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56|回复: 1

《重庆奉节清净庵佛田比丘尼——隆莲法师弟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19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随缘教化,应机说法》
         ——佛田比丘尼忆隆莲法师
    1984年9月我考入四川尼众佛学院,于今已30余年,莲老的熙怡微笑、金刚怒目之相常住于怀,莲老那随缘教化、应机说法、严慈相济、恩威并重的独特教学方式,造就了一批学修并进、堪以重任的僧才。
    莲老给我的总体印象是:身材魁梧,声音洪亮,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若遇善事,她就像菩萨一样以慈眼视之,若遇邪风魔障,她老会现金刚之相而镇之。本人在莲老身边所亲历的几件小事,深深体会到了莲老的慈悲与威严,老人家时而现文殊菩萨一样的慈悲像,时而现大威德金刚一样的忿怒相,应机说法,令我受益终生。
    80年代初期,开放的寺院极少,出家的人少,高中生出家的更少。本人于1984年6月到遂宁佛学社发心出家,拜上慧下灵师父为剃度恩师。师父知道我是高中毕业生,非常高兴。此时正值四川尼众佛学院招生,师父让我全力以赴准备8月的考试。我虽是高中生,但对佛法一无所知,对考佛学院之事毫无信心。师父对我说:“你师爷与莲老的交情很好,考上佛学院应该没有问题,请海灵师叔送你去,在莲老面前给你说个情。”顿时,本人心里燃起了希望之光。
    时间已到,尚未剃度,师叔就送我至成都爱道堂准备参加考试。当时因为交通不便,到达爱道堂时天色已晚。因师父曾经再三叮嘱,到了一定要以恭敬之心先去参拜莲老。经过一道很深的巷子,终于看见爱道堂的大门,进门后往左边走,转角便是莲老的住处。我战战兢兢地跟在师叔的后面,到莲老寮房门口时,师叔与侍者师恭敬地耳语几句。侍者师进去禀报后对我们说:“你们请进吧。”进门一见,莲老的小接待室大约十平米,光线较暗,但能清楚看见一位身材魁梧,一脸慈祥,穿着一件齐膝的黄色中褂的老人,坐在藤椅上,轻声地对我们说:“坐吧。”师叔忙说:“给莲师父销假顶礼三拜!”当时我完全不懂规矩,茫然地跟着拜下。拜毕,师叔指着我说:“这是我给您老送来的学生,准备拜我师兄为师的。”莲老很喜悦地说:“好,好,好!”转向我亲切地问道:“什么文化程度?哦,还是个毛根(莲老对在寺庙准备出家的年轻姑娘的昵称)嗦,哈哈哈。”说完爽朗地笑了。见莲老睁大双眼笑逐颜开,我的胆怯、忧虑顿时烟消云散,恭恭敬敬地答道:“高中毕业。”莲老说:“毕业证带来了吗?我看一下。”我赶忙双手将毕业证奉上,莲老一看:“哦,十八岁读高中啊!”我解释道:“不,十八岁毕业了。”莲老仔细再看:“哦,是的,对不起,我看错了。”我一下子愣了,心想这么神圣而伟大的人,居然会给我们说对不起,知错马上能改,这么平易近人,谦虚谨慎。顿感此生荣幸,能遇上这样一位菩萨。
    这时,师叔很小心、很恭敬地向莲老说道:“莲老,您看我们这位末学上庙不久,没有佛学基础,若考不上,能不能通融一下,开个后门,为我们收下,我们太需要接班人了。”莲老慈容顿失,怒目圆睁对着师叔声色俱厉地说道:“自从文革以后,寺院在逐步开放兴起,各寺僧人很少,僧才更是奇缺。正因为如此,我绝不能以情招生。不但如此,这第一批人才,我更要严格挑选,如果讲人情,开后门招来的学生,将来学业不成,如何能续佛慧命,荷担如来家业。依此盛世,凭借有生之年,我要为佛门培养有用之才,才能绍隆佛种。我们这一代人只能将弘法利生之事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岂可这样随意轻率?此情万万不可讲。”莲老一身正气,令师叔哑口无言,我读佛学院的希望顿时破灭,感觉从天上掉到地下了。莲老见我心灰意冷的样子,又和蔼可亲地鼓励我说:“不要紧,还有几天时间,多看书学习,兴许能考上的。如果考不上,下一届再考!”我坚定地点了点头说:“好!”我在爱道堂住下后,结识了尹莲花(昌慧法师),她帮助我恶补了几天的佛学知识,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四川尼众佛学院。莲老就是这样严慈相济,因材施教,让我受益匪浅。
    入学后发生了一件刻骨铭心的事。那是1984年10月的一个中午,饭后,我穿着一件灰色的短褂跑过莲老的寮房。莲老见了大声叫到:“哪位同学跑过去了?”因为当时只有我一人跑过那里,便立即返回,答道:“是我,通永,有事吗?”莲老很生气地说道:“哪个叫你穿件短褂,还是灰色的。一身灰不溜秋的,马上回去换了。”莲老见我一脸茫然略带疑惑的样子,接着说:“回去换成黄色僧服,黄色乃为上色。黄色属金色,我佛住世都是以金色现身。我们舍弃一切来出家,就是为了跟佛学,我们起码的外在衣着都跟不上,又怎能与佛心心相印呢?还有行住坐卧四威仪是出家人必备的。所谓行须缓步,语要轻声,坐要跏趺,卧如弓箭,懂不懂?”这些高深的道理,我似懂非懂,但还是肯定地点了点头。莲老就是如此地爱护学僧,只要发现有不如法、不威仪的地方,总是随缘教化,让你能茁壮成长。从那以后,我便爱上了黄色,若非十万火急之事,走路也不会跑了,尽量做到出家人的四威仪。
    在学院时还有一件让我感恩不已的事。1986年7月,我母亲朝拜峨眉山后顺道来看我,我和母亲在玉佛殿侧讲话,莲老路过那里,特意走过来问我:“这是谁?”我回答:“我母亲。”莲老笑着说:“好,欢迎,走,跟我一起去吃午饭。”我听了楞道:“莲师爷,不敢当啊!”莲老厉声道:“怎么不敢当,直下承当呀!”学僧十分感动:“谢谢莲师爷!”到了饭桌前,母亲恭恭敬敬地礼拜莲老,莲老忙说:“不用拜,老人家请坐。”母亲感激地坐下,有些紧张。见此状况,莲老和颜悦色地说:“没什么,出家人的母亲就是佛母,我们大家都应尊重,非常感谢你把孩子送给佛门,作为父母很不容易,这是很了不起的啊!”莲老转向学僧说道:“作为出家人,我们应该上报四重恩,其中包括父母恩。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非了道而难以报答。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如果孝敬父母都做不到,又怎能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呢?”听了莲老的一席肺腑之言,学僧感动不已,莲老不但这样说,也是这样践行的,太师母晚年就与她生活在一起,直到往生。莲老的应机说法,使我懂得了出家也应孝养父母,如今我92岁的母亲也出家多年,跟我生活在一起。
    1987年清明节,在铁像寺院子里很隐蔽的地方,有一处地窖,我因背书无意中走到那儿,见莲老和定静师爷在说话,便上前问讯。只见地窖里有一位老师父在里面仔细地看那些瓶瓶罐罐,有的上面贴着照片,这是我从未见过的。便问莲师爷这些瓶瓶罐罐装的什么?莲老慈祥而又怜爱地说:“瓜娃子,这里面存放着往生了的师父们的骨灰,这个地方叫普同塔。”我似是而非地“哦”了一声。她老见学僧没听明白,便娓娓讲道:“塔最初是供奉佛陀舍利的,后来扩展到供奉佛像、佛经,或出家众的灵骨、遗骨。一般都是一代祖师、高僧大德或证道成果的人,才有资格塔藏。塔一般有三层、七层、九层或多层,四角、多角、圆角等形状,其目的是为了让后来人不要忘记根本,以作纪念,也算报恩吧。今天我们就是来祭拜。”听了莲老的这番话,学僧仿佛明白了些许,并暗自发愿,将来有条件时,我一定要建一座佛塔。如今,我也实现了这个愿望,建成了一座庄严的七佛塔,附带普同塔。并从昌慧法师那里接到了一些莲老的坚固子,供奉在塔里,经常礼拜,祈求再次得到莲老的教化、聆听莲老的法音。
    莲老一生轻名利、爱僧才,待学僧如珍宝,对每一个学僧慈爱有加。本人今生能成为她老的学僧,荣幸至极,感恩戴德。她老在世济人之事,无以尽述。以上虽是本人亲身经历的几件小事,但她老的随缘教化可见一斑。
    莲老啊!您老在此世随缘教化,应机说法,对学僧一个也不放弃,功德圆满,所作皆办,具诸佛法。您老如今虽驾鹤西去,但您老的教诲,却时常响在学僧的耳畔,并激励学僧安心住世,忍辱负重,以弘法为家务。祈愿您老乘愿再来教化学僧、教化世间苦难的众生,接引我们同登彼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2、《重庆奉节县清净庵与佛田比丘尼》
    简介
    重庆市奉节县现存唯一的著名尼姑庵,是经奉节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古刹清净庵历史悠久。据庵中的《清净庵重修诸殿碑志》的记录和《奉节县志》的记载,清净庵曾被长江水漫三次,三易其址。早年清净庵建在奉节旧县城外的江北嘴,清朝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被长江洪水淹没。咸丰三年(1853年)心福老和尚报请县令核准,将清净庵由城外江北嘴迁至旧县城南门左城上。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夏天,长江洪水再次将清净庵淹没,住持尼姑性资在心龙和尚的协助下,化缘重修。《奉节县志》还记录了清净庵在 "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坏的情况。1967年,清净庵的佛像、经书、藏品被损毁,庵门关闭。1969年,清净庵被改建成街道明矾厂,尼众被迁到永安镇青石街居民房。1985年按照党的宗教政策,清净庵房被归还,由县财政拨款重建,重建的庵房占地面积858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980平方米,塑大小佛像二十三尊,佛事活动恢复。1987年,清静庵首次举办观音会,坐客有120席。1989年5月清净庵成立管理委员会后,佛事活动日趋正常。

    只求心灵的安静
    题记:"苦口的是良药,逆耳的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肾。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释佛田说,她一直都是以此来鞭策、勉励自己修行,为的只是求得心灵的安静。
    释佛田,女,俗名罗书蓉,四川省南充人,生于1963年8月15日,现任奉节县清净庵住持、管委会主任,奉节县政协常委。21岁那年,为宿缘所感,她萌发了出家的念头。于是,她来到四川遂宁净业惮院受慧灵法师剃度,取法名佛田。从此,踏上了献身佛教事业的漫漫历程。"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是佛教的宗旨,也是她行为做人的原则。
    一、苦心经营只为传承佛教
    1990年,释佛田来到奉节,时值清净庵重新开放不久,历经历史风雨洗礼的庵堂破旧不堪,僧尼也走光了。面对眼前的衰破情景,她也曾心灰意冷,也想一走了之。但菩萨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于是,她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如何改变清净庵的困境令她寝食难安。她到梁平双桂堂、重庆华岩寺和成都文殊院请来方丈,广收皈依弟子;召集新老居士聚集资金维修寺庙;到宗教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终于在1992年将寺庙维修一新;着手开办了素餐馆,搞好自养事业,改善了僧人的生活条件。僧人多了,信众也多了,清净庵的香火也旺了起来。
    二、呕心沥血只为移民迁建
    移民迁建是硬性任务,舍小家为国家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清净庵原来的占地面积不过400多平方米,所有的移民补偿资金加起来不足50万元。要搬迁一座寺庙,区区岂万谈何容易?怎么办?于是发动全体僧人、组织居士和信众帮助化缘。然而因为奉节县城整体搬迁,家家户户都面临着搬迁新居,诺大的奉节县,化缘所得的善款不足10万元。10万元,简直是杯水车薪!怎么办?向重庆市佛教协会求援。从1998年到2003年间,她数次到市佛协求助,终于争取到了90多万元的捐助款,为清净庵的搬迁解了燃眉之急。
    事隔几年,说起清净庵的移民迁建过程,释佛田仍觉得历历在目。因为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致使清净庵的迁建工程迟迟动不了工,库区蓄水在急,其它单位的搬迁工作已经热火朝天的展开了。整个老县城被漫天的尘土和刺耳的噪声包围和笼罩着,为了督促搬迁,水和电也被断掉了。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释佛田心急如焚。县党政机关、移民局和建委等相关部门已经搬到新县城了,为了要资金、跑手续,她每天都要在新、老县城之间来回奔波。有一天,她为了等某局长签字,回老县城时,公交车已经收车了。于是,她只好步行回老县城。到六号桥时,天已经黑了,又下起了瓢泼大雨,拦车未果,她只好继续冒雨前行,全身上下被大雨浇了个透湿。想着自己的遭遇,释佛田再也忍不住哭了,雨水、汗水和着泪水哗哗直往下淌。回到老县城时,已是深夜:点多了,饥肠辘辘的她还是早上出门时吃的东西。她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整天都只吃到一顿饭了。
    历经千辛万苦,耗资280余万元,清净庵的搬迁工程终于如期完成了。如今的清净庵面积比以前增大了15倍,大雄宝殿和山门殿庄严雄伟,僧人住房窗明几净。在绿树红花的映衬下,烟雾缭绕的清净庵平添了几分肃穆气氛,晨钟暮鼓,悠远的钟声在山间久久回响。目前,二期规划的观音殿、七佛塔和素餐馆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之中。
    三、培养僧才只为后继有人
    为使佛教后继有人,清净庵先后送出四位僧人分别到重庆佛学院、浙江普陀山佛学院、九华山佛学院学习深造;经常礼请诸山长老大德来清净庵讲法;带领僧人和信众认真学习《宗教事务条例》以及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从佛教的教义来探索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振兴佛教方面,释佛田意味深长地说:"我们若能抓住讲堂和禅堂,将来佛教的振兴就有希望。"在这二堂中,禅堂主要是指个人的修行,个人若能通过修习惮定而体会到禅悦为食的境界,深得法味,就能在逆境中不退转,顺境中不迷失,并以此为资粮,教化苦难的众生,使他们早日离苦得乐。这是出家修行人的本分事。
    四、捐资行善只为回报社会
    清净庵从昔日破旧不堪到今天的庄严雄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直以来,清净庵都在尽力捐资行善,回报社会。先后收养了3个弃儿,大的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小的尚在襁褓之中;经常救济孤儿,每年给孤寡老人送钱送物;在移民迁建那么艰难的条件下,清净庵还挤出3万余元资金救助了50多名贫困母亲和30余名贫困学生。释佛田说:"我佛的宗旨就是:上报四恩,下化众生。清净庵的建设完成后,我们将挤出更多的精力和物力回报社会"。她在一次谈话中说道:"我是个出家人,该怎样为国家、为社会的建设出力呢?这么多年来,我的亲身感受是没有党和国家的政策,就没有清净庵的今天。因此,我常想,我虽出家,但未出国,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理应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安定出一份力。具体到实际行动就是要爱国守法,劝人止恶行善,安定社会;修建好寺庙,管理好佛教寺庙,有利于发展旅游事业,促进市场繁荣;做好社会慈善福利事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2-12 21:27 , Processed in 0.03318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