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2|回复: 8

诸法唯分别安立的意思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16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句话为何用“唯分别”,而不是“唯心”?佛智是无分别,若按这句话,岂非佛智无法安立法?或眼识无法安立法?
发表于 2024-10-16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葉小釵 于 2024-10-16 12:58 编辑

卻配格西的入中論善顯密意疏,佛功德
即《顯句論》云「經云:云何勝義諦,謂尚非心所行,況諸文字。此謂無分別。」此說無心之行為無分別。 《顯句論》引經來說明,所謂的「尚非心所行」這裡不能夠理解為:沒有心。這裡在講「尚非心所行」的時候,不是說「心所」,而是指:[心的流動」。沒有心的續流、沒有心的流動、沒有心的運轉,不是直接理解為沒有心,而是要理解為沒有分別。所以,後面補充說:「此謂無分別」。所以,是指沒有分別之心。沒有分別之心王、心所的一種流動。《顯句論》所引的經文,就是「云何勝義諦,謂尚非心所行,況諸文字。」這一段是經文「此謂無分別」《顯句論》在解釋說:「尚非心所行」是指無分別,即沒有分別的心運轉的意思。「此說無心之行為無分別」是宗大師再進一步解釋《顯句論》整段的內涵。這一段經文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說:在佛相續當中,對到勝義諦的境、在通達的時候,並「非心所行」(屬於分別的心)──並非屬於分別的心能夠現證勝義諦。如果一般來講,譬如不是佛地來講,由分別心當然也可以通達勝義諦,但是,不能夠成⽴現證勝義諦。現證勝義諦一定是以無分別智才有辦法現證勝義諦。所以,在佛地當中更是如此。所以,佛地的現證勝義諦,不以帶有分別的心來現證勝義諦,而是以無分別智來現證勝義諦。如果沒有辦法以分別的心來如實的現證勝義諦的話,更何況文字!文字就是能詮聲。更何況以能詮聲要如實的詮釋勝義諦也沒有辦法。能詮聲可以詮釋勝義諦,分別心也可以證得勝義諦,但是沒有辦法如實的、現前的詮釋或者是證得,所以,才說這個心是指無分別的心。
此處《釋論》解寂滅義謂離心、心所已,「此處」是指《入中論》。《入中論》釋論是指《入中論自釋》。《入中論自釋》在解釋寂滅義時,就是在解釋前面根本頌提到「諸佛法身最寂滅」,有提到「寂滅」。在解釋寂滅的時候,我們剛有說到寂滅是指佛的法身。「寂滅義謂離心、心所已」,這裡所謂的「離心、心所」也是指離分別的心王、心所。所以,也可以理解為:離分別。所以寂滅也有息滅或者遮遣的意思。所以,息滅了什麼?遮遣了什麼?息滅了所有的分別。所以,佛的法身息滅了所有的分別。在眾多分別當中,可以特別理解為諦實執的這種分別。所以,在前面提到:「盡焚所知如乾薪諸佛法身最寂滅」。因為在修行的過程當中,要盡焚所知如乾薪的時(剛解釋時提到遮遣諦實成立),而能夠證得無諦實的智慧,藉由這樣的修持,最終能夠將所有諦實執的分別息滅,或者斷除所有諦實執的分別。所以,獲得佛的果位法身的時候,就具有了息滅的特性,所以,才說息滅可以理解為佛的法身,因為這個時候衪完全遮掩了諦實執、及諦實執的分別。所以,在此處提到佛的法身寂滅之意,就可以理解為。所有的分別的心王、心所都能夠遮遣。雖然遮遣所有以諦實執為首,以及其他所有的一切的分別的心王、心所。接著說到:
雖是寂滅,然亦能作利眾生事,舉如意樹及摩尼珠喻。
他已經沒有分別心。然一般來說的話,沒有分別心又如何成辦利益眾⽣之事呢?因此,在下一個根本頌就會舉如意樹、摩尼珠喻。如意樹、摩尼珠雖然無心,但是又可以任運成辦有情的利樂。 其後又云:「此身雖無分別,如如意樹及摩尼珠。」 其後又云,是說在《入中論自釋》當中說完了佛沒有分別的心王、心所,接著又說到:此身(佛的法身,也就是寂滅所指向佛的果位法身),雖然沒有分別,但是如同如意樹及摩尼珠。舉這個喻來說明:還是可以在無心的狀況下能夠任運成辦有情的利益。
亦明顯說是離分別心、心所法。
看《入中論自釋》解釋「由心滅故唯身證」時,很明顯的是解釋為:沒有分別的心,要從這個角度來解釋。沒有屬於分別的心王、心所。
故引此文證佛無智慧,實乃未達論義,妄興毀謗也。
如果沒有看這些解釋,還有上面所引證的這些教典、經文,當看到「由心滅故唯身證」的時候,直接就理解為:佛沒有智慧。就引「由心滅故唯身證」,想要成立佛沒有智慧,這個是沒有通達論義而隨意的一種對佛的毀謗。 這裡提到:「故引此文證佛無智慧,實乃未達論義,妄興毀謗也」,是指如果沒有詳加地探究佛經的內容、教典的內容,很容易依文解義。就像前面《顯句論》引經文說到:「云何勝義諦?謂尚非心所行,況諸文字」──這一段就是經文。所以,他直接說到:對勝義諦,它不是心所行。如果沒有解釋,你不知道是分別心,即非分別心現前所了知的境──沒有加上這個解釋的話,當提到沒有心的時候,依文字,就會解釋為沒有心了!或者前面在根本頌提到:「由心滅故唯身證」,如果沒有加上「分別」的解釋,直接就解釋沒有心──就會有這樣的情況。所以,才說:引這些文,然後去證得:所以,佛沒有智慧、佛沒有心,都是沒有通達論義。經典來說,如果不進一步去解釋的話,的確在文字上很容易產生誤解。這就是必須依定量釋論的原因。就像剛剛提到「經依如是義云:『曼殊室利,當知不生不滅,即是如來增語。』」有提到這一句。如果沒有以教典來作解釋,直接看「不生不滅」就是如來增語。如來增語就是說如來的異名,也就是說他也是在詮釋如來的名稱,所以是如來的異名。這樣直接會理解為什麼呢?不生不滅也可以稱為如來。但實際上不是說:不生不滅也可以稱為如來。而是指什麼呢?是指佛相續中的自性法身帶有不生不滅的特性,所以,當我們講到不生不滅的時候,是指向佛的自性法身的一種詮說。要這樣做解釋。同樣的,在前面的經文《能斷金剛經》又有說到:「法性非所識」,這個如果也是直接依照文字,也會容易產身誤解,因為在其他教典說到:空性(或勝義諦)為所知中最勝者、是所知中勝。所以,稱為勝義。這樣的一個詮說,當又看到《能斷金剛經》說:「法性非所知識(法性非所知)」那兩者不是相違嗎?所以,當講到法性非所知的時候,也要進一步去解釋,指的是什麼呢?就是佛在通達法性的時候,並非帶有二顯的方式而通達,叫作「法性非所知」。法性也非帶有二顯所能夠現前,或者是實際去了知的、如實去了知的。所以叫作「法性非所知」。所以,在理解經文的時候,都一定要依定量釋論加以詮釋,才能夠真實瞭解其中的內涵。 如果不依定量釋論,僅僅只是看到《顯句論》當中所引的經,或者在前面《入中論》根本頌所說的內涵,就是「由心滅故唯身證」,那麼就直接理解為:所以佛沒有、佛沒有覺知。如此心來,會有諸多的過患。佛在因位當中,累積三大阿僧祇劫的資糧,最後得到的果,卻是覺知的斷滅,這是不應理的!因為佛所有的功德都是安立在覺知之上。在佛有覺知的一個承許之上,才能夠安立為佛的功德。就像佛之所以不墮於寂滅邊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佛具有大悲心,所以,佛獲證涅槃能夠安立說佛不會墮於寂滅邊。所以,佛能夠安立衪獲得無住涅槃,因為衪不墮於寂邊,就是因為佛有大悲心。如果佛沒有心的話,怎麼安立佛有大悲心?不僅如此,佛的十力和四無所畏等等的佛功德,也都必須要安立在佛的覺知的相續之上,才能夠安立這些功德存在,不可能說在一個空無之處,安立佛衪具有十力,衪具有四無所畏,他的所依處一定是安立在佛的覺知的相續當中存在的。所以,如果承許佛沒有心,這樣一來,佛的悲、智、力所有的一切功德都變得沒有辦法安立。

发表于 2024-11-8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 不确定对不对。中观所说分别心安立和唯识不太一样。唯识的分别心安立,对应因缘变分别变中的分别变。可以说是分别心变现了诸法。也就是为诸法的自性提供了依据。(虽然所变的法不能说实有,但是能变的心还是实有的。)假如没有了分别心,那么所变的法定然是没有的。也就是说对佛来说,所有变现的概念都是不存在的。甚至不要说对佛,只要你的心没有变现某法,这个法就是不存在的。
但是对于中观来说,这里的分别心安立是解释无自性的。也就是说诸法没有自性,为什么诸法还能存在呢?这个分别心,是它观待的条件。就好比如果世界上没有法律,就没有犯人。这个分别心就是法律,只要有了法律,到底有没有犯人,就不是某一个人说的算了。再比如,当有数学家提出来球形的概念,即便你不去想地球,地球也是球形。但是假如还没有任何人提出来的某种概念,不能观待它,也不能说某物是它的差别所依事。
当然这个球形仍然是施设上去的,但是不一定是观察者施设的,原始人能不能看见地球,有眼睛当然可以看见,只是他不觉得这是地球。佛虽然不会参与这些分别,但是不妨碍他见到这些东西。
发表于 2024-11-10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唯识说:圣者根本定虽然泯绝一切言思,如空入空,无任何分别能证所证,从根本定起,起后得智,于依他起类境,能现觉如幻,故而可以观有情机,而施设种种名言方便---于众生而言,此类似分别,因为有种种法自相可以取故。
分别有推度思维义,是心对其所取境的名言安立,,而佛智性相无碍,二谛融通,
法的现起,诸宗所说纷纭,或说实色外六中一聚成微尘,渐次增广,-------乃至或虽无外色,慧分别故有似色现各具自相,------乃至仅是名言分别安立,此名言非具自相,无非约定俗成有似义现,因为若无心的干涉,诸法无法得到“界定”。
管KUI之见,请多指教
发表于 2024-11-10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成派认为,诸法是唯名言安立,这个名言,确实是分别心的范畴,是有情众生在不观察自性有无的情况下,以分别心和能诠声安立的,
佛地是无分别智,不能以分别心安立诸法,但佛的一切种智能一刹那了知一切法,众生的以分别心安立的万法,佛智自然了知,也随顺如此安立。
发表于 2024-11-15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诸法唯分别安立的同义用词是诸法乃是名识施设而有,并非是自性而有。
佛智有四种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佛智是无分别,并不是没有分辨分析辨识辨析的能力,而是在大脑功能的运作下并非像俗人那样生起自性而有的执著,于好的境而生起贪心,于不好的境而生起嗔心等等这些烦恼的情绪或心理,这是无分别的重点。
这两者是不同的概念,没有交集,没有什么相违的。蒋扬仁钦博士说分别安立这个翻译并不是很好很准确,他认为施设安立更为精准。这些都是和缘起正理有关系的。因为一切法都是没有自性的,自性有的东西是没有的,那只能施设安立个标签了。
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24-11-15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诸法唯分别安立的同义用词是诸法乃是名识施设而有,并非是自性而有。

比如说马车,马车是由四个轮子和其它部件组成,离开了这些部件零件去找一个独立存在的自存自立的马车找的到不,显然是找不到的,我们只能看到摸到由这些部件零件组合而成的一体这么一个东西,而不是由它自己生出来的,也不是由上帝造出来的,在这些部件零件的组合体上,我们只是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马车而已,也就是名识的施设而有。所以从“自性”的角度而言,它是从来没有的,它只是一个名识施设而有的安立的名字或者标签罢了。如果马车是自己生出来自己的,那么我们就不需要给它名识施设安立一个名字了,也没有必要给四个轮子安立轮子的名字,统统称呼它是马车就是了。三主要道释论中帕邦咯大师说:如果一切法是从自己这边而有,那就不需要观待安立所依的聚合,而必须从各自这边(他自己这边)成立过来。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切法都要观待安立所依聚合才能成立。所以无自己这边有,无自性有,无实有。
而我们所执著的自我,或某个东西,其实只是各种条件的组合体,这个组合体是暂时的存有而已,所谓的自立自存的我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只是无明的错觉罢了。然而这个缘生而有的组合体是有自身的作用,马车可以用来运输,人类宝贵的五蕴和合的身体有着非常优越的大脑可以用来证道,要善待一切众生。
然而这只是基础的一些思维逻辑,在深入的就要拓展到色受想行识亦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真理上,这需要非常深入的去思考思索和耐心细致的观察,在自己的身心行为上去观察,这并不仅仅是一些空洞而抽象的文字理论。
这些努力的最终目的是去除我们的无明,把烦恼的根拔掉,完全的解脱烦恼,不再六道的轮回中流浪。
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24-11-16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分别知不代表不能认知法,相反没有分别知更能清晰的了解法,因为分别知是错乱知,是从这个角度:分别知受到烦恼习气的染污,所以即使是圣者的眼根知缘着一法时也必会显现诸法是自方成立的,但烦恼已断,心不会执实,并且也无法现证一切所知,利生时也会极大不便,毕竟它是有缺陷的认知。
佛断除了二障以后转识成智,变成无分别智,心不仅还能认知法,安立法,还能同时现证一切诸法及法性。
发表于 2024-11-17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面的关键,在于了解分别、分别心是如何起作用的。
如果理解了法唯分别而有,那么应该说,佛以有分别的方式了解世俗谛,以无分别方式了解胜义谛。
进一步可以看出,佛智是一,从了解二谛方面来安立二智,从五方面来说是五智,乃至无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2-4 01:39 , Processed in 0.03302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