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71|回复: 3

《鸡足山九莲寺常应比丘尼——隆莲法师弟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19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西藏扎什伦布寺琼布活佛一行访问鸡足山九莲寺》
2、《常怀悲愿,应化娑婆》云南鸡足山九莲寺果清比丘尼(常应比丘尼法嗣)
3、《不舍众生乘愿再来》澳洲法界佛学会行愿比丘尼
4、《纪念常应法师》刀述仁会长
5、《追思挚友——常应法师》杨大光居士
6、《“云南第一尼”常应法师舍报往生》凤凰网佛教


1、《西藏扎什伦布寺琼布活佛一行访问鸡足山九莲寺》
    【九莲快讯】2015年10月30日下午,在州委统战部有关领导及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西藏扎什伦布寺琼布活佛一行四人访问鸡足山九莲寺。

    活佛及随行人员礼佛后,九莲寺住持果清法师向活佛等一行敬献哈达,并在客堂就显密二宗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沟通与交流。

    琼布活佛 ,1991年7月23日出生于西藏拉萨,1995年12月29日,拉萨大昭寺举行了为确认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佛事活动。班禅转世三个候选灵童之一,是候选灵童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落选后,他被认定为扎西格培寺第三辈琼布活佛转世,相传是“忆”的化身。


2、《常怀悲愿,应化娑婆》果清比丘尼
       ——恩师上常下应老法师示寂一周年
    少小英才辞闺门,一世悲愿撼古今;
    西天佛国如此近,菩萨安忍舍众生?
    时光易逝,恩师示寂一周年。慈容犹在,缅怀难忘,不胜依依
    上常下应老法师(于1950年—2014年),俗姓王,贵州安顺人。1982年出家。老法师宿世善根深厚,天生聪颖。她出生于一个佛教氛围极为浓郁的殷实家庭,直系亲属中即有三位出家人。法师的父亲是位虔诚的佛教信徒,因此她常随其父亲亲近三宝,逐渐领悟知万法缘起无常之理,悟到生死轮回不休之苦,遂发愿早日出家,归投法王座下。1982年,法师心愿得偿,于鸡足山祝圣寺出家,后考入四川尼众佛学院深造,依止“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老法师门下修学佛法,修学期间,法师勇猛精进,对佛学的理解和领悟很深,深得隆莲老法师赏识,于四川尼众佛学院毕业后,法师甘于寂寞、澹泊名利,不为名利动摇,放下万缘用心投身于弘法利生、发扬光大佛教的大事业。 老法师曾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学院副院长(专门负责佛学院尼众部)、大理州佛教协会副会长、鸡足山佛教协会名誉会长、鸡足山九莲寺住持,云南省政协连续五届以上委员,曾任鸡足山佛协常务副会长,宾川县人大代表,大理州人大代表。
    恩师上人,一生精进修道,严持戒律;德才兼备,默默无闻,领众熏修,秩序井然;历年来安居讲经,坚持不懈,讲经说法,令诸众生,开其盲眼,破其心病,光显佛法。恩师化众,因人施教,结合实际而说佛法,常对信众居士说“学佛不一定要出家,只要正信佛法,真心学佛,在家孝敬父母,教育好子女,夫妻相敬,家人邻里友好和睦,利国利民,起心动念都本着平常心,佛法不外求,就在于一个善念,古今成就的居士很多(举例解说),一再告知,不可妄想,不要执著,凡事随缘,心地光明,必得福佑,定获善果。”以此教育广大的求法者,觉人省悟,勉人上进,深得广大居士信众们的敬重和爱戴,听师一席话,使人终生受教获益。使道俗生信,四众景仰。堪称为“云南第一比丘尼。”
    老法师师一生以弘法利生为己任,致力于佛教教育事业。讲经说法数不胜数,于2004 年创办云南佛学院尼众部,法师出任院长,她以出世的精神办入世的佛教教育,为培养僧材,弘扬“人间佛教”和爱国爱教教育的无私奉献精神,不知做了多少艰辛的努力。
    恩师常以“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的殊胜因缘教导我们应珍惜缘份,时时上进,并将佛法的因果真谛,再再开示,要我们明因实果,来自励励人。恩师又常说:“人生无常,生命只在呼吸之间,一定要珍惜时光,做好人,修好行”。发人警惕深思,又要求我们,“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要以平常心去待人接物,不贡高我慢,要爱语暧人心,凡来寺之人,都要让他们生欢喜心,与佛结个善缘,这就是宏法利生”。语重心长,言简意深,教诲谆谆,铭感难忘。 常应老法师弘法之音遍布各地,从四川尼众佛学院毕业回到云南后曾在云南保山、瑞丽等边远地区举办佛学培训班,广泛播撒法种。老法师戒行严谨,戒德庄严,在云南省首届二部僧传戒法会中曾担任传戒尼和尚。不仅如此,法师德才兼备,默默无闻,在佛像造像工艺、古式殿宇建造、传统素食文化也有颇深的造诣,深得大众好评。
    鸡足山九莲寺是进入鸡足山门"灵山一会"牌坊后的第一座寺院。本寺始建于大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 年),由大德无为和尚创建,后其徒紫真、觉用相继增修;清顺治十四年(1657 年)本湛和尚重建。寺院选址考究,群山环绕,清溪浅流,花木扶疏,青松掩映,优雅恬静,有如层层莲瓣之中莲台,故取名为九莲寺。但文革期间,鸡足山被作为四旧破除,整座山遭到严重破坏,九莲寺亦在其中。
    岁月更替,风雨侵蚀,1997 年前所存寺宇早巳腐朽不堪,故1997 年由常应法师主持重修,修建了三圣殿、天王殿、客堂、僧寮等,藏经楼、大小斋堂、学僧宿舍楼及教学综合楼等。
  恩师一贯倡导民主管寺,发扬集体智慧,不分亲疏,任人唯贤,常批家庙作风,要求以身作则,常言“身教胜过言教,正身修心,自律才能律人”严格要求寺院执事要带头行持,与之共勉,促进了丛林优良传统之发扬,勤俭清廉家风之树立。
  恩师在寺院的建设上,倡导继承法统规范修学,要求“僧要象僧,寺要象寺”把僧人的信仰和人才建设,作为佛教健康发展的根本,并告诫,“丛林养衲子,衲子养道德,道德保丛林”当奉为座右铭,永志不渝。
  恩师自驻锡九莲寺30年来,为寺院的建设,规范管理,率领僧众,事必亲躬,劳心竭力,坚苦备尝。在修建工程及塑佛像时她都是和工人同在岗位上,工人不下班她自己是不会休息。
    经日夜不懈的努力,把九莲寺从一个破败不堪的寺庙,建设成为名播国内外,接纳十方女众的比丘尼道场,庄严丛林。老法师一生楷模之行实,可歌可颂。
    老法师为九莲寺的重光殚精竭虑,倾尽全力。老法师坚韧不拔的品格是那一代出家人以生命践行佛法,用生命修学佛法的精神特质的突出写照。
    寿终德望在,身去音容存,上常下应老法师虽然离开了我们,可她那无私的形象将激励我们修行路上的精进。老法师以一句阿弥陀佛践行着菩萨的六度万行,以菩提悲愿走向西天佛国。她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在弘法利生道路上的坚忍,他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怀念。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恩师之风,山高水长。
    祈盼上常下应老法师圆证无生,乘愿再来、应化娑婆、利乐有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般若净土123 于 2020-7-19 09:50 编辑

3、《不舍众生乘愿再来》澳洲法界佛学会行愿比丘尼
    9月10日教师节,晚上看到云南鸡足山祝圣寺方丈大和尚宏盛法师的微信:“云南鸡足山九莲寺住持常应老法师,由于建寺安僧,长期操劳过度,于2014年9月10日7点36分在鸡足山九莲寺安祥舍报。僧腊三十二年,戒腊二十六岁。……老法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学院副院长(专门负责佛学院尼众部)、大理州佛教协会副会长、鸡足山佛教协会名誉会长、鸡足山九莲寺住持,云南省政协连续五届以上委员,曾任鸡足山佛协常务副会长,宾川县人大代表,大理州人大代表。
    霎时,我心中震惊异常,心情相当沉重。一夜未眠,在万籁寂静的深夜,静静地禅坐,默念佛号回向给常应老法师。忆师、念师、敬师建寺安僧,培育僧才的慈悲愿力及呵护僧才之恩惠,点点滴滴在心中不停地回荡……
    最初见到常应老法师是1997年在厦门,由闽南佛学院编辑部同事果清法师热心推荐,常应老法师刚好来厦门。经简短介绍,才知面前这位慈悲谦和的师父,就是学人1990年在贵阳弘福寺读僧伽培训班时耳熟却不曾谋面的贵州第一大比丘尼长老常应老法师。我们三人坐在南普陀寺放生池边,满池的莲花正在盛开,莲香阵阵扑面而来。大家说着佛教僧教育的问题,那时云南省佛协正筹建兴办佛学院,女众佛学院选址落地在常应老法师住持的鸡足山九莲寺,老法师来闽佛院礼请去教书的法师。聆听老法师慈悲培育僧才的计划内容,我们非常赞叹、欢喜,发愿一定去大力支持。老法师求贤如渴,盛情力邀我们去云南鸡足山九莲寺为培育僧才而尽力,由此弟子与老法师结下殊胜的法缘。本来决定去云南鸡足山九莲寺安住,把身份证复印件都交给了老法师。一切准备就绪,意外的是剃度恩师台湾净良上人,安排弟子到澳大利亚悉尼弘法,并协助编辑“澳洲佛教”杂志。于是1999年9月19日,我离开中国前往澳洲悉尼,而云南鸡足山成为弟子心中的一片净土,常在梦中回旋。
    虽然远在异国他乡,但常关注云南鸡足山九莲寺的办学情况,偶尔打电话与果清法师联系,深知佛教办僧教育非常不易。但常应老法师带领九莲寺众法师克服一切困难,栽僧育僧。其办僧教育之悲愿与毅力,传承于她就读的四川尼众佛学院院长中国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老法师。
    2005年元月,我第一次回国看望师友与母亲。六月,我的母亲、舅舅等全家一起去朝拜云南鸡足山迦叶尊者道场,祝圣寺方丈大和尚宏盛法师接待来自家乡的人。我们去九莲寺拜访常应老法师和果清法师,不巧的是常应老法师外出开会,请果清法师接待我们在素菜馆吃了一餐丰富的午斋。又见到昔日闽南佛学院编辑部同事第三届的果清法师,心中十分开心,大家相见甚欢。果清法师办事力强,处事干练,接人待物宽厚。在闽院编辑部我一起工作时,她一直以学长的身份照顾我,令我心中十分感恩。
    后来与常应老法师的联系断断续续,知师非常忙,为安僧办教育正在建寺,长期疲劳过度,身体欠佳,故不敢打扰。2012年6月贵州省贵阳市弘福寺老方丈——弟子的皈依证明师父,慧海老和尚示寂。弟子前去参加追思法会,遇到了1990年曾在贵阳弘福寺做慧老侍者的云南鸡足山祝圣寺现任方丈大和尚宏盛法师。于是,由宏盛法师接待,我去云南鸡足山拍摄一些佛教图片史料。到九莲寺拍摄时,看到正在建设中的庄严殿宇。果清法师热心地接待我们,告知常应老法师正在闭关。不过弟子还是冒昧打电话去问候老法师,师说:“你在我们鸡足山多住些日子吧,我请果清法师代劳照顾你。她常赞叹你,希望你能来鸡足山协助办僧教育。”答:“好的,老法师,您多保重!等处理好其它工作,一定回来兑现承诺。”老法师心心念念挂着云南佛教僧教育,并不断引进一些优秀僧才到云南佛教开展弘法,这样为法忘驱的无我精神,是我们这些晚辈的榜样,令后学感动无比。
    尽管大家同在法界修行弘法,但人生有着不同的法缘。2013年5月12日杭州佛学院隆重举办建校十五周年庆典,在那里与常应法师有了插肩之缘。我上了火车,接到老法师的电话:“你在那里啊?果清法师告诉我,你在会场,人多看不见你”。答:“已在动车上。”“唉,又错过见面的因缘!有空来我们鸡足山住啊!”答:“好的,老法师,一定会去,您老多保重。”
    之后,8月我回到澳洲继续弘法工作。直到2014年2月11日,看到有媒体报道“鸡足山寺院关门抗议旅游开发”的新闻,立刻引起关注,从悉尼打了电话去问常应老法师情况。师说:“政府对鸡足山关门的事情处理很快,感谢各政府领导,一切都恢复正常了,请别担心。”这是与常应老法师最后的联系。
    人生无常故无我,在无常流动的云水生涯中,最敬爱的常应老法师安祥舍报示寂。弟子深深地缅怀一代大比丘尼长老,怀念老法师育僧才、爱僧才、惜僧才的呵护之情!
    祈愿:
    十方诸佛菩萨加被,常应老法师莲登上品,
    菩提悲愿不舍众生,乘愿再来娑婆度有情!
    澳洲法界佛学会 释行愿
    2014.9.12于澳洲



4、《纪念文集——纪念常应法师》刀述仁会长
    常应法师出生于佛教世家,自小受佛教熏陶,慧根具足,从幼年时期就树立了坚定的佛教信仰,成年后,虽然有了很好的社会工作,但依然发无上恒愿,出家修行。出家后在鸡足山认真修学,潜心苦志,任劳任怨为服务信众、恢复道场、建设佛教贡献了毕生心血。
    常应法师是云南第一批外出参学的比丘尼。她到四川尼众佛学院隆莲法师座下学习的时候,由于四川尼众佛学院是中国佛教协会署办的缘故,当时我在筹备及初建工作中,对教学的困难和所取得的成绩记忆深刻。创建初期条件艰苦,但四川省宗教部门极为关心支持,隆莲法师又竭尽全力、亲自心口传授,使常应法师在内的诸位学僧正知正见、底子扎实,加上她们刻苦精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常应法师从四川尼众佛学院学成回到云南后,更加自律勤修,树立了新中国培养、尼众佛学院毕业的云南比丘尼第一人的形象。
    其后数十年如一日,发心恢复鸡足山九莲寺——含辛茹苦、募化十方、终于成就宏伟梵宇,令人欢喜赞叹;筹建云南佛学院尼众分部——战战兢兢、克勤克俭、培养佛子不敢丝毫怠慢,如今后继龙象展望,令人欣悦鼓舞;振兴云南佛教——呕心沥血、初心弥坚,受到教内外一致认可。
    不意,法师年富力强,正是弘道大展的时候,竟然溘然入寂,令人扼腕叹息!述仁虽知因缘有定,法师必然莲界证果,但以同事多年之相交相识,仍不免悲痛,惟祈法师不舍群生、乘愿再来!
    常应法师将一生奉献给了佛教,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树立了教界榜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怀念!                       
    二0一四年九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5、《追思挚友——常应法师》杨大光居士
    初次会面,她称我“杨副”,我称她“常应师”,这样的称呼我们延用了22年。一如我们的友情:真挚、平淡、宁静、自然,相互尊重、相互守望、相互关切、相互帮助。
  近几年来,我与先生常居昆明,照料已入学的孙儿,直到2014年春节后,我带着拙作《闲情拾遗》的稿件回到大理。半年多的时间,一直忙于定稿、交付排版、校对、印刷等事宜。期间未能与常应师见面,只通了几次电话,她称赞我“出书的执着”,期待“成书后的共同喜悦”。一直忙碌到9月9日全书进入印刷,厂方承诺9月12日可交样书,我定于9月13日返昆。紧张的日子刚松口气,我突然强烈的思念挚友常应师,而且十分急切地想与她见面。于是,我于9月10日上午9点多拨通常应师的手机,无人接听;又拨通她的爱徒果青师的手机,占线;再拨通九莲寺的座机,听到一位外省口音的接电话,我问:“常应师在寺里吗?”答“在”“请她接电话”,答“她,她老人家圆寂了。”我不以为然,以为他弄错了,大概是常应师的师兄常清师仙逝吧,又问:“果青师在吗?”答:“不在”,“智慧师在吗?”答“都不在!”我只好急忙拨通祝聖寺住持宏盛大和尚的手机,听到了晴天霹雳的噩耗:“常应师巳经圆寂,她于20多天前突发脑溢血,之后一直昏迷,直到今天上午离开州医院,回寺后半小时即9点37分圆寂。”我一任泪水横流,心里完全明白:我的“强烈的思念”、我的“急切地想见面”都是我与她22年友情的心灵感应,她在冥冥之中呼唤着我,常应师要离开人世,我这挚友那能不親自送别!

  二十二年前的一见如故
  光阴似箭,星转斗移。我与常应师从相识、相知,成为挚友,屈指算来已有22年。记得那是1993年4月19日,这是云南省政协第七届一次全会的会议报道时间。这届大理州的省政协女委员只有4人,真是机缘巧合,分与释常应一室的女委员提出换房,随团的州政协工作人员与我商量:是否愿意与这位出家人同室?我因父母从小教育敬佛、礼佛,所以欣然应允。进入宿舍后,我没有打开行李,等待着释常应的到来……初见常应师,只觉眼前一亮:一位30多岁,清新秀丽的出家人正笑吟吟的看着我,但见她白里透红的圆脸,一双明亮美丽的大眼睛,中等身材袭一身得体的黄色僧衣,着一双同色僧鞋。我忙迎上去尊称“常应师”,她快言快语地说“杨副,我是鸡足山九莲寺的释常应,您不认识我,我早就知道您了,您是大理卷烟厂的副厂长,又是大理市政协副主席,我听过您在州政协的大会发言,讲得真好。我很敬佩!”我们就这样认识了,彼此没有拘束,而且一见如故。是夜,我们躺在各自的床上,坦诚地谈了很多……都有相见恨晚之感。
  通过几天的相处了解以及州统战部长的介绍,方知常应师出身于贵州省安顺的佛教世家,其父为佛教居士,其兄是出家人,她自幼在家庭的影响下常吃素、勤礼佛。及长入学、工作,就职于安顺蔬菜公司会计,当时她正是如花的年龄、又有如花的容貌,且徳才兼备,身边有不少追求者的倾慕,但她丝毫不为所动,一心朝山、礼佛、学佛,直到有一天,她来到佛教名山—云南大理鸡足山,遂觉这是自己的归宿,即拜祝圣寺果灿法师为师,遂削发为尼。
  她品行端正,经过了最基层的磨练,历经艰苦卓绝的潜心学佛,受到了好评。先被保送到四川成都佛学院深造,毕业后到条件很差的九莲寺弘法,不久升为九莲寺的住持。常应师在九莲寺艰苦奋斗,努力将破破烂烂的九莲寺打理得井井有条,吸引了各地善信,得到各方面的认可。遂选为鸡足山佛教协会副会长,成为大理州佛教界的代表人物。
  在与常应师的朝夕相处中,我为她心无私念、一心向佛,努力为佛教亊业献身的纯洁高尚心灵所震撼,深为敬佩。我们从相识到之后的相知、相互敬重,彼此直率真诚、包容豁达,随着时间的流淌,遂成为了挚友。

  二十二年的情深义重
  我与常应师,在1993年至2002年的十年间,都是云南省政协的第七届、八届省政协委员。十年来,我们每年都到昆明出席省政协全会,有十多天的时间朝夕相处,又有每年列席大理州政协全会的一星期左右时间的畅所欲言,我们彼此之间的真诚、朴实无华的交往,集成了深厚的友情。
  1998年2月广法法师证明,我皈依佛法僧三宝
  常应师深切关心帮助我,她不仅对我言传身教地讲解佛学知识,而且引导我学习和领会佛学文化,我逐渐的为佛学的博大精深的教义所吸引,心灵受到净化,广结善缘、多行善事。我于1998年2月皈依佛门,拜大理佛教协会会长、大理观音堂住持广法法师为师,师父赐法名“崇义”。此后,我逐渐明白了弘扬佛学是自己做人的道德责任,常应师是我进入佛门殿堂的引路人。
  在与常应师22年的相处中,我认识到她既是四大皆空的正宗出家人,又有“慈悲为怀”而极具人情味的菩萨心肠。她一直非常关心我的家庭和生活,经常来家里,吃顿简单的素饭,逢中秋节、儿子成婚、孙辈出世,她都要在百忙之中送来祝福,使我倍感亲切。而且最为难得的是,她知我没有女儿而又很喜欢女儿,便引荐她的爱徒王嘉丽的优秀女儿宏霞为我的干女儿,常应师的这份情义,使我们俩家成为了亲人。
  常应师心无杂念,生活俭朴。她唯一的心愿就是八个字:“光大佛门,重辉九莲”九莲寺是进鸡足山的第一寺,曾有辉煌的历史,对鸡足山佛教文化作出了极大贡献;常应师接手时却是年久失修、破烂不堪。
  1994年我初次去九莲寺,看到寺无大门,大殿顶上漏雨不断,后墙水浸欲倒,佛像受潮变形,面对如此窘境,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常应师没法维护却效果不大,她心急如焚、寝食难安、发愿建寺,四处奔走而杯水车薪。在这种情况下,我义无反顾地极力协助她成就她宏愿:将她引荐于省、州、市有关领导及各届人士,与她一起奔走反映九莲寺的困难;我还成为她十余年的秘书,她的省、州政协提案,州政协大会发言,向各级有关单位的建寺报告,建《佛缘斋》的各项报告,成立云南省佛学院尼众部的各类报告等等均出自于我的手,我们之间一直互相尊重、配合默契;直到常应师收果青师为徒后,我才中止了秘书工作。之后的十余年来,只要常应师一召唤,我即义不容辞地全身心投入:建寺资金缺口大,我协助筹款;尼众部教学有困难,我协助请语文高级教师(教师甚至是骑摩托车从下关赶到鸡足山上课);建寺的设计费用高,我多方设法,请州内建筑专家基本免费为其勘探设计;她患有眼疾,我代寻医买药等等。常应师建寺力求完美,办事雷厉风行、亲力亲为,每遇烦恼事情都向我倾诉,我极力开导,一直提醒她注意身体。就在我们最后一次见面(2013年7月25日)我看她清瘦了许多,不无担心地说:“你瘦了,感觉那点不舒服?”她对我俏皮地笑道:“有钱难买老来瘦,瘦是好事,没有什么不舒服。你不要挂心!”后来我才知道,当时低血压、糖尿病已严重威胁她的健康,她却不以为然,专注于建寺。之后我一直自责:那天为什么不深究她的身体状况,以至于一年后酿成了无可挽回的早逝。
  22年来,我与常应师的彼此感情是亦师亦友,亦姐亦妹的纯真感情。我们仅只是偶然相遇,却有了一世的奇妙缘分。

  弘扬佛法,鞠躬尽瘁
  常应师在最初建寺时,人力物力十分匮乏,最感人的是:她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力请家中的哥哥、姐姐、嫂嫂、侄儿、侄女来帮忙,这些亲人非但无分文报酬,而且还带着多年的积蓄来帮忙,我到寺中看到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地忙碌于基建工地,任劳任怨,全力奉献。使我尤为钦佩佛教世家的人格魅力。
  九莲寺好不容易建好了,有了大门,重建大殿,塑了庄严的四圣菩萨,我还送去了一对1.6米高的金线石大花瓶置于大殿内,心想常应师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了;她却紧接着又提出要继承发扬鸡足山“素席”的传统历史文化遗产、安排在鸡足山山门外建盖“佛缘斋”的规划,于是又马不停蹄地办各种复杂的手续、征地、筹款、设计建立“佛缘斋”,“佛缘斋”好不容易建成开业,其“素席”名声远播,吸引了四方来客,我还请书法家马福民老师为其题字、写对联;常应师又提出了需要填补云南省佛学院无尼众部的空白,加强尼众的人才培养、在鸡足山九莲寺内建立云南省佛学院尼众部的规划,于是又有各类繁琐的层层报告和审批手续,筹款、设计建盖尼众部的教学楼和宿舍,云南省佛学院尼众部好不容易招生、顺利开学;常应师又规划了宏图:因境外送来的8米长的玉石卧佛无处供放,须筹建新的高规格的大雄宝殿的规划……22年来。常应师就这样对自己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的规划,历尽千辛万苦、奔波劳累的完成“建寺安僧,重辉九莲”的目标。常应师确实做到了为弘扬佛教事业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称佛教领域敀楷模。
  我与常应师在22年的相处中,感到她为人温良恭俭让,待人真诚、热情、有亲和力,能很好处理上下关系,能团结各界人士和善信,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信任,并得到了广泛的支持;然而我也感到她骨子里有一股刚毅、昂然之气。在建寺基建工程中,我看到她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施工原则,为保证质量而力排众议,严禁偷工减料的不良习气的大义凛然的正气。正因为如此,常应师德高望重,能统领大局:她任中国佛协会理事、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大理州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教学院副院长等职务,还连任四届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尼众第一人”,常应师当之无愧!
  记得2013年7月25日,下关中学高13、14班正值毕业50周年纪念日,我领着聚会的同学到九莲寺拜佛并看望常应师,她十分高兴、谈笑风生地领着我们去看新建好的雄伟的大雄宝殿,她知道我还要带同学到祝圣寺、金顶、就一直苦苦相劝我留下来和她单独谈谈、待同学从金顶回来再走,我很想留下,但因是向导却不能留下。她把我送到大门外,看着我上车,依依相别。我总想我们今后有的是时间长谈,万万想不到这一别竟成永诀。
  我一直十分痛惜:她才64岁,好不容易历尽千辛万苦才完成这20多年的宏愿,为什么走得那么急?为什么这么早逝?
  直到看到纪念爱因斯坦的一篇文章,我的痛惜之心才感到释然。说的是爱因斯坦逝世前一天,他对秘书杜卡斯说:“极尽人事去延长生命是缺乏品位的。我的本份已尽,是该离开的时候了。”纵观我认识的常应师这22年,她已经竭尽全力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非常完美的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佛菩萨选择让她离开这纷杂的世界而成佛。因为她本份已尽,因为她已经很累,因为她已经很圆满。常应师留下的是“光大佛门,重辉九莲”的修持楷模!常应师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感恩和怀念!
  安息吧,我的挚友!
  杨大光
  2017年春节于家中《秋菊书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6、《“云南第一尼”常应法师舍报往生》凤凰网佛教
    云南佛教协会副会长、鸡足山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常应法师因寺院建设长期操劳过度,于2014年9月10日7:36分于鸡足山九莲寺安祥舍报,终年60岁,僧腊三十二年,戒腊二十五岁。
    常应法师生前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佛学院尼众部专职副院长、大理州佛教协会副会长、鸡足山佛教协会名誉会长、鸡足山九莲寺主持,云南省政协连续五届委员。
    常应法师,生于1954年,俗姓王,贵州安顺人。家人世代信佛,直系亲属中即有三位出家人。法师宿世累植善根,天资聪颖,自幼随父学佛,渐悟无常之理,深体轮回之苦,素有离尘出家之志,然限于时节因缘,至1982年方得偿夙愿,于鸡足山祝圣寺出家。后考入四川尼众佛学院深造,依止“当代第一比丘尼”上隆下莲老法师门下修学佛法。求学期间,法师勇猛精进,慧解日深,深得莲老赏识。
    佛学院毕业后,常应法师遵师命返山,与老一辈法师一道,为鸡足山佛教的艰难复兴辛勤耕耘。九莲寺历史上殿宇恢弘,是鸡足山名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已经破败不堪,仅剩断壁残垣中的三间破瓦房。法师不忍圣教衰,毅然发心重建,于八十年代中期率一批年迈力衰的老法师入住,从一无所有中开始重建九莲寺。数十年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卓绝,忍辱负重,凭坚韧不拔的意志,以愚公移山之精神,精诚所至,感得龙天护佑、四众同心,积二十余年之功,终于使得名蓝重光,殿宇焕然一新,规模更胜前代。法师于此功德圆满之际撒手西行,了无挂碍,不愧为一代大德!
    常应法师一生爱国爱教,正信正行,协助党和政府落实宗教政策,为维护云南佛教的安定团结,维护佛教界的正当权益,付出了大量心血。特别是为维护鸡足山佛教界的权益,多次挺身而出,巾帼不让须眉,深受全山大众尊敬,被誉为鸡足山佛教的中流砥柱,云南佛教界爱国爱教的典范。
    常应法师持律精严,克己奉公,守行蓄德,坚韧不拔,兴寺办学、慈悲济世、弘法利生,广泽群生,深受云南宗教界四众弟子和社会各届人士的尊重,被誉为“云南第一比丘尼”。

隆莲法师与常应比丘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2-5 02:53 , Processed in 0.03537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