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26|回复: 10

我们为什么要供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7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题,这个问题我自己考虑过,想不通,所以来这里诚心求教。希望师兄们帮助解答。多谢了
发表于 2009-1-17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指得是哪种供养让您想不通?

发表于 2009-1-17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论里有关于供养的教授可以看看就明白了。供养没什么想不通的,很好理解
发表于 2009-1-17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獅吼棒喝--大藏寺祈竹仁波切問答選錄
http://www.b-i-a.net/iblphk/books_b5.htm

○爲甚麽要在佛壇上供水呢?
◎我們對諸佛所作的供養,可以有很多種,例如水、花、燃香、塗香、食品、明燈等等,但就重要是供品的來源之清淨及供養時的心清淨。'供養之清淨'是說不要在供養時生慳吝心或在供上貴重供品後又後悔。'供養來源清淨'是指不可以是經由殺生、邪淫、妄語等不善業而換取的供品供養,僧衆又不能以由妄言有大神通等不正的方法吸引施主而得來之物品作供。清水是不須辛苦得取的東西,在世俗上而言又沒有甚麽貴重的價值,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地說,供水時供者必定不會生慳吝後悔的心,也不須以各種不善方法而得取,所以清水就成爲了最佳的供品之一種。水有八種功德,分別有八種表義,所以緣起亦十分吉祥:(一)清涼 - 表義戒德清淨;(二)味甘 - 表義得享百味食;(三)性輕 - 表義身心壯健;(四)質軟 - 表義意念柔順;(五)清澈 - 表義意念清明;(六)無臭 - 表義障礙消除;(七)益喉 - 表義成就妙語;及(八)養胃 - 表義健康無病。供水之時,供一杯也可以,供七杯也可以。先在杯中放少許水才放壇上排列,然後才倒添至近滿,這樣做是因爲供空杯之緣起不太吉祥,所以宜避免放空杯在供壇上。添水時不要滿溢,亦不要太少,加至距杯緣一顆米之粗度爲宜。杯與杯之間之距離勿過窄或過闊,亦以一顆米粗度之距爲宜。在放下杯時,要恭敬輕輕放下,勿粗魯地擲投。在添水時,要以雙手持壼,似是對皇帝供茶那般恭敬。我們一般會在早上供水,傍晚把水倒去,把杯抹幹另放。以上細節是爲自己積聚功德而做的,不是爲諸佛而做的。大家不要以爲這些小節是多餘的執著,對凡夫來說,小節正是很重要的成就關鍵。

○在佛壇上燒很多香是不是能得更大的庇祐呢?
◎供燃香的意義在於供上香氣,並不是在於供黑煙。如果是上好的香枝,多供一、兩枝還可以。如果是極劣的化學製品,就最好避免了,寧可用有限的錢買少一點但好的香,也比供上一大束劣質化學香爲適宜。既然供香的意義在於香氣,你毋需把大束大束的香堆在佛像面前薰燒,只要在佛壇前手持香枝供養及祈願,然後把香枝插在較遠的香爐中即可。香爐最好不要採用印上佛經及咒語的那種。經咒是用來念誦及領會的,不是用作裝飾法器的圖案。如果爐上沒有印上經咒,可以把香爐及香枝放地上,不需一定放在佛像正前方,免把佛壇薰黑。我們供香的對像是諸佛等聖衆,不是面前的銅像。諸佛不同凡夫,所以你不需把香堆在他們面前才能令他們嗅到香氣。事實上,供香乃爲我們自己積聚功德而做的,諸佛等根本也並不需要我們之供養。如果把整束香枝放在佛像前薰,會令佛像很快就被薰至烏黑肮髒,這樣反而不好。因爲衆生的數目是無量的,在我們爲衆生之利益而供養諸佛時,功德就會增大同等的倍數,我們也是衆生的一份子,所以也自然會得到利益。只要以清淨及正確的發心去供奉,即使只供上短短的一截香枝,也已能積無量功德。反過來說,如果只以爲自己求福的狹窄心態去供養,因著發心的淺小,功德也自然一樣地淺小,供上更多的香枝也不會帶來太大的利益。在供香時,心要想著是在供養三世十方一切佛與菩薩等,對面前聖像生真佛想。如果只認爲是在對著面前之銅鐵像供養,並不會生起甚麽功德。此外,供香如果用電力的假香,就沒有供香氣的意義了。供燈是在供養光明,所以絕對可以用電燈代替;供香卻是供香味,並不能以電香代替,而且電香的閃爍微弱之閃光並沒有吉祥的緣起。

○供了佛的食物應如何處置?如果有一天忘了供養怎麽辦?
◎如果仍然是新鮮的食品,可以自己受用或送予別人;如果供品已經變壞或過期了,則只好丟棄吧!供在佛壇上的食物,不需要放太久時間,即使只放一分鐘而在心中供養,也已足夠了。佛經並未開示必須供多久的時間,但諸佛根本不需要凡俗的食品,所以你不需要放很久去等聖衆受用完畢才撤供,略供一會兒即可以了。供養飲食的時候,不應把好的自己留起而供劣質的。連你自己也不會受用的劣質飲食品,當然不宜作爲供佛之用途。雖然諸佛並不會真的受用這些供品,但爲了吉祥緣起及積集功德,你仍須供上合適的供品,否則就寧可不作供。忘了供養並無問題。諸佛不同於凡俗的衆生,你毋須擔心他們會生氣或報復,他們也不會因你忘記供養而要捱餓供養只爲了自己之積聚功德,並不是聖衆有此需要。不過修持之要訣在於恒久不輟,每天的修持及供養等最好不要中斷,這才能生出因恒心而得之成就。尤其是過在家生活的行者,反正每天都要買菜購物,只要把買回的食品或未食用之菜式作供即可。這樣的話,既方便又易行,只要你不忘記每天吃飯,就不會忘記作供。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 大家别笑话我,我也是真的要弄清楚这个问题,绝对没有不恭敬的意思:我主要是想了解供给佛菩萨的贡品的意义。佛菩萨什么都不会缺少,那么我们的贡品是否只是为了对治我们的吝惜的心理。或者就像是对富足的父母一样,虽然什么都不缺但我们一样每次回去都会带很多东西的这种恭敬心呢。还有没有其他的意义?
发表于 2009-1-17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破除执着与贪心,积累资粮.
发表于 2009-1-17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积集资粮,破除违缘

发表于 2009-1-18 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集资进藏?!
发表于 2009-1-18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从无始以来,我们无明就是认为有个“特别要重视的自我”,然后据此,生起种种复杂的心理状态,然后,形成了种种为这个自我保持的习惯,然后又据此生起种种复杂的心理。就这么一直缠绕着。在最粗的心理状态上,就是“我最重要”。
于是,我们的一般习惯是“我最重要,因此好东西归我”。
把好东西给别人,一般来说不符合这种自我最重要的心理基础,而是正好相反。
而这种相反,却是对抗我们“本能习惯”的一个方法,当我们这种本能习惯被减弱的时候,心理层面的“自我最重要”也在相应降低。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些佛教修行的时候,要发心干那些利益他人等完全“违背人性”的事情,当这种“违背人性”的事情多起来了,我们的串习就会减弱,所谓被隐蔽的智慧就容易冒出来了。这就是对一个铜人做俯卧撑是没用的,但是如果心里想着“为了全人类,我得俯卧撑”,就有点用。
修行就是改变自己的习惯。如果这个修行能够改变习惯,就是一个有效的修行。有效的,就被我们称为“有功德”,因为对解脱有利。所以,梁武帝喜欢建庙,但是这对他改变“自己最NB”的习惯没帮助,因此达摩祖师说他没功德。
发表于 2009-1-19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力所能,恭敬供养。
发表于 2009-1-19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诸供养中,对上师的供养为最好。

  对上师的供养分为财、物的供养;承事供养;以及信受后的依教奉行。
  
  以物财供养师父,可以使师父住世时有温饱的生活。
  以承事供养可以使师父的事业发达,使他的所学能利益更多的众生。
  最优的供养是依教奉行,这使师父的法轮真正地转起来了。可以使师父成就度众生的事业(让更多的众生获得成就)
  以上说了我们的供养对师父的利益。由于因果的关系,我们自己也得到相应善果,并由于自己动机的良善程度,果报会增上。

  如上愚见,仅供参考,明确而详细的内容,请见经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7 22:27 , Processed in 0.03362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