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09|回复: 15

入菩萨行论广解---隆莲法师讲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4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极尊正士诸具大悲心者足下恭敬顶礼

谁知智慧尽除诸罪相好功德炽然四身轮超法界际
大悲流露六十支分韵音无垢光明普照无边诸众生
任运成办恒常无间善能破除无边众生愚痴诸黑暗
于诸能仁自在上师大士圣妙吉祥足前我今恭敬礼

为已一切生中备咨询 亦为利他与我同类机
遵依正士智者之所许 入菩萨行论释今当作
自见取执娟纲所系缚 谓言欲证小乘菩提果
不须证入甚深真如性 愿舍诸颠倒说而谛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08-9-2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1.是谁之智慧而不是谁知智慧吧?
2.这个不是隆莲法师讲授,而是她翻译嘉曹杰大师的注解。
发表于 2008-9-2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意见。
发表于 2018-3-8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8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胜耳传修心七义论》讲记
          —伽喀巴大师造论、法尊法师译、隆莲法师讲解
音频文件:http://pan.baidu.com/s/1qXhcDNA
先学诸加行 思诸法如梦
观心亦无生 对治自然解
道体住赖耶 中间如幻士
取舍间杂修 复令乘风息
境毒三善根 威仪尽诵持
先从自身取 罪满情器时
转成菩提道 众过归于一
思众皆有恩 乱境观四身
空为无上护 四行胜方便
遇缘即修习 摄教授心要
应修五种力 大乘往生法
五力重威仪 诸法归一要
二证取其主 常怀喜悦心
散乱亦能主 当学三总义
心改身如故 勿说缺支节
勿思他人事 先治重烦恼
不求於果报 莫噉杂毒食
不可以直报 勿作世诤骂
不俟於狭路 不可刺其心
莫却自责任 众利勿争先
勿作经忏用 天莫变成魔
乐支不求苦 一贯众瑜伽
一伏诸恶怨 初后修二事
二境皆安忍 舍命护二戒
勤学三难事 取三主要因
修三不退失 具三不舍离
於境无偏党 周遍且深透
怨处尤常修 不待众缘备
今当修主要 远离六颠倒
莫轻尝便舍 斩绝专修习
观察令解脱 不思有所恃
禀性不暴戾 喜怒莫轻发
勿著于称誉 五浊厚重时
转成菩提道 甘露藏教授
金洲之所传 由宿业觉醒
复因多信乐 忍苦及恶名
求治我执教 今死亦无憾

       这个论文就只有这么点颂,现在这个菩萨发心,就说:天天我们都说菩萨,发心噢!菩萨发心,这个修菩提心,我们天天念这个五字真言的时候,每天也就念了这个修菩提心的法,哦。修菩提心,其从该段来修,那个五字真言的那个文我们二天来讲。那个文比较简单,这个,修菩提心这个文啊,这个颂文是比较深,因为是法尊法师讲了,我们有这个笔记把他老人家讲的记下来。这个么就说,这个小小的这个论文呢,有一个传承,在我们要学菩萨戒之前,我们先把这个发菩提心这个学了。
  我们念佛的人,我们念这个《阿弥陀经》,《阿弥陀经》里头就说了一句,“众生生者皆是阿陴跋致”,《阿弥陀经》里头有没有这一句呀?(下答:有)有!所以说“皆是阿陴跋致”这个皆字啊,在阿弥陀经里头就下得很重,说今天我们作为一个念佛的人,要想求生阿弥陀佛的净土,都要具备这个条件,因为已经说了“众生生者皆是阿陴跋致”,今天我们要想生西方净土啊,必须自己要成就阿陴跋致,阿陴跋致是什么呢?就是不退转。不退转的菩萨,哦。所以要生西方啊,有些人看得很简单,五逆十恶带业往生,那个带业往生生在什么地方呢?生在那个西方那个边地,怪恼火的很。真正要生西方啊,《阿弥陀经》已经说了,叫作阿陴跋致,不退菩萨,给你说的清清楚楚了,众生生者,皆是阿陴跋致,你不要想到那里尽是阿陴跋致,我今天我一个人走去了我就混进去了,我就成了阿陴跋致,你不是阿陴跋致你混不进去。你没有发这个不退的菩提心啊,还不能生净土,所以我们就是修一个净土法门的人,都要修这个菩提心,这个菩提心光是有菩提心,那是轻毛菩萨。今天发了,明天又没得了。所以那个五字真言上头你们念那个颂子就说,“发心非难难常继,常继方便应当说,”所以发心并不难,今天好多发心来出家的,问:“你为什么要出家?”“我要成佛度众生。”这一句话就是发菩提心。这一句话是发菩提心不是口上说啊,硬是要实事求是,要有这个心啊。发了这个心,发心还不能说光是一会儿发了这个心,二天又不发了。那个就是轻毛菩萨,就不是不退菩萨,所以那个五字真言上头就说,“发心非难”,发心都容易,一时我又想到,哎呀,我成了佛么也好嘛。我成了佛我就可以度众生,这多好嘞。我是很愿意成佛度众生的。这个心很容易发,一会儿遇到困难了,要修行遇到困难了,哎哟,我成佛很不容易,算了算了,不发心咯,哦,所以就“发心非难难相继”,就是轻毛菩萨,要当不退菩萨就“常继方便应当说”,就要喊你修了这个菩提心常常的继续不断,你才成得到不退菩萨。哦,才能与不退菩萨为伴侣嘛。
  要不然你是一个轻毛菩萨,你到不退菩萨那个家乡去,你就跟来了个外国人一样,跟人家两个和不起拍。
  所以要修这个坚固的菩提心,菩提心如何才能够常继,那就是要修,说常继的方便就是要修,要多方面的来培养,使起他这个菩提心坚固不退。这个就叫修菩提心。
  哦,菩提心七个字大家一定要把他记熟,什么叫菩提心,“为利众生愿成佛”。

  哦,小同学些要把这七个字记到,不然人家问你什么叫菩提心,你东说西说,哦,菩提心就是“为利众生愿成佛”。你这个愿,菩提心就是菩提愿。这个定义要把它记死啊,就是说,我要利益众生要度众生。为了要达到我能够度众生的这个目的,必须要先成佛。所以我就愿成佛。

发表于 2018-3-8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成佛就是一个愿力,是个愿心,就是一个志愿,就是一个志向,就是一个理想,哦,说你这个有理想没得,没得理想,你这个人,简直没得个高尚的理想。这个为利众生愿成佛就是一个很高尚的理想,你发了这个愿你就是有一个高尚理想的人,我们现在这个世间法就说我们要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是一个远大的理想。高尚的理想。学佛的人说我要成佛度众生,这也是个理想。哦。
  这个理想跟信仰两个是结合起的,你有这个理想你就有这个信仰,信佛的人就是信我自己能够成佛。为度众生我就愿意成佛。这个愿是个什么嘞?愿在那个百法里头就是那个欲心所,哦,愿就是一种心所,就是一个欲心所,百法里头不是那个,就有五个别境心所嘛?对着不同的境,起的五种不同的心理作用,这个欲心所就对着你那个希望的境,就起这么一个希望心。这个希求心,这个就是愿。这就是菩提愿。也就是我们的菩提心。
  菩提心是个什么心,是个愿心,哦,愿心是个什么心所?是欲心所。哦,百法里头的欲心所。百法里头没得个愿心所,愿就是欲,哦,它的体就是个欲,就是你要想成佛那个希望。但是光是发起了你不修,它就不能继续,只要想多少办法来修,这个论嘞就专门叫我们修菩提心的。我们先学了这个论,照着这个修,把菩提心修起之后,然后才能说受菩萨戒。哦,所以有好多人:“我要受个菩萨戒”,现在有好多居士婆婆衣袍都置起了,要去受菩萨戒,受菩萨戒头一步就要发菩提心。
  菩提心是什么?怎么发?怎么修?这个要先把这一步做得到。这个菩萨戒嘞很容易,菩萨戒不一定是比丘才受菩萨戒。你今天就是你们这些小菩萨,没有剃头发的菩萨,都可以受菩萨戒,只要你发起了菩提心。发起了菩提心,又受了菩萨戒,又照着菩萨戒修行,啊,那你就是菩萨了。哦,那你就是新戒菩萨,老戒菩萨,都要发了菩提心。照着菩萨戒修行,才能称为菩萨。
  哦,我们现在就要塑菩萨,把我们马上都塑成菩萨。先把菩提心发起,就像那个塑佛像的,先把那个神桩立起。然后再一点一点的塑,把菩萨戒学起,行起,就是菩萨了。
  这个菩萨就是拉平了。管你新戒老戒,大家都是菩萨。哦,你们这些新来的有头发的,就一步登天了。都登菩萨,不等你们受比丘戒,先让你们成菩萨。所以就是我今天讲这个修菩提心七义论的这个目的。为什么要讲,讲了之后才跟着讲菩萨戒。
  我讲菩萨戒是讲《瑜伽师地论》的菩萨戒,不是梵网戒的菩萨戒。《瑜伽师地论》的菩萨戒就是说在家菩萨通通都可以受,哦,要把那个瑜伽菩萨戒学了啊,这佛法的这些戒啊,才完全都圆融了。才融通了,哦,才学得通,学得走。所以我们一定要学。
  今年我就准备这一段期间就要先给大家学这个。
  这个修菩提心七义论,是哪个造的嘞?这个造论的论主啊,是叫伽喀巴大师,宗喀巴大师,这个叫伽喀巴大师。这个伽喀巴大师这个论,这前头这个序我们没有抄下来,这个序就是说这个七义论啊,是由哪里传起来的嘞?
  说这部论啊,是从印度传到西藏来的,这部论是个很小的论咯,就这么点点颂子,但是啊,这里头有很扼要的很精粹的教授。是由印度传到西藏,印度传到西藏,有一个叫金洲大师,金洲大师是印度的一个大师,这个大师呐他不是学空宗的大师,他还是学法相的大师。法相宗的大师。所以法相宗的人啊,他就是要讲修,要讲实践,不是光在这个见地上讲。所以这个修菩提心这个啊,完全在实践上讲。这个金洲大师又传给谁呢?就传给这个阿底侠尊者。哦。这个是宗喀巴前头最著名的一个由印度来的这个尊者。
  那个时候西藏的佛教不兴旺,乱得很。佛教徒里头各派互相攻击。哦,外道的见在西藏盛行。西藏的佛法弄的很乱。像他这个阿底侠尊者啊,请到西藏来。阿底侠尊者的老家是在现在的巴基斯坦,阿底侠尊者从前老家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巴基斯坦。把阿底侠尊者请到西藏来了,就把西藏的佛教澄清了。也把西藏这些佛教徒的思想统一了。阿底侠尊者就是专门依这个三归依为主,来统摄所有的佛教徒。今天你们不要闹宗派,哦,不管你哪一宗,哪一派,你有没得三归依哦?你没得三归依你就不是佛教徒,只要有三归依就是佛教徒。不管你哪宗哪派你都要有个三归依。他就以这个三归依来统摄这个佛教徒,哦,所以这个阿底侠尊者啊,就叫做“三归依的喇嘛”。他专说三归依。不给你讲其他,其他我们放下不说。我们就说三归依。有三归依么你就是佛教徒。大家都在这个,这个三归依的这个标志下统一起来。就给现在我们说的,呃,爱国主义的统一战线一样。不管你有信仰没信仰,就拿爱国主义把你统一起来。

发表于 2018-3-8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时候这个佛教徒不管你信哪宗信哪派,都拿这个三归依来把你统一起来。你们大家不要闹分裂,闹宗派,阿底侠尊者就是用这个三归依来统一西藏的佛教徒。澄清西藏佛教里头那些掺杂进来的外道思想。这个阿底侠尊者啊后来他传了一个大弟子。他的大弟子不是出家人,是个居士,阿底侠尊者,得他的传的弟子啊不是出家人是个居士。叫仲登巴,又叫仲登吉,哦,就跟我们念那个承传里头的“教传导师初祖仲登吉”,就是阿底侠尊者的大弟子,阿底侠尊者就传了,就传两代祖师,一个叫博多哇,一个叫霞惹瓦,然后才传了这个伽喀巴,这个伽喀巴就是从这个阿底侠尊者得的传,传下来得的这个修菩提心的教授。他们这一派呀就叫教授,这一派专重教授,就是说师父咋个教的,你咋个修,这个是很扼要的,所以他们那一派的名字就叫教传派,就叫教传派,师父教,传给徒弟,徒弟就照着修。当师父的就教徒弟咋个修,就教这个事。
  所以他们就成这么一派,他这个教授嘞就对于这个修菩提心怎样修法,初、中、后,起头咋个修,中间咋个修,末后怎样修。有次第,次第非常清楚的。所以我们假使好好的修啊。照着他说的修。就必定能成就。就像那个修房子一样。把这个图一画了,计划一订了,就照着这样修,修起来就是那样子。所以这个修行,他这个修行就是科学的修行。给你说,你咋个样修,你以后就决定得这样成就。所以这个法就是这个伽喀巴传出来的。哦,就这么几句,这几句就是从阿底侠尊者传下来的教授。一说阿底侠尊者是从金洲大师传下来的教授。
  这个菩提心咋个修起嘛,他就说就照这样修,哦,所以叫做七义,七义就是七个内容的话。他这里边的意义有七个内容。
  七个内容我们就要一段一段的讲,哦,他七个内容嘞第一个你就要修加行。
  加行,加行就是预备。哦,这个修法里头说加行就是你真正要修行之前,你还要加点功,要做准备工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准备工作。哦,现在你就开个会都要开个预备会,当学生要进个预备班。什么事情都要有个预备。这个加行就是修行的预备,哦,不是猛然的拿到就修哦。先还要做准备。第一个就是加行。这是修菩提心的七个内容。
  第二一个嘞才是正行,真正的修菩提心怎样修。
  第三一个嘞就是对治障缘的修法。说遇到这个修菩提的障碍很多啊,当菩萨那是不容易的呀,障缘来了怎么办?就要懂得这个办法,这是第三一个。
  第四一个呢,就讲的有五种力,你这个五种力量啊你就能够对治障缘。所以就是,这就是这个金洲大师传下来的教授的最集中的精华,他的心要,哦,中心的要点,就是讲这个五种力,有了这五种力,你有力量,要修菩提心你才把那些障缘摆得开,哦,然后才说你修成就了究竟是什么样子,这个不是吹的,说我是菩萨,你是菩萨人家就要有个规格,要拿你的一比,你这个菩萨是不是菩萨。人家拿个尺码来给你一比,哦,拿个规格来一比,成就了菩萨的人是什么样子?菩提心修成了的人什么样子?人家这个修成就了的这些大师,哦,就有这个规格要来比,你们这些小子瞎吹:我发了菩提心了,我是菩萨了,不行,你有没得这些,够不够这些条件,这些就叫修成就的相。
  还有呢,就叫修菩提心的三昧耶,就三昧耶,什么叫三昧耶呢?三昧耶就是誓句,誓句,发誓,誓言,哦,修菩提心的誓言,誓言就是密乘戒就叫三昧耶,就是秘密里发的誓,这个呢就是修菩提心的学处,你还不要说菩萨戒,你就是修菩提心就好多条戒,就是学处。你修菩提心的人,你必须要依到这些条条款款做,你菩提心才修得起,所以这个就叫修菩提心的七义。这个呢跟我们文殊法上头那个不是一回事,也是一回事,文殊法上头就说你的从知恩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增上心,前头还有个平等心,那个知母前头应该还有个修平等心,哦,你要把平等心修起,然后才修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增上心。这个是修菩提心的次第,学处,这个才能有一个修菩提心的学处,修菩提心就要依到这些条件来学。
  所以这个佛法照到这个广行派的这个来学啊,那是很科学的,你光是菩提心说起是很空洞的呀,他用很科学的办法,一些条条款款,你咋个做,咋个做,做成就了什么样子,哦,挨一挨二要给你出个具体的内容来,不是空洞的。所以现在我们就照到这个,这个修菩提心七义论这个颂文来讲。
  本来我是想把这个笔记这个文写下来,这个笔记呀,是法尊法师讲的时候由隆莲记下来的,那个时候这个讲是讲得比较快,这个记的这个文也不长,如果有时间呢我们倒是可以把这个,把这个笔记统统把它抄下来,现在要印呢,也麻烦的很,等不及了。就将就,现在就光讲这个正文嘛,还是跟到我们听讲的这个笔记的内容来讲。讲了后你们同学们有空时间呢,你们就把这个笔记拿去抄下来,你们就用不着另外再写笔记了,哦,我讲就顺到这个笔记的文讲,一面讲颂文,一面就顺到这个笔记的文讲,这个笔记是我自己写的,这个文呢,还是文言文,还不是白话文。我讲呢你们就听到,二天你们写下来么你们就懂得了。
  还有这个写笔记呀,我给同学们提一提以后我介绍你们写笔记,还是要我的写笔记的经验介绍给你们,你们照着那样子写不吃亏,别人讲的时候你另外拿个本本,人家讲的时候,每一句话你把那个要紧的几个字写下来,你不要一句就把他全的写下来,你就写不赢,你就来不及,讲的时候你就把那个要——每一句话里头有几个要点的要紧字,也就是那些从前讲文章的实字,那些虚字你就不要写了。你把个实字写下来,每一句每一句都可以跟到写下来,写下来听完之后下去你就不要耽搁,你恐怕忘了,你就按照你在写的这个,你寻到这个你写的这些字些,你回忆你听讲的时候是怎样说的,你就把那个文串起来,这个笔记就记起了,我记笔记是这样记的,从前我的父亲记笔记,他比我好,他可以一个字不写,听完了下来他就记笔记,他要把那一次的讲演全部记下来,我没得那个记性,我听见就是说人家讲么,我就每一句把那个重要的字给它抓住,给他写下来,然后下来我就按到我抓住的这些重要的字,就回忆当时讲的那个话,把他那个话重复出来。所以基本上我记的笔记完全是这个讲师的原话,不是我自己编的,你们同学们原来照到那个录音带写呀,这个不是办法,以后写去写来把你们的能力写低了,你们全靠照着录音带,你们也变成一个纸上的录音带。这个不够,你们一定要争取不要录音带,离开录音带,所以这一次我不准大家照着录音带来写,就是这个意思。
  大家听我讲的时候,把这个讲的主要内容抓住,下去就回忆,回忆就写,以后你在别处去听讲,你不要录音带,不要录音机,随便他哪个讲什么,你可以把他抓下来,哦,你们,你们不经过这一道锻练的话,还照我们这个法子,这个死法子啊,这个不对的,这个。这个是死法,还要这样子是个活法,我这个也就是个死法,但是我把这个死法教你们嘞,最后嘞就不要录音机。哦,比要录音机的嘞又要活动一点。
  哦,所以这里头,首先就说明这个,这个,这个讲的这个笔记就说,“七义者谓修菩提心之加行正行。五浊恶世对治障缘之修法”。在这个五浊恶世里你要发菩提心,很艰难,障缘很多,对治障缘应该怎样对治,这是第三一门。
  摄教授心要之五力,这是第四一门。第四一门就是把这个修菩提心的教授的心要归纳起来,归纳起来是什么呢?是五力。五力么在下文再讲,在这个颂文里头,要有五种力,这是修菩提心要紧的精华。
  笔记就说“七义者为修菩提心之加行正行。五浊恶世对治障缘之修法”。在这个五浊恶世里你要发菩提心,很艰难,障缘很多,对治障缘应该怎样对治,这是第三一门。
摄教授心要之五力,这是第四一门。第四一门就是把这个修菩提心的教授的心要归纳起来,归纳起来是什么呢?是五力。五力么在下文再讲,在这个颂文里头,要有五种力,这是修菩提心的要紧的精华。

发表于 2018-3-8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菩提心的学著就这么五段,所以叫做修菩提心七义。第二个就是说加行。哦。这个所以就颂文,这个文非常简单,开门见山,一开始就给你说第一段,第一段是什么?先学诸加行。说你要修菩提心你还要做准备。还有加行,这个菩提心不是简单就是一个菩提心。前头要预备,预备些什么呢?说你要思维人身(无)难得,思维无常。思维生死过患,要思维这三个东西,这就修菩提心的加行。
  你要发菩提心,你首先要想人身难得,这个要想,人身难得么,我们在讲菩提道次第的时候讲过咯。哦,得十圆满,离八无暇,这样圆满的一个人生是很不容易得到的。这一个科目要好好的想,人身难得这件事情,要多想,然后你才发的起菩提心。
  第二一个呢要思维无常,这个人身虽然得了,既然得了,但是这个人身是难得易失。哦,有好多人很小很小小孩子就死了。当然人要活一定的这个年龄。但是有些人活不到一定的这个年龄呢?哦,上师有一个无常颂,你们念没有,每天?每天念这个无常颂就教我们思维无常,哦,“百年末后日,亦何异短命。”哎呀,就说你再活得长,你活一百岁,活一百岁么,一百岁最后那一天还是跟那个短命的一样。要思维人命无常,这两个啊就是,就是鞭策我们精进的。前两个就是那个菩提道次第的下士道。哦,菩提道次第三士道我们讲过了。下士道就是要想人身难得,人命无常,然后接着还要想,“死后何所知?”哦,就是,“生者若不死,死时谁预知?临死或发病,死亦何所知?”就这四句话。哦,凡是有命的都要死,好久死哪个晓得?今天死明天死哪个晓得?说我现在还想我不死,很想很想都不行,那个才生下的小孩他也会死。这个死就是有一句很俗的话,就叫“黄泉路上无老少”。哦,不是说你年轻你就有保障,我还有好久好久不死,谁晓得好久死?死时就是没日子,“临死或发病”,这个到了要死的时候,怎样跑得脱?真正人要死就跑不脱了。哦,你说医,医药有时也缺,医不到,真正到了要死的时候,没有啥子医得到,这些都是大家都晓得的事情。但是最后一个,大家更应该晓得,“死亦何所知?”何所知就是何所往?嗬,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死了往哪里去?这个就是我们佛教徒跟无神论者不同的地方。无神论者么就说,“人死了嘛,就如灯灭。”你这些物质都坏了么,你这个人就结束了。以后就没有事了。这个佛教徒的信念,信念就说人死了还有后事,这个就是不是无神论。
  所以有些人说佛教是无神论,佛教不是无神论是这一点来说:有神论跟无神论的界限,神就是指你这个人死了还有神识这个神。这个神不是指的天神的神。说上帝造世界,神造世界,这个说,佛教是无神论。佛教不承认哪个神造这个世界。就不承认有造物主。不承认有救世主。这个佛教就是跟其他宗教不同就在这一点。哦,好多宗教都承认有这个造物主。哪个造的宇宙,哪个造的人?都承认这个造物主。这个造物主就是神。哦,这种神我们佛教没得地,哦。从这种神来说我们佛教是无神论。佛教的教义就是推翻那个婆罗门说的梵天造世界。针锋相对,跟婆罗门两个对立。就是对立这一点。哦,说梵天造世界。佛就坚决反对这个梵天造世界。从这一点来说,从这个造物主的神来说,我们佛教是无神论。不承认有造物主,也不承认有救世主。都依靠我们各人自己,你自己就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自己去创造你自己的苦乐。这一点就是佛教跟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就承认有上帝,道教承认有玉皇大帝。哦,这个从这点来说佛教是无神论。但从我们死后还有问题这一点来说,说死了还有没得,人死了这个神识灭嘛不灭?哦,是不是人死了就没得神识了,连你这个精神都没得了?从这一点来说,佛教就承认,人死了么这个精神还有。对于这一点来说,我们不要去跟人家争,说我们是无神论,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就是有神论,我们就是说的死了总还有点名堂,还有没得二辈子,死了之后还有没完没了。生死轮回,你只假如不出生死轮回,这个轮回你永劫不得休息,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应该承认我们是有神论,我们就是承认有这种神,承认有这个神识之神,人死了总还有个识,再说得面窄一点,那么唯识宗就说的还有个阿赖耶识,唯识宗就更说得具体,说这个东西就是阿赖耶识。
  这个识,这个唯识宗自己讲啊,就讲得很具体,说这个识就是种子,种子就是习气,习气就习惯势力,习惯势力就是一种功能,就是有这么个作用。所以那个变蚂蚁的,他老实要变蚂蚁,那个释迦佛在说法的时候在地下拈一个蚂蚁起来拿给他弟子看:“你晓不晓得,这个蚂蚁它变了好久蚂蚁了?”那弟子些没得,没得宿命通不晓得。
  释迦佛说:“迦叶佛出世在这儿坐着说法,他就在这儿变蚂蚁,今天我来成佛再在这儿说法,他还在这儿变蚂蚁,为什么这个变蚂蚁的老实要变蚂蚁?它有了那个蚂蚁的习气了,有那个习气他就是要去变蚂蚁,这一世变了蚂蚁,二世还愿意当蚂蚁。这个习气就是种子、就是功能、就是有这个力量,使它生生世世老变蚂蚁。要好久才不变呢?”释迦佛说,“我也说不清楚他好久才不变蚂蚁哦,要等弥勒佛出世的时候再来问这个问题。”

发表于 2018-3-8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这个众生说这个习气呀,这个可怕得很。这个蚂蚁由于这个蚂蚁的习气它就生生世世变蚂蚁。这个习气,佛教就说的你这个人就有这个功能,就是这个人生死轮回的这个功能就是这个。自己搞惯了那个习惯,你以后还是要,还是要成就自己那么一个身子,那么一个环境,这就是佛教的有神,就是佛教说的神论,说有神就是这个东西。
  那无神论的就说人死如灯灭,这一堆物质坏了,就万事没得了,万事大吉了。
  所以这个,这个说我们要思维这个生死过患。起头就人身难得,思维人身难得,思维无常,然后我们才要说这个“死亦何所知”,这个“死亦何所知”就是说有生死轮回,就是说死了还要去受生,受生死轮回。你自己要想一想:你平生造的福多么,造的善多么,造的恶多,自己有个把握不,二一世是不是会到三恶趣去哟?自己要问一问自己,死了往哪里走,自己问自己,自己有个把握。我这一世我究竟修了好多善行,我自己做了哪些恶事?然后自己就可以判断判断我适合往哪里走,所以要把这个死后往哪里走这个问题提到面前来,然后这就说自己要修行。你不修行你死了往哪里走就不晓得了。哦,就走那个可怕的地方去了。
  如果你自己修了善行了。那个没得好大恐怖,所以说我只要我没作恶,我死了我总不得堕恶趣。哦,三恶道里头我总不会去。人身我总保得到。生人天善趣,这个菩提道次第头一个就要修这个,修到自己我死的时候有个把握,起码我能生人天善趣。还不要说生不生极乐世界。这个最低的把握要有我二天不得堕恶趣的这个把握。所以好多的人说这个末法之世啊,白衣升天啊,出家人堕地狱啊,袈裟底下失人身啊,说可怕得很啊。那就是说“死亦何所知”。嗯,我们今天在这儿,我们大家披起袈裟在这儿坐起,我们都是阿罗汉,以后我们还是阿罗汉。这个就好了。哦,这个就是“死亦何所知”。要常常要想这个。1324这就是,这就是下士道。
  想到这个下士道你就起码你就要修十善。人天十善你要修。你高尚的你修不起么,人天十善你要修得起嘛。人天十善你总归要修嘛。人天十善你都不修,你在社会上不是个好人嘛。是不是,你是好人你都算不得的嘛。人天十善那个非修不可嘛,你信不信佛么你都该修这个十善业。你十善业不修么你这个普通人来说么你也是个坏人。所以这个十善啊,它就叫做性戒。性戒就是说不管你受不受戒,这个事情都干不得。哦,那个杀盗淫,哦,两舌恶口妄言绮语,那个十不善的事情,不管你受不受戒那个事情都做不得。并非说你没有受戒,你就做了就没得罪。受不受戒你做了都有罪。所以叫做性戒。它自性是戒。这个本性就是戒,你受不受戒那个做了都有因果。都有恶果。所以这个十恶十善,是人人都应该修的,不管你受不受戒。你不懂,你没有学佛的人你就分不到这个十恶十善。那么你就盲目的就去造些恶业。那就只怪没有学。如果我们学了,学了首先就在这个十恶十善上头修。你这个十恶十善上头修你不折本嘛。你作为一个世间好人你也应该如此做嘛!你不这样做连一个普通的好人都不是,你是世间上一个坏人嘛。哦。所以说,这个就是说,我们起码就要在这个十善业上头修。这个十善业修纯净了,那你就是纯白力,那你就成了浮屠沙了。哦,所以你虽然这是个很浅的道理,你只要肯从这里去修,这就叫下士道。
  说这个简单,起码的,哦,下士。就是小学生。起码先学,学佛法的小学生。这是佛法的小学。
  下士就是佛法的小学,这个小学生他就是为了进大学,他才当这个小学生。所以这个下士就是上士的一部分,所以这里头就说,这个啊,这俩二种啊,就是菩提道次第下士道。
  哦,这个思维人身难得,思维无常,就是下士道的修法。思维生死过患,后一种,则中士道所摄。这后头这一个嘞就是中士道。

发表于 2018-3-8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士道就是思维生死的过患。是思维的生死流转的过患。生死流转的过患就是说,你修十善业,十善业你再修的好,充其量你就生人天善趣嘛。哦,你生在人中,人中生在这个好地方,享受富贵,这个人间是一个五趣杂居的地方。你在这个人世里头你看变人的,人不一定都是很享福的啊,哦,有些人苦的很啊,有些人生的地方苦的很,有些人生的国土苦得很。我们今天就生到这个中国,这个中国是个好地方哦,生在中国生在,不说生在别处,今天到了成都啊,嗨呀,这个是中国的好地方的好地方啊!人家说起天府之国。首先这个成都的气候好好哦,也不太冷,也不太热,哦,你看他们那些在新疆,在蒙古,哎哟那些地方的人,冷得不得了,那到福建去的喊热的不得了。那天来一个出家人叫什么名字啊,我把名字,她叫个什么?哦,我把名字给人家忘了,她认得你,那个人叫什么啊?,哦,中啥子,(下答,顿宣)哦,顿宣,顿宣她说她在福建读书,她热得受不了啊,她硬是要想走啊。所以有热得很的地方,有冷得很的地方,拿这个自然条件来说,这个地球上。你同时在这个地球上变人,人趣就是善趣了,人趣是顶好的。你同时在这个地球上,同时在这个地球上变人,还有些地球上有些地方自然环境差的很。哦,那些沙漠地方,那些有火山的地方,你们去看,有些火山底下,火山爆发,爆爆爆,爆的时候那些人跑了,爆过了那些人又还原到那个火山底下去住。因为那个火山爆发过后啊,它留下来的那些土壤啊,以后栽东西肥的很。利于这个生产,这些人就不怕死嗳,火山脚底下都有人去住。这个地球上有好多危险的地方,可怕的地方,苦的地方,你说,还有就是说那个国家的制度不同,哦,有从前的专制皇帝的国家,现在的资本主义的国家。有剥削有压迫的国家,那些地方那些受压迫受剥削的那些人,那些殖民地的地方。帝国主义在那个近的地方。那些殖民地的人民,当奴隶,哦,我们中国从前是半封建半殖民地。那些地方的人那个受压迫,所以虽然同是人,同时在这个地球上,还有不同的环境。就是人,在人里头就是一个五趣杂居。人里头也有没得吃的就是饿鬼,人里头有那个愚痴的,学不到文化,没得知识的,那不就等于畜生,哦。所以这个人里头五趣都有啊。有些日子很难过很难过的,那不等于地狱啊?那个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把那些人弄来整,那些整起那些人啊,不等于地狱啊?!哦,这个,这个派性把那个派性的人抓到,拿种种的非刑来整他。那不等于地狱啊!所以就在人当中都有,人所以叫人间地狱,这就叫。哦,人里头有些环境很不好的,那不就是坐地狱一样。人里头没得吃的还不就跟当饿鬼一样?
  所以就是在人里头啊,也不是尽都是,尽都是过得很安乐的日子。说天上就该安乐啊?天人该安乐,天人也不是经常的安乐,天人就说天福受尽了,就依还要堕落。依还堕落就不知道该堕落在哪里了,他也可以来变人,也可以堕落到地狱里边去,所以这个天上都不是安稳的地方,所以这叫生死过患,就生死轮回里头的可怕。那没得个生死轮回的,那倒没得什么可怕。死就死,死了就完蛋了,有些人。
  你说这个佛教徒他就相信有个生死轮回。相信有个生死轮回,他就想到这个生死轮回的苦,因为那个,就说这个生死过患,你始终没有出离这个生死轮回,你都是随时随地都有危险。因为这样一想,就要想办法,所以说就要出离生死。永断烦恼,哦,证阿罗汉果。不再受生死。所以这个就叫中士道。
  这个就是佛教里边的中学。下士道就佛教里头的小学,中士道就佛教里头的中学。这就是说这两个啊,这两步中学小学都要读了,把这个预备做了。
  所以说“先学诸加行”。诸加行就是说下士道中士道你们要先把它学了。学了把这个准备工作做了,把这个预备班读了。然后才说发菩提心当菩萨。你小学中学都还没有读啊,你一下读大学这个不行啊。
  所以这个就针对了那么了一个毛病,针对了我们特别是我们汉民族地区的佛教徒啊,因为我们汉族深信的是大乘,大乘佛教,所以就轻视这个中士道,轻视这个小乘。当然更轻视人天乘了,哦,那些都够不上学,我们都是菩萨,要学大乘。这里就是要给我们说,你必须要把这个预备工作做了。这个基础打好了,你才来说,学菩萨道。你没有把这个下士道学好。你自己都还在造那些三恶趣里头的业,你当啥菩萨?
  你中士道没有学好,你自己出离生死的本领你都还没得,你还在生死轮回里头打转转,你还去度啥众生呢?度众生自己你都像那个划船的样,你自己都划不来船你去划别个,你把人家一起都划下水。所以这个中士道不学你也度不到众生。自己都度不到,自己在这个苦海里头都扒不起来,还说去把人家别人拉出来,所以这个下士道中士道都要学了,才来说上士道。
  不然我们就夸夸其谈,我是大乘,我是上士,你们那些卑痴下愚,人天乘,够不上学,小乘,够不上学。人天乘够不上学,那你五戒十善守不守呐?你不守,你三恶趣去不去呢?中士道你不学,你断不到烦恼,出不到生死,生死你都还出不到,你还去度别人出生死?所以这个这个两个啊,一定我们要弄清楚。不然就枉我们发了菩提心,学了大乘法。就轻视这个下士道跟中士道,轻视这个人天乘跟这个声闻乘。这就是,就是这个也是给我们说我们学这个发菩提心先要做的准备。也就是防止我们发起了菩提心,这个志愿倒很高,眼高于顶,就不晓得立足点在哪儿。哦。要成菩萨度众生希望是很高。但是立足点,你的出发点还是要先把这个人天乘声闻乘,你都要站稳。然后你才能说去度众生。
  所以这个首先就断了我们这些学大乘的人的毛病。学大乘的人么,大乘菩提心一发了,读些大乘的经论,看到大乘经论里头呵责这些声闻乘的焦芽败种,哦,呵责这些修人天乘的贪着这个人天的受用。
  你修人天乘不是为了贪着人天受用啊,你没得一个人身你又咋个修得到行呢。所以修行你就必先得到这个人天善趣。特别是这个人的人趣的,这个人身,人身你才能受别解脱戒。人身才能够成佛。两大条。所以说人身这个宝贵,就如此。
  今天你就生在天上是个天人,今天你来报名要受戒了还不得给你挂,别解脱戒,具足戒,比丘戒,不是人受不到。你如果是天上来的,天上来的你就请,这儿不要。所以这个人身就是这么贵重。成佛也必定要是人身,要是人身才能成佛。要不是人身就能成佛,那释迦佛何必走兜率天下来呢?就在兜率天坐起在天上成佛不更简单些,二天弥勒菩萨来成佛还要从兜率天下来,还要在这个地球上来成佛。
  所以这个人身是非常珍贵的。人身非常珍贵所以这个下士道就要先修。要保得到一个人身这个善趣。你才以后再修行的基础才有。哦,所以上师给我那个法语,你们好多同学,我印的都分的有给你们,说“解般若道,行下士行”。你要通达般若的这个无上的这个真理,但是你实践啊,你还从这个下士道做起走。这就叫“高高山上立,深深海底行”。高高山上立就要喊你看的远。站的高,深深海底行就要喊你脚要踏的实在,要从这个最低最低的基础做起修行,不要去听闹热。哦,要脚踏实地的从这个脚步底下一步一步的走。所以就说这个就是修菩提心的这些加行。下士道中士道就是加行。

发表于 2018-3-8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正行,第二一科就说正行咯,修菩提心七义,第一义就只有这么一句。先学诸加行这一句,就是第一义。修菩提心就是先就是这一个。这一句就包完了。诸加行就是下士道中士道。你都要修,这个就是修菩提心的准备。加行。这是怕我们学了发菩提心了,就把这前半截的事情丢掉了。不重视了。所以一定给我们提在前头。
  这修菩提心的七义,第一义就指的这一句。
  下面就说正行了,第二一个就是正行。
  真正的要修菩提心。真正的修菩提心怎么修呢?嗯,这个菩提心就说的高了。我们才不是就说了,菩提心就是“为利众生愿成佛”。这七个字。就是这个我们的愿心。我们的志愿,我们的希望,我们的高尚的理想。我们要度众生,我们要成佛。这个就叫菩提心嘛。但是这里讲就讲的高了。这个菩提心他这个就讲的深一层。
  这菩提心有两种菩提心,一种菩提心叫做世俗的菩提心,一种菩提心叫做胜义的菩提心。世俗的菩提心就是说我们一般说的菩提心。哦,用一般的眼光来看,普通眼光来看讲的这个菩提心。
  说世俗是啥子啊?世俗就是大家习惯了就叫世俗。大家习惯了的看法,我们普通人都知道的这个看法。为利众生愿成佛。这个大家都懂得到。任谁哪一个都懂得到这句话。很简单易讲。这个菩提心叫做世俗的菩提心。还不叫胜义的菩提心。现在这里讲啊,是讲的胜义菩提心。要修胜义菩提心这个就讲的高。


对一切众生都要起悲心,才叫悲无量,所以你假使没得平等心,那么你就说我对有些众生我有悲心,对有些众生我就不慈悲他,那就不叫四无量心。
    这个菩提心,修菩提心也是,第一步就先要修起平等心,一切众生平等这个心要修起来,然后你这个,这个下面这个普度众生的心才修得起来。这个心呢有些人就说,拿这个世间法来说,说你这个人简直善恶都不分了,敌我都不分了。这个佛法讲修菩提心,那就没得哪个人是敌人,敌人我要化敌为友,这个敌人我都要把他改成朋友。所以那个,这个也是允许的嘛,哦。那个共产党要解放中国,那个时候哪不分敌我友那还得行?但是那些敌人的力量要把他转成我的力量,所以那个时候才有统一战线,才有统一战线所以说资本家你要喊他为我用,嗳,甚至于那些官僚军阀都要喊他为我用。要不然咋个这个成都能够和平解放,四川能够和平解放,这个四川和平解放,成都和平解放,那些起义部队,那些头头儿都变成了共产党的人了。所以不分,不是不分敌我友哇,敌人都要把他转成我的友。说不是不分善恶,恶人我都要把他转成善人。不是因为他是恶人我就把他放弃了,恶人也要把他转成善人啊。所以这个平等心是从这样起来说。不是说平等心就不分善恶是非,也不分敌我友。而就说敌人都要转成我的人,敌人的军队要转成我的军队,(敌人的力量),敌对势力要转成我的力量——拿世间法来说。
    拿佛法来说就说,那些恶人,那些十恶不善那些,那些众生些,那些我都要把他转成,把他转来令他发善心,令他生善趣,令他得解脱,是从这样来看,佛法的那个菩提心,还是就从这个三世轮回这个出发,因为从三世轮回出发,才说多生累劫这些人都给我做过父母,这些众生,哦。所以那个文殊法上头那个修菩提心,就说的那些都是我的母亲,都当过我的母亲。哦。
    这个修菩提心的修法要照这个文殊法上头那个就叫七重,七重次第来修菩提心。这个修法呢是弥勒菩萨传的,哦,这个修菩提心有两派修法,一派就是弥勒菩萨传的,就要从这个平等心,然后就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最后那个增上心,增上心就是为利众生愿成佛,就叫增上心,这个是最高尚的心了,哦,你起了这个最高尚的心了,你起了发了成佛的心了,成佛不是为了自己来成佛,而是为利益众生来成佛,最后这个心就叫增上心,也就是菩提心,这个菩提心叫做世俗菩提心,就是以我们一般的这个世俗的观念来看,这样子修。这个就是弥勒菩萨传的这个修法,弥勒菩萨的传承。
  这个世俗菩提心还有一个修法,就文殊菩萨传的传承,文殊菩萨传的传派就叫自他交换,哦。
  说遇到事情你就跟人家易地而观。那就是什么呢?那就是有点像我们中国的那个儒家说的恕道,恕就是推已及人,哦,你调个方向,那个外国人也有这个说法,说你站在我的鞋子头来,是不是有这个话?你站在我的鞋子头来就是说你站在我这方面来看下这个问题。就是,就是推已及人,人家说的什么呢?要得好么打个调,你跟人家打个调,你替人家想一想,你站在人家那方面想一想。这个就叫自他相换的修法。就是随时都把人家当成我一样看待,将心比已,我是人家我该如何,我爱人家就跟爱我自己一样。这个是文殊菩萨教的这个菩提心的修法,就叫自他相换的菩提心的修法,这两个都叫做世俗菩提心的修法,就有这么两派。
    今天这个修菩提心七义论讲的呀,这个就讲得高,就从胜义菩提心的修法来讲的。昨天我们讲到说:啥子叫胜义菩提心,胜义菩提心不是菩提心,就这个,胜义菩提心是讲的是空性见,哦,是圣人看见的菩提心,不是我们凡夫的眼光看的菩提心了。这就是《金刚经》上头讲的菩提心,哦。《金刚经》上头就说的:我无量无边的众生我都度完了,没有度一个众生,这个就叫胜义菩提心,没有看见一个可以执着的众生,你不要执着到我度了一个众生了,今天我们度众生我们总是要帮点小忙,我们心头就记到,哎呀,我昨天又帮你做了啥子,我前天又帮你做了啥子,二天你对不住我,你说我还一样一样可以的拿来数,我前年给你做了啥好事,去年给你做了啥好事,你这么对不住我。我们假如像这样子,那个度众生你就说不完了,你给众生做了这么多好事,你拿薄子写都写不赢,拿那个电子计算机来记都记不赢。所以这个《金刚经》里头讲的就胜义菩提心,今天这个讲的就是胜义菩提心,就是说尽管度众生,没有执着到有个我在度众生,没有执着到有个我能够度众生,没有执着到有个众生我在度他,这个就是胜义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实际上就是要有这个缘起性空的这个真空见,有了这个真空见,你来度众生,你来实行这个世俗菩提心教的那些办法,你在里头不要起执着,然后你才行得通。如果你一起执着就行不通,第一个行不通就是说,要成佛度众生,哎呀,要多少难行苦行噢。要成佛要修三大阿僧祗劫,要集积福德智慧资粮,要行多少多少的难行苦行,那就恐怖了就不敢了,就说我当个阿罗汉算了。
    还有,你即使你成了佛,无量劫的度众生,永远永远下去你都不得休息哟,成了佛就是永远不得休息,永远都要做度众生的事。叫怖畏。所以说这个就要先要修成了这个胜义菩提心,那就没得怖畏。哦。就要远离颠倒梦想。

发表于 2018-3-8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度众生的事尽无量劫,所以说修了这个世俗菩提心,还要修胜义菩提心,所以说要思诸法如梦,这个就是。
    至于这个-——所以这个第二一个音译“七义”就是七段,先学诸加行是一段,第二段就是正行,“次正行者”,这就是第二段,第二段的这个颂文就是思诸法如梦,观心亦无生、对治自然解,道体住赖耶,中间如幻事,这一段文讲到很高深的,佛法里头很高深的,法相里头很高深的道理里头去了。
    说“此修胜义菩提心之修法也”,这个,哦,这个解释的时候就先给你说,这一段是讲的修胜义菩提心,不是讲的修世俗菩提心,因为世俗菩提心的修法我们都已经学了,哦,就是文殊法上头那七段。或者是自他相换,就这两个修法,这个讲的是胜义菩提心。
    “思诸法如梦者,谓观外境诸法不实”,如梦这个意思就是说,对待这外头的这些境界,看他都不是实有的。这个话是怎样讲的呢?
    “如唯识宗言”,说如像唯识宗的这样讲的,“眼等识缘色等境性,”眼等就是眼耳鼻舌身嘛,色等就是色声香味触了,这就只举一个眼,你这个眼识,“缘色等境”就是看到外面这些颜色,平色,显色,青黄赤白,长短方圆,就像我们坐到这里看到这个门,看到外面的花房子,这个时候。
    “皆以第八识之相分为疏所缘缘,这个是我们学百法的时候讲过了嘛,啊,讲八识规矩颂的时候讲过了嘛,啊,没有听过的嘛重听一道嘛,第八识就是阿赖耶识,我们讲过,阿赖耶识的相分是啥子呢?说阿赖耶识呀,他里头的种子,种子啊就变现这些现象,种子变起,为什么为个种子会变起,因为这个种子他就是由我们过去的业力熏成这个种子,感得这个果报,然后就要先从我们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些依报的这些境界,都是我们的业力所感,那么是业力所感呢,就是在阿赖耶识的相分,阿赖耶识也要有个相分见分啊。阿赖耶识的见分就是他能够现起这些东西那个力量,阿赖耶识的相分就是阿赖耶识现起的这些这些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就是我们外头看见的这些山河大地,那些房子,那些我们眼睛看得见的这些东西。这些都是阿赖耶识的相分。哦,总而言之,等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物质,所有这些物质的东西,那个唯识宗都说,那个是阿赖耶识的相分。这个既然现起了这个东西呀,就为我们的所缘——我们眼睛要看,所缘就是所看,拿眼睛说就是所看,耳朵就是所听,所缘就眼睛所看到,所看到的,所看到的要有个东西,就叫缘,所以这个所缘缘三个字,上头一个缘字是个动词,底下一个缘字是个名词,哦,是个实字,上头那个缘字是个虚字。所缘缘么就是说你所看到的那个东西。这个唯识宗说你要看到一个东西呀,还是要承认有个东西,才有你看到的,那就是底下那个缘字。譬如说你耳朵听,耳朵听还要你要有个你听到的东西,那么就是这个声音,那底下这个缘字是一个实物,指的一个实物,所缘就是说你所看到的,或者说你所听到的,所缘缘就是说你所看到的颜色,或者你所听到的声音,哦,或者说你所尝到的味道。那个上头那个缘字就代表这些动词,底下的缘字就代表这些东西,哦。所以唯识宗讲,你这个就是认识论,你这个认识要生起的时候啊,外头一定要有个东西,然后你才去看到他。但是唯识宗讲的你看到的那个东西不是像现在的唯物主义讲的,唯物主义讲,说你看到那个东西是物质,唯识宗讲的,说是你看到那个东西是你阿赖耶识变起的。所以他就成了唯识宗。哦,这些物质都是阿赖耶识变起的。所以这个东西就叫所缘缘,哦。
    唯识宗讲这个所缘缘这个缘字啊,底下这个缘字啊,他还是说硬是要有那个东西吔,没得那个东西还不成,硬是要有那个东西,不过他说有那个东西呢,有的是那个阿赖耶识变现的东西,而不是物质。
    这个就是第八识的相分,这个就叫所缘缘,这个所缘缘还有个疏所缘缘,“疏”你隔了一层的,等于说我们看到这个门,这个门又没有钻到我眼睛头去,也没有钻到我眼识里头去,这个还是外头的东西,这个就叫疏所缘缘,哦,不是亲的,就像你的干爹干妈不是你亲爹亲妈,哦。都隔了一层,要哪个才是亲所缘缘呢?就说直接是,硬是你的眼识看到的,你看到的是啥?你眼识等自己变习之下的分为亲所缘缘。
    我们讲八识规矩颂的时候就讲到嘛,八识规矩颂到后来发展这个识,发展到后来,就由这一个识经变成四个部分嘛。哦,四个部分,一个部分就是相分,一个部分就是见分,就是在你那个识上头它要现起这个你看到那个东西的影像,那个就是你那个识上头的那个相变起那个影像的那一部分,叫做相分。你那个识上头有一部分功能,就能够看到那个影像,那个就叫做见分,这我们去年就讲了的了,讲八识规矩颂就讲了,讲百法也讲了。这个相分见分早就讲了的了。这个唯识宗里头的祖师啊,有好多不同的说法,最初的说法就只承认有这两部分,一个识就只有这两部分,一部分就是他那个识上头自己现起这个影像,一部分是他那个识上头有能够看到这个影像的这个能力,一个识他就把他分成两部分。这就等于我们现在——前头说来有点像我们现在所允许的,就说我们现在我们还是说:我们看到外头这个门,这个门并没有钻到我们眼睛里头去,我们那个眼睛里头有玻璃体,他要有这个光要射到我们那个玻璃体上头,这个玻璃体上头现起这个东西,他就钻到我们眼睛里头去了,然后我们那个视神经联系到这个玻璃体然后传到我们脑筋头,我们然后就看到这个东西。这是现在说的,那个从前的唯识宗的人他是这样说的:他对于现在我们所说的这个玻璃体呀,他都等于是说,那个不是,那个不是,那个还是你那个,你那个肉体的一部分,那个还不是你的识,有点像我们说那个玻璃体上那个东西又传到我们那个视神经去了,他才有点——有点像他说的识。哦,这个,这个那前头的那些物质的东西,他都叫做无根尘,那个,哦,我们前头讲过,那个都还不叫根。他说的那个定慧的根呐,说的净色根就有点等于像我们现在说的神经,所以净色就是那一部分微妙的物质,净就是微妙,色就是物质,他有一部分微妙的物质有器官,根就是器官。净色根是一种微妙的物质的器官。那个还叫做根,然后通过这个根,净色根咯,才在你这个识上头现起这个影像,识上头现起这个影像,那才是你这个照片的那个胶卷,哦,才照到你那个识上头去了。那现起那个影像,那一个影像么就叫做见分,你自己还有这个领受这个影像的这个功能,能够接受这个认识的功能,这个才叫做见分,现起那个影像叫做相分。这个唯识宗的祖师,他有几种说法,这是最初的一种基本的说法。就说这个人你每一个人这个识啊,起这个认识的作用,这就是唯识宗的认识论,起这个认识的作用的时候,你那个识上头有两个部分,一部分现起你这个认识的这个对像的影像,一部分你要有感受这个影像的功能,你一个识起的时候,同时就这两个东西,要同时起,哦,起就同时起,没有就同时没有,打一个譬喻,就说就像那个蜗牛,像那个蜗牛头上的两个角,一伸出来两个都伸出来,一缩进去就两个都缩进去,就这么一个譬喻,这就是唯识宗就要讲的这个相分跟见分。

发表于 2018-3-8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这个它说的,说我们这一段就是唯识宗的认识。所以他说没得,唯识宗说的没得,没得个啥子?空,空个啥子?空就是空的底下这“无真实的离识的外境”,没得一个真真正正的说离开了识的外境。哦,你看见的那个外境是你那个眼识上头现起的,这个就叫你的亲所缘缘,哦,这个才是直接的看见的东西。你直接看见的东西是你的眼识上头现起的。你没得外头这个东西,你那眼识上头咋个现得起呢?他还是要承认外头这个东西,承认外头这个东西呢他说这个不是直接的,是疏的,隔了一层。那么疏的这个东西又是什么呢?他说这个东西是你那阿赖耶识的相分,所以你外头这个东西就离不开阿赖耶识,你看见你眼睛头那个东西离不开你的眼识。所以就没得真正的离开识的外境,这句话就从这样来的。
    因为他把外头这个东西都讲成是阿赖耶识的相分了。他并不是不承认离开你这个眼睛外头那儿还有一个东西,他还是承认那个东西,承认那个东西,但是他对于那个东西的解释,那就跟唯物的解释就不同。他说那个是你阿赖耶识的业力现起的那个外境,那个东西归阿赖耶识管。所以说那就没得离心的外境,那个是阿赖耶识现起,里头你这个是你自己眼识现起,所以就没得离心的外境。你眼识上头现起的这个呢叫做亲所缘缘,外头那个呢叫疏所缘缘,这个疏所缘缘呢就是阿赖耶识的相分,所以除了识就没得了,所以就是唯识。
    所以唯识你说没得呢,说的没得离心的外境,是这样子说的。他并不是说没得那个眼睛外头的那个门,他也不是这样子,说眼睛看到门,眼睛外头那个门就没有,这个说不上,而他说的外头那个门都是你阿赖耶识现起的,这样子说起的。所以这个宇宙观就根本不同在这儿。外头山河大地,一切的物质,都是你的业力所感,都是你的阿赖耶识现起的。就包完了。所以就是唯识说的没得外境,只说的没得离心的外境。
    他底下还有一段辩论,这一段辩论呢就是《成唯识论》头头上,就引了这——就有这么一段文,这段文我们学了么,二天我们看《成唯识论》论的头头我们就看得懂了。
    “外境实有,应不可分”,说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实实在在的东西么就是一个整的,那就分不开,分得开就不是实在的,哦,这个门我们把它撇烂了么就是木头块块,就不是一个门,所以门也不是实在的,如果能够撇得烂就不是实在的,实在的东西就整不烂。他就这样一个推理。实有的东西就不可分,可分的东西就不是实有,就这么样一个推理。
    所以“故执实有者为实有极微细不可分析之分子”,这个观念就是,就是古代的印度就是有这么一个观念。哦,这个观念他就是说:有一种最小最小地,不能再分的这种分子,这种分子在我们现代的这个科学一进步,这就叫微观的宇宙,这个物质越分越细,这种我们就晓得有分子。分子说水分子,你们学了化学你们就晓得,水又是水的分子,空气又是空气的分子,每一个分子就是最小不可分了。但是每一种分子,这水的分子又是啥子呢?两种化学元素,是不是?哦,哦,这两种化学元素结合起来的,所以水分子还可分,空气的分子,哦,还是两种化学元素的分子结合起来的。所以水分子也还可以分,空气也还可以分,所以分子就还可以分,分下来叫元素,元素我们过去一段时间么说有九十二种元素,现在发展发明可能不止了。哦,那就说这个元素么这个原子就是不可分的,元素,这个原子又可以分,原子还是两个东西揍拢的。每一个原子都是阴电和阳电,是不是啊?哦,每一个原子其所以不同就是他那个什么?就它那个阳电荷的多少不同,是不是啊?哎呀,哦,所以它就还是可分。有的它的电荷多,有的电荷少,电荷的注入不同,就成了不同的分子,它要归之于后就是些阴电子阳电子。所以说阴电子阳电子,还可以分不可以分?现在的科发展还可以分,是不是啊?所以这个分下去这个微观的宇宙啊,随到我们这个科学的进步啊不敢说哪天是有尽,穷尽,从这个科学发展的这个历史来看,这个物质的世界这个东西呀,不敢说不能再分了,有过去的经验,说分子不能再分,就有原子,原子不能再分还有电子,电子又开始还可以分,所以我们现在就不敢说这个东西绝对不能分下去,二天科学进展他还要分,科学的发展那个无穷无尽,这个微观的宇宙究竟分到好细,这个我们现在的人,哪个敢给人家断定呢,至于只要可以分,那么从这个可以分来说,那你那个东西分得开那个东西就不是个硬的,哦。这个微观的宇宙就跟这个宏观宇宙一样,那从前的人不晓得,我们中国人说的,天圆地方,那天我们看到就像个圆盖盖一样把我们冚到,天是圆的,这地下看到是平平踏踏地,地平如掌,说地么是方的嘛,不是方的是斜起的啊?这是古代的我们中国的人古代的人没得科学知识的人,说天圆地方得嘛,他把天上这个空气层,这个云层,就看成天,是圆的,这个地球他没有走远点,他就看到面前这一块地,他就认为地是平的,说地方的。所以天地就只有这么大,我们从前我们中国古代的人所认识的天地就只有这么大,日月星辰我们巴在那个天空上去,日月最大,而星辰还……

发表于 2018-3-8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这些,这些老师就带起他星期天出去耍,这些老师就放的烟雾,就把那个方的辩护,那个学生就新发明,我说老师,我晓得,星期天的地球就是方的。这古代的人,没得科学,哦,那个天主教就不准人说,不准人说地球跟着太阳转嘛。你们都晓得,那个哥白林说地球跟着太阳转,天主教后来就把他拿去烧死了,你这个异端,你这个外道。你跟我们天主教说的不同,我把你拿来烧死。
这个宏观宇宙就是释迦佛最初说三千大千世界,恒沙数世界,无边世界,
  所以我们佩服佛,佛那个时候又不晓得,他,他又没得望远镜,又没得仪器,不晓得他老人家凭什么说出来的,无边世界,恒河沙数世界。
  所以这个宏观宇宙也是无边的,这个宇宙究竟有好大,宇宙不能说哪个,到了哪个地方就尽了边了,这个宇宙的直径到底是好大,现在没人能说,而这个微观的世界啊,究竟这个物质分析啊,分析到好小好小,呵,我们现在也就不敢说,但是他这里,一个推析,一个推论呢,他就认为,不可分的才是真内容,如果这个东西还可以分,分了它就变了嘛,哦,它就不是真的了嘛,所以他就说你这个,凡是可以分析的东西,这个就不是真实有,那么就有人就说,那么就是有不可分析的东西。他这里,里边就有一段(理),推论,就不承认有不可分析的东西。这个,这一段就是那个《成唯识论》的起头,开端的时候,他就那样子就说,不承认有不可分析的东西。你可以分析,你那个东西就是个假的,他就说,你是拼凑起来的,不可以分析的东西没得。
  所以唻,“若外境实有,并不可分”。我们现在跟大家讲唻,就是跟大家灌输一点那些些观念,二天你们自己去看那些法相的书唻,有这个观念,你就看起来呢,你就容易看懂了。象我们从前读书,我从前读书,我们家头教我们的教授法就是这样,我给你说读史记,就先把那个史记那段故事,就给你口头,就给你摆龙门阵就给你摆了,哦,就给你,你把那全部事实,你都晓得。然后呢,你自己去看那个书。你基本上能懂。
  今天我们讲这些,为了以后大家直接去读《成唯识论》的时候,心头就有这么一个观念,《成唯识论》的开篇头一篇开篇就说这个事,就说这个极微,就说这个最小最小的,是不是有最小最小的东西,那个他就是不承认有最小最小的,他说再能小,都是可以分,没得不可分的东西,哦,他就这么一个理论,如果还可以分,那个东西就不是一个,不是一个最基本的东西。所以他这句话就说,“若外境实有,应不可分”。所以他把这个实有跟不可分两个看成一个问题,哦,要不可分的才是实有,哦,如果是实有的就要是不可分的。“固执实有者,或执有极微细不可分析之分子,使分子为构成外境之因素,名为极微。” 哦。
  说譬比我们说有水分子,那个沟头那么多水,都是水分子,那条沟都是那个水分子构成的,所以这个沟就是实有。哦,所以极微细不可分析之分子,那个水分子你就不可分喽,哦,再分就成了两种化学元素,就不是水了。那个时候的人他就不晓得,那个水还可以分成两种化学元素。那么水就是水分子。所以那个佛经里头说的物质,就是地水火风,哦,硬要说还有啥子更小的化学元素。那个时候的人,对于这个物质的认识的水平,就只有这样子。
  但是他那个理论上的这个概念啊,是一个东西,哦,他说实有的,而且认为有个极微细不可分析的分子,这个分子就实有嘛。你不能再分它了,那水分子你再分就不是水分子。
  “是分子为构成外境之因素,名为极微”,这就是佛法里头经论里头说的极微,就指的这个东西,极微就是说最小了,没得比它再小的了。如果它还可以分,就有比它再小的在,那它一剖两半边,那就比它小噻,因为它是不可以再分的了,不能再分了,所以它就最小最小了,所以叫做极微。“二十唯识论中广破之”,这个唯识论有两种,一种就叫三十唯识论。一种就叫二十唯识论,这个二十唯识理论里头就是破这些跟这个唯识宗两个不同的那些见解,在二十,二十唯识论它就只有二十个颂子,三十唯识论只有三十个颂子,那么颂子少得很,内容意义,多得很。
  所以佛法这个论藏里头这些颂子,都是以少摄多义,二十唯识论就是唯识宗的一部分,只有二十个颂子,在这个颂子里头,破就是批判,批判这种说法,批判这种有极微的这个说法,批判这种认为有不可再分的这种东西的存在,批判这个说法,破字就是批判,批判就批判啥子,批判极微的存在——没得最小最小的不可分的东西,他从推论上头来说,他说,不是说,不是说从做实验来说,它是从理论上来推论。不,不可能存在,唯,唯就是二十唯识论讲的道理。
  “极微无有方分”,这方分两个字,就是破极微的时候,引出来的,方就是方向,分就是部分,所以一个东西它都有一个方向嘛,有个这一面,还有一个那一面嘛,哦,你一张纸嘛,还有一个正面,一个反面。这个就叫有方,有方就是有不同的方面,一个东西至少,一张纸么也有两方面嘛,实际上一张纸还是有六个方面。哦,普通的这个概念,说一张纸,就最薄最薄了,最薄最薄嘛还是有个正面反面,一个东西总有两方面。所以就叫有方。有分就是说它就有部分,哦,有一个正面,有一个反面,正面是一部分,反面是一部分,就叫有分,就叫,这就叫有方分,凡是我们说的我们眼前看见的这些实物的东西,它都至少至少它都看得出两面,一张纸你也看得出有两面嘛,这么一个录音机你也看得出六方了。哦,所以说一个东西啊,它都至少还要有两方,两方的东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个东西至少都有六方,假如是个实体,假如是个实体,它就是个实物 ,是实物它就有体积,有体积的东西,哦,你们学了几何,有体积的东西就不是一个平面的嘛,一个平面的东西嘛,它才有一个长,一个阔,就解决了嘛。有体积的东西它还有一个高的嘛,是不是嘛,哦,而这个几何学上说,没得真正的平面的东西,真正的平面东西也不存在,真正的直线也不存在,真正的点也不存在的,点线面都不存在的,点是两根直线相交那个地方就叫点,没得真正的点,线是两个平面相交那个地方就叫线,没得真正的线,你说一根线叫线,那一根线还有体积的嘛,咋个叫线呢?你一根缝衣服的线,一根尼龙线,它都有体积,这个线是没得体积的嘛,有体积的,就有纵横高三个方面。咋个叫线嘞,线光有长度的嘛,平面平面它就只有一个纵横,没得高,没得高它还是没得体积嘛,所以说线是两个平面相交,就是那个地方就叫线,面就是两个体积相交的地方就叫面,这个地方叫做面,这个外头这个空气两个相交就叫面,面没得,没得体积的,面是没得体积的。哦,有了体积,它就有纵横高,它就不只是一个平面了。所以这个东西上头就说的,这个说极微,“若有方分”啊,那个东西就不叫极微。极微应该说,我们这个概念里头的一个点,就是,就是一个极微,这个,这个极微,这个点,几何学上的点,说,那个不是一个实有的,那个是一个理想的东西,理想的说两根线相交那个地方就叫点,没得一个实有的点,你在那黑板上去画几何画,你去点个点,你拿显微镜去看有这么大个饼,呵呵,那个咋个叫点嘞?点指的是两根线相交的就叫点,那个就是个抽象的东西,不是实有。
  所以他在里头讲这个,说“极微若有方分”。说极微这个东西,如果它还有方向,有个这一面,有那一面,其实是实际说,就是说极微是有体积的东西才叫极微,有个东西嘛,有个东西它就有体积嘛,有体积的东西,那有体积的东西它就名堂多得很,它就有几个方面嘛,哦,你那个方的东西嘛,就有六方嘛,就有六个方嘛,这个圆的东西倒不是方的,圆的东西它就有多少方嘛,周围团转都是它的面面嘛,它有了不同的方面,就有不同的部分嘛。它就可以分嘛。虽说纸不可以分,纸咋不可以分嘞,纸嘛,你,你,你有那个科学技术那个纸,你可以把他极了,没有极微不可以极,那个只是说,这只是一个譬喻。不能说纸就没得体积了,纸还是有体积。凡是有体积的东西它就有,就有六方。哦,凡是有体积的东西就有六方。你不说六方,你就只先说两个方面,至少应该先要承认有两个方面,所以它就要有方,有了方它就有分,哦,有个这边,有个那边,就可以分家。所以就有方分,这个极微,这底下就是批判这个极微,说这个极微的说法。
  说你这个极微,如果有方分的话,那底下就说,“极微就可分析”。如果它还有两方面,两方面就可以把它分开。这一面分在一边,那一面分在一边,就可以分析,就不叫极微,可以分就不叫极微。极微的定义就是不能再分才叫极微。当然,他这个,批判他就是,先,反问他,你那个极微,到底有没得体积,有没有两方面,如果有两方面,就还可以分,可以分就不叫极微。说,碰到他就说,我那个极微就没得两方面,就只有一方面。他说只有一方面,那两个极微就可以重起了,哦,只有一面,只有一面说,“若无方分”,就说没得两面的,不能再分了,不能再分了,他说的“则两极微相合适,此极微和于彼极微之一方了,亦即和于彼极微之他方”,说的这个极微不是两方,只有一方,那另外一个极微来跟你挨到,挨到你这一方,也就同时就挨到那一方喽,你没得两方嘛,你只有一方嘛,另外一个极微来跟你碰上,挨到你这一方,也等于就挨到那一方。那你两个极微就重成一个了。重成一个了,你就不能长大了。那极微拼极微,哪里拼得大嘛。他说,你假使没得两方你那个就拼不大,一拼就两个重成一块了,哦,就拼不大,你这个极微咋个能够长成大东西嘞?他这个就是这样子来推翻这个极微的存在。所以,“两极微,相合适,此极微和于彼极微之一方,亦即和于彼极微之他方”,因为他只有一方嘛,你和到这一方,同时也就和到那一方。两方都和了就重起了,两个就并成一个了,以彼无方分么一方即它方嘛,既然没得两方面,那么和到这一方,也就和到那一方了。没得另外一方。

发表于 2018-3-8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如是则此极微与彼极微之方位,完全相合”。这块极微就跟那块极微,两个就同占的地位是一样的。就是说两个就重起了。就合成一个。和合为一。“其所占之方位嘞,仍与一极微等”。他所占的那个空间,还是跟一个,一个极微的空间一样多,那就拼不大啰,我们说有这个粗设,说这个粗大的物质,都是这个很小的极微拼起来的,这么小的极微,如果是没得方分的啊,他就拼不大,那个话就是说,你拼起来,两个拼起来就等于一个那么大,就永远都拼不大,    “二极微相合如此,三极微相围亦然”,两个拼起拼不大,三个拼起也拼不大,这极微始终不能成粗设。这个极微就永远拼不成个大东西。拼不成这个粗大的物质。
  “故物以微细分子构成真实外境”,所以他从这个话来推论,就说没得由这个极微构成的真实的这些东西,这些东西,都没得那个,没得极微,他这个话就是,不是说没得外境,主要是不承认,不承认有这个不可分的极微,没得这个不可分的极微,这个是从现在我们这个科学的发明看来啊,这个话可能是要承认的。
  “则别”,别就是说另外还有一块,还有一种道理,以观所缘缘论,观所缘缘论,是这个玄藏法师他回答的这,一本实知的十部论里头一部比较小的论,这个论呢,就叫观所缘缘,我们上头讲了,所缘就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叫所缘,我们眼睛看到,他说的究竟看到的东西啊,有没得个真实的东西,必定要真实的东西拿给你看到,那个才叫你所缘的缘,所以所缘缘三个字,上头那个缘字是动词,就是攀缘的意思,就是你眼睛看,耳朵听都叫做缘,眼睛看到的颜色 就是你的所缘,耳朵听到的声音,就是你的所缘。但是这个所缘在这个成唯识论这里啊,它有一个限制有个条件,必定要有一个缘,要有一个真真实实的东西拿给你了,作为你的所缘,这个缘就是讲的你对到的那个境,那个境必须是实有的,才能是你的所缘,这个成唯识论讲这个所缘缘,底下的这个缘字的含义啊,他有另外一个定义的,就是这个缘啊,一定要有那么个东西,才能够作为你的所缘,那个观所缘缘论就是,观就是来观察,决策,分析,分析这个所缘缘究竟是不是实有 ,是什么东西,这么样一个论。这个论里头,它就批判说,有外境,他的理由是什么呢?观所缘缘论,破外境之理。我们现在别,别就是我们还有另外一重道理,另外一重道理就是依着观所缘缘论里头批判这个外境的道理。他是怎样说的呢?
  “谓小乘说瓶等外境,瓶之相之所缘,而非缘”,说小乘里头,说,哪些东西是实有,哪些东西不是实有,小乘有小乘的说法,唯识都是大乘,这个小乘的还有小乘的一套说法,那个小乘里头说,说譬比我们看到这个瓶子,这个瓶子就是个外境,平等嘛就包括了其它所有我们眼睛看得见的东西喽,这些蒲团垫子,凡是我们眼睛看得见的东西,瓶之相,瓶之相是啥子嘞?哦,这个瓶子有个肚肚,有个嘴嘴,有个口口,有个底底,这就是瓶之相。说这个是所缘,就是我们看见的,嗯,可以看得见的,瓶子花瓶就那个样子。一般花瓶都是那个样子的。所缘就是可见。但是他不是缘,缘就是说要实有才叫缘,所以说这个瓶子不是实有,不是实有在这个小乘讲不是实有,他又从什么观念上来说他是实有不是实有嘞。小乘说不是实有啊,他说打烂了就不存在,这个叫不是实有,那个瓶子你把它打烂了么,瓶子的相就不存在,那个花瓶你把它抱来打烂了嘛,那肚肚也就没得个肚肚了,口口也就没得个口口了,底底也不成其为底底了,这个瓶之相就破了,破了打破了就不存在,哦,这个东西啊,就不是实有,所以这个小乘说了,说的非实有。很简单,他说的你这个东西你把他打烂,打烂就不是那个东西了,你看也看不到那个东西了,那个东西就叫非实有。小乘说的非实有这个说法很简单,凡是打烂了你就看他就不象那个东西了,他就叫非实有 。
  非实有的呢,就不是缘,哦,所以小乘就说,这个只要非实有的东西,它就不是缘,就不是我们看见的东西。这“始小乘所许也”,这个许就是承认的话,这个论藏里头所许,就说他所承认的,这些小乘的这些,这些法师些,他们就这样子承认的,我打烂了就看不到你那个东西,那个东西就不是实有。不是实有这个,他就不是我们的所缘,那么造成这个瓶的极微,造成这个瓶的极微是啥子东西嘞?拿我们粗一点的概念来说,譬比造成那个瓶的那个泥巴,那些沙子,实际上说的极微还不是泥巴沙子,比极微还小的,最小最小的那些,那些元素,不可再分的了,那个东西就小的不可再分的了就是极微,它就可以构造成这个瓶子。这个极微它就不能再分,所以它就不能再分,你就把它打不烂。打不烂他就永远都存在。这个小乘就说这种东西就是实有,所以小乘,照小乘的这个观点说嘞,那么极微就是实有 ,极微就是不能再分的了,分到最小,小无可小,不能再分的,那么小乘就承认这种东西是实有,实有的嘞,才是缘,哦,才是个所缘缘的缘,就是说的,就是说的你所看见的那个东西,哦,那个东西,必定要是实有的。才叫作缘。这个小乘呢就承认有这个极微。就说这个极微嘛才是缘。但是这个极微是缘又不是所缘噻,哪个的眼睛看得到那个极微呢?那个极微到底有好小好小呢?
  所以极微虽然是实有是缘,而不是所缘,不是你眼睛看见的嘛,是你推想的嘛,我们现在可以推想,哦,我们这个瓶子 ,是那些,用那些泥啊,沙啊,那些物质把它构成的,但是你看不见,瓶子里头那些东西你看不见,你只看见瓶子,所以说这个极微呢是缘,而不是所缘。就从这个理论来说呢,哦,这个外境就没得可以为这个所缘的喽,所以就,所缘的缘啊,一定不是外境,如果是能够破的极微呢,就不是缘,如果是不能破的极微唻,就不是所缘,如果是能够破的东西唻就不是缘。所以所缘的缘啊,外境就,说不通,这个就从这个观念,这个观所缘缘论里头从这么样一个推论,就说所缘缘,不是外境,哦,如果是极微,极微是我们看不见的,如果不是极微,那个就还打得破的,打得破的那就不叫缘,哦,打不破的那个极微,又不是我的所缘,所以所缘缘一定不是外境,这就是第二一个,第二一个理论了,这是两,这是两段,我们先把这些观点建立起了,然后去看书,看书的时候你就容易看懂了。如果你脑筋头还没得这个观点,你就直接翻开那个书啊,那你就进去不到了。
  “再如唯识摄论”,唯识摄论,成唯识论里头也有下面这个说法,摄论指的啥子嘞?摄论就是摄大乘论,摄大乘论就是唯识宗的一部书,这本书叫摄大乘论,摄大乘论就是把大乘所有这些的理论啊,一切都归纳在里头,这个也是玄藏法师翻回来的,玄藏法师翻回来的一部大论。大论就是《瑜伽师地论》,有十部小论,十部小论里头就包含这些论,《观说缘缘论》,《百法明门论》,《成唯识论》,《二十唯识论》,《摄大乘论》,这些都是在十部小论里头,这十部,瑜伽师地论就叫作一本,一个根本,这十部论就叫十支,就是他的十个支分,这唯识跟摄论这两部论都是讲唯识的,但是中间,还有一些差距,所以这个学唯识的人啊,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就是从学《成唯识论》学进去,一个就是从学《摄大乘论》学进去。我跟你们同学们安排的嘞,我二天还要给你们讲一点《摄大乘论》,这个《摄大乘论》是我全部听完了讲的,有个笔记,我还有一本书,我说给你们都是卖我的货,哦,我的货不在你们这儿卖没得地方卖,我二天我那个《摄大乘论》,现在也只有一个孤本了,我二天还想印。今年这个《法音》上头,登了法尊法师讲的那个,《入中论》,那个就我当徒弟的那个时候。
      这个准备今年全年登完,我二天给你们讲中观宗嘞,我就讲这部,因为这部论很小,你直接学《中论》进去不到,这个叫《入中论》,通过这个论你才可以学得到《中论》。这个论我学过有笔记。哦,这个是货真价实,虽然摆的是个花生摊摊嘞,小生意嘞,可这个与师父有缘听到,师父看到我写的笔记,审定过了。最后这个笔记审定后,在成都印过,印过之后呢,那个时候抗战期间印的那个本子很不好。到现在都只有一个孤本了,我就把这个稿子抄出来,抄出来又还经过一点整理,送给法尊法师他老人家亲自看了,说最后到他圆寂那一天。我见了他老人家,他授记这个事情,他说赶紧印,他们就说我们拿在《法音》上头这个连载,他说,好久才登得完哦,拿来油印都要得,快些出,说完这个话之后,没得一个钟头他老人家就圆寂了,现在这个稿子放在中国佛教协会又放了两年,今年才把他拿在法音上连载登出来,登出来了嘞,我就不淘神去印喽,不然我还想办法去印,我又要花一下资本才印得出来,这个法音集啊,登了嘛,你们同学们,今年这个法音集千万不要把它拆散,拆散了呢,这部书你们就串不起来了。每一月,每一月的法音你们都把它保存起,这部书……


以录音为准,以上文字稿可作为听学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3 07:42 , Processed in 0.05000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