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土登俄热

大和尚在哲蚌寺学的什么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2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1995年峨眉山报国寺,通孝上师、夏坝仁波切和宽明长老这张合影,出家人和在家人还是比较好区分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21-8-15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俗的心态和理由无非几种,一,不能理解佛法深意,不能坚持净戒,不能弘法利生而还俗。《中阿含》卷一〈木积喻经〉中说︰‘六十比丘舍戒还家。所以者何?世尊教诫甚深甚难,学道亦复甚深甚难。’二、俗心未除,俗缘出现而还俗。《大庄严论经》卷六云(大正4·288a)︰‘时有寡妇,数数往来此比丘所听其说法。(中略)妇女言︰汝今若能罢道还俗,我当相从。彼时比丘即便罢道。’三、父母亲情牵缠,国家政策等原因不得已而还俗,《佛祖统纪》卷三十八中记载︰‘明日下诏并罢释道二教,悉毁经像,沙门道士并令还俗。’据上所述,可知还俗原因或为犯罪之故而被逐出教团,或因心生退堕,或奉朝廷之命等。

  佛教对待还俗的态度是肯定的。《宝积经》八十八中讲到:“五百比丘曰:我等不能精进,恐不能消信施,请乞还俗。文殊赞曰:若不能消信施,宁可一日数百归俗,不应一日破戒受人信施也。” 这样的还俗是带有惭愧心和廉耻心的,是值得肯定的。

  太虚大师曾写《尊重僧界还俗人》一文(摘录自《太虚大师全书》) :既令不能守僧戒者容易还俗,则僧众份子可较纯净,而曾受僧众教化与训练者,还入社会,于护教化利群众较为有力。例如暹罗、缅甸之上层社会人士,均须入僧再还,乃能受人尊敬。我国古来,若朱元璋之还俗做皇帝、刘秉忠之还俗做宰相、姚广孝之还俗做少师,亦无不大有裨益于佛教于国群。故于由僧还俗之在家佛徒,本佛律之意旨,应时势之需要,急宜提倡尊重以一变旧风气也!

  印顺法师在〈中国佛教琐谈〉一文中提到: 依‘律部’说︰出家的可以舍戒还俗,佛教与社会,都不应轻视他;出家与还俗,每人有自决的权利。还俗的原因很多,做一个如法而行的在家弟子,不也同样的可以修行解脱吗?(摘录自《华雨集》第四册)如何还俗?印顺法师说:还俗要合法的、公开的舍戒而去,不能偷偷的溜走(以便偷偷的回来)。--然教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21-8-15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俗之后男众可以再次出家,依据戒律僧尼可自由舍戒还俗,然比丘尼还俗后则不得再度出家。如《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十所载,室罗伐城有一长者,生女未久即亡,彼女后随吐罗难陀尼出家,又为烦恼所牵缠而还俗,后复依吐罗难陀尼之劝,再度出家,长者婆罗门见已,皆共讥嫌,佛闻此事,乃制定还俗之比丘尼不得再度出家之制。男众(比丘)还了俗,可以再出家、落发、受沙弥戒、受具足戒,又成为僧伽的一分子。但不论过去出家多久,年龄多高,对佛教的贡献多大,这些资历,由于舍戒而全部消失了,现在还要从末座-做起。-然教法师
发表于 2021-8-15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藏地八千里的资料需要核实,如果全盘接收信息,藏地八千里的格西学位你也应该采信。
    从总体来说,四川佛教界没有通孝上师的任何负面信息,我们作为一个圈外人来说,信息是不对称的,其门人弟子以及圈内高僧大德获得的各方面信息资料比我们多得多。
    另外,你如果要起诉某人某事,需要你和律师提供起诉材料,而不是你先定了罪名后由检方和公安机关去准备材料。注意是提供起诉材料,而不是理论书籍。
发表于 2021-8-15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土登俄热 发表于 2021-8-15 09:52
还俗之后男众可以再次出家,依据戒律僧尼可自由舍戒还俗,然比丘尼还俗后则不得再度出家。如《有部毗奈耶杂 ...

若是要持续观察,那就辛苦了,但请走进观察对象生活修行圈内去搜集直接的材料,要不然只是自言自语在黑板上讲解数学公式,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在朋友圈外提问朋友圈内才能回答的问题,也就相当于没问。

1、《成都,庙宇之城》平叔闲谭
    ◎那年,素有“川西第一禅林”之称的昭觉寺,就被用来做成都的动物园,也真是“敢想敢干”了。
    ◎上世纪末,我曾陪同拉萨的次仁叔叔去峨眉山,在报国寺,我们见到了通孝长老。
    通孝长老曾在拉萨哲蚌寺修行十年,他还让人打酥油茶给我们喝。
    文革中,他就被强行还俗,不从,就给安排到监狱修行十多年,直到1981年才得以回到峨眉山。
    可惜,现在次仁叔叔和通孝长老都西去了。
    好在热闹一阵过后,又有了拨乱反正,该恢复的就恢复,那些名气大,有规模的庙宇就得以保留下来,有些破损,上面还拨点银子修缮一下,也就重新光生了。

2、《感觉生活的源泉,创造形象的诗篇》许峰
    彭君洋文友甚多,他坦诚待人情感真挚。他在《癸已仲夏送邹贤海之峨堳》的诗写道:“ 偶著茫鞋西蜀行,此中相望一山青。林间暖酒排新句,石上题诗忆旧情。或指所居为福地,收藏月色是禅门。知君尽日理书卷,嬴得江南庾信名。”真是送君千里,情谊依依!
    邹贤海是一名研究佛学之人,他的恩师通孝长老在峨堳山大坪净土禅院。为了完成写他恩师《恩师通孝长老散记》这本书,他于2013年7月底上峨嵋山恩师禅院的“息心所”住了下来,潜心一个多月,完成了《恩师通孝长老散记》这部长篇小说之宿愿。
发表于 2023-6-10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洛 于 2023-6-10 08:48 编辑
土登俄热 发表于 2021-7-18 18:15
从广度来说,印光大师等汉地祖师的广博度远超三大寺的教学内容的=摘
----------------------------------- ...

哈哈哈,天天给这些人造神,歪风邪气都吹到格鲁论坛来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7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成祖朱棣迎请宗喀巴大师弟子强钦曲杰到汉地宏法是格鲁派在汉地传播的开始。格鲁派曾在明朝的皇室贵族及极少数普通僧俗中有所传播。清代,尽管有皇室的信仰和护持,但碍于语言和文化的隔阂,格鲁派在汉地的传播基本局限于少数满族贵族,汉族士大夫绝少信仰实践者,民间更没有多大影响。民国年间,北京北海菩提学会和密藏院等团体的设立,白普仁尊者、九世班禅大师、安钦金刚持、阿旺堪布等蒙藏大德来汉地的弘化,使格鲁派开始在汉地较有组织地传播,在社会上也造成了一些影响,但主要对象仍以上流社会和少数知识分子为主。这一时期有一批有志学僧远赴西藏学法,返回汉地后译讲经论,推动了格鲁派在汉地的传播,其中最有成就者,首推法尊法师和观空法师。特别是法尊法师系统译介了大量格鲁派重要典籍,如《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等,为格鲁派在汉地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功厥伟。此外能海法师借鉴西藏格鲁派寺院管理及教育制度,在汉地创寺育僧,不失为一伟大尝试。“通孝法师无疑也是其中一员虽然不是各西也为格鲁传播做出了贡献,令人尊重
发表于 2025-2-18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三大寺的课程当中,般若经密意说和显说的内涵是很重要的,想要了解这些内涵的话,要读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办法直接读懂般若经,所以就先要读弥勒菩萨着的《现观庄严论》,在显说的空性方面要读龙树菩萨所着的《中论》和月称菩萨所着的《入中论》。为什么要读《入中论》呢?龙树菩萨为了解释显说的空性三昧写了六个论,最重要的是《中论》,但是,还是无法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让学者正确了解的中观和空性到底为何。龙树菩萨的弟子圣天菩萨也写了一些经典,接着的佛护论师写了《中论》的解释,但清辨论师却反驳佛护论师所写的论着。自此,中观分为自续派和应成派两者,清辨论师是自续派的,他这样写了之后,后来月称菩萨很清楚强烈地反驳清辨论师,从月称菩萨开始就是应成派。月称菩萨很清楚地写出自续派的错误,同时也写出正确的应该是如何。所以,若要了解空性,中观里面最高的应成派对空性的解释是最高级的,这是一定要了解的。月称菩萨他所着的经典中最重要的是《入中论》,里面很清楚地写出唯识、自续的错误处及其与应成之差别,因此,月称菩萨所着的《入中论》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没有读月称菩萨的《入中论》而直接去读《中论》的话,可能会错,可能会以自续派去解释,就像当时的清辨论师看《中论》,他也可以算是龙树菩萨的弟子,但他还是错了。所以,我们也没有办法直接读《中论》,一定要先读《入中论》。在读完了《入中论》之后,再去读《中论》,这就是正确的方法。所以,要了解般若经显说的空性三昧的话,一定要读《中论》,而读《中论》之前要读《入中论》,这是很清楚的。在三大寺,中观方面要读四年,两年要读《入中论》,两年要读《中论》。

而在般若经密意说的道次第方面,弥勒菩萨写了五论,这五论都跟道次第有关系,但是,真正可以和般若经的密意说完全对照的,那就只有《现观庄严论》,所以,《现观庄严论》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印度的论师也对《现观庄严论》写了很多注解,有些是没有按照般若经的顺序去注解,而能够跟般若经的顺序配起来的就有二十一个,有这么多的注解,到底《现观庄严论》要怎么读呢?在这些注解的论师当中,比较厉害的是师子贤论师和胜解脱军论师,他们两个是最正确的。我们在读的时候,两者当中的师子贤是更为重要的。在读般若经的时候,透过师子贤论师对《现观庄严论》的解释去读《现观庄严论》,了解了《现观庄严论》之后,才有办法完全了解般若经密意说的道次第。《现观庄严论》及师子贤对《现观庄严论》的解释,总共要读六年。

我们不只是要读《中论》、《入中论》、《现观庄严论》及其注解,只要是与其内涵相关的经典都要读。因为整个道次第都圆满的包含在《现观庄严论》当中,因此,任何经典都可以说跟它有关,真正要背的是《现观庄严论》及师子贤的注解,而有一些配合的经典也要背,如《宝性论》、《经庄严论》都是要背的。在读《现观庄严论》的时候,只要是跟它可以配合的经典都要读。因此,现观要读六年,中观读四年,这是很重要的,而这两者的前行要读三年,因明、摄类学、心类学、般若七十、宗义宝缦和道地论都是属于前行要读的。

我们这里教了一些摄类学和心类学,然后要读因明、般若七十、宗义宝缦和五道十地,这些都是前行要读的,总共要读三年,接着就是现观六年及中观四年。

这些读完了之后,后面还有两个,就是《俱舍论》和戒律。为什么把这两者放在最后面呢?佛制七岁可以出家,再受以上所说十三年的教导,就差不多二十岁了,二十岁才可以受比丘戒,受戒之后才可以看戒律,否则是不能看的,这是依照年纪来安排的。如果把戒律放前面的话,那尚未满二十岁的年轻人就无法读了。

《俱舍论》为什么放后面呢?《俱舍论》对心类学有帮助,它讲心王、心所以及较细微的烦恼,同时也谈到外道和佛教都可以修的禅坐、神通等世间法,这也是可以减少烦恼的一种修行;《俱舍论》里面也有很多课程是和中观派共通的,所以要读。为什么放后面呢?如果我们心里没有正确的观念,就先去读《俱舍论》的话,可能我们就会变成说一切有部派的观念,这样就很难转变了。所以,先读《俱舍论》是一个不对的方法。要先在心里建立正确的观念,再读有部的经典,我们就能看出他们的错误,因此,《俱舍论》要放后面。

另外一论就是《释量论》,在十七年当中,每一年当中的一个半月要读《释量论》。为什么要读《释量论》呢?般若和中观两个课程是很重要、很珍贵的,但我们真的清楚理解吗?我们的心思一直都在烦恼、怀疑,烦恼不断袭来,怀疑一直很多,对于现观和中观的修行,心不但不清净,而是距离越来越远。在烦恼一直不断产生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办呢?那些烦恼都是心,开刀是无法消除的,而是在一个烦恼出来时就要去纠正它,要让与烦恼相反的心能生出来,这都要靠理由、了义,这就要学《释量论》,就能知道应该如何对治烦恼的方法,所以,《释量论》是相当重要的。越是凡夫,烦恼越多,因此,《释量论》的课程是蛮重要的。在龙树菩萨、无著菩萨之后,到了末法时期,一直越来越糟糕,此时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就出现了,陈那论师写了《集量论》,清楚诠释了因明,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一直批评他。他的弟子法称论师就受不了,法称论师的智能是蛮高的,在辩经上面很厉害,他就一直为他的师父陈那论师辩护。听说当时法称论师写的关于因明的道理,后来对于印度外教帮助也很大,因为他们一直看法称论师所写的经典,经过思考学到很多,因为法称论师以前读过外教的理论,同时也读了佛教的理论,他的智能是很高的,所以,他写的经典,不管对佛教或外教,影响都是蛮大的,其它外教也都很赞叹法称论师在逻辑上面是特别厉害的。所以,我们要读逻辑和因明的话,最正确的是法称论师写的。法称论师所写的是很有名的七部《量论》,像身体一样的有三部论,另外四论是帮助前面三论的,总共就是七部论。像身体一样的三部论,意思就是整个因明、逻辑上面完整课程所在的经典,三者当中最广的是《释量论》,所以,我们要读法称论师所写的经典的话,一定要读《释量论》,读了这部论之后,就全部都会通了。要深入的去读现观和中观,就要靠逻辑,逻辑最主要就是读法称论师写的《释量论》。我们在读的时候,法称论师写的其他论要读,陈那论师写的《集量论》也要读,最根本的就是法称论师的《释量论》,从低年级到还没有考格西之前,每一年都要读一个半月。一个月是三大寺整个比赛,也可以讲是一边比赛一边读。在这一个月之前,也大概要准备一个月,整个大概就有一个半多月,有时候会有两个月,这是《释量论》的部分。

在三大寺当中,有的寺院是把《俱舍论》放在戒律前面学,有的则是把戒律放前面,这没有什么关系。在一九五九年以前,《俱舍论》和戒律两者都各要学四年,现在则是各两年,总共四年,所以,算起来共是十七年。

在这十七年当中,每一年都要考试,读完这十七年之后,都考试完了之后,才可以当格西。当格西就表示他已经毕业了,此时他要供养整个寺院的出家众,然后他会得到一个卡达。在这十七年当中,完全不需要任何费用,在读完之后,供养大家也表示感谢的意思。因为我们不只跟老师学,同学也是很重要的,有人说百分之七十五或百分之五十都是靠同学,其余的才是跟老师学的。所以,真的是要感谢同学,因为常常要辩经比赛,对彼此相互的帮助真的很大。所以,这是结束时表示感谢的仪式。

当格西时,住持也会看他们各自的成绩如何,来决定可以当上哪一等格西。格西可以分为四等,刚刚说到要读五大论,其中最重要的是现观六年和中观四年两者,这两者课程其中的一个读了还算了解的,才可以算是最低的格西,并不需要五大论全都通达。如果般若和中观两者皆不通达的话,则不能成为格西。中间两等的格西,一个是对五大论通达的程度低一点的,另一个是比较精通的。最高的就是三大寺一直都保持要比赛的,这是为了赢得最高阶的拉然巴格西。下面的三个是在各个寺院可以当格西,并不需要三大寺一起来比赛。我们有时候会开玩笑说下面的格西是石头格西,表示在辩经时他都没有办法回答,一直坐在他自己的位置上,因此被称为石头格西,这是开玩笑的。下面的三等格西,在各个寺院都有不同的名字。以色拉寺来说,第二个是措朗巴,第三个是娄朗巴,最低的是蔺胜格西。除了三大寺以外,其它寺院所给予的格西之位,是无法被三大寺认同的。

在成为格西之后,才可以去下密院,这四种格西都可以去,要不要去则看个人,有人是完全不喜欢密续的,觉得自己已经饱足了,有些老和尚就是这样的。不过,没有去下密院是很少的,几乎都会去。到了下密院,至少要读密续一年,最重要的是密集金刚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这两个是根本课程,还需要读大威德金刚和胜乐金刚,这三个本尊在下密院和上密院都是蛮重要的。在读完了之后,可以一直住在下密院,也可以离开。以现在来说,几乎都会离开,而到外面去弘扬佛法。在四等的格西当中,除了拉然巴格西之外,其它格西不能当上、下密院的住持。而住持人选,会由法_王来决定其有没有因缘、有没有足够的修行。有人有当住持的因缘,如果他当住持的话,会帮助那个寺院。也有人在年资比他低很多当了住持之后,很老了才有机会当住持,也有这样的情形。能不能当住持和他的修行是不是很高,完全是没有关系的。摘自格鲁派三大寺学习课程简介 赛康仁波切的这个文章回答呼应了主贴的提问

发表于 2025-2-21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洛 发表于 2023-6-10 08:42
哈哈哈,天天给这些人造神,歪风邪气都吹到格鲁论坛来了

小心戳破别人的清梦,人没了精神支柱,怎么活?
发表于 2025-2-25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通孝老和尚生于1921年,四川射洪人。1934年于峨眉山净土禅院(俗称大坪)发心出家, 1937年于新都宝光寺上祖下道大和尚座下受具足戒, 1935年至1938年于新都宝光寺佛学院学习,1939年至1949年于拉萨哲蚌寺学习藏文佛经。“文革”期间,曾受到不公正待遇。

  1981年,师回到峨眉山佛教协会,担任教务工作。先后在峨眉山洗象池、华藏寺任监院,1992年被推选为峨眉山佛教协会副会长,2002年被礼请为四川省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2004年9月被礼请为峨眉山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2007年8月31日上午8点30分在峨眉山报国寺安祥示寂,世寿86岁。

  师爱国爱教,与时俱进;信仰纯正,“三学”精进;勤修禅学,显密圆通;扶贫济困,竭力度人;刚正不阿,德高望重。峨眉山佛教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4-4 00:36 , Processed in 0.03678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