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77|回复: 10

能海上师《仪轨是特效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7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舍利弗阿毗昙论禅定品学记讲录》摘录
—能海上师
◎禅定名与定品不同者,定品摄一切定,禅则专明四禅止观。有止有观,方得名禅。四空定不得名禅,以止多观少,定慧不等故;欲界唯有觉观,更不得名禅,以未得止故;唯四禅方得名禅。《大毗婆沙》卷八十释静虑名云「能断结」。能断烦恼,方得名禅也。
◎四禅功德全,佛及无学阿罗汉,皆从此出,义通真俗。
◎今日所讲,要点是修定要有因缘。观法只是因缘之一,不可希望有某种法,一修即得定。世间一切事,非具缘不成。甚深禅定,岂可侥幸无因而致。缘具则成佛,无人能碍。缘不具则不成,尚待谁碍。
◎得四禅之因缘,以本论所说十三种为扼要。
◎修定因缘,应求具备。助行十三种因缘,皆可总摄于戒。

◎但求个人解脱,随依一法,或四句偈,皆可证果。为度众生,则非三学完全不可。
◎威仪者,或有人以为装模作样。初学非装学会,在见人前装,次在无人时,对鬼神亦装,随时装上十年,成为习惯,即不装自成矣。威仪摄一切戒,凡犯戒,皆威仪也。
◎不怒之威者,诸根如律之威,入定方见。初修觉屋响,初修欢喜心力强,屋不能容故。佛上升虚空七多罗树,凡修定成就,皆能飞腾,以戒摄持,定力更大,有力故有威。阿罗汉,他人不敢害。佛能降魔,皆定威力也。

◎佛涅槃不久,即有人欲废微细戒,后经结集僧众决定,佛未制者不许新制,佛已制者,不许违越。
◎有人但赞戒而不受,遍阅五部律,守礼教,世人皆赞之,以为远胜于不知戒律之比丘也。但既不受戒,即不能起摄取于僧之作用,以事相不知故。且此见即是坏戒之见,以为我不受戒,胜彼受戒者,即是坏受戒之法。彼不如啣烟竿坐茶馆比丘。彼虽未学戒持戒,求受戒是好心,不过彼只具出离心,未其出离行。不受戒者,出离心出离行二者俱无。求戒心即是戒体,此种子后来必起作用。金器虽坏,体终是金。未发出离心,虽行为谨饬,如铜器虽好,终无金质。后人以之为法,以为不受戒人,胜于受戒者,如转变,能令正法隐没。
◎未见道前难,见道后即容易。现在怕难,恶趣一眨眼就去了,没有商量。说阎王判官算账,皆是假设比喻,自己恶业牵引,一筋斗就栽下去了,还要谁来算账。所以龙树菩萨大智慧,还要画出恶趣图,挂在自己的对面随时修,我们倒比龙树菩萨解脱。应思维恶趣苦,生起畏恶趣心,不应畏难。亦应念父母在恶趣中,起大悲心,发起精进。
◎《药师经》说:末世众生,多修定慧而不持戒,或虽持戒而见不清净。见不清净者,于佛所制,犹有怀疑。戒惟依制行,无决择讨论余地。佛在世时,有一比丘,向佛说不能持非时食戒,佛置不答。

◎若只为自己打算,无慈悲利人愿行,知识虽多无用,小遇障缘即堕落,以福薄故。如行泥滑之路,二人能扶持,则不易倾跌,智之须福扶持,亦如是。
◎福如舟,智如帆,舟小帆大,遇风则有倾覆之险。

◎那摩(南无寺)老格西,除夕日,惟饮白开水,处之泰然。告侍者言,除夕俗人营办饮食,追讨债欠,各各纷扰甚苦,岂能如我等饮白开水安闲静坐。老格西在那摩寺住四十余年,非无困难,以有智慧,则任何困难能度过也。老格西以精进第一著称,从拉萨磕长头到五台,十余年始达。住十方堂每日礼大宝塔,又若干年始回藏。在那摩寺四十余年,能安稳住者,加行因缘具足故。我去时老格西已年八十余,亲近三年,惟讲一《朵麻仪轨》,所言皆一生经验,遇重要处则反复再三。有前人经验,少走许多弯路;全凭自己试验,得到经验时,已经吃亏了。

◎本论四禅,内容复杂,复杂然后条件完备。摄之者,《菩提道次第》,《三皈依观》则更简单,仪轨组织之,则成特效药,为真完备。
◎仪轨是特效药,不能解义,背诵。佛说五解先脱处,大声读诵,是其一,五种具备,易入四禅,但是一种,亦能成就解脱。病人当遵医嘱,我等不可不遵佛说。佛法之广大如大海水,谁亦不能吸尽,蚊蚋之细,蛟龙之大,各饮饱其腹也。

◎达摩来时,中国人多学教,不修定。觉观方法,多不能用到定上,故不用初禅,直用二禅法,教将教理放下,从内净信修起,成就之人甚多,此大菩萨应机施教也。传至后世,由未学教,不知法相,不能直入二禅,又不成就人。
◎针入水则沉,铁船入水不沉,是有无方便差别,佛说喻应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8-9-27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世有弥猴学比丘坐禅,但有其威仪,亦证初果》
      —能海上师·定道资粮颂讲录
◎佛世有弥猴学比丘坐禅,但有其威仪,亦证初果。念诵亦能引发,且不忘失,然不如心之捷速,能二者兼修,则相得益彰矣。修习纯熟之后,仪轨铃杵,均可放下,心中自有一部手印,不依事相,专在定上修习矣。本道场中,修行有一定之次第,依之修习,欲不得定亦不可得,如秫加麹,决定成酒。
 楼主| 发表于 2018-9-27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夫见理有限,无供赞等修行为助,加持力小,则成就缓慢》
            —能海上师· 《现证庄严论清凉记》
◎久修行者,多抹杀事修,唯趋重理解。凡夫见理有限,无供赞等修行为助,加持力小,则成就缓慢。既能达理,益以事修,如人庄严,加以服饰,更为美好。不然则学般若者多落空洞之弊。
◎佛四十九年说法,二十二年谈般若,以般若为佛法中心根本,故特详也。大乘经中,华严、法华、般若、均说果位事。华严为果中镜,法华为果中果,般若为始终行。境为所观,果为所证,如何依境起行证果,详于般若。故般若为行经。华严、法华不通权小,趣入甚难。般若普摄三乘,备明修行次第,较为易入。
◎现证庄严论者,读般若经之指南也。论与经必须合读。有论无经,唯有纲领,经义难尽。有经无论,如不通天文人看满天星斗,莫明所以。
◎将护他宗。自宗即大般若宗,亦即佛法正宗。护他宗者,不使他宗人忧恼,引生争论,或损害他宗。一切法门,皆是佛法般若,不过未收入此书。凡夫执宗派为最深之我所执,伤其宗派即伤其我所,故易起争。然正理不能曲说,为阐明自宗,即不能不以绳墨弹。故应观机方便善巧,不能轻易说般若也。

◎敬重自宗。应恭敬,应细学。或以为宗派是门户之见,应当弃舍。佛法广大,若无路线,则腹行无方,不能定出修行计划。若愿自宗兴盛,破坏他宗,不择手段,于佛法中反造五无间业。爱自宗,不是打倒他宗。弘扬自宗心要,不可从有罪行为上去作。每一宗派,皆从创始者真修实践勤苦所创。自宗要努力自修,方能光扬。自各于般若经如法学修,勿徒于佛法中树怨敌也。
◎若不要宗派,即成腹行无方。宗派与我执不同,阿罗汉以下皆不能一致。故馀宗一切皆归佛道,故一切法无有高下,饮海水者,皆同一饱。恐执自宗而生贡高,故说皆是戏论。
 楼主| 发表于 2018-9-27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愿非至上士地位方发,在下士初修时,即宜发此心》
          一能海上师·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
◎有畏黑白业因果心,方为下士。有决定出离心方为中士。
◎《俱舍论颂》:“下士唯求乐,中士唯离苦,上士恒勤求,自苦他乐安。”
◎此三士修法不可偏废,以要言之,上士不离中下士所修法,否则无基础,既不知中下士修法,遇中下机,亦无以度生,中士亦非不发上士大菩提心,彼外道犹讲利生事,何况中士。中士虽二乘,当然亦修上士大乘利生心,不过遇违缘而退心,故名为中士。
◎又不修下士法,亦不能修中士行,违黑白业果未决定,下士之基础不坚也,现在许多修行不易成就者,原因虽多,最重要者,皆越中下士之行而不肯修。是以修行者宜首先修下士法,认定黑白业果,于其中间细细观察,了知缘生之法,能增长极大智慧,如此观察纯熟,直至大乘,行菩萨道时亦肯舍头目手足也。彼许多但言菩萨道而不能行菩萨行者,皆不观察黑白业果之过也。
◎上士修法必兼中、下士修法,否则不明业果之理,及无我之理,一遇违缘,易生退堕。唯修中、下士后,再修上士法,则不致退转。所谓阿毗跋致是也。如但慕上士之名,轻中、下士之行,而不由根修起是名轻毛菩萨,则大乘之实利难得。若明业果之理,及无我之理,则一切恶不作,一切善奉行,不惟自利而且利他,即上士行也。
◎上士无别法,即中、下士修至究竟之法也。大乘法有二:(一)、发菩提愿。(二)行菩萨行。菩提愿非至上士地位方发,在下士初修时,即宜发此心,不过至上士位,方能办到耳。发菩提心为愿心,行六波罗蜜为行心。

 楼主| 发表于 2018-9-27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能诵不理解,能精进实行,世间亦希有》
       —能海上师·《佛教研究初期问答》

◎问:佛教经籍这样的多,我怎么学得了!有简明的入门方法否?
答:经典虽多,都分析有界限,学它不难,若要了解四谛道理,依戒.定.慧三种学,就进了门,渐次上路,并不杂乱难学.
◎问:三藏三学有何分别?
答:就本质说皆是一体,没有分别.依作用说,便有分别,三藏是道理学识之组织之原则;三学是修行实践上条件因缘之配合成就之法.
◎问:三藏可以专学一经一论一律,再学别种.
答:三学实践修行必须全具,不然条件不全,决不成就.
◎问:全具是就千万经典都须学完否?
答:不是,但就一种,次第方法成就上必要之戒定慧三学,定要完全具足,可以参考菩提道次第论及先学四分律藏,其中有佛说十年二十一种五法,分别详尽,不是全部一起学完,亦不是无次第乱抓,必须有如法善智识引路.
◎问:此之所说如何下手学习随行?
答:颂云:
    佛说众善法  不放逸为尊
    佛说一切自利利人之善法,成就之方法虽多,唯一的是,精进不放逸。
    能诵复能解   实行有精进
    又能转教人   人中最第一
    能诵不理解   能精进实行
    世间亦希有   是中第二等
    无勤无诵解   懒惰不求闻
    对人无惭愧   世间所厌弃
    此三等人唯原勉学第一等,决不可学第三等人。
能海上师弟子仁祥法师序:
    这本佛学研究初期问答,是我师父于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为五台山佛教办事处主持之冬期训练班约请,上师于五台山善财洞编写两组通用之教材讲义,也是上师七十多种译述中之最短捷者,其中字句义深则见深,浅则见浅,显密意愿启蒙僧徒而作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8-9-28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勤无诵解   懒惰不求闻
    对人无惭愧   世间所厌弃

受教了!
发表于 2018-9-28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能海上师!感恩师兄
发表于 2018-11-1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7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能海上师!感恩师兄
发表于 2018-11-23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畏黑白业因果心,方为下士。有决定出离心方为中士。
◎《俱舍论颂》:“下士唯求乐,中士唯离苦,上士恒勤求,自苦他乐安。”
发表于 2020-3-10 17: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2 15:05 , Processed in 0.03503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