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了了 于 2016-10-11 15:44 编辑
另外一個道理要講的是:我們不用說大乘的佛教徒,連小乘的佛教徒對空性都應該要學。當然,這句話尊者是常常講的,大概前幾年他這個方面講得比較多一點,以前他沒有這麼講,這也有原因。因為我們現在很多大乘的佛教徒根本不知道這個差異在哪裡,然後很多大乘的佛教徒都沖著去學南傳、學小乘的佛教,他們不知道也不清楚這兩個差異在哪,所以這是有點危險的一個階段,比如說:好像大家要去什麼地方閉幾天的關,這是南傳很熱乎的一個局面,很多這種情況。其實以前,這些問題也在,大小乘的差異也在,比如說:我們學習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論》第九品的話,後面他就會講到小乘有一些問題,月稱菩薩也一樣這麼提出來過,連無著菩薩、彌勒菩薩都有提出大小乘的差異。所以,這個不可以說是尊者講的,而是以前就是這樣,以前是常常提的。他們提出什麼來?就是:小乘雖然是說斷除煩惱、解脫阿羅漢,實際上你們沒有修空性,無法斷除煩惱,無法成就阿羅漢。像這句話、這樣子的辯論,我們常常看到,這是月稱菩薩、無著菩薩、寂天菩薩、包括龍樹菩薩這些祖師們都談的一個事情。所以,如果我們大乘行者對於這些沒有瞭解,沒有瞭解龍樹、無著、月稱、寂天菩薩他們對於大小乘差異的觀點和立場,就造成:好像大小乘沒有什麼區別,甚至小乘比大乘更殊勝的錯覺。這是這幾年比較嚴重的的問題,尊者的開示中也常常會談到。所以,我們現在講:第九品智慧品的空性,是站在我們大乘的立場看菩薩怎麼修,這就是前面講的那部分。 另外一部分,不要說我們大乘的行者,從大乘的角度來看小乘:你們沒有學空性,你們追求的阿羅漢果,還是達不成。所以這句話我們也要瞭解。就是小乘的佛教徒雖然一直講補特伽羅無我、講四聖諦,但是就像寂天菩薩他們說的一樣:第九品是你們小乘的佛教徒也要學的。我就是這個意思——《入行論》第九品空性的法,是連小乘的佛教徒也要學的一個東西,就是:你跟著釋迦牟尼佛了之後,對於空性,大乘的佛教徒不用說要不要學,空性是連小乘的佛教徒也應該要學要修的一個東西。原因是什麼呢?只有修補特伽羅無我,沒有修法無我,沒有修空性的話,執著心就沒有斷;執著心沒有斷的話,就會變成內心裡面還是會有一些不平靜的心所,這就是煩惱。如果法我執這種執著心在,煩惱肯定在;煩惱在,當然就會造業,身口意裡面冒出很多東西被這個執著心干擾了之後就會造業;造業就會有輪迴,所以不可能解脫,原因就在這裡。所以,沒有修空性,就無法斷除煩惱;沒有斷除煩惱,就會造業;造業,就會有輪迴,就不可能獲得解脫。我們要瞭解——小乘的佛教徒,雖然講到四聖諦、四念住等等,比如說:先對四聖諦的道理怎麼理解(這些詳細的有解釋),修的時候如何透過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這樣的三十七菩提分的成長來修?這也是小乘講的很細的。但是,這裡面修的時候,好像有個法我執一直在,比如說:他們(小乘)觀我們的五蘊、觀我們的身體、觀我們的感受,這些在觀的時候,他們就把它當成真的在那裡、真的是存在,比如:講觀受是苦的時候,他們(小乘)說受是在的、苦是在的,他們沒有把它當是一個找不到的,沒有把它認出來——它是沒有自性、沒有什麼真的一個存在。沒有修到這個的話,執著心還是在的。所以,這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小乘修四聖諦、三十七菩提分的時候,我們要瞭解這個裡面,大乘的中觀、唯識的意思是小乘的問題在哪裡?他們的問題在於:沒有修空性,沒有修法無我,一直有法我執。法我執在哪裡?當觀身不淨,觀受是苦等等的時候,法我執都是在那裡的,好像不管身、受、心、法等等,都是可以找得到的,都找得到就是都是執著,這個執著心在,心裡面就一定會有一個煩惱。當然,我們沒有那麼仔細學的話,就感覺觀受是苦已經修得很好了,沒有更特別、更深入的分析的時候,就不會有感覺,真的深入分析的時候,也會有問題,所以就是現在我們講的:小乘他們修的時候,有法我執跟執著心一直在,它們是怎麼樣在的?這是我們需要瞭解的。比如說:雖然這些四聖諦和三十七菩提分有修,但是同時對這些的執著心一直在;這些執著心在,當然就會有執著。也是因為這樣的緣故,所以小乘的修行人對於釋迦牟尼佛開示的空性的法,必須要認同,必須要學習。因為你們(小乘)智慧的緣故,你們現在不能接受,但是你們不可以違犯,你們對這個一定要慢慢的接觸——這就是無著等等大乘的一個立場,給他們(小乘)開示的,一樣也是《入菩薩行論》第九品。我們在外面口頭上說自己是大乘的行者、是大乘的佛教徒,但是我們的心,實際上真正的連小乘的佛教徒都不如。不管小乘的佛教徒也好、大乘的佛教徒也好,空性是不可以捨棄的一個東西。 .....
以寂天菩薩、以中觀應成派的立場來說,他們的要求是什麼呢?他們的要求是——斷除「我執」也需要生起空正見,意思就是:對於「我執」,中觀認為小乘宗義者你們認的這個「我執」太粗了,還有更細的「我執」你們沒有認出來。所以,中觀應成派要求的斷除「我執」,就必須要生起空正見,他認為:要斷除「我執」,這些細的「我執」也是要斷的,如果細的「我執」沒有斷,細的煩惱一樣也會生起;細的煩惱生起,細的業一樣也會造;細的業造了,也一樣會輪迴,只是你們小乘的宗義者或者是小乘的佛教,你們沒有認出來這個內容而已——這就是月稱菩薩、寂天菩薩、龍樹菩薩這些中觀的祖師們,他們特別對小乘佛教辯論的一個道理,中觀一直說:小乘你們修的無我,沒有達到法無我,沒有達到空性,所以你們還是沒有辦法斷除一切煩惱,所以你們講的斷除煩惱並沒有達到真正的斷煩惱的標準,一樣的——你們講的阿羅漢,也沒有達到真正的阿羅漢的標準。龍樹那個時代就有很多這樣的辯論,那時候龍樹中觀是一直贏的。現在,我們也要瞭解這些法,因為如果不瞭解,我們漢地的大乘佛教徒,因為對過去龍樹祖師那個時代的辯論內容不懂的緣故,就去欣賞小乘南傳的修行,當然小乘的修行也有很好的,這沒錯,但是大乘和小乘的差異要認出來,如果沒有認出來,確實會有沒跟隨大乘的龍樹的感覺,自己該跟隨的沒有跟隨——我覺得這樣不太對。所以,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對於漢地一直出現的南傳佛教好像很熱火的情況要小心(以前沒有那麼嚴重,大概這七八年),可能以前沒有必要那麼小心,對於現在這樣的狀態,我們一定要好好瞭解龍樹、月稱、寂天菩薩他們對於大小乘中空性慧的區別。第九品裡面會談到,會把一些小乘的毛病點出來,這個我們也要好好學習。
—— 雪歌仁波切2015《入行論智慧品》第一講
PS:仁波切講得這麼詳細,樓上的就算不同意仁波切的見解,起碼也應該明白,每一個系統有它們自己的觀點與相應的教授方法,我們四處混,大概的結果如果不是在原地踏步,也不過是“華山論劍”(金庸小說中的第二次,不是第一次)、與人侃侃樂一下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