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79|回复: 2

松山达隆寺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3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缘记松山达隆寺

        原作:华锐-丹贝坚赞



   在甘肃天祝县城东北方向,有片广袤神秘的松山草原。除了冬天,这里的草地上点缀着谦卑的鲜花,整个草原以苍绿的颜色为主调,也有紫红的色彩参差在这里。就是在这块人迹罕至充满神韵的疆域,几经沧桑的松山达隆寺,以一身承担世间痛苦的金刚之躯,巍然屹立在天祝毛毛山南麓的松山滩。松山达隆寺,旧译德隆寺、斗合隆寺、达垅寺、达龙寺等。藏语全称是松山达隆寺噶丹旦曲琅,意为“达隆寺具喜正法洲”。汉语亦称“报恩寺”。它距县城华藏寺约45公里,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乡达隆村是它的近邻。

坐北朝南的达隆寺,被著名的毛毛山南麓深情地萦绕在怀里。寺院其形状犹如一只大鹏鸟(亦称凤凰)从天而落,极具瑞相;寺前有五座小山丘,藏语称作“嘉瓦热阿”,其态恰似五方佛之冠;寺院的后背依偎青山;左侧是蜿蜒向南的的银州安美山脉,这座山脉就像一条青龙,它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英姿勃发的姿态仿佛欲飞南海。如果您站在山顶极目远望,万亩草原尽收眼底,远处暮鼓钟声、长斋绣佛、善气迎人。百里之外的马圈南山,更是气象万千,最舒畅的风都从这里呼呼吹过……

往昔,这一带畜牧业极为发达,尤以盛产达隆马而闻名天下。历史上的达隆仓活佛曾拥有骏马千匹,在安多藏区享有“东达阿勒”(意为千马活佛)的美称。

暮色中的达隆寺,云兴霞蔚与天地吻合,缥缈的烟雾仿佛为它蒙了一层风鬟雾鬓的神秘面纱。揭开松山达隆寺的神秘面纱,首先要让我们走进——

藏传佛教与华锐藏区的因缘

    根据武威天梯山石窟中,吐蕃文物和壁画证明,藏传佛教于吐蕃占领凉州后传入。

    宋初,六谷部首领潘罗支,曾从宋廷得到资助,修建了洪元大云寺。不久,西夏占据凉州后,于天盛十一年(公元1159年),任孝帝派使者到西藏奉请噶举派始祖都松钦巴到西夏传播佛法。都松钦巴马上派大弟子格西西绕桑布携带佛经、佛像和法器前往。他先到凉州设立道场、宣讲教义、弘扬佛法,后到西夏国都,翻译佛经、广建佛寺,被仁孝帝尊为上师。

   公元1238年,蒙古汗国驻西凉阔端王,派大将多达那波领兵攻入西藏。因西藏难以武力统治,阔端采纳多达那波的建议,邀请当时西藏最负盛名的萨迦派领袖萨班·贡噶坚赞来凉州和谈。公元1246年,萨班到达凉州,次年同阔端和谈后,在西藏归顺蒙古的问题上达成协议。萨班在凉州的五六年间,主持修(扩)建了凉州四部寺,又在今永登县连城石屏山修建了萨迦静修院(即嘠鞑寺前身),还在今安远镇西创建了极乐寺。此后,噶举派大师噶玛拔希、噶玛让香多吉、噶玛若贝多吉、噶玛德银协巴等也先后到华锐藏区一带顺缘中兴佛法。

   公元1415年,明成祖派钦差4人进藏迎请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至京传法。宗喀巴固辞未去,便派大弟子降青曲结大师(史称释迦也失)代行。他们途经天祝、武威一带,宣讲佛法,随机度化,广播菩提善种。

清代,是格鲁派教法的极盛时期,五世嘉瓦仁波‧阿旺洛桑嘉措赴京途中曾到华锐藏区,尤其受到达隆寺和地方部落及头领的隆重迎接。这之后,六世嘉瓦仁波切‧仓央嘉措被蒙古和硕特首领拉藏汗废黜,在送往北京途中,他机智脱身,然后隐居华锐和蒙古阿拉善等地,顺缘在阿拉善主持巴让凯-甘丹-丹杰林寺,直至在此圆寂。六世嘉瓦仁波切在此期间,重新修了石门寺,并担任过石门寺、东大寺、先明寺等十余座寺院的主持(堪布)。

    华锐诸多佛教寺院,除个别建于唐、宋、元年间外,大多建于明清两代。

    据《平番县志》记载,这十余个座寺院有:报恩寺(达隆寺)有僧人191人,祝恩寺(祝贡寺)有僧人88人,华藏寺有僧人60人,(以上这些寺院由庄浪茶马同知管理);红恩卜寺僧人16人,答报寺(石门寺)僧人205人,绰尔大堂寺僧人173人,(以上寺院统统由平番县管理);东耳阁隆寺(东大寺)有僧人500人,西耳阁隆寺(西大寺)有僧人200人,报恩寺(红山寺)僧人数不详,(以上这些寺院由鲁土司管理);镇羌堡门外尚有石佛寺(已毁)。

   据《武威县志》记载的寺院有大水寺、卯藏寺(毛藏寺);据《古浪县志》记载的寺院有南崇寺(南冲寺)、极乐寺。

松山达隆寺的传承法脉

   藏传佛教噶举派达隆噶举的创始人,是雪域圣僧达隆唐巴·扎西华。

自藏历第三热炯金鸡年(公元1180年,南宋淳熙七年),达隆唐巴大师在藏北倡建首座达隆寺,在以后的数世纪内,达隆噶举在甘、青、川等广大雪域传播很广,建寺颇多,高僧辈出,业绩辉煌,信众无数。凡和达隆噶举之传承法脉有缘的寺院,多以该教派名称命名,松山达隆寺就是其中之一。前面冠以“松山”二字,表明地域,以示区别,藏籍中历来就这样称呼。此为本源。

    在华锐藏区之历史上影响很大的松山达隆寺,曾被清朝中央政府列为护国佛寺,康熙皇帝还亲笔御赐“报恩寺”的横匾,一直以来,这块横匾在安多藏区享有较高声誉。

自藏历第十一热炯木猴年(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创建以来的三个多世纪中,松山达隆寺对天祝地区,乃至整个华锐地区的藏、汉、土等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过颇为深刻的影响。松山达隆寺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各民族团结也做出过特殊的贡献。

   早年,在清庭的大力支持下,在历辈寺主达隆仓活佛和诸多高僧大德的悲愿和中兴下,松山达隆寺与青海的佑宁寺、曲藏寺,临夏的韩达隆寺,天祝的天堂寺、石门寺等声望并驾齐驱。之后,又逐步发展成为华锐地区历史最为悠久、颇具规模、修习制度十分完善的格鲁派(初为噶举派)寺院。现今虽然百废待兴,但这里仍具有四大学院、三大佛殿、两大佛宫、一大经堂。在这里驻足的是,常住越千、藏经万卷的辉煌历史。

   在藏族历史上,藏传佛教寺院的兴盛,无不以诸位大德高僧之智慧和善巧得以兴教理政的管理方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松山达隆寺的创建与兴盛就是如此。

   十六世纪下半叶,吐蕃西藏政局动荡不安,各宗派学说纷争不休,局势非常复杂。十七世纪初,至尊四世班禅罗桑曲坚根据当时的形势,派其亲传弟子达纳·更噶南赛到安多藏区弘扬佛法,利乐有情。

据《安多政教史》记载:“达纳·更噶南赛是大班智达益喜则摩的转世活佛。他遵照班禅大师的指示来到安多,为炳灵寺(址在今甘肃永靖县境内)的弥勒佛像涂金液;然后又在韩达隆寺(址在今临夏州境内)建立“法相院”。他就是第一世达隆仓活佛,在藏传佛教史上颇有影响,但他并不是松山达隆寺的创建人,估计曾到过松山一带弘扬过佛法。达纳活佛圆寂后,根据藏传佛教之传统仪规,很快在安多巴燕地区夏琼寺附近的多巴部落找到他的转世灵童,即第二世达隆仓活佛。

    据《安多政教史》记载:“松山达隆寺是达纳活佛罗桑丹巴曲吉尼玛国师修建的。”他曾在(西藏哲蚌寺)果芒扎仓(亦译多门学院)求学,遍访名师,博学多闻,辩才无碍。他经常在安多等地方巡回辩经,获格西学位。他曾担任过札什伦布寺的密宗学院之首座及主持(堪布),也是根据四世班禅的指示才来到安多。他先后任过韩达隆寺、天堂寺、仙明寺、东大寺等处的主持上师,还修建了嘉荣地方的石门寺和达隆寺这座寺院。他曾为中兴这座寺院和所属庄园事项,不顾长途跋涉奔赴北京。

达隆寺的辉煌历程

    在当时的京城,达纳活佛的建议很受康熙皇帝器重,被委任为宫庭里的茶关司的上师,前后四次赴西藏和内地,还曾被委任过佑宁寺的主持。他有数部著作和一些预言留传自今。

另据《清代藏事辑要》等汉文史料记载,康熙年间,中原一带曾遭遇旱灾,朝庭礼部请达纳活佛做法祈雨。通过达纳活佛的法事,老天果然天降甘露、利益地方。皇上非常高兴,臣民们更是喜乐无比。因此,达纳活佛被康熙皇帝赐封为驻京呼图克图,位在八十位驻京呼图克图之首。

    另据载,康熙帝母后往生后,达纳活佛曾被召请进北京诵经超度。皇帝为答谢活佛,御笔亲赐“报恩寺”横匾、御赐黑金印(重48两)、白檀木印、羊脂玉印各一枚,龙纹镀金马鞍一套。并颁发圣旨、金册、文书等,授权管理华锐等地的十八个部落和十余座寺院。

   这块极有历史价值的御笔亲赐“报恩寺”横匾,1958年以前还一直珍藏在达隆寺的大经堂,如今寺内仅存石刻“报恩寺界碑座”,具有历史价值的碑文被毁。

    四世班禅大师罗桑曲坚,享年九十二岁。第一、第二两世达隆仓活佛皆遵照班禅大师的指示来安多(甘、青藏区)兴建寺院,弘扬佛法。这些举动足以说明达隆仓活佛的身份或佛位是非常尊贵,与藏传佛教领袖四世班禅大师的因缘是极为殊胜的。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和必然,松山达隆寺的兴建得到了清朝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由于上述机缘,松山达隆寺自藏历第十一热炯木猴年(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创建以来,发展很快,规模日渐扩大。这里的建筑富丽堂皇,修习制度日趋完善,学风精进。
道风清净;法喜的昌盛让常住僧伽日益增多,短时期内逾过千人,并开始谱写松山达隆寺的光辉篇章。
    战乱中的达隆等寺院
    辉煌过的达隆寺也曾几遭劫难,几度兴盛。在此,我们随手一弯身,仿佛就能握一把当年的气息:
清代,华锐一带藏传佛教寺院曾多次毁于兵燹。如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因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牵连,先明、石门等寺均被清兵烧毁;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反清起事的回族首领马占鳌攻占天祝,烧毁夏玛寺、达隆寺、石门寺等。光绪二十年(公元1895年)河湟事件时,夏玛寺等再遭劫难。
民国初,大多数寺院逐步恢复。据1937年成书的《甘肃通志稿》记载:“庄浪厅番僧寺共十四处,皆系黄教。以囟僧为寺主,共有僧人360余人。当时,领衣单口粮者惟报恩、祝贡、华藏、南冲、上大水、下大水、卯藏等七寺;余若天堂、石门、延禧、极乐、脑皮沟、朵什、白土坡七寺皆赖牲畜、地亩、布施为香火糊口之资。
藏历第十四热炯火虎年、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河州回民马占鳌举兵反清,到处烧杀抢掠。回军经过华锐藏区时,焚烧十余座寺院,路过松山时除了一把火烧了松山达隆寺院,还屠杀了大批僧侣。幸存的一百余人逃到附近的松山古城内暂居。他们以不屈的禀性在这里仍在做法事,还兴建了一座小型道场。直到公元1928年才迁回现址,在一片废墟上又开始了第二次兴建。
藏历第十六热炯土狗年(公元1968年前后),由于“文革”的一场黑旋风,松山达隆寺再次彻底毁灭。经堂、佛殿、僧舍等一切建筑物全部被拆、被毁,经卷、史料焚烧殆尽,许多珍贵文物荡然无存,诸位高僧大德和常住僧众一律被迫劳改或遣返回家。
至二十余年后的藏历第十六热炯水狗年(公元1982年),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行恢复落实,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还有广大信众的要求下,1982年11月5日寺院重新开放。五年后的1987年修复了释迦佛殿;1994年为迎接第十世达隆仓活佛归寺登典继任,又新修了一座很普通的活佛府邸,现有寺僧10余位。

松山达隆寺诸世活佛
藏传佛教的信仰特点是采用活佛转世制度,大小活佛在广大信众的心目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是藏民族的精神支柱。历世达隆仓活佛在原东山八族广大信教群众中享有崇高声望,极受尊崇。

松山达隆寺有两位活佛历代转世,弘扬佛法,普渡众生。一位是寺主达隆仓活佛,另一位是堪布仓活佛。
以下是诸世活佛列表:
一世达隆仓活佛:法号全称藏.·达纳·更噶南赛。因他的故乡在后藏达纳地方,故在前面冠达纳二字,渐渐也成了名号,所以,后世则多以达隆仓活佛称之(其简历前面已作了概述);
二世达隆仓活佛:法号全称是达纳朱古·罗桑丹巴曲吉尼玛,他是明朝国师(其生平业绩前面亦作了概述);
三世达隆仓活佛:法号罗桑南嘉;
四世达隆仓活佛:法号罗桑·丹贝坚赞,清朝国师;
五世达隆仓活佛:法号罗桑·丹贝尼玛,亦称达隆华丹大师,全称华丹·图旦嘉措。   达隆华丹大师以聪慧过人、博学多智而著称。他的代表作《凉州四部寺志广本》是极具历史研究和学术价值的,遗憾的是,这本原著在“文革”时被焚毁。达隆华丹大师是藏传佛教著名的大德隆朵喇嘛仁波切的亲传弟子,享年一百余岁。1884年藏族学者布曲玛笑哇得思尔雅大师根据原著写了一本《凉州四部寺简志》,其木刻版珍藏在塔尔寺医学院。1989年甘肃民族出版社公开出版了该书《凉州四部寺简志》;1994年汉译本出版。此书虽为简志,但对研究萨班、阔端凉州会商、西藏归顺于元朝的历史真相以及藏传佛教在西域凉州地区的传播和发展,都极具价值含量。
六世达隆仓活佛:法号罗桑·图丹嘉措。
七世达隆仓活佛:法号罗桑·嘉央嘉措。
八世达隆仓活佛:法号罗桑·格勒嘉措。
罗桑·格勒嘉措诞生地在今青海互助县巴札乡。他幼小道心坚定,聪慧过人,终生在松山经堂哇贡康地方建茅蓬,闭关修行,通达显密经续,不问地方、寺院等政教事务。(由于“文革”前后的极大破坏,上述三位大师的资料无一保留,不敢多加概述,惜矣)
九世达隆仓活佛:法号罗桑·丹增嘉措。
罗桑·丹增嘉措1927年诞生在今华锐夏玛(天祝西大滩),五岁迎请至达隆寺坐床,前半生在拉卜楞寺闻思学院参学,后半身因遇“文革”,在当时的松山大队被迫接受劳动改造。这期间,他的身心遭受极为严重的摧残和迫害。“平反”后给他挂了个甘肃省佛协副会长、天祝县政协委员、县佛协副会长的名头。1986年圆寂,享年59岁。
十世达隆仓活佛:法号罗桑·嘉央嘉措。

罗桑·嘉央嘉措现年23岁,诞生地在今甘南夏河县九甲乡。他自幼在拉卜楞寺剃度出家,于1994年5月13日(农历四月初三),由中国佛协副会长、甘肃省佛协会长、拉卜楞寺寺主嘉木样大师测算,按藏传佛教仪规,在拉卜楞寺医明学院大经堂之一,代佛门龙象拉科仁波且舍利灵塔前经过银碗掣签认定为,罗桑·嘉央嘉措是前世达隆佛的转世灵童。1994年8月18日(农历七月十二日),罗桑·嘉央嘉措在松山达隆寺举行隆重的坐床仪式。
历世达隆仓活佛,在天祝天堂寺、石门寺、青海佑宁寺、曲藏寺、甘南拉卜楞寺等处均按传统保留法座,学位甚高,受特殊待遇。
其实,在清一代,历世达隆仓活佛都被敕封为驻京呼图克图。松布大师说:“自达纳活佛建立寺院后,由额尔德尼曲杰罗哲丹达尔巴主持寺院”(藏文《安多政教史》第135页)。
这位大师就是松山达隆寺的一世堪布仓活佛,也是蒙古佛教领袖哲布尊丹巴的经师。因史料被焚毁其以后诸世法号、弘法利业之事迹均不详。

   堪布仓活佛共转七世。
松山达隆寺除寺主活佛和堪布仓活佛外,尚有诸多高僧大德为寺院的建设和发展、为清净法脉的传承及教授、为寺属部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做出过殊胜功德,至今仍有信众所赞叹、随喜,代代相传……
达隆寺的修学缘起
历史上的藏族社会教育是以寺院为中心,僧众便是藏族社会的知识分子。松山达隆寺不仅是天祝等地十八部落(后只剩东山八族)的佛教中心,而且是重要的文化教育园地。松山达隆寺鼎盛时期,寺内设有续部、哲学、医学、时轮等四大科系体制。这些科系夜以继日地研习广博深奥的佛教、显密教义、哲学、天文、历算及各种附设文化等专业课程,得以自度度他,利益一方。
哲学学院(因明):藏语称作“参尼扎仓”,是四大学院之首,学僧最多。凡入该学院的学僧,必须广闻经论,闻、思、修,讲、辩、著圆满。学修仪规均按照拉萨哲蚌寺“果芒学院”的规程进行。
学习课程为佛教经典《五部大论》(即中观、释量、律学、般若、俱舍五大论)。学习方法,主要以背诵与辩论相结合。经师以答辩方法讲授经典,学僧以听讲所得并结合自己的体会,互相问答,彼此辩驳,加深理解。学院考核十分严格,设有多种学位;
续部学院:藏语称作“居帕扎仓”(续部),属密宗学院,主供喜金刚、怖畏、胜乐等密宗尊。研究诸本尊的生起与圆满次第之深道,领受法师灌顶及传承,依生起与圆满次第勤修密法得以正果。同时兼修声明、天文、诗歌、文法、书法、梵文等科目,培养各科人才无数,弘扬藏族文化;
时轮学院:藏语称作“丁科扎仓”,修习内容以《时轮经》为基础,主要研究天文、历算并兼习声明、语法、绘画等。
医明学院,或称医药学院:藏语叫“曼巴扎仓”,是专门培养藏医学人才的教育机构。修习课程主要是八世纪藏族著名医药学家宇妥·元丹贡布的著作。这部著作以藏医学为基础,博采汉、印、尼等民族医学之长,撰写的《四部医典》。医学院自建立后的二百多年时间里,培养了大批医药学人才,为整个华锐藏区乃至周边的汉族地区的藏、汉、土、蒙等民族的身心健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年繁盛的达隆寺
当年的松山达隆寺主要建筑还有弥勒佛殿、释迦佛殿、护法殿三大殿堂,达隆仓活佛府邸和堪布仓活佛府邸两大佛宫及寺院建筑中心“措钦大经堂”。兴盛时期,寺院附近的上中下三条沟内盖满了精舍、僧僚。寺院右侧山口建有两座大宝塔,后山脚下建有一座大宝塔。在1949年之前,寺院建筑尚有大经堂、嘛尼经堂、释迦佛殿、达隆仓活佛府邸、寺院总管办事处、膳房(后勤处)等。今天,往昔的遗址仍然清晰可见。
据松山达隆寺、东山八族口碑资料说:清康熙皇帝在位期间,与达隆寺创建人达纳.罗桑丹巴曲吉尼玛关系亲近。
有一年,康熙帝在巡视大西北时,欲来松山达隆寺看望达纳大师。他命大臣在达隆寺修建行宫一处(百姓称其为皇府)。康熙帝究竟到过达隆寺没有,尚不得知,但行宫遗迹仍然十分清晰,就在新修经堂的背面稍上处,位于整个寺院建筑群的最上面。
对昔日寺院建筑群的整体布局,各大学院、经堂、佛宫的建筑艺术等,众多佛像壁画的造形绘画艺术、地理方志、历代高僧介绍等,由于资料十分缺乏,时间紧迫,暂不妄加评述。
过去,松山达隆寺珍藏供奉有整套珍贵的木刻板《甘珠尔》、《丹珠尔》大藏经以及金汁银粉书写的数万经卷史料。
历史上的松山达隆寺,后期下院属寺有临夏白藏大寺、韩达隆寺,永登秦川石井洞寺、杨家寺等。达隆寺是受青海曲藏寺管辖。
那时的松山达隆寺以农禅并重、自给自足。这里非常富泽,曾拥有良田数千亩,牛马数千匹(头),绵羊过万只。解放前夕,尚有绵羊2000只、马500匹、牦牛、犏牛共500头及部分耕地。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寺院所有建筑被化为夷地,所有常住财产被没收充公。
至1949年,松山达隆寺所属措瓦有煞尔吉、瑟宜、且宝、阿盖、阿谢、麻琪、嘉定、阿洛等,即所谓东山八族。大部地域即现在的松山、钱宝两乡所属各村。1936年以前,政教合一制度比较完整。
结束语
海拔近5000米的毛毛山顶四季霁雪,山脚下的牦牛和羊群也是绵绵的白色,似如朵朵白云。它们看似悠闲地徜徉在长满枇杷花、野莲花、角麻花和格桑花的草地上,其实是在聆听达隆寺蹿房越脊传出来的清净梵音。这声音弥漫在草原和大山的襟怀里,就连这儿的生物和动物仿佛都赋予了灵魂。它们目睹了松山达隆寺的风风雨雨,还有诸世活佛和常住僧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生活中修行、修行中生活,磨炼心灵,增长智慧,在大智慧里积淀功德的历程。
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春夏秋冬,他们以审慎超然的姿态,高居于世间纷争之上,利益一切有缘之众、断恶行善,苦修研经,自度度他;他们以慈悲顺缘随机、不辞辛苦地弘法利生……
为利益一切众生修慧积福,普传佛法,断恶修善,苦读研经。不辞辛苦地为人们播菩提种,续佛慧命,日而复日……

  如今的松山达隆寺,在祈愿佛法昌盛,法轮恒转。不论是这里的罗峰晴云,还是从这儿传出的晨钟暮鼓,都愿为众生转迷为悟,离苦得乐而同成佛道,世界和平,国泰民安,同祝吉祥!    扎西德勒(完)
相关名词解释:
噶举派:是藏传佛教重要的宗派之一。藏语“噶举”中的“噶”字本意指佛语,而“举”字则意为传承。故“噶举”一词可理解为教授传承。噶举派注重密法的修习,而修习密法又必须通过师徒口耳相传的途径。另外,由于噶举派僧人的僧裙中加有白色条纹,后人学者又俗称“白教”,但这一称呼不十分妥切。在《土观宗派源流》中指出:晚近主巴(不丹)的一些书中写“白传”的,这是因为仅考虑到玛尔巴、米拉日巴、林热巴等噶举派高僧曾穿著白衣的原故。实际它的名字应当是普遍流传的“语传”二字较为合理。因为此派是以领受语旨教授而传承的教派。由于藏语“噶举”一词也是教授传承的意思,而且它还蕴含着继承师长传给的重要教授之深层意义,所以,有关这一宗派的名称,还是用“噶举”一词更能表达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噶举派形成于藏传佛教“后弘期”,是由玛尔巴译师开创,经米拉日巴瑜伽师的继承,最后至达波拉杰(甘波巴大师)时,才正式建立并成为一大名副其实的宗派。从教法传承上看,噶举派尽管派系庞杂、繁多,但其所宣扬的教义、教规大体上一致,没有很大差异,这是因为它们均源于玛尔巴和米拉日巴和教法传承。从总体上讲,噶举派的教法有两大系统:一是直接从玛尔巴并经米拉日巴传承下来的达波噶举;二是由琼波南觉开创的香巴噶举。后来香巴噶举衰微了,而达波噶举则兴旺发达,最后又分支发展为四大支八小支等众多支系派别。
佑宁寺:原名郭隆寺,位于互助县东南龙王山南麓,距县城30公里,距西宁市60公里。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清康熙年间达到鼎盛时期,有大小经堂、僧舍等2000多个,鼎盛时常住达7700多人,设有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其属寺达49个,被誉为“湟北诸寺之母”。清雍正、同治年间,寺院两次被毁,两次修复,雍正帝曾赐额“佑宁寺”。“文革”浩劫中,这座名寺被焚为灰烬,现修复的佑宁寺,规模远不及往,有殿堂28座,僧舍434间,常住200余人。佑宁寺在历史上曾涌现出大批在海内外有声誉的佛门龙象、高僧哲人,被佛教界公认为佛学研究圣地,其影响曾一度超过了塔尔寺。由于它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国内外信众、游人慕名前来朝佛、参观者络绎不绝。佑宁寺周围群山巍峨,林木茂密,佑宁寺依山傍水,环境优雅,寺院建筑与山色相衬,浑然一体,气势恢宏。寺前山溪交汇,组成一幅“二龙戏珠”图案,自然风光秀美,山下河谷地带,居住着民风纯朴的土族同胞,使佛教文化、自然风光与土乡风情融为一体,是青海藏区很有吸引力的旅游风景区。
炳灵寺:位于临夏永靖县西南35公里处的小积石山中。从兰州出发乘车行75公里,到刘家峡水电站大坝换乘游艇,经过54公里浩渺的高原平湖,西拐进峡口,过姊妹峰,即可到达。
   炳灵寺最早叫“唐述寺”,是羌语“鬼窟”之意。后历有龙兴寺、灵岩寺之称。明永乐年后,取藏语“十万佛”之译音,取“炳灵寺”或“冰灵寺”之名。石窟分上寺、洞沟、下寺三处,分布在大寺沟两側的红沙岩上,洞窟层层叠叠,栈道曲折盘旋而上。炳灵寺以下寺为主,创建于西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元、明、清各代扩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现存窟龛183个,造像近800身,分石雕、石胎泥塑和泥塑三种,壁画约900平方米。其中169窟开凿于一天然石洞中,规模最大。炳灵寺最为典型的是石雕像、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画艺术,与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甘肃三大石窟。
武威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城南五十公里处,地处中路乡灯山村,是我国早期的石窟之一。创建于十六国北凉,后经历代开凿,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有学者称为中国石窟鼻祖。窟内保存壁画数百平方米,现存洞窟三层,佛龛十七个,佛像一百多尊,以及魏、隋、唐时期的汉、藏写经。其中主体建筑大佛窟如来坐像,造像神态逼真,形象各异,塑造精致。“漠漠青冥不可梯,梯山高出辟层蹊。朝天有路风云合,隐雾何人竹不栖。玉塞万年凭作障,泉源六出各成溪。振衣千仞曾寻梦,一览青川绿树低。”———清代·张昭美如果你是一位热爱旅游的人,一定要去天梯山石窟,如果你不喜欢旅游,一定要了解天梯山石窟,因为:天梯山石窟是中国石窟的鼻祖,大佛塑像的高度堪称中国石窟佛像之首;这里还是中国的人参果之乡,《西游记》中生长人参果的万寿山实为武威天梯山,这里的人参果成为当地1万多户4.7万多农民脱贫致富的“金果”。正月初一,当地四千群众聚集在这里,以烧香拜佛、燃放鞭炮的形式祝福新年。
   天梯山石窟:也叫大佛寺,位于武威市城南约40公里的中路乡灯山村。因山道崎岖,峰峦叠嶂,形如悬梯,故名。天梯山巅白雪皑皑,常年不化;山间泉水叮咚,草木丛生,风光绮丽。“天梯积雪”为凉州八景之一。
  天梯山石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也是我国早起石窟艺术的代表,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距今已有1580多年的历史。
  现在,天梯山石窟仅存3层,大小洞窟17处。其中一大型洞窟高30米,宽19米,深6米。窟内有释迦牟尼大像1尊,高28米,宽10米,面水而立,右臂前伸,指向前方,巍然端坐。释迦两旁还有文殊、普贤菩萨,广目、多闻天王、迦叶、阿难等6尊造像,造型生动,神态威严。窟内南北两壁绘有大幅壁画。南壁上部为云纹青龙;中部为大象梅花鹿,大象背部驮有烟焰发光的经卷,下部是猛虎和树木花卉。北壁上部绘有青龙双虎,中部绘有白马、墨虎、菩提树,马背上经卷闪光;下部绘有牡丹花卉。整个壁画笔触清新,色泽艳丽,形象逼真。
   夏天从水库乘船瞻仰,天梯山的伟岸雄姿倒影在清澈碧波之中。沿着栈道登临天梯山远眺,黛青色的祁连山脉映入眼帘,层峦叠嶂。湖水映衬着蓝天、白云、青山,像一块温润的碧玉,给这片原本苍凉的天地增添了灵秀之气。
藏医《四部医典》:藏医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原作者为8世纪的藏医医圣宇陀·云丹贡布,著成时间当在8世纪末叶。
    据藏文史料记载,该书著成时,吐蕃赞普墀松德赞依照当时在藏的密宗始祖莲花生的建议,密藏于桑耶寺的柱子下面。后于11世纪才发掘出土。经过辗转传授,最后由宇陀宁玛的十三世孙、宇陀萨玛·云丹贡布于12世纪获得,并经他亲手修改、补充、诠释,始定型而流传于世,亦即今所见到的版本原型。
     该书包含古代印度吠陀医学、汉地中医学以及其他某些邻近国家古代医学等内容,其主体则是具有鲜明的藏民族特色的医学,是藏族先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吸收其他医学精华的新创造。
    千百年来,《四部医典》已经成为学习藏医之必读课本。国内外学者对该书作了深入研究,并先后对它进行介绍和翻译,至今,已有蒙、汉、日、英、法、俄等多种文字的全译本、节译本或部分译本。我国已于1983年及1987年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出版了诗韵体及白话体的汉文全译本。
毛毛山:(藏语称阿尼格宁),位于县境东部,属于祁连山。祁连山东延冷龙岭分支,西与乌鞘岭相接,东经老虎山没入黄土高原。这里的地理位置是东经103003'~103028',北纬37007'~37012',东西长约37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主峰海拔4074米,年均气温-4℃是一条横贯东西的分水岭。
毛毛山,唐时叫琵琶山,清时称木茂山、不毛山,后讹化为毛毛山。脊南草原面积广阔,属高寒草甸草场,脊北多森林。有羌活、升麻、祖师麻、秦艽、雪莲等中药材;还有麝、狍、狼、狐狸、蓝马鸡、雪鸡、野雉等野生动物;矿藏主要有煤、沙金、铁等。
(完)
元皓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1-4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victory: 这两小图为青海霞琼寺,摄影于08年九月,是宗大师的启蒙老师至尊东珠仁青大师的道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7 22:41 , Processed in 0.05654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