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50|回复: 18

落入小乘再转大乘难之又难,各位师兄可否提供一些经论的引用作为依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1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题

经论读的少,请大家协助,非常感谢。
发表于 2008-3-11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掌中解脱》第十六天——显示入大乘之门唯是发心及其利益中有关讲述,不知能否算是师兄所指的依据?
发表于 2008-3-12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妙法莲华经

是经中,龙女成佛之快,与声闻成佛之慢,形成鲜明对照,可以参考
发表于 2008-3-12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法华经》,佛欲说是大乘经时,三千声闻因拒听而退席,也很说明问题。
发表于 2008-3-12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味浓 于 2008-3-12 06:50 PM 发表
还是《法华经》,佛欲说是大乘经时,三千声闻因拒听而退席,也很说明问题。

退席的是增上慢者,真正的声闻圣者不会抵触大乘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

非常感谢各位师兄的指点。我也找到一些:
http://baike.baidu.com/view/990764.html

《法华经》〈方便品〉载︰‘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新译《华严经》卷五十一谓︰‘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大般涅盘经》卷十谓︰‘一切菩萨声闻缘觉,未来之世皆当归于大般涅盘。譬如众流归于大海。’同书卷三十六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人谤方等经,作五逆罪,犯四重禁,必当得成菩提之道。须陀洹人、斯陀含人、阿那含人、阿罗汉人、辟支佛等,必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卷十一谓须陀洹果人历未来八万劫,斯陀含果人过未来六万劫,阿那含果人过未来四万劫,阿罗汉果人过未来二万劫,辟支佛道人过未来二千劫,也都可以成无上正等正觉。

但不知直趣大乘的修行者,尝闻佛法之后,再过多长时间,得成无上正等正觉?如果修行密乘,应该是即身了吧?
发表于 2008-3-14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维摩诘所说经》中的这段算不算依据,我觉得二乘人入大乘难得主要原因是经中所讲的“不入烦恼大海,不得一切智宝”
引:
    于是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何等为如来种?’文殊师利言:‘有身为种,无明有爱为种,贪恚痴为种,四颠倒为种,五盖为种,六入为种,七识处为种,八邪法为种,九恼处为种,十不善道为种。以要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为佛种。’曰:‘何谓也?’答曰:‘若见无为入正位者,不能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又如植种于空,终不得生!粪壤之地,乃能滋茂。如是入无为正位者,不生佛法;起于我见如须弥山,犹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尔时,大迦叶叹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快说此语。诚如所言,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我等今者,不复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五无间罪,犹能发意生于佛法,而今我等永不能发?譬如根败之士,其于五欲不能复利。如是声闻诸结断者,于佛法中无所复益,永不志愿。是故文殊师利!凡夫于佛法有反复,而声闻无也。所以者何?凡夫闻佛法,能起无上道心,不断三宝。正使声闻终身闻佛法,力无畏等,永不能发无上道意。
----《维摩诘所说经》
发表于 2008-3-14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地 于 2008-3-14 02:40 PM 发表
不知道《维摩诘所说经》中的这段算不算依据,我觉得二乘人入大乘难得主要原因是经中所讲的“不入烦恼大海,不得一切智宝”
引:
    于是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何等为如来种?’文殊师利言:‘有身为种,无明有爱为 ...

这段是小乘回小向大走弯路的依据了。
如果按照唯识观点解释,小乘定性种性是不可能回小向大,所以经中说“永不能发无上道意”。
如果按照中观来说,小乘定性种性,证悟阿罗汉后,要经历无量大劫时间,住于灭尽定中,无法回小向大,因为时间非算数譬喻所能知,所以经中说“永不能发无上道意”。
无论那种观点阐释,如果不直趋大乘先入小乘,那么是极其迂缓的一条道路,因此,宗大师在广论中中士道里面,没有详细引导止观,而是放在上士道,也是有此深义的——让我们最好直接进入大乘法。
发表于 2008-3-14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喜饶师兄指教!
发表于 2008-3-15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喜饶嘉措 于 2008-3-14 03:24 PM 发表

这段是小乘回小向大走弯路的依据了。
如果按照唯识观点解释,小乘定性种性是不可能回小向大,所以经中说“永不能发无上道意”。
如果按照中观来说,小乘定性种性,证悟阿罗汉后,要经历无量大劫时间,住于灭尽定 ...


请教喜饶嘉措师兄:
唯识观点为何认为小乘定性种性是不可能回小向大?
发表于 2008-3-16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师兄指教,以前一直以为参照中士道配合出离心和空性得到小乘果位断了烦恼后,才应该转入上士道修行。因为我总觉得自己都烦恼多多,自己都管不好,怎么还有能力帮别人。看来这么想是错了,回小向大可能会很困难。

再次谢谢师兄的指教。
发表于 2008-3-16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小向大是怎么回事?哪些经典有关于“回小向大”的论述?
为何喜饶嘉措师兄说:“唯识认为小乘定性种性是不可能回小向大”?

哪位老大帮忙指点一二?
 楼主| 发表于 2008-3-17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指点!!

喜绕师兄说“无论那种观点阐释,如果不直趋大乘先入小乘,那么是极其迂缓的一条道路,因此,宗大师在广论中中士道里面,没有详细引导止观,而是放在上士道,也是有此深义的——让我们最好直接进入大乘法。”

按这样的观点,是否可以说广论其实是为具有上士道根器的人而作的,对于那些“小乘定性种性”的人而言,其实读了也没有用?不仅如此,菩提道虽然自成体系,但从宗大师的意图,其实只是为密宗道次第打基础?最终的意图,就是要即身成佛?

我也知道随便揣测大德的意图是不好的缘起,所以在产生上面那样的猜测之后,已经开始加念百字明了。

确然的有“小乘定性种性”吗?是否依不同的经典,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是否可从佛教发展而言,将维摩诘所说经视为早期的般若类经典,而涅盘类经典则属于后期大乘经典,前者试图确立大乘的不共殊胜,于是说小乘难趣大乘,而后者则从众生皆有佛性角度,为趣入大乘提供方便?但“过河何须二撩衣”,自然会走很多弯路。如果按涅盘经的说法,不知道直修大乘的有情,成佛的道路会有多快捷?

不知是否还有没有其他的依据?

实在是太感谢了!

[ 本帖最后由 第三 于 2008-3-17 04:06 PM 编辑 ]
发表于 2008-3-17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乘定性种性”?

没有什么定性的种性吧?
道安法师说过“一阐提也有佛性”,那小乘定性的种性不是落入断边了?
《广论》中所说的根性,是作为一个补特伽罗的相续,是可以通过听闻思维改变的,从下到中到上士道,皆是如此。
发表于 2008-3-18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查了查字典。
楼主师兄可以按照字典所说再查相关经论,再请教善知识,这个问题就会搞明白了。
【回心】
又作回心。本意谓回转心意。即改变对世俗欲望之追求与邪恶之心,转向善道,并从此皈依佛教,成虔诚之佛教徒。又将邪恶之心改为向佛之心,即称为回心忏悔;反自利之小乘而趋向大乘,称为回心向大;反自力而信仰他力(佛、菩萨),则称舍自归他;自始即能直入大乘者,称为直入之根机;必须靠回心转意者,即称回心之根机。

 回心向大之说,出于大乘经典。法相宗于五性各别之立场,认为定性之声闻、缘觉等二乘,无回心向大之可能;唯有不定性之二乘能回心向大,入于无余涅槃。对此,华严宗与天台宗于‘一切皆成’之立场,主张二乘皆能回心向大,以至成佛。而二乘回心之时间,据北本涅槃经卷十一、卷二十一载,四果中之声闻与缘觉必经八万、六万、四万、二万劫及一万劫之漫长时间,方能成为大乘菩萨。法相宗认为不定性之二乘在入无余涅槃之前,须将阿赖耶识中菩萨种性之种子回心;复以根机不同,故须各以相当之时间始可至十信之初心。华严宗、天台宗等则言,未入无余涅槃前之菩萨回心,并无一定之时间;然一旦入无余涅槃时,其发菩提心则有快、慢之分。

 华严宗认为依根机之利钝及厌恶停于无余涅槃之强弱心,其经过时间有所不同。关于此,法藏之起信论义记及慧远、吉藏皆有异说。

 华严宗于五教中,对始教分为回心与直进二种教,又于始、终、顿三教中,亦用此‘回心、直进’等语。[法华经卷二譬喻品、卷三化城喻品、成唯识论卷十、华严五教章卷三、卷四]

-----------摘自《佛学大词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8 12:52 , Processed in 0.03476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