題,結論是當動物的肉被吃時,它已經死了,所以它沒有直接受到影響。禁止的是吃那些你知道或懷疑為你而殺的肉。

在下三部的密續中,吃肉是嚴格禁止的。但無上瑜伽續行者都最好要吃肉,飲五甘露。無上瑜伽續的修行圓滿者,能夠透過禪觀的力量,轉五肉和五甘露為清淨的食物,然後食用以增強體力。但如果有人以聲稱自己是無上瑜伽續行者為吃肉辯護,當他們在吃五肉和五甘露時,就不可以挑嘴,喜歡某一些,而厭惡其他的。嘉瓦仁波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4-4 05:04 , Processed in 0.03300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