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23|回复: 21

谁来说说佛的不忍众生的心, 与佛恒处大乐的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5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许多人都关心的,因为世俗文字的表达习惯,障碍了许多人的理解,他们想知道

佛如何在大乐中不忍??

谁能深入浅出地说透它,佛如何恒处在大乐的前提下,又无碍地恒为菩提心的奴隶?

特别是用准确的词句让我们能确切体会一下:

一受难众生在前, 佛那不忍众生的心,当下是一种什么心境?
发表于 2008-2-25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百无一用是书生 于 2008-2-25 02:07 PM 发表
这是许多人都关心的,因为世俗文字的表达习惯,障碍了许多人的理解,他们想知道

佛如何在大乐中不忍??

谁能深入浅出地说透它,佛如何恒处在大乐的前提下,又无碍地恒为菩提心的奴隶?

特别是用准确的词句让我们能 ...


去妇儿医院观察那么带着孩子看病的母亲。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确地回,  您的回答不理想,因为我有位师兄以因这回答被驳回了,所以才有我这极其想了解的一问

仍然谢谢您的回帖
发表于 2008-2-25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的不忍并非如同凡夫的没有智慧的、对于自己利益患得患失的痛苦。
《入菩萨行》讲没有一个菩萨因为承担更多的利生事业使自己堕入痛苦之中的,相反只有为自己多多照顾,反而令自己更为痛苦。
也就是说,看到众生因为愚昧而流浪生死,佛陀不忍众生如此流浪,行大愿心,永远从事要让众生从愚昧无明中解脱这一事业,这就是佛的不忍的表现,希望众生迅速远离痛苦、得到安乐,这就是佛的不忍的内涵。
正是因为佛处于智慧的大乐之中,才希望众生获得此智慧大乐,才有智慧恒久行使如此大愿。试想,没有智慧,如何教人,教人什么;没有大乐,如何为他人做榜样,说:佛陀的这条路是好的,是快乐的。
发表于 2008-2-25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27.身心受苦害,邪见罪为因;
    恶断则无苦,智巧故无忧。

28.福德引身适,智巧令心安;
    为众处生死,菩萨岂疲厌?

29.以此菩提心,能尽宿恶业,
    能聚福德海;故胜诸声闻。

30.故应除疲厌,驭驾觉心驹,
    从乐趋胜乐;智者宁退怯?

摘自:入行论<第七品>


[ 本帖最后由 Tenzin 于 2008-2-25 04:17 PM 编辑 ]
发表于 2008-2-25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1。什么是佛?
佛是“断证功德圆满、拥有四身五智的无上智者”。
因为“断”指斩断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的涅盘境界。
  “证”指彻悟二谛和万事万物的体性和事相。
所以佛恒处大乐中(佛的法性自在身)。

2。如何修成佛?
上士道学修宗旨可以归结为二观、一行、一舍去。
  “二观”
  行愿菩提心观;
  真理菩提心观。
  “一行”
  发利众菩提心,修六度、四摄行。
  “一舍去”
  舍去对自身利益的贪心,求取一切众生的利乐。
大乘教理的总纲是六度。
  所谓“六度万行”就是六度包括万行,万行归结为六度,并非六度之外的万行。
  六度可以归结为戒、定、慧三学行。“三学行”可以归结为一法,即菩提心法。
  菩提心分为世俗菩提心和真理(胜义)菩提心两种。

  六度中的前四度是世俗菩提心法,定慧二度是真理菩提心法。真理菩提心是见性真智,是菩提心的本体,世俗菩提心是菩提心利众功德善行,是菩提心的功用
  佛具四身可以归结为色法二身,世俗菩提心是成就色身的因缘,真理菩提心是成就法身的因缘。这两种因缘又是相互的助缘。成就佛果,这两种因缘缺一不可。

所以,佛是因修福智慧二资粮(也即二种菩提心)圆满才成佛的!所以,佛证的四身中,除自性法身外,其余法,报,化三身,都为普度众生(菩提心)而存在!


3。统摄为“三功德”
  佛陀的法身功德经过高度概括,可分为三种无上功德——即“三功德”:
  (一)智慧功德  佛的智慧是破除二障后产生的明察二谛性相的现量直观无碍遍知真智慧,是长期修定修慧的结果,是佛地独有的通达智慧,连十地菩萨也不能完全达到的不可思议的智慧境界。
  (二)大慈大悲功德  佛的大慈大悲心是未断爱恨和自私烦恼的世人所无法想像的慈爱和悲悯的崇高感情,佛对众生无亲仇、爱恨、优劣、美丑等分别相,关心、痛爱、怜悯一切众生,故称无相慈悲或无缘慈悲。
  (三)能量功德  能量指做事利众的能量。佛的能量是一种无意识、无功用自在能量,犹如阳光雨露滋生万物。

4。两大特点:
佛的利乐众生的功能,还有两大特点:
  一是遍及性,即遍一切处、遍一切时、遍一切事物(法);
  二是无间断性,即利众事业无时无刻,永不间断,直到六道中无一众生。禅定之力不可思议、神通之力不可思议、密咒之力不可思议等均属于佛的能量范畴。

--------------
以上诸相关内容引自至尊多识仁波切的著作。

[ 本帖最后由 清凉子 于 2008-2-25 04:47 PM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2-26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句人人都不爱听的大实话, 如果学佛人在这个极关键的问题上只会抄书,或凭自己的想象给一个回答, 一来外道会笑掉大牙,二来我们也无法给我们自己一个真诚的交代,我们为之穷经皓首付出一生情感的投奔,竟是这样的画饼充饥,人云亦云,------除了听听别人的宣说, 我们根本就摸不清搞不懂佛到底是在怎样的心境下爱我们, 他的那个关心、痛爱、怜悯[多识活佛语]和我们的那个平时对第三者的关心、痛爱、怜悯有何不同?他痛爱时,他痛不痛?他关爱时,他的心头牵制否 我们为什么非要坚信:所有的时空和世界,他是最爱我们的人?我们为什么要相信[菩提心才是真正圆满地解脱?他能在大乐中大悲大爱大不忍吗?如果能,那二者到底是怎样无碍且互为支分彼此增进地运做在一起?仔细地较真, 恐怕这些都是问题,难道我们是在面对虚空单相思吗? 否则我们对佛的爱心的认识,为何突然觉得如此模糊和无力?非要以八股来回答?从没亲口实证到嘴里的甘露,可以激励学人把他作为永恒的目标并且为此发愿吗?

当然不是,但这个问题的难度,听起来分外简单,察起来却很多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因为它需要我们一边在修心中,脚下不停地实践,一边要在我们所有的听闻的旅途中,把它融会贯通地找出来,它和东摘西抄的填写概念没关系,它只和行者透过形象看本质,和透过本质展示形象,统一地再现二者的内在联系有关!而这二者的内在联系,又超出了凡夫平时喜用的思维[巢臼]!

这种找出[佛的大爱]的意识,醒觉的越早越强烈,越会使我们的内心,早一天看清楚我们毕生的目标是什么形象,并发生本质的巨变!

[ 本帖最后由 百无一用是书生 于 2008-2-26 09:43 AM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2-26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要体会过一次这样佛的爱, 学人很可能会嚎啕大哭,既是感激,又是悲伤,几天几夜都不停止,白天沉浸在被彻底冲刷的心境中,夜里连梦,都是清晰耀眼的灿烂阳光

可是,我们怎么能得到,亲自体会过的一些文字的指引呢?

[ 本帖最后由 百无一用是书生 于 2008-2-26 12:03 PM 编辑 ]
发表于 2008-2-26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的一些答复和这个的解释一样的谬!
节录:
澄观道:“方丈师叔,那么他们为什么都带了兵器呢?”韦小宝合十道:“他们带了禅杖戒刀,声势汹汹,或许真是想杀本寺僧侣之头。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们自当刀来颈受,这叫做我不给人杀头,谁给人杀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有生故有灭,有头故有杀。佛有三德:大定、大智、大悲。众喇嘛持刀而来,我们不闻不见,不观不识,是为大定;他们举刀欲砍,我们当他刀即是空,空即是刀,是为大智;一刀刀将我们的光头都砍将下来,大家呜呼哀哉,是为大悲。”他在寺中日久,听了不少佛经中的言语,便信口胡扯一番。澄观道:“方丈师叔,这大悲的悲字,恐怕是慈悲的悲,不是悲哀之悲。”

  韦小宝微笑道:“师侄也说得是,想我佛割肉喂鹰,舍身饲虎,实是大慈大悲之至。那些喇嘛虽然凶顽,比之恶鹰猛虎,总究会好些,那么我们舍身以如恶喇嘛之愿,也是大慈大悲之心。”澄观合十道:“师叔妙慧,令人敬服。”韦小宝道:

  “昔日玉林大师曾有言道:‘出家人与世无争,逆来顺受。清凉寺倘然真有祸殃,那也是在劫难逃。’我们一齐在恶喇嘛刀下圆寂,同赴西方极乐世界,一路甚是热闹,倒也有趣得紧。”
发表于 2008-2-26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韦小宝的话语里包含有对藏传佛教的诽谤,引用之实为不智。把一本小说的几句貌似佛语的话看成经典到处引用,实为不智。不智1:不敬三宝;不智2:信相似佛语,轻视经典。

楼主显然认为观察理解佛陀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都属八股文之引用,略显空谈。孰知行者就是通过闻思学习这些经典内容,确立一个正确的标准,用于矫正自己的身心举止。不仅行者如此,即便世间一切法都是如此,如恶法:世间的贪污腐败也要有个规矩,入这个行,行这个八股呢!!!
 楼主| 发表于 2008-2-26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上

楼主显然认为菩提心不是一个概念,而是具体的,充满空气中,处处触摸得到的法!

楼主显然认为回答这个问题的确应该从观察理解佛陀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并且融会贯通始,
而上面所给的那些引用,显然不属于这个范围 !

引用经典的概念可以,但直接作为自己的理解,就是食古不化,脱离自己的修行,不能不折不扣地击中我们偏于一隅的[实执]思维及关于爱的价值观。 否则为什么不能把在自己生活中实际体验到的佛的[大乐中的大悲],用人人都懂的语言,充分准确 地表达出来呢?

语言只是一个工具,你真的明白了,不论怎样表达,都能与经论上的标准意旨,保持一致,并不是说,你用自己的话表达,就一定与经论本义,大逆不道地不相干, 可为什么闻也闻了思也思了,还对佛的不忍与佛的大乐,究竟是什么具体的心理形象,说不出个所以然,这正常吗?

大悲生活化,生活大悲化,对佛的大悲心,学人偏偏只能在极其有限的汉版文字上来回重复,雾里看花,你不觉得这很急迫的要重视起来和改变吗?

[ 本帖最后由 百无一用是书生 于 2008-2-26 01:19 PM 编辑 ]
发表于 2008-2-26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显然能够理解在小学学过的1+1=2与陈景润所耗费的一箩筐的白纸证明的1+1=2不是一码事。
楼主显然明白生活化,大悲化不是看几页书都融会贯通,否则研究佛学的,背几个名词,嘴巴说的溜就是证悟了。
楼主显然认为所谓的“急迫改变”的是能用跟多的词汇,经典上的,生活上的,现代各行各业通用的词汇来嘴巴很溜的说出来。然而,世间的种种不同的国家、民族、行业的语言,你真有时间都能熟练么?
楼主显然很清楚,花时间研究精通两门语言的时间,足以用来研究一门汉学的、或者藏传的佛学经典,并融汇贯通了。但嘴巴很溜是不够的。
发表于 2008-2-26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也火 于 2008-2-26 12:51 PM 发表
韦小宝的话语里包含有对藏传佛教的诽谤,引用之实为不智。把一本小说的几句貌似佛语的话看成经典到处引用,实为不智。不智1:不敬三宝;不智2:信相似佛语,轻视经典。

楼主显然认为观察理解佛陀的言行举止、心理 ...


佛陀的大乐,你们把他误解为快乐。
这个和韦小宝曲解不是一样的?他还不是修行人呢。
 楼主| 发表于 2008-2-26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风:显然您需要听一个故事
  
  弟子:师父,这个人显然认为……
  
  上师:你有神通、能看到他的心吗?

再奉送您和[韦小宝]一句,如果您觉的此帖荒诞,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本帖最后由 百无一用是书生 于 2008-2-26 01:52 PM 编辑 ]
发表于 2008-2-26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样,你的意思我们谁都不会明白的,因为我们都不是觉悟者。
你也不用上来发表。
你就恒处你的大乐吧。
我们也为你活在大乐中,由衷的高兴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8 14:34 , Processed in 0.0441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