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794|回复: 113

佛教否定分别、主张愚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30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论是在一些法师的讲经录音中,某些学者的著作中,还是一般佛教徒口中,我们会经常发现类似“不要分别”的语句或文字。似乎只要分别了,就偏离了佛法,就背离了解脱。似乎只有不假分别、不假思维,才是佛法的真义。
在佛法中,“分别”一词有多种含义,如辨析、执实无明、二执的颠倒显现、粗略的认识、慧心所的抉择、修道位的正确思维以及佛陀的如量智等等。如果不分具体语境,将所有分别一棒子打死,就象本欲在菜园中锄草,却不分青红皂白将草连菜一起锄去一般可笑。
辨析:譬如在很多经论中,我们会看到“几门分别”的字样,意思是佛陀或者论主,将会从多个角度,对所要阐释的问题进行辨析、解说。这种辨析也是人类特有的认识功能和智能属性,如果砍掉人类的这种分别,人们将失去思维及语言功能,退化到动物行列。
执实无明:如《入中论》中所说“异生皆被分别缚”的分别,就是指执实无明。这种分别是一种虚构的意识,是一种把本不存在误认为存在的虚假分别,这种分别才是真正生死的根本、轮回的主因,才是欲解脱者要破除的分别。
二执的颠倒显现:是指两种我执的错误显现,包括二元对立的分别等。这种分别只有佛陀才无。
在各种语境中,“分别”还有慧心所抉择、修道位正确思维等等含义,这些都不是要破除的分别。不知道佛教认识规律,不懂佛教哲理的无知的说法者,把佛菩萨的无分别心,解释成“分不清男女,分不清是非”的愚味无知状态,真是荒谬至极。处于这种知识层次的法师或者讲法者,最好还是一心念阿弥陀佛比较好,除了自己不会造恶业外,也不会给佛教的清泉注入浊流。
发表于 2008-8-30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观点。
常有人声称自己学般若、宗般若,可对“般若”其义,却说不上个所以然,往往堕入玄论。
在此,想起任杰老师关于“般若”的一段开示,与楼主观点可作参照:


般若义为智慧,即观察智或锐利智,以此智慧来观察一切事物的本性、特性、自相、共相,若去若取详细辨别之最胜心所,具有断除犹豫及邪分别的作用,即是抉择辨别好坏是非的智慧。佛菩萨阿罗汉缘觉都是以般若为母,从般若而生。所以圣龙树以般若为宗,即是以般若慧眼观察一切事物的现象与本体,最终达到证空性——胜义谛而得解脱与涅槃的目的。例如《中论》二十七品都用“观”字其义在此。圣龙树观察世间法也是以般若为根本,如龙树《般若百论》云:“见不见功德,根本是般若,为成彼二故,应遍持般若。”这是一部世法论著,是说世间人要办成世间一切事业,最根本的要以智慧来分析辨别好坏是非得失。

佛陀所说修施等行所有利他的一切法,都是为开发众生的般若慧眼通达真性,未生起般若慧眼者令生,已生者令摄持安住,及令辗转向上增长的方便。如寂天菩萨《入行论》云:“此等一切支,佛说般若义,故欲寂灭苦,而生般若慧。”是故佛经中所说一切法,都是为趣入般若,引导一切凡愚众生趣入智者所欲境,引向施等解脱涅槃城,所以周遍寻求见缘起真性的般若眼者,即是一切智者所作的最胜事业(见宗喀巴大师的《中论大疏•正理海论》)。

圣龙树如实亲证佛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义,为宣扬佛语,以正理破一切邪执分别,断除一切偏见边执见网,令其趣入般若证解诸法性空而得解脱故造此论。如《中论释•佛护论》云:“如是因缘,阿阇黎为显诸法无自性故而造此论。”由于凡愚众生以实执无明暗昧遮蔽慧眼时,分别诸法实有自性,由此而生贪嗔,何时了知缘起真性境,即破除无明暗昧,以般若眼见诸法无自性,尔时则不生贪嗔等烦恼即得解脱。


发表于 2008-8-30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莫师心自用,宜谨言慎行。

如果你自宗格鲁,你大可在本宗内闻思反省,否则超越这个领域,就是你思量所不及之处,除了格鲁派以外的其他教派在最后修习时都为不思议之道,无分别之道怎能是你们说的那么简单,佛法语境中的无分别都不是庸俗化理解的无分别。大正藏亦有无分别法门经,大可去参学。

大般若经中说缘于无我无常修习般若都是魔境,格鲁派五部大论中的现观庄严论也有此语,中国禅宗所有的导师都在攻破学人那点佛法小聪明,何以扬眉竖指,何以斩断众流,自有一番用意,格鲁学人不宜动辄见到不思议无分别就嗤之以鼻,不要把他宗别派都想成傻子,以为他们成天主张愚昧

可悲可笑
发表于 2008-8-30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搬个板凳坐下来看热闹------------

一个老喜,一个老西,很久没有这样针尖对麦芒了--------

声明,我站在弱者一边,谁要扔砖头,我就扔板凳-------
1-asd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8-30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8-30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lol 看热闹咯,好久没看热闹咯,,搬高广大床来躺着看
发表于 2008-8-30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西柏林 于 2008-8-30 06:37 PM 发表
如果你自宗格鲁,你大可在本宗内闻思反省,否则超越这个领域,就是你思量所不及之处,除了格鲁派以外的其他教派在最后修习时都为不思议之道,无分别之道怎能是你们说的那么简单,佛法语境中的无分别都不是庸俗化理解 ...


奇怪的想法。

楼主批评的是对“不分别”或“无分别”的错误理解,有人却把他理解为批评佛经的义理,这是没搞清楚所破的对境呢?还是别有用心?
 楼主| 发表于 2008-8-30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概括来说,被认识的对象有两种:事物的共相及别相。共相是指一切存在都具备的特征,这就是空性。对于空性的认知和认识,也分为两种,最初以正理分别进行概念的理解,界限是到加行道,在见道的时候,可以现量契入空性,但出了空性根本定后,也是有分别的认知;别相是指一切存在的各别特征,如知道是苹果、香蕉等正确的分别,认识别相只能通过分别智。当然,在凡夫位的时候,也有无分别的认知,如五官识对五境的认知,但这种无分别的认知,佛法中也认为是“自性分别”(见《俱舍论》及《大乘阿毗达摩杂集论》等),也属于一种分别。
对于五境及非现在的五境以外的认知,则必须通过意识及正理来认知,就需要用合格的因来认知,也就是因明学的范畴。因明学只是量论(佛教认识论)的一部分。下面转发多识仁波切一段文字,供大家参考:

量论与因明论的关系

唐朝的玄奘法师把因明论和唯识论从印度带到了中原,和他的大弟子窥基一起在汉地进行了宏传。虽然在汉传佛教中未能推广因明,但‘因明’这个名称在学界并不生疏。但提起‘量论’,在汉地听到过这个名称人恐怕没有几个人。量论就是认识论。梵文Bramana意为‘初始量’、‘新知’。在量论中对认识的主体人和人的思想意识的性相,分类,作用,所缘境等的界定论证,对语言和思维的性质特点、语词概念与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自相与共相,自体与返体,一体与异体,相连和相对,圆入与遮入等许多哲学问题在批判数论派,胜论派等外道邪说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认识分直观直觉现量认识和非直观直觉比量认识两种。

在非直观境和抽象事物为对象的比量认识实践中古印度的先哲和佛教大师们总结出了一套推理思辨的规律和方法。对这套推理思辨的规则方法,藏文称rtags rigs, 或htan tsigs rig pa 即:‘因明’或‘正理’、‘理规’。陈那《集量论》共六章,第一章论现量,第二章论自比量,第三章论他比量,法称《释量论》共分四章,其中第一章论自比量,第四章论他比量,第三章论现量,第二章论证佛与佛教。这足以说明,因明逻辑只是量论的一个组成部分,绝不能把因明和量论划等号。正如渥德尔在《印度佛教史》中说的“它(量学)现在不是逻辑、论证、或辩论术,而是更根本的认识论,这才是它真正的研究课题,而论证方法不过是比量理论的附属部分。

‘因明’的‘因’指论证的理由,判定的根据,‘明’同‘学’,如称五明、十明。正确的推理论证,靠的是真确的理由。在因明推理中的正确理由,即正因,必须具备正因应具备的各项条件,这条件包括理由与论题,理由与论点之间关系,即因三项。既有正因,就有不具备因三项的不成因、不定因,相违因等不正因。因明的理论、方法、规则等都是以因理为中心展开的。掌握了因理就等于掌握了因明学。因明学的‘因’字,一字道破了本学科的重点。

在汉传佛教所说的‘因明’和藏传佛教所说的‘因明’虽然名称相同,但实际内容并不完全一样。在汉传佛教中历史上翻译的因明经典资料仅限于《因明入正理论》

因明揭示的一种事物中普遍存在自然规律和人类与客观规律相一致的人类的思维和认识规律。这思维认识规律不仅适用于学术研究领域,也适用于社会生活领域。
发表于 2008-8-30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批评的是对“不分别”或“无分别”的错误理解,老西认为楼主批评的“不分别”或“无分别”的错误理解是正确的理解-------

简单点说,楼主认为是错误的,老西认为是正确的。
发表于 2008-8-30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感上面【西柏林】

1.“大般若经中说缘于无我无常修习般若都是魔境,格鲁派五部大论中的现观庄严论也有此语,”

这句话的表达似乎有一点点矛盾,首先“五大论”非格鲁派的五大论,它们五位老人家的岁数可要比格鲁派的年纪长多了,其中最年少的《量论》也要早于格鲁派四百多年前诞生。另外五大论中的《现观庄严论》就是你所提及的《大般若经》的科判,因此不能用“也”,否则就成了病语--摩合耶那说好分别是金锁链、恶分别是铁锁链,只有全无分别才是解脱,嘉喇嘛的打碎一切分别锁链的言论里也有此语。(嘉喇嘛---就是摩合耶那)

2.“如果你自宗格鲁,你大可在本宗内闻思反省,否则超越这个领域,就是你思量所不及之处,”
这句也不大合乎逻辑,格鲁是个什么“领域”? 这也不像是内道的用语,只要是经吉祥妙音和大车龙树裁断的任何内道派别都是佛陀悲智力的等流身,经部也好、有部也罢,唯识和中观更不用多言,格鲁派也这是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个意思为“善慧”的僧团安名,比如他们的别解脱戒采用的一切有部的传规,见解为中观应成见,经部的大毗婆沙论和它部的对论等格鲁派都有传承教诫,这个“领域”按你的排列法又该归到哪个领域纳?

如有冒犯,还望见谅,一点拙见,仅供探讨。
发表于 2008-8-30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有同感!

前几天,流连于潮州的佛版,对于“无分别”末流的危害,其感觉除了“恐怖”二字,找不出更合适的字眼了。列举几个:

1、读经不能理解经义,要无分别,这样读下去,机缘成熟的时候,就豁然开朗,什么都懂了;你要分别经义,你就永远无法契入。
2、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切宗教的教主都是佛菩萨的化身,对他教不能抉择,不能批判。
3、大道在人心中各有定义,所以学人的见解千差万别,不必讨论。
4、看到别人见解的错误,就是你自己的错误,要不见他人过。
......
如是等,千奇百怪,不一而足--潮州佛版上的“佛弟子们”,99%抱持这些观点。
发表于 2008-8-30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西柏林 于 2008-8-30 06:37 PM 发表
如果你自宗格鲁,你大可在本宗内闻思反省......庸俗化理解 ...


这年头,佛语被庸俗化已经成潮流了。

直言一句,您有点过敏了。
发表于 2008-8-30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哪里看到过一个法师说:“我们应该区分面前的这人是男的还是女的,但心里却不能起分别念”。这话对吗?应该怎么理解?
 楼主| 发表于 2008-8-30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随喜常乐 于 2008-8-30 11:12 PM 发表
记得哪里看到过一个法师说:“我们应该区分面前的这人是男的还是女的,但心里却不能起分别念”。这话对吗?应该怎么理解?

很好奇,如果心里不起分别,他是怎么知道这人是男的还是女的?
发表于 2008-8-31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A成佛了 看到一个人 他会怎样想?
情况1:这个人是男(女)的,但他(她)缘起性空 无分别
情况2:没分别 没分别 更本没分别

我是想知道他是否需要经过那个“判断是男是女”的过程?是一上手就把对象“空”掉,还是判断完了再起一个念头:他是空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8 04:31 , Processed in 0.03576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