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的宗教系不是有了这课程?
但我以为: 学习佛法,不在于你有没有佛法的教材,开了佛法的课,要想完成佛法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上师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佛法和学生,和学生肯不肯为了追求真实的人生, 吃草也干的痴迷探索!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佛法教育决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和理解层面的事,它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佛法教育者与学生,能否做到“心心相印”能否传递真理带给这世间的震撼。
离开了美好的人对人的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今天我们所呼唤的“佛法教育”也正应如此。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看,一位上师把佛的教育思想与他本人身体力行的实践中,体现出来的伟大的师爱,彻底奉献给学生,不但对今天的佛教教育现实,有着强烈的针对性,而且与目前党和国家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息息相通。也正因为如此,今天的每一位传播佛法的教育者,都应重温一下昔日高僧大德展现师爱的美德,感受他们那对学子的一颗晶莹纯洁的爱心,不但应该而且很有必要。因为教授佛法, 就意味着彻底无私的奉献爱。由此他的学生才能逐渐从习惯了[拿],逐渐走向[给]的阶段!
从古到今,佛教教育在人们眼中都是充满无私奉献精神的神圣事业。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的今天,一些教育者自觉不自觉地习惯用商业化与功利化的眼光来把它当做一种职业来衡量,以致逐步丧失了最崇高的精神境界。麻木、冷漠或者虚伪、势利弥漫在一些上师与弟子之间,致使佛教的教育变质贬值。教育者因此失去了师长本身的“人格长城”,佛的教育也因此失去了“心心相印”的情感魅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师生天天背诵慈悲心咒,也是空洞的肤浅的模式,与佛教真髓渐渐脱节,越走越远。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权对这种“走错了路”的佛教教育,给予正直的抨击!
一个伟大的教育者,他一定会丢开判官的面具,和“我管你从”的君臣关系。对学生的心灵世界,一定会有细腻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他们有一颗真诚博大的爱心同时又是一颗纯洁无瑕的童心!他会用佛陀的智慧,打开学生心灵的枷锁,头脑的枷锁,用科学和严谨的态度,极力锻炼学生,使他们得到观察,质疑,假设,实证,推想,会通,分析,正确,种种能力和态度,去探求真理的源泉。学生之所以要拜师,佛教之所以最注重师生要长期接近,正是要师生可以在心灵上到生活上共生活、共甘苦,亦师亦友地帮助学生在积极活动上行走。这样,学生才会接受师长的人格感化,锻炼自己的解脱的习惯,并且落实在生活中!!!
这不才是学生从信赖---到信仰,所必须经过的实修之道吗?
正是这样真诚平等的态度,不但使一位师长赢得了他所有学生的由衷爱戴,也不仅使他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更重要的,是使他把佛陀的教育真髓,点燃到了每一个灵魂的深处!培养出“追求真理, 敢于承担责任的真人”。这是最自发真诚的心中,建筑起来的师道尊严,决非那种刻意营造的唯师是从的专制色彩者, 所能赢得!!!
教育如果能创造什么奇迹,那它一定是启发了学生自己走向自我完满的教育, 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自立和立他,这种能力的具备,才是学人解脱的前提!
[ 本帖最后由 百无一用是书生 于 2008-2-20 04:15 PM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