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82|回复: 19

《闻思修的次第、多闻的必要性及对三种学修模式认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看到一篇沉默的好贴,http://www.gelupa.org/bbs/forum. ... p;extra=&page=2  第18楼!

  顶之犹恐无济于事,所以不惜抄袭,改编,重开新帖以示众:

《闻思修的次第、多闻的必要性及对三种学修模式认识》

一、不应急于实修

或认为,道次第是用来实修的,因此对道次第不需要仔细学,只需要学学掌中解脱、速道之类的实修引导教授就可以去修了。仔细学道次第是没有必要的,赶紧按照实修引导修出觉受来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对于这些人来说,单从学修道次第的角度来说,应该随自己的因缘环境、尽自己的能力对道次第的相关教理做相当程度的多闻深思,力求把道次第的道理学通。并在学的同时,随份随力地将所学用于实修,以求转变内心。如此方为较为妥善的学修道次第的方式。《菩提道次第略论释》云:“行者当知,闻多则思广,思广则修大也。即以去恶而论,不多闻与思,於应断应证方便,了知详尽,则至实行去恶时,亦必不能迅速而彻底也。”阿扎仁波切答弟子问,问学习道次第的要领是什么?…………要注意三点:一是首先正确全面理解教理后再来修,二是不要脱漏了某个环节,三是不要跳着修,要按照次第、逐个观修。

二、应当随力多闻

就对整个显密教法的闻思修而言,那种乐于简单,认为不需要学那么多的看法更是极端错误的。关于闻思修的次第及多闻的必要性:

首先引至尊宗喀巴大师所造论著正理略做证成:

1、《证道歌》(宗喀巴大师造,仁钦曲扎译)中说:“最初常求广大闻,中达经论皆教授,最后日夜勤修持,一切回向为弘法。”、“痴迷暗覆取舍处,正闻明灯未洞烛,若于正道未了知,如何趋入解脱城?是故我于慈氏主,南洲六胜二庄严,所有大论细研习,不以偏粗为满足。”(此中第一个摄颂颇为著名,有多种译本,例如:最初广大求多闻,中达经论皆教授,至后昼夜勤精修,一切回向教弘昌。又如:先是精进求多闻,继而诸论作教诫,再是昼夜勤修持,皆为回向教昌盛。)2、《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三云:愚痴之因,謂近惡友,懈怠懶惰極重睡眠,不樂觀擇,不解方廣,未知謂知,起增上慢,上品邪見,或生怯弱,念我不能,不樂親近諸有智者。如云:「懈怠懶惰近惡友,隨睡眠轉不觀擇,不信能仁最勝智,邪慢所覆而輕問。心劣自眈以為因,不信親近有智士,並其邪妄分別毒,及諸邪見為痴因。」
故又云:「恭敬承事可親師,為引慧故求多聞。」謂應親近智者,隨自力能而求多聞,若不爾者,聞所成慧思所成慧皆不得生,是則不知修何法故。若有多聞,由思所聞法義,能生思慧,從此能生廣大修慧。如吉祥勇云:「寡聞生盲不知修,彼無多聞何所思,故應精勤求多聞,因此思脩生廣慧。」慈尊亦云:「三輪諸分別,是名所知障,慳等諸分別,是為煩惱障。除慧無餘因,能斷此二障,聞為勝慧本,故聞為第一。」《集學論》云:「應忍求多聞,次當住林藪,精勤修等引。」自釋中云:「不能忍者,則由厭患,不能堪耐,退失聞等。」無多聞者,則不能知靜慮方便,淨惑方便,故應無厭而求多聞。」《那羅延問經》云:「善男子,若具多聞能生智慧,若有智慧能滅煩惱,若無煩惱魔不得便。」是故聖道最勝命根謂擇法慧。慧無上因,謂於無垢經論勤求多聞,以諸教理善為成立。然諸欲修法者,尚不能知聞為必須者,是由於修時不能定解,必須觀慧思擇而修,反顛倒解,不須多聞過失所致,故自愛者,應棄此過猶如惡毒。大瑜伽師云:「覺窩瓦,欲成佛一切種智者,不於牛負量經函辨其所作,而將掌許若講若藏,皆無所成。」樸窮瓦開啟經卷安置枕前曰:「我等是學者故,縱未能看,應於此等而發願心,若不知法云何能修。」…………迦摩瓦云:「若謂修法何須求知,是自失壞,我寡聞者易生此失,易說修行不須求知。然修法者,實定須知,縱於此短壽未能圓滿,須不失暇身,相續多聞。若謂修者不須,說者乃須,說說法師易生此罪,以修者尤須故。」
如是修者慧及慧因多聞,不容或少,應獲廣大定解,然此定解於未知修時,必須觀察修者極難生起,雖自許為受持三藏之法師,亦多認為修之前導,或僅為佐證,非實教授。由此因緣,說欲速成佛則須勤修,欲利聖教則須多聞,內自修與利聖教別執為二,此是矛盾最大狂言,以聖教中,除教證法別無聖教。前者是令了知修行之軌,後者是令知已予以實行,故修行能無錯謬者,即是最勝住持聖教。又能無錯住持修證之聖教,必依無錯了解教法故,故先知多法者,修時即應修彼法義,不可忘失,若先未知亦勿怯退,當隨慧力而求多聞。復非聽聞此法,別修他法,即所修處而求聞思,故又不應唯修一分,定應依止,初業菩薩所修圓滿道之次第。若慧劣弱即令修彼,若慧廣大或初雖微劣,由修習故增廣之時,將此道次漸為增廣,能與一切清淨經論相屬而修,亦非定須別求多聞,故凡圓滿無錯教授,略亦能攝一切經咒大小諸乘道之宗要。若廣開解亦能遍入一切教法,未獲如斯教授之時,於少分修易生喜足,然於聖教全體修行宗要,難獲定解。故應親近良師,淨持尸羅,數聞教授,每日四次修習所緣,至誠祈禱師長本尊。又由多門積集資糧淨除業障,若能勤修此圓滿因,其慧倍復殊勝增長,乃能生起澈底定解。如先覺云:「先所聞法令心總現,數數思惟稱量觀察,若忘其法專學持心,則無助伴。」故上修者是上法師,中品修者是中法師,凡所修法即知彼法。若由是思定解堅固,則諸惡友唱說,善惡一切思惟,皆是分別悉應棄捨者,自知法中無如是語,良師不許,便能不隨彼轉。若無此解有信無慧,見哭則哭,見笑則笑,隨他所說覺為真實,猶如流水隨引而轉。《三主要道根本颂》(宗喀巴大师造 仁钦曲扎译):"如是三主道诸要,子能如实通达时,当依静处起精进,速疾成办究意愿。"此是多闻比丘洛桑札巴贝 (善慧名称吉祥)为擦廓长官阿旺札巴(语自在称)所作的教诫。

后以事例略作证成:

1、大师行传:一世帕绷喀仁波切学修故事:《三主要道笔记》(仁钦曲扎译)中说:“在孩提时代,大师(指第一世帕绷喀仁波切,引用者注)便显露了非凡的功德,七岁那年,由当时的一位大德却杰•洛桑达吉(法主•善慧宏扬)摄受……帕绷喀大师在色拉寺的生活并不出名;他只获得“林赛”格西学位,也就是说只通过了本寺的考试而未去参加最高一级的“拉然巴”格西学位的角逐。大师从色拉寺毕业之后,又花了二年时间在上密院学习……帕绷喀大师完成学业后,便长时期亲近达波上师,并在上师所居山洞的附近闭关专修“道次第”。达波上师每教完一个道次第所缘类,大师便离去实修,稍后再回来陈述自己所证的情况。如果他获得一定的证德,达波上师就进一步教下去,大师又再离去实修,就这样来来回回一直持续了十年!” 宗喀巴大师《三主要道笔记》(第一世帕绷喀仁波切,仁钦曲扎译)中云:宗喀巴大师从17岁到36岁间广作多闻,36岁时,因至尊文殊的激励,舍事专修,观上师与本尊无别而作启请,并忏罪积福,积聚众多资粮,行持4年,通达一切经论皆是教授。其后从38岁至53岁之间,不是偏面,而是对显密全圆教法加以实修。所以不像某些人仅满足于证得内外共同功德的一小部分,而是如经教中所说的那样获得标准的证德。。。。。。。纵观宗喀巴大师的一生,可用大师自己的四句话来概括:“最初常求广大闻,中达经论皆教授,最后日夜勤修持,一切回向为弘法。”俗语说“言传不如身教”。宗喀巴大师的一生就是菩提道次第教授的生动体现和绝妙注释,立志行菩萨道者应该多多阅读大师的传记。
2、从流传至今的学制看:格鲁派显密学修制度也能说明了闻思修的次第及多闻的必要性。依格鲁派的显密学修制度,僧人们通常都是先花十数年时间深入闻思五部大论乃至格西毕业后进密宗院再闻思密法经典。在此阶段是以闻思为主的,禅修为辅的,待显密教法通达后,再依各自因缘择静地专修以求实证所学。联波仁波切在任杰老师正式讲《略说观修三宝的功德和意义》前的开示中说:过去三大寺庙中的格西,他一辈子要学的是什么呢?主要学的就是宗教的哲学,也不是他每天去打坐打坐,修行修行,不是这样!格鲁派它的提倡法是怎样的?先要学好,学好了以后才去修行。这个跟别的有些宗派不太一样,它(格鲁派)的修行方法是不一样的。它认为先把佛教知识一定要掌握,掌握了以后再去修行的话,修行得快。它也不是一开始就要坐禅、一开始就要修行,不是这样的!格鲁派里面的那些高僧大德、那些格西从出家以后,就开始学习,主要就是学习的理论知识。他反复学习、反复研究、反复观察,自己对佛法的理解是这样,然后要去研究:这个学派的分析是怎样?那个学派他的分析是怎样?这样才是辨经,要辨经,要提出自己一些不同的解释。当然,格鲁派的很多法师在学显宗的时候,可以接受一些密宗的灌顶,但是最终的修行,是要在把这些学完之后才去修行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对三种模式的认知:

1、嘉瓦仁波且在讲《心经》时对此也有一段开示:以前印度的大成就者,例如龙树、提婆师徒,无着、世亲兄弟,以及八十位大成就者,他们都是长时间在经论中精进学习而获得成就;也有少数人,是依止善知识,透由有证量的上师的口诀而获得成就。西藏也是如此:多数是依据那烂陀寺大论师所著的论典,经长时间学习而成就;少数是依止有证量的上师,依口诀而成就。由此可知,历史上传教的方式有二种:一、是依据大论典,二、依口诀教授。上师具证量,对弟子教学时,根据当时的因缘,把自己的经验和觉受传授给弟子,中国历史上也有大师没有长期学习经教,以禅定的力量而得成就。但是以教法长远的发展来做比较,第一种方式,因所研习的论典都是由佛授记的大论师菩萨所造的论典,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抉择,破除一切邪见、疑惑,根据经论内容如实修行,可去除二障和错误,能无误的得到成就。第二种方式,是根据暂时的因缘而教授的,比较零碎,学者无法领会佛法整个扼要,所以是有危险的,对于后世学习的人不一定适合。以教法长久住世的眼光而言,第一种修学方法非常重要。

2、祈竹仁波切曾经开示(大意):噶当派的三个分支:教典、道次第、教授派。虽然现在不存在了。但是其实是对应着三种学修的方式:教典派对应着藏地僧人学五部大论那种方式。道次第派对应着我刚才说的以道次第为核心,好好学习广略论。教授派对应着直接按照乐道、速道去实修。但是,如果真的单纯依教授派的方式实修就能够获得圆满证德,必须是宿世根器非常好的人,对根器差的,根本不行;而教典派所对应的方式又不是大部分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因此最适合大多数的方式是第二种,即道次第派的方式。

3、《掌中解脱》中说:我的皈依处大宝上师叙述赤钦•昂旺诺布(语自在宝)的口传说,虽然现在不直接以噶当三派来命名,但不表示这三派不存在:研究五部大论者将大论与“道次第”合起来修,就是“噶当教典派”:如果无法做到这样;但慧力和精进还可以的人,闻思《道次第广、略论》而修,就是[噶当道次第派],这也不行的人,在《乐道》,《速道》等简略教授基础上,具足一切道的要点来修,就是“噶当教授派”。

四、结论:

上面三段话所涉及的三种学修的方式,大致可以涵盖了所有学格鲁派教法人的根器因缘,及所对应的学修方式。由于不同人的因缘、时间、条件等等因素差别很大,目前大部分人都没有足够的因缘福德按照第一种方式学修,很多人也可能不能按照第二种方式学修,甚至还有人连第三种方式都有些做不到。但是应知这是由于个人因缘条件所不允许而做的迫不得已的变通,而绝非我们就学这一点修这一点就足够了。除非你是宿世已经修得非常好的,大根器之人。所以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应该采取的比较正确的态度是:随个人的因缘、尽个人能力、进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广泛、深入的闻思,把相对正确完整的佛法知见建立好;并同时努力训练将所闻思的用于实修。
虽然我们这一世由于因缘条件所限,我们不能对整个显密经教做圆满的闻思修,但是我们要努力去在自己的因缘条件所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去深广地闻思修。我们这样去做,甚至这一世能够做到多少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培养对圆满闻思修整个显密经教的好要心和习气。只要我们能够这样努力地去做,由于这一世培养了强烈的这方面的业力和习气,下一世无论是还在此娑婆世界修行还是往生诸佛净土,界时业力成熟、习气现起,我们就可能具足最圆满地闻思修整个显密经教的因缘,而能如莲波仁波切所说“掌握了以后再去修行的话,修行得快。”最终能够即稳妥且快速地获得最圆满的成就。


[ 本帖最后由 Tenzin 于 2008-1-11 03:27 PM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1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分享
发表于 2008-1-11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
又多知道了一点。
发表于 2008-1-11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
发表于 2008-1-12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

又学到了好多 随喜
发表于 2008-1-12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嗯,静风的回应也不错,转载一下

呵呵,难为了莲花师兄引了这么些经纶,看得我眼花缭乱。格鲁派的出家人假如6,7岁开始学习的话,25岁左右拿到学位。从30岁左右到后半生开始侧重实修。从一生的时间来看,可以说前20年主要是学习,后20年主要是实修。学习的时间长的原因,我想不但是多闻后修行快,而且还有住持正法需要的考虑。其他藏传三派大多不主张学习这么久时间,以噶举派来说,大约是学8,9年。止贡噶举更短些。即使格鲁派内部来说,不同的师父也有不同侧重。以在家人看,按照出家人的时间段来分配,假如20岁开始学习的话,40岁以前以学为主,40岁以后以修为主,对比出家人,似乎也是比较合理的分配,不过40岁似乎有点晚了,体力身体不大行的时候,恐怕修行也不一定有很大效果。当然这问题归结起来可以说多闻到何种地步,可以把主学变成主修,特别是对在家人来说。比如学过几遍广论算,但恐怕这也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标准,最后归结起来,也只能靠来自传承师父的特点,比如有的师父团体就一直学广论不教禅修。另外的可能是教了一个禅修依轨就离开了,剩下的只能靠弟子们不断诵持这个依轨了。这也许有些无奈的非佛法因缘等原因。

当然我们要首先扣除两个极端,或者只多闻不禅修,或者只禅修不多闻,我相信任何人都不会说自己是这两个极端的人,即使它们确实有点是。刨除这两个极端的话,修行人必定是还是各有侧重的,剩下的是什么,大多是自己的感觉了。目前汉地学人既没有考试制度来定义多闻的多少,也没有上师在身边亲近的教授。经过自己多方面的看书阅读经轮,然后到上师面前说,哦,师父,我现在似乎已经完成了主闻的部分,该进入主修了!这似乎也很难发生,因为你的师父又怎知你闻了多少呢?

当然,我们可以定义一种最理想的方式,比如以每天花在道次第上的时间为1小时来假定,可以用45分钟的时间用来闻思,15分钟时间集中诵持一遍有缘颈严。而每年要是能再拿出10天左右的时间来闭关,按照21所缘进行串修。这无疑是对于多闻,单修,串修都比较理想不偏废的生活。这肯定比花10年时间一直在研讨广论的文字,或者比每天诵持两小时的依轨却不怎么看书好多了。但是这种理想的生活也不是完全理想的发生,剩下的也只能随缘的靠师父的教导和自己的感觉去调整。

对于在家人来说,以教典派的传统,恐怕是力有所不及,以教授派也许有些不甘心。以道次第派为标准,似乎更可以普遍一些。那么永嘉活佛在回答以道次第为主修的说法,也就更加适用了。以改变内心来作为修的话,这并不只包括道次第为主修的时候,学习格鲁教法和其他任何佛教都应该是如此的。也许我们提到主修和主学的分别时,主修更多是指坐上的禅修。当然首先还是应该说,只有长时间的念诵而对于教理不怎么通的修法,并不一定有很大的意义,对于道次第修行尤其如此(对于一些密法依轨也许还是很有意义的)。不过从另外的角度看,自从格鲁派传入汉地后,对于道次第的传承,却也有些太偏重闻思,在禅修上几乎却并没有怎么起步。当我们说闻思为主的时候,又有几个格鲁派的汉人学人有机会去尝试过像帕彭卡任波切当年的那种禅修道次第的方式呢?我看还是没有的,因为至今也没有上师在汉地有机会这样传过,在海外倒是有了一些。是不是可以说,我们现在也只能被迫的以多闻为主了呢,呵呵。当然我认为,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去尝试禅修,绝对是有益的。
发表于 2008-1-12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我正需要看!
发表于 2008-1-12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闻思与实修不偏废是在家人比较现实的模式,上次讲寺的出家师来我们这边时好象提到一个比例的问题,年纪愈轻,闻思比例愈大,过了五十岁,实修的比例大过闻思

哪些师兄具体操作的好的心得,分享一下吗?
发表于 2011-4-7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来

供大家学习。
发表于 2011-4-8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顶!
发表于 2011-4-8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闻思即是修,也来顶起这篇。
发表于 2011-4-8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支持
发表于 2011-11-30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又有人在说多闻不如实修,而且错引经证,故顶起来,供大家参考!
发表于 2011-11-30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恨善根甚微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07:29 , Processed in 0.03446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