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84|回复: 9

关于《金刚念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2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问有那位大德知道《金刚念诵》的持法及来源?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了,介绍各位看看.

金刚念佛法门

金刚念佛法门要诀
一、前言
金刚念佛法门系提供给禅净双修者来用的一种法门,且修持者需有相当的打坐基础,修起来才能体其殊胜奥妙处,故知金刚念佛法门是给老修行者来用的。若初念佛的人,仅能达口念耳闻而不能达心念耳闻时,就不能体知金刚念佛法的好处。当法尔禅修中心使用此法门共修时,曾有一位女大德入二禅境,而心能知外境,但身不能动。最後还得用引磬,引其出定。这还是金刚念佛法的小成就而已,继续用功时,很容易体开悟知自心也。
 
二、法门要诀
1.        偈语
「鼻息自然齿牙含,唇念无声耳根闻。
  舌根轻动触觉知,眼观诸行心一境。」
2.        说明:
修行者上坐时采随意坐(金刚坐、如意坐或跏趺坐),初念佛时以四字佛号由慢而快,约十五或廿分後转成微声念佛,此时修行者即开始要用金刚念佛法门。
金刚念佛法门要诀为上下牙齿微接合不动,鼻息让其自然进行不加控制(鼻根),双唇依四字佛号快板调变动唇型,舌根配合唇念轻弹牙齿(舌根)。若要滋润已觉乾燥的嘴唇,舌根可用较大一点力道弹动,口水立能滋润口腔。耳根专注听闻双唇念佛无声之声(耳根),触觉了知鼻息、唇动、舌绕、身体气脉变化(身根)。心眼静观耳鼻舌身等四根境况(眼根),意能发语又能统摄诸境入一境性中(意根)。上述功法六根虽分别有所属,但又各不能分离,此系都摄六根之谓也。
 
叁、过程境界
1.        偈语
「六根摄入弥陀念,唇念弥陀转心念。
    净念相继无间断,忽入境空觉犹在。」
2.        说明:
上述六根均摄入一句快速不间断弥陀佛号中,心无妄念入此净念中,气机将发动往头部进展。往後唇念佛号将转为心念佛号,亦即佛号由心中自然流出,此时心念将盖过唇念,惟行者宜唇、心念一起这样念下去,此境界在禅净双修者很容易达到。若此境界继续下去,唇念将慢慢停止,嘴唇因气至脑部而不能动,因嘴动受脑及颈椎神经所指挥。此时行者尚可用「心」念佛,依然可快速地念佛,惟经一段时间後,心念亦将变得缓慢,最後甚至停止不动,此境界即是近心、根脱黏之徵候。至此境界行者忽然觉得用功法门均已无需再用,心已入一境空之中,惟行者尚有一了了总知的觉知在。
 
四、悟空体见性
1.        偈语
「清净体空应缘现,身觉心知具消殒。
  真照无边说似他,分别才起又离真。」
2.        说明:
此一静觉犹非是体空真实,行者在此一境性中,继续观照用功。忽然行者觉得身体已无觉知自身,虽有一灵觉存在,但色身似已无知觉,心意识亦将消殒,此时行者仅存一超越世间一切的真常将体露而出,烦恼黏不上它、周围一切境界似与它无关。若行者能抓住这个,权说是见自性,惟属小悟。若是行者下坐後,此境界消失烦恼依旧、个性不能改,系习气、毛病特重而多,尚须待对境练心,行保护任运法,让心入清净无为,悟知性空缘起之法。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看法:

如果持续念咒会将身体里的气体大量向外泄出,很容易造成虚脱,《金刚念诵》是将气体在口腔内回流到体内,从而可以增强体质,泄出只是少量的气体,请各位看看对不对,希望多多指点。谢谢!
发表于 2008-5-22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不讲气!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体四大离不开气、还有宝瓶气、等等、看看下面这段:

  宝瓶吸气法开始时,是以先前所解释过的姿势坐著禅修,至于修行的时间,伟大的跋摩路巴,于法本中说道,有些喇嘛主张,在“气”流经鼻子时,开始修行,其实,在白天、晚上或任何时候,都是适合修行的时间。我们开始修行的时候,呼吸与“金刚诵”发生关系,彼此的沟通原理、理想的时间、适当生命能量,就是著名的“莲华护网”最容易生起的时候。“吉祥出生胜乐金刚大王檀陀罗”的释论里,提到如此的见解,标题的名称是“莲池”。
发表于 2008-5-22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答录(一)》

编者的话
  此《问答录(一)》是根据夏坝仁波切在2003年到2005年间接见居士时现场回答居士们提问的录音,经过编辑、整理而成的。
  其中,相当多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是我们修行过程中也同样遇到过的困惑和疑问;也有些问题虽只具有个人针对性,但从仁波切慈悲而智慧的回答中,我们仍能得到极大启迪。
  仁波切的回答都能直指问题的症结所在,破除弟子们的执着、增加居士们的信心、指明我们修学的道路和方向。因是现场应机作答,很多时候是针对提问者而对症下药,看似答非所问,实则隐含深意,我们都做了保留。
  仁波切随时都会回答居士提出的各种问题,我们将尽可能将问题收集到一起,并陆续出版,令更多佛弟子受益。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整理当中出现的各种纰漏和错误,欢迎诸方达者指正。






六十一

◆居士问:念佛是口念、还是心念、还是默念好?金刚念诵,瑜伽念诵是什么意思?

◇仁波切:首先我要说一下,念佛既要口诵、也要心念,口诵对心念有帮助的。默念和心念没有太大区别,差不多是一样,就是不出声心里边念。
密宗里有金刚念诵、瑜伽念诵,密法中的金刚念诵大概有四种念法:《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四说,即:(1)音声念诵,乃举音长短分明,自他俱闻。(2)金刚念诵,系唇齿密合,不出音声,微动舌端默诵。(3)三摩地念诵,系住于定心而观真言字义字相之顺逆。(4)真实念诵,又作实相念诵。即观真言之字义字相,如实修行。以上四种念诵功力,能灭一切罪障苦厄,成就一切功德。
其中之一就是大声的念,而且吐字很清楚,谁都能听见,自己也能听见、他人也能听见。第二个是金刚念诵,嘴动而不发声。第三个念诵就是静心当中观想咒字,让它自己随念。第四真实念诵,就是用作实相念诵,观想真言的字义等等,当然这个时间需有三摩地念诵的基础,心安住在咒字当中,然后心想着咒字,发出一个一个的声音,这样念。真实念诵的时候要观想咒字发光照明十方,一切如来身、口、意加持,融入咒内等等,这种修法、念诵法,只是一种方法,并不是所有的密宗都承认,密宗里面口诵和意念都可以,也包括阿弥陀佛的口诵和意念诵都可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金刚念诵》佛经上没有记载,那么只能作为参考了。
发表于 2008-5-24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樓主這種學法,不敢恭維。先不論藏傳藏經有沒有記戴,就算漢傳沒有也不代表是有問題或者其他甚麼。其次,學法不能看網上一段,來源又不知道,然後便到處問人這個法如何。

「此一静觉犹非是体空真实,行者在此一境性中,继续观照用功。忽然行者觉得身体已无觉知自身,虽有一灵觉存在,但色身似已无知觉,心意识亦将消殒,此时行者仅存一超越世间一切的真常将体露而出,烦恼黏不上它、周围一切境界似与它无关。若行者能抓住这个,权说是见自性,惟属小悟。若是行者下坐後,此境界消失烦恼依旧、个性不能改,系习气、毛病特重而多,尚须待对境练心,行保护任运法,让心入清净无为,悟知性空缘起之法。」

這些話說怎樣看也不藏傳,也不大像漢傳。不是說甚麼意識減弱了,空空寂寂的,然後像是有甚麼真常在背後可以打破識鎖找出來,便是佛法。無色界或者色界禪也可以是這樣的。而且在藏傳裏,根本沒有打破識鎖的講法。
发表于 2008-5-24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宝瓶吸气法开始时,是以先前所解释过的姿势坐著禅修,至于修行的时间,伟大的跋摩路巴,于法本中说道,有些喇嘛主张,在“气”流经鼻子时,开始修行,其实,在白天、晚上或任何时候,都是适合修行的时间。我们开始修行的时候,呼吸与“金刚诵”发生关系,彼此的沟通原理、理想的时间、适当生命能量,就是著名的“莲华护网”最容易生起的时候。“吉祥出生胜乐金刚大王檀陀罗”的释论里,提到如此的见解,标题的名称是“莲池”。」

這些又是不知來源的東西。至於舌頭在咀裏動,氣息會入中脉的講法,我是不相信的。而且很多人想搞修行實修,最後卻不是落在自己心上,而是身體上。樓主觀修過生次沒有?沒有搞甚麼圓次?如果連四不共加行或者其他加行,任會有上師傳二次?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上师要求我们念经一定要有声音,最好大声去念。我每天都念很多经、咒,总是大声去念,无意中气体大量向外泄走,久而久之,每天念上几个小时就觉得非常辛苦,很明显感觉身体受到损害。恰好这时候,有一位不知名的网友将《金刚念诵》发到我的信箱,他介绍说:《金刚念诵》持法,是运用舌尖念咒,可以发出声音,也可以不发出声音,但气流一定要尽量保持在口腔内周旋,这样气体就会很自然地返回流入自己的体内,这样身体才不会受到损害,才能持续去念咒、、、、、。当时我就按照这个法门去念,声音照样发出,气流保持在口腔内周旋,有时每天念上十几小时也不会觉得累,而且身体明显有好转。
    我所指的(体内)是(胸腔和腹腔),并不是指(中脉)。前面说的:[宝瓶吸气法、、、、]。都是从网上看到的,也不知道它们是什么玩意,我现在是“闻”学阶段,希望各位多多包涵,多多指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8 08:36 , Processed in 0.03221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