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45|回复: 8

《忆莲师传授三皈依观、文殊五字真言仪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6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忆莲师传授三皈依观》
      ——演法比丘尼(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峨眉山佛教协会副会长) ·《慧灯长明,伴我成长》
    2006年11月9日(农历九月十九日)这天,我们最敬爱的师父带着她那慈祥的笑容,留下她丰厚深邃的智慧,永远离我们而去。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师父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的前进之路,陪伴着我一步一步地成长。
    记得初次拜见师父,是在一九八四年九月,四川尼众佛学院首届学僧入学报到时。我们到铁像寺时天色已晚,徐院长领我们来到一间既简陋又整洁的小接待室。刚进去,就看见从里屋走出来一位个子不高的老师父。徐院长忙介绍说:“这是定静老师父。”我们立即顶礼。静师父问:“你们从哪里来的,宝院在哪儿?”我说:“从峨眉山来。”静师父笑着说:“峨眉山好啊!你们真有福报。”接着她老又说:“来!把头上的帽子拿下来,我看看你们的头顶。”我们正在脱帽时,突然听到:“别揭帽子,小心感冒。”话音刚落,师父出现在面前。徐院长忙对我们说:“这位师父就是四川尼众佛学院的创始人隆莲院长。”师父笑着对我们说:“峨眉山好啊!佛教名山。一九四九年为了祈祷四川和平解放,我们随能海上人到峨眉山慈圣庵共修四十九天的《毗卢仪轨》大法,后来四川没打仗就解放了。唉!往事不堪回首。”后来,我才明白师父是在怀念海公上人。接着,师父对徐院长讲:“娃娃们赶了一天的路,很辛苦,早点安顿她们休息吧。”拜别师父后,我的心里思绪万千,想到在来的一路上,我们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我们终于要见到梦寐以求的一代高僧隆莲老法师了,紧张的是担心见到师父不知道该说什么、做什么,真没想到师父如此的慈悲祥和,如此的随和大气。
    从此,师父像慧灯一样,照亮我这颗迷惑、昏暗之心,陪伴我度过了六年的佛学院学习生活。
    入学后,师父总是善巧地提醒我们肩上的重任。上课时她就总是在黑板上写道,80岁减去18岁,来提示我们,师父们大多数已是80岁左右的老人了,而你们年轻一代才18岁左右,中国佛教面临青黄不接的问题,培养后学迫在眉睫。她每次上课总是只听得到上课的铃声,而听不到下课的铃声。
    记得有一次下课铃声响过快10分钟了,师父还在讲课,这时下面就传出凳子的声音,师父抬头准备说下课休息,看见我正张着大嘴打哈欠,师父说:“张着大口想吃东西吗?”我的脸一下子红了。师父说:“该下课了吗?”下面齐声回答:“是。”第二节课师父首先为我们讲了出家人应注意的威仪,她说:“如果我们要打哈欠,就必须用衣袖挡着自己的嘴,否则别人看见不威仪,又担心飞虫不小心吸进口里。”我知道师父在讲我,但她处处都在维护着我们的自尊,总是替别人着想。直到现在,同学们都不知道师父是因为我的一个小举动而讲了一堂课的威仪。
    师父传授我们三皈依观修法后,我就一直坚持在观修,后来因为学习比较紧,观修的时间就不够了,我就去请求师父给我们传授一个既简单又能快速成就的法门。师父说:“修行路上没有捷径,《三皈依观》非常好,我母亲就是修《三皈依观》成就的你觉得时间不够就分段观修,但须一门深入,持之以恒,法门如同交通工具,殊途同归。比如你回峨眉山,坐火车与坐汽车,虽然交通工具不同,但到达的目的地都是峨眉山,不要坐上汽车又在想火车可能比汽车快,假若你再换乘火车,汽车都已经到了。”从那以后,我就坚持以《三皈依观》为主要的观修法门,直到今天。
    1990年7月,专修班学习毕业了,临行前我去师父那里告假。师父对我说:“明天走,今晚到我这里来一下,我要给你一个‘拐杖’。”我心想,师父可能要我带根拐杖回去送给我们的老当家师父,没多想,晚上就去师父那里了。礼毕师父,师父笑着对我说:“这就是我送给你的‘拐杖’。”我一看,这哪是拐杖,明明就是一堆佛学工具书,有《三藏法法数》《佛学大辞典》《四分比丘尼戒本注解》,我没想到的是师父居然还送了一套《佛光大辞典》,顿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师父说:“上次开会,听遍老法师讲乌尤寺办起了僧伽培训班,遍老法师还说峨眉山应尽快办个佛学院培养年轻僧才,要不然法脉就传递不下去了。你把这个带回去,好好发心,培养弘法接班人。”我含着眼泪将师父送给我的“拐杖”捧回了峨眉山。师父送给我的“拐杖”,同时也是长明的慧灯,伴随着我成长为一名法师。
    峨眉山佛学院于1990年10月正式开办起来了,我担任法师。继承师父未竟的事业,将此慧灯传递下去,将此法脉传承下去。
    峨眉山佛学院刚开始只有女众二十多人,一学期后又增加了男众二十多人,共两个班,学级为中级。二十多年来峨眉山佛学院的发展突飞猛进,由几十人发展到了几百人,由一个学级发展到四个学级,有预科班、中级班、本科班和研究生班。现在已被授牌为“四川峨眉山佛学院”。
    有一次我专程赶到成都去向师父求法,这次我是替我的学僧们求的,她们知道我在修《三皈依观》就特别想让我教她们,可我没经师父的允许是决不能随便教的。于是我就去请教师父。师父说:“好啊!你现在是娃娃带娃娃,既然她们想学就传给她们吧!”我说:“那就等放假了,我就把娃娃们给师父带过来。”师父说:“把你的手伸过来。”我将手交给师父,师父就将她的手盖在我的手上,说:“回去传给她们,不用带过来了。她们想学什么都教给她们,个个都好学当然好啊!”
    师父的恩德数不胜数,难以言表。如今,师父离我们而去,圣凡两隔,再不能随侍左右,聆听教诲。但佛灯已延续,法脉已传递,您的弟子们已经挑起大梁,想必师父老人家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到欣慰。
    师父!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难以表达我们对您的哀思。祈愿师父乘愿再来,于婆娑世界再做慧灯,接引后学,同登彼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忆莲师传授文殊五字真言念诵法》
      --徐小侠居士·《我的启蒙老师》
    我的启蒙老师——隆莲法师,是引导我皈依三宝、步入佛门的第一位师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刚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百废待兴。佛教也不例外,僧人陆续恢复僧装,寺庙有待落实宗教政策。
    记得那是1981年2月的一天下午,成都的早春乍暖还寒,我的心却是热乎乎的,因为快要见到仰慕已久的隆莲法师。我怀着激动而又忐忑不安的心情,跟着熊子宁熊婆婆来到了成都市爱道堂,拜见师父。
    当我们走进师父的寮房时,看见房间大约九平米左右,里面有两张成丁字形的单人床,一张写字台,床边坐着三位比丘尼。其中一位七十开外、戴着眼镜、精神矍铄的长老尼,就是我期待已久、有着传奇经历的女才子,准备在成都筹办四川尼众佛学院的隆莲法师。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出家人,同时也是第一次接触真正的佛法。
    熊婆婆给师父作了简单的介绍。师父笑眯眯地问:“你今年多大?”“18”“你想了解佛教?”我天真地说:“啊,因为我妈妈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所以我也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师父笑呵呵地说:“不错,有善根,知道念观世音菩萨。”紧接着师父开始了她的启蒙教育:“佛教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印度人,他的名字叫悉达多,姓乔达摩。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也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日常生活要按佛陀制定的戒律去做,学习佛说的法,即佛经……”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也许是一种缘分吧,虽然对出家人一无所知,此时我与师父却似曾相识,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再次见到师父时,我问师父平时都做些什么?师父慈祥地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你看我们为什么都剃一个光头?这是现大丈夫相,干大丈夫的事。”紧接着师父又告诉我:“作为一个出家人必须发大心,也就是发菩提心,发为利有情愿成佛的心。平时生活中不仅要难忍能忍,难学能学,更重要的是要大公无私、无我。”师父随即送了《佛教常识答问》《法音》杂志、《文殊五字真言念诵略法》《文殊五字真言念诵法》等几本书给我。临别时,师父教我《文殊五字真言念诵略法》,就这样,一颗尘封之心被开启了。
    此后,我经常去爱道堂和喇嘛寺(指喇嘛寺街的一座独院,大家简称喇嘛寺)亲近师父,向师父学习佛法。师父有时候住在喇嘛寺,太师母和游大老师(师父的大弟)都住在那里。
    有一次,我忍不住好奇地问:“师父您为什么要出家呢?”师父神情严肃地自问:“是啊,为什么要出家?”她说:“我小时候与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婆吃斋念佛,天天念《高王观音经》。5岁时,外婆给我讲了有关《高王观音经》的故事。南北朝时候,有个募士叫孙敬德,蒙冤被判了死刑。有一天晚上梦见一个比丘教他念《观音救生经》,这个比丘说,念诵千遍可免死厄。孙敬德醒后立即开始念,临刑时终于诵满了千遍。当刽子手砍他头时,刀断成三段,换一把刀,仍然伤害不了他。这部经后来被称为《高王观音经》。从此我知道了人要死,念经可以消灾免难,就开始念《高王观音经》。有一天,突然想到人要死,怎样才能不死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后来接触到佛法,知道众生流转生死,非常痛苦,要脱离轮回之苦,只有像释迦牟尼佛那样断除烦恼,修行证果。因此后来就出家了。”
    听完师父的故事后,我久久难以忘怀。是啊,人都要死,如何解决生死问题?在师父的启迪下,初入佛门的我,无限向往智慧的彼岸。
    后来师父传授我《文殊五字真言念诵法》。当我念到文殊菩萨不入三界,亦不出三界时,我不明白:文殊菩萨怎么能够不入三界,又不出三界,岂不自相矛盾吗?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向师父提出了这个问题。师父哈哈大笑,说:“问得好!是啊,这确实是个问题,文殊菩萨为什么能够不入三界,同时又不出三界呢?我今天给你当启蒙老师,我要好好地教幼儿园学生。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早已断尽烦恼出离三界,证得佛果,称为不入三界。但文殊菩萨慈悲为怀,从没有离开过三界众生,始终在三界里度众生,所以叫不出三界。”说罢,师父将陪伴她修持多年的铃杵送给我,同时又送了几本书给我,喜笑颜开地说下次来继续,问题越多越好。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师父送我这个铃杵的含义,许多年后才明白这是师父的加持。后来亲近师父时,师父常说,学佛与学世间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修行,因此要持戒、修定,才能生起断除烦恼的智慧,修正自己的行为。而《文殊五字真言念诵法》仪轨即以戒定慧为大科(大的分类),由戒而定,由定生慧。文殊菩萨智慧第一,手中的利剑代表能斩断各种烦恼。
    念诵仪轨是一种很好的修定方法,对初学者尤为重要,所以要多念多修《文殊五字真言念诵法》。师父讲修《文殊五字真言念诵法》时,首先要口诵心念,随文入观。例如观想文殊菩萨为十六岁童真像,金身黄色,右手执剑,左手当心,持梵经帙的形象——摄意,口中念诵仪轨的声音——摄口,念诵观想的同时,双手用铃杵结手印——摄身,把自己的身口意三业都摄持在修文殊法上,这种方法容易摄心,容易修持。这样自己的身口意三轮渐渐清净,持之以恒地修下去,自己的身口意三密就会相应。仪轨中的“嗡阿吽”代表上师本尊清净的身口意三轮,我们念诵“嗡阿吽”时,观想文殊菩萨加持,让自己的身口意三密与文殊菩萨的身口意三密相应。当自己与文殊菩萨三密相应时,当下转成文殊菩萨,这就是即身成就法。学佛,要依戒定慧多闻善思而修;学佛,要生起出离心与菩提心;学佛,要解决生死问题;学佛,不仅要自己成佛,更要让法界一切有情都成佛。这是师父在启蒙教育阶段帮助我树立起的正知正见,让我终生受用不尽。师父——我的启蒙老师,不仅是接引我迈进法门的导师,也是指引我寻找法身慧命的本尊上师。 弟子小侠,祈请师父:常住世间,转大法轮。阿弥陀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9-9-16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文章,启发多多!
发表于 2019-9-16 22: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大德的点滴,了解学习感佩!感恩师兄的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共同学习,文章中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
    师父说:“修行路上没有捷径,《三皈依观》非常好,我母亲就是修《三皈依观》成就的你觉得时间不够就分段观修,但须一门深入,持之以恒,法门如同交通工具,殊途同归。比如你回峨眉山,坐火车与坐汽车,虽然交通工具不同,但到达的目的地都是峨眉山,不要坐上汽车又在想火车可能比汽车快,假若你再换乘火车,汽车都已经到了。”从那以后,我就坚持以《三皈依观》为主要的观修法门,直到今天。

《此之二种,或不趣出离,或趣向不定,皆为解脱之障》
        —法尊法师·入中论讲记
◎又有虽略能信三宝,而无正知见。于一法门,无深忍真信,由取巧心,见异思迁。今从一师,学绿度母,明遇一师,复改学大白伞盖,终无一成。此之二种,或不趣出离,或趣向不定,皆为解脱之障。

发表于 2019-9-17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隆莲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隆莲法师:初一要给你们几个传授成就真言》
    ——贵州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藏青法师·《忆恩师上隆下莲上人》
    一花一果聚佛因,示现娑婆化迷情。
    戒德巍巍弘三界,二部僧律开创人。
    一九八四年,我被贵州省宗教局推荐前往四川尼众佛学院深造,于是有幸亲近上隆下莲上人学习佛法。师父高深的佛法和博大的智慧,使我大受裨益,终身受用无穷。一九八七年毕业回黔后,我谨遵恩师给我的教诲:“爱国爱教,以戒为师,勤修三学,做一个合格的佛教徒。”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十余年,师父也住入常寂光净土,但师父的音容笑貌仍然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每当回忆起当年在师父身边修行学习的因缘,以及与师父朝夕相处聆听教诲的那段美好时光,我又仿佛回到过去,回到童年般的纯真和幸福之中,师父慈母般的音容宛在,成为我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和师父的因缘,最早可以追溯到我童年十一岁的时候。当年的生活十分艰苦,超出常人的想象,我从内心深处爆发出对解脱生死智慧的寻找,希望有一位智者给我明确的指引,我迫切地想要寻找那个智者。我的内心告诉我:一定能够找到。于是,一个智者的形影时常出现在我的眼帘。十七岁那年,我如愿以偿,终于见到了师父。她就是我要寻找的那个智者。当时我的内心生出一股悲欣交融的情感,不仅仅是当下的激动,而且是对穿透时光和岁月的生命历程的感慨。我的人生在见到师父的那一瞬间定格,我的生命在见到师父的那一刻得到重生!宇宙苍穹,银河星系,一切诸法,皆在缘中,师徒相逢,缘分早已注定!正如《华严经》所说:“如是因,如是果,如是缘,如是相,如是本末究竟”,万法如是,一切如是……
    四川尼众佛学院院长如意法师,安排我写一篇我们在佛学院对师父的回忆。我就在想:师父的功德和智慧岂能是用笔墨能够写出来的?师父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智者,师父深邃度生的般若智慧,只能高山仰止。我仰望恩师“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的慈悲情怀,我时刻以她为榜样,去荷担如来家业,为国为教尽自己的一份力!我是佛学院首届学僧,师父对我恩重如山,情深似海。接到四川尼众佛学院院长如意法师的电话,当年在佛学院与师父相处受教的情景在我脑海里一一呈现。
    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文革”结束不久,整个国家百废待兴,党和政府正在恢复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全国所有的寺院都在等待恢复重建,经济、文化也在复兴当中,当时的出家僧人也寥寥无几。从今天的视角去看那个年代的社会环境,如果没有敢于担当和奉献的大无畏精神,要在全国创办这样一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尼众佛学院,并培养尼众人才,真是难以想象啊!
    万事开头难,创建佛学院的艰辛只有师父知道。佛学院首届招生,招收了来自大江南北的四十五位青年学僧,我就是其中的一位。记得我们到佛学院的第三天,师父上人就在铁像寺大雄宝殿前的石阶上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威严慈悲,橘黄色的袈裟偏袒右肩,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和蔼可亲,让人肃然钦敬。师父用川普话欢迎学僧:“欢迎同学们的到来!”“你们舍亲割爱,剃发染衣,发心出家,是大丈夫!你们既然来了,就要好好的安心学习办道。”“佛学院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你们是各省宗教局推荐报考后录取而来的学员,将来学成后还要回到本省去从事寺院和佛协的管理工作,所以同学们要学好佛学院给你们安排的各科课程,回去回报政府,回报寺院!”
    在后来的几年中,我们按照佛学院规定的课程和作息时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修行学习,其间很少有人迟到和早退,同学们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及与师父相处的缘分。那时还是计划经济时期,全国各地还在使用粮票和布票,实行限量供应,佛学院设在铁像寺内,学僧的生活十分艰苦,师父时常担心我们的营养跟不上。师父既要抓佛学院的工程建设,又要为学僧上课,还要完成佛协的工作,她还担心学僧的身体健康,要求厨房工作人员要把膳食结构搭配好,要保证我们的生活营养。她时常说:“不要饿着这帮娃娃了!”师父不光是关心我们的健康,还细心到我们的僧相威仪,她即使到京城开会,也没忘记给学僧带回绑腿毡带。
    师父既是我们的亲教师,又是慈父慈母;既给予我们智慧,又帮助我们在学佛道路上成长,同时又给予我们精神力量,让我们有能力面对那万花筒般的社会。即使我们毕业回到现实生活之后,在遭受坎坷和困难的时候,时刻会想起她对我们的教诲:“绍隆佛种,续佛慧命,修行人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难行能行,难忍能忍。”
    我还清楚记得第一年放寒假,许多同学都回到自己的寺院过年去了,只有我和继耐、正进三人留下来,在铁像寺跟随老师父们在佛学院过年。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们三人每天坚持跟随老师父们上殿过堂,每天听师父讲课的录音带。除夕夜,师父回到铁像寺,她给了我们一个惊喜,说:“初一要给你们几个传授成就真言。”我整夜没睡意,想着:师父传法给我的时候,我究竟拿什么供养师父呢?那个时候,佛学院每月只发十一元的零用钱,我囊中羞涩只有五元钱来供养师父。初一那天,我们三人看见师父很高兴,师父鼓励我们说:“你们没有回家过年,留下来自习,听录音学习,我给你们每人发十元压岁钱。”师父这种体贴入微的关怀,给了我们温暖如家的感觉。我深深感到,在我发心出家修行的成长路上,能够遇到生命中这样一位伟大的善知识,是我生命中最大的荣幸,帮助我成就了我今天的一切。
    师父上人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今天学人去体悟和学习。她威严慈悲并重,善导学子,引学人往圣人道上精进迈进,使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地发无上大愿心,修无上大愿行。记得当年在佛学院,我如果几日不见师父,百千念头就会萦绕心间,就想见到师父问个明白。每当见到师父时,所有问题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即使想方设法到处找问题,也找不出一个问题,这时我时常会笑自己:你拿什么问题问师父?我在读到裘山山先生撰写师父上人的《隆莲法师传》一书时,发现封面的一小条横纸上有师父上人用书法字体写的这样一段话,是恩师内心世界与弥陀净土相融的真实写照:
    南无阿弥陀佛!
    海底明珠耀出,天涯游子还乡,
    受用本来具足,长把远行无烛;
    南无阿弥陀佛!
    现前无量光明,处处无我极乐,
    贪嗔念念煎熬,恩怨重重缠缚;
    南无阿弥陀佛!
    诸苦一时解脱,不问生与不生,
    不论觉与不觉,人间净土现前。
    师父上人的修行心境与诸佛圆融无别,大地山河皆法身,他方此土一佛国,没有生死没有去来,何处不是解脱场。师父上人的修行心境,我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述。宿世佛缘与师父相逢,在佛学院就学期间得到师父的厚爱摄受教导,毕业回黔工作中,人生路上的每次坎坷风雨,都有师父上人的言教鼓励。师父的教诲历历在目,师父的身影悲心如同就在眼前,给予了我无穷的力量和智慧,在面对很多艰难问题时,如同当年见到师父上人那样,万般艰难皆消失,怎能难倒上人子!
    我和师父上人的这段师徒情,相信同学们和我一样,时刻都得到师父上人的加持摄受。问诸佛,师父上人离开我们了吗?噢,没有!她永远不生不灭,永远不来不去,师父永远与我们同在!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般若净土123 于 2019-9-19 18:16 编辑


《隆莲恩师又传授给每个人绿度母咒,并让我们念诵大般若经》
     ——浙江乐清宝善佛学院院长、宝善寺住持继耐法师·《忆莲公上人》
    天地迁变,世事浮沉,莫非缘起,俱有其因。愚蒙今生何幸,值遇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聆听法要,亲沐圣恩,岂非夙因缘深、得天独厚耶?
    犹忆年少之时,懵懂无知,于偶然间接触到佛教,心生钦慕,万分景仰,便立志吃素,四处参拜。父亲此时担任村里的党委书记,家里来往人很多,累及父亲被称为“迷信头子”,逆境如是,虽有多般阻难,终不改变初心,或许是当初的这份坚持与信心,才最终感召了与隆莲恩师的缘分。
    1984年,寺院终于准许开放,我也下定决心出家。此时恰好隆莲恩师所领导的四川尼众佛学院向全国招生,师公得知招生信息后劝勉我能去深造,我听从师公的嘱咐,虔敬赴考,十分幸运地被录取了。在守莲师父为我剃度之后,立即奔赴成都,开启了长达六年的修学之旅,结下了与隆莲恩师的不解之缘。
    时代发展,风气初开,可是经济落后,百废待举,非朝夕之事。当时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十七个学僧同住一间大房,头脚相连,十分拥挤。当时饮食全都依赖粮票,每人一月二十九斤,即使如此不致于挨饿,我们去的第一个月也只有萝卜调着盐作为食物,后来方才逐渐改善。隆莲恩师对此十分关心,担心不够,又请求文殊院宽霖老法师每个月捐助一百斤菜油,使学僧衣食无忧,安心办道。在这期间,我们每一位学僧都得到了隆莲恩师无微不至的关怀,镌刻在心,永世不忘。
    隆莲恩师上课,从来都是整个上午或整个下午,一次上课就三个来小时,恩师就这么在法座上盘腿而坐,始终不动,热情饱满,孜孜不倦,让我们饱受法味。刚开学时,莲老法师反复讲了一个月的沙弥尼戒,使我们知道了戒体的重要性。虽然生活艰辛,但大家都不在乎,为法忘躯,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修学上,在这么一座万难值遇的高等学府中追寻无上奥义。
    佛制戒律,过午不食,我们学僧相约秉持此戒,苦行精进。没过多久,有的同学身体不支,莲老法师得知,慈悲嘱咐我们要爱护好身体,然后才能好好修学,若是学僧因身体状况不能过午不食,便可开缘,而因病缘不过午导致的罪业,由她一力承担。此种情怀,高风亮节,无尽的慈悲、爱护之情全然彰显。
    记得春节临近,我们几个远道而来的学僧不愿来回舟车劳顿、耗费时间,所以相约留下,在佛学院过年。莲公上人慈恩,夸奖大家好样的,在假期里也能专心修学。一日,她把我们叫进房间说有事情,结果在抽屉里拿出来一些钱,每位学僧十元钱作为过年奖励。在那个年代,这可谓是一笔巨款,令我们尤加虔敬。大年初一的时候,隆莲恩师又传授给每个人绿度母咒,并让我们念诵《大般若经》,期望我们能早日消除业障,迅速圆满慈悲与智慧,成就无上菩提,使佛教振兴昌隆。因此,这一个春节对我们几位学僧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每次想起都有无尽的慈爱充满,无穷的温暖涌现,这就是佛陀所教导的慈悲体现。
    佛学院的学习法喜充满,但限于整体社会的经济、文化状况,佛教图书缺乏的窘境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恰逢此时佛陀教育基金会赠送了一大批书籍,给我们以雪中送炭的惊喜。隆莲恩师除了把少部分学术论文类的著作留下外,其余图书全都送给学僧,每人一套佛学要典,其中不乏《金刚经》《阿弥陀经》《百法明门论》,及藕益智旭大师的《弥陀要解》等,还有许多佛像卡片,让我们无比的欢喜踊跃,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每个人都因此而得到极大的加持,正知见得以提升。
    生命无常,顺逆难料,我在四川尼众佛学院的几年中也有过一场不大不小的病。隆莲恩师为了能让我顺利康复,把我接到她那边休养,先是在方丈室住了一晚,第二天准备了满满一桌子菜,有核桃、芝麻等诸多罕见的食物,都只为我能养好身体,早点恢复。之后又搬到爱道堂恩师的另一房间,恩师让侍者细心照料我的饮食与起居。期间我虽百般推辞,但恩师坚执,直待我身体恢复无恙时方才准许离开她的房间,重新回到学院铁像寺,继续就读完成学业。此中感动,无以言表,惟有一心护持三宝,以报师恩。
    隆莲恩师持戒精严,严于律己,同时也十分关心学僧护戒,严格要求。犹记我在佛学院的六年里,不曾与家人有过多的联系,家里人就让一个男性亲戚带了礼品前来看望。隆莲恩师特地让教务处廖老师全程陪同,以便我能护戒不犯,无所亏欠。直至亲戚要走时,也是廖老陪着送到大门口,不让学僧踏出门外。通过这次亲身经历,我仿佛明白了佛陀制定戒律的慈悲,深深地体会到恩师的伟大情怀,于平等中蕴含严厉,而严厉背后充满了慈爱。
    佛学院毕业后,虽远离了隆莲恩师,但她的慈悲与关爱却一直伴随着我们,她的精神与情怀一直是我的榜样。我于机缘巧合之下,接手乐清宝善寺,感念恩师培育之恩,思及女众出家修行不易,于是不顾条件艰难,立志效仿恩师的伟大慈悲精神,创办尼众佛学院,造福四方。后来在信中上禀恩师此中情状,希冀能得恩师加持,未曾想到恩师慨然题词寄赠曰:“宝筏慈航共扬甚深般若,善行宏愿同证无上菩提。”言辞殷殷,情意拳拳,寄寓无限,催人奋进。这两句开示始终安放在山门口的牌匾上,成为我们这里尼众的自学警示与办学的根本精神。
    隆莲恩师德表人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故被赵朴老尊为“当代第一比丘尼”“佛门中的人天师表”。然而,在我心目中的人天师表,还体现在她老人家平等无私、慈悲护佑、法露普润的伟大操行,体现在润物无声的每一个细节中。常言道:“一滴水也足以映现整个太阳的光辉。”这就是我心中当之无愧的第一。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隆莲恩师虽已往生极乐多年,但其高尚的情怀与菩萨精神长驻心间。吾虽不敏,愿永护三宝,昌隆圣教,慈愍有情,同赴龙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21-5-8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隆莲法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2-5 03:14 , Processed in 0.03797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