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7-19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5、《追思挚友——常应法师》杨大光居士
初次会面,她称我“杨副”,我称她“常应师”,这样的称呼我们延用了22年。一如我们的友情:真挚、平淡、宁静、自然,相互尊重、相互守望、相互关切、相互帮助。
近几年来,我与先生常居昆明,照料已入学的孙儿,直到2014年春节后,我带着拙作《闲情拾遗》的稿件回到大理。半年多的时间,一直忙于定稿、交付排版、校对、印刷等事宜。期间未能与常应师见面,只通了几次电话,她称赞我“出书的执着”,期待“成书后的共同喜悦”。一直忙碌到9月9日全书进入印刷,厂方承诺9月12日可交样书,我定于9月13日返昆。紧张的日子刚松口气,我突然强烈的思念挚友常应师,而且十分急切地想与她见面。于是,我于9月10日上午9点多拨通常应师的手机,无人接听;又拨通她的爱徒果青师的手机,占线;再拨通九莲寺的座机,听到一位外省口音的接电话,我问:“常应师在寺里吗?”答“在”“请她接电话”,答“她,她老人家圆寂了。”我不以为然,以为他弄错了,大概是常应师的师兄常清师仙逝吧,又问:“果青师在吗?”答:“不在”,“智慧师在吗?”答“都不在!”我只好急忙拨通祝聖寺住持宏盛大和尚的手机,听到了晴天霹雳的噩耗:“常应师巳经圆寂,她于20多天前突发脑溢血,之后一直昏迷,直到今天上午离开州医院,回寺后半小时即9点37分圆寂。”我一任泪水横流,心里完全明白:我的“强烈的思念”、我的“急切地想见面”都是我与她22年友情的心灵感应,她在冥冥之中呼唤着我,常应师要离开人世,我这挚友那能不親自送别!
二十二年前的一见如故
光阴似箭,星转斗移。我与常应师从相识、相知,成为挚友,屈指算来已有22年。记得那是1993年4月19日,这是云南省政协第七届一次全会的会议报道时间。这届大理州的省政协女委员只有4人,真是机缘巧合,分与释常应一室的女委员提出换房,随团的州政协工作人员与我商量:是否愿意与这位出家人同室?我因父母从小教育敬佛、礼佛,所以欣然应允。进入宿舍后,我没有打开行李,等待着释常应的到来……初见常应师,只觉眼前一亮:一位30多岁,清新秀丽的出家人正笑吟吟的看着我,但见她白里透红的圆脸,一双明亮美丽的大眼睛,中等身材袭一身得体的黄色僧衣,着一双同色僧鞋。我忙迎上去尊称“常应师”,她快言快语地说“杨副,我是鸡足山九莲寺的释常应,您不认识我,我早就知道您了,您是大理卷烟厂的副厂长,又是大理市政协副主席,我听过您在州政协的大会发言,讲得真好。我很敬佩!”我们就这样认识了,彼此没有拘束,而且一见如故。是夜,我们躺在各自的床上,坦诚地谈了很多……都有相见恨晚之感。
通过几天的相处了解以及州统战部长的介绍,方知常应师出身于贵州省安顺的佛教世家,其父为佛教居士,其兄是出家人,她自幼在家庭的影响下常吃素、勤礼佛。及长入学、工作,就职于安顺蔬菜公司会计,当时她正是如花的年龄、又有如花的容貌,且徳才兼备,身边有不少追求者的倾慕,但她丝毫不为所动,一心朝山、礼佛、学佛,直到有一天,她来到佛教名山—云南大理鸡足山,遂觉这是自己的归宿,即拜祝圣寺果灿法师为师,遂削发为尼。
她品行端正,经过了最基层的磨练,历经艰苦卓绝的潜心学佛,受到了好评。先被保送到四川成都佛学院深造,毕业后到条件很差的九莲寺弘法,不久升为九莲寺的住持。常应师在九莲寺艰苦奋斗,努力将破破烂烂的九莲寺打理得井井有条,吸引了各地善信,得到各方面的认可。遂选为鸡足山佛教协会副会长,成为大理州佛教界的代表人物。
在与常应师的朝夕相处中,我为她心无私念、一心向佛,努力为佛教亊业献身的纯洁高尚心灵所震撼,深为敬佩。我们从相识到之后的相知、相互敬重,彼此直率真诚、包容豁达,随着时间的流淌,遂成为了挚友。
二十二年的情深义重
我与常应师,在1993年至2002年的十年间,都是云南省政协的第七届、八届省政协委员。十年来,我们每年都到昆明出席省政协全会,有十多天的时间朝夕相处,又有每年列席大理州政协全会的一星期左右时间的畅所欲言,我们彼此之间的真诚、朴实无华的交往,集成了深厚的友情。
1998年2月广法法师证明,我皈依佛法僧三宝
常应师深切关心帮助我,她不仅对我言传身教地讲解佛学知识,而且引导我学习和领会佛学文化,我逐渐的为佛学的博大精深的教义所吸引,心灵受到净化,广结善缘、多行善事。我于1998年2月皈依佛门,拜大理佛教协会会长、大理观音堂住持广法法师为师,师父赐法名“崇义”。此后,我逐渐明白了弘扬佛学是自己做人的道德责任,常应师是我进入佛门殿堂的引路人。
在与常应师22年的相处中,我认识到她既是四大皆空的正宗出家人,又有“慈悲为怀”而极具人情味的菩萨心肠。她一直非常关心我的家庭和生活,经常来家里,吃顿简单的素饭,逢中秋节、儿子成婚、孙辈出世,她都要在百忙之中送来祝福,使我倍感亲切。而且最为难得的是,她知我没有女儿而又很喜欢女儿,便引荐她的爱徒王嘉丽的优秀女儿宏霞为我的干女儿,常应师的这份情义,使我们俩家成为了亲人。
常应师心无杂念,生活俭朴。她唯一的心愿就是八个字:“光大佛门,重辉九莲”九莲寺是进鸡足山的第一寺,曾有辉煌的历史,对鸡足山佛教文化作出了极大贡献;常应师接手时却是年久失修、破烂不堪。
1994年我初次去九莲寺,看到寺无大门,大殿顶上漏雨不断,后墙水浸欲倒,佛像受潮变形,面对如此窘境,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常应师没法维护却效果不大,她心急如焚、寝食难安、发愿建寺,四处奔走而杯水车薪。在这种情况下,我义无反顾地极力协助她成就她宏愿:将她引荐于省、州、市有关领导及各届人士,与她一起奔走反映九莲寺的困难;我还成为她十余年的秘书,她的省、州政协提案,州政协大会发言,向各级有关单位的建寺报告,建《佛缘斋》的各项报告,成立云南省佛学院尼众部的各类报告等等均出自于我的手,我们之间一直互相尊重、配合默契;直到常应师收果青师为徒后,我才中止了秘书工作。之后的十余年来,只要常应师一召唤,我即义不容辞地全身心投入:建寺资金缺口大,我协助筹款;尼众部教学有困难,我协助请语文高级教师(教师甚至是骑摩托车从下关赶到鸡足山上课);建寺的设计费用高,我多方设法,请州内建筑专家基本免费为其勘探设计;她患有眼疾,我代寻医买药等等。常应师建寺力求完美,办事雷厉风行、亲力亲为,每遇烦恼事情都向我倾诉,我极力开导,一直提醒她注意身体。就在我们最后一次见面(2013年7月25日)我看她清瘦了许多,不无担心地说:“你瘦了,感觉那点不舒服?”她对我俏皮地笑道:“有钱难买老来瘦,瘦是好事,没有什么不舒服。你不要挂心!”后来我才知道,当时低血压、糖尿病已严重威胁她的健康,她却不以为然,专注于建寺。之后我一直自责:那天为什么不深究她的身体状况,以至于一年后酿成了无可挽回的早逝。
22年来,我与常应师的彼此感情是亦师亦友,亦姐亦妹的纯真感情。我们仅只是偶然相遇,却有了一世的奇妙缘分。
弘扬佛法,鞠躬尽瘁
常应师在最初建寺时,人力物力十分匮乏,最感人的是:她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力请家中的哥哥、姐姐、嫂嫂、侄儿、侄女来帮忙,这些亲人非但无分文报酬,而且还带着多年的积蓄来帮忙,我到寺中看到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地忙碌于基建工地,任劳任怨,全力奉献。使我尤为钦佩佛教世家的人格魅力。
九莲寺好不容易建好了,有了大门,重建大殿,塑了庄严的四圣菩萨,我还送去了一对1.6米高的金线石大花瓶置于大殿内,心想常应师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了;她却紧接着又提出要继承发扬鸡足山“素席”的传统历史文化遗产、安排在鸡足山山门外建盖“佛缘斋”的规划,于是又马不停蹄地办各种复杂的手续、征地、筹款、设计建立“佛缘斋”,“佛缘斋”好不容易建成开业,其“素席”名声远播,吸引了四方来客,我还请书法家马福民老师为其题字、写对联;常应师又提出了需要填补云南省佛学院无尼众部的空白,加强尼众的人才培养、在鸡足山九莲寺内建立云南省佛学院尼众部的规划,于是又有各类繁琐的层层报告和审批手续,筹款、设计建盖尼众部的教学楼和宿舍,云南省佛学院尼众部好不容易招生、顺利开学;常应师又规划了宏图:因境外送来的8米长的玉石卧佛无处供放,须筹建新的高规格的大雄宝殿的规划……22年来。常应师就这样对自己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的规划,历尽千辛万苦、奔波劳累的完成“建寺安僧,重辉九莲”的目标。常应师确实做到了为弘扬佛教事业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称佛教领域敀楷模。
我与常应师在22年的相处中,感到她为人温良恭俭让,待人真诚、热情、有亲和力,能很好处理上下关系,能团结各界人士和善信,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信任,并得到了广泛的支持;然而我也感到她骨子里有一股刚毅、昂然之气。在建寺基建工程中,我看到她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施工原则,为保证质量而力排众议,严禁偷工减料的不良习气的大义凛然的正气。正因为如此,常应师德高望重,能统领大局:她任中国佛协会理事、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大理州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教学院副院长等职务,还连任四届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尼众第一人”,常应师当之无愧!
记得2013年7月25日,下关中学高13、14班正值毕业50周年纪念日,我领着聚会的同学到九莲寺拜佛并看望常应师,她十分高兴、谈笑风生地领着我们去看新建好的雄伟的大雄宝殿,她知道我还要带同学到祝圣寺、金顶、就一直苦苦相劝我留下来和她单独谈谈、待同学从金顶回来再走,我很想留下,但因是向导却不能留下。她把我送到大门外,看着我上车,依依相别。我总想我们今后有的是时间长谈,万万想不到这一别竟成永诀。
我一直十分痛惜:她才64岁,好不容易历尽千辛万苦才完成这20多年的宏愿,为什么走得那么急?为什么这么早逝?
直到看到纪念爱因斯坦的一篇文章,我的痛惜之心才感到释然。说的是爱因斯坦逝世前一天,他对秘书杜卡斯说:“极尽人事去延长生命是缺乏品位的。我的本份已尽,是该离开的时候了。”纵观我认识的常应师这22年,她已经竭尽全力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非常完美的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佛菩萨选择让她离开这纷杂的世界而成佛。因为她本份已尽,因为她已经很累,因为她已经很圆满。常应师留下的是“光大佛门,重辉九莲”的修持楷模!常应师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感恩和怀念!
安息吧,我的挚友!
杨大光
2017年春节于家中《秋菊书斋》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