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17|回复: 18

他山石话---看一段对藏传因明不顺眼的文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5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藏地的因明,大家都说它发达,但说实在的,因其理论缺陷,所以有些地方它实际上还不如汉地因明,比如说藏地的因明辩论,虽然汉地缺少这个,可藏地的这种因明辩论,其实只能使自己对自宗教义掌握得更好,他根本没有了说服别人的能力。我们可以看大理路、小理路以及宗喀巴大师等的著作,都是这样。最有名的是《摄类》,把每一个名相都作严格的定义,让人先共许这定义,可这样一来成了成系统的共许,大规模的、成系统的共许,恰恰成了自宗之内了。要是自宗,恰恰成了因明中说的先禀承宗,这就是错误的宗,这恰恰消解了因明保驾护航的功能。只有在双方本不共许,临时找出一个双方的平衡点,以此为基点才行,不共许的当然是宗体,平衡点儿应该就是因、喻等。这就是藏地因明被祖师们给化妆了。”

    -------刚晓《在西园寺唯识论坛上的发言》
    http://www.lingshh.com/gxwj/zxywsltsdfy.htm

[ 本帖最后由 pengcuo 于 2007-10-25 01:57 PM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5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看这篇文章,同一作者:

《唯识因明之二十八:关于佛教因明的共许问题》

http://www.lingshh.com/gxwj/yinminggongxu.htm
发表于 2007-10-25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晓的东西,不看也罢。说因明或者摄类学先规定好自宗,在实际中无法应用,只是他的井蛙之见而已。佛教历史上对外道的辩论以及各宗见的辩论都是建立在双发极成共许的前提下,而不是强加自宗观点与他宗或他教之上。
譬如中观跟唯识辩论,如果中观说:一切法皆无自性,以般若经如是说故。唯识定不许,以唯识不许般若经是了义故。真正的中观跟唯识辩论,也没有拿般若经如是说作为论据的。反之,唯识跟中观辩论,同样也无拿解深密经作为论据的,以中观也不许故。
连这因明最基本的知识都不懂的话,刚晓无论讲解什么因明,只能把人带入错误的深渊。智者当善为辨析。
发表于 2007-10-25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如果是几年前,我可能还是耳朵根子软,先听到谁,就先信谁!跟猪一样,得啥吃啥!

现在我懂得:打架还得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呢!

若没有和此人同样的水平和高于此人水平的人,同时辩论,亮出观点,

我绝不会轻易认为刚晓有理,并且给宗大师下定义,因为到我染指给宗大师下定义的时候,非得等到我的理证双料,都赶上或超过宗大师时!否则青蛙如何知海?不是说,有胆就敢自许的!你所说的子丑寅卯,要经得住时间的检验,要经得住多家大德雪亮的眼,否则与蛙鸣又何异?

正如您所说,我对刚晓的印象不错,但他这篇帖子,代价可太高了!

[ 本帖最后由 一板一眼 于 2007-10-25 02:05 PM 编辑 ]
发表于 2007-10-26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藏传佛教的因明已经不用过去的宗、因、喻了。

如多识仁波切说:
第三个阶段是创新的阶段。宗喀巴以后,很多东西既吸取了印度的,又发展了很多自己的东西。比如说因明上的宗、因、喻,这个模式藏传佛教已经没有了。我们用的是一种驳论的办法,非常简单的一种驳论的办法,现在普遍使用,没有“喻”。对方提出一个观点,我不立自己的宗,就根据对方的观点来推论,来反驳对方,就顺着对方的思路往下推,推来推去,矛盾就显现出来了,就是归谬法。


为什么“应承派中观”在辩理时不立自宗,就是应用“归谬法”来顺着对方的思路往下推理,进行反驳的,所以“应承派中观”,也称作“反驳派”或“驳论派中观”。
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学习因明,对于正确理解与掌握“应承派中观见”的重要意义!!!
难怪格鲁经学五部大论中,因明排第一位,是学僧必学的!
有些人认为这里不宜谈因明,直接学“三主要道”就可以了,孰不知这是浅见!要竖立三主要道正见,就用得着“因明”的推理与思考,否则就难说是“理信”了。
发表于 2007-10-26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归谬法关键是要准确理解对手的所讲的内容,而不是玩弄几个词句,绕来绕去。对手又岂能信服。

而要理解对手,仅仅归谬岂能完成。

把“应承派中观”等价于“驳论派中观”,有些荒谬。
“驳论”仅仅是一种语言的技巧,怎么能够反映 “应承”所表达的观待而立的应承哲学命题。真实缺乏逻辑的胡扯联系。庸俗化。
发表于 2007-10-26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应承派中观”等价于“驳论派中观”,有些荒谬。
-------------------------------------------
请师兄慎言,先把“应承”是什么搞清楚了再开口比较稳妥。
“应承派”也叫“驳论派”,为什么呢?如果对中观正见略有学习,也就知道了。
发表于 2007-10-26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强调一下。
  “驳论”仅仅是一种语言的技巧,
“应承”所表达的观待而立的应承哲学命题。
当然,所谓略有学习,不必是把两个名词内涵硬要扯在一起。
应承需要用驳论,但不必是所有驳论都是应承,也不必一定在任何场合用驳论。两者内涵与外延并不相同。虽然内涵有所交叉。
当然,除非把这两个名词的意义与外延强制等价,那就是修改词典的问题了。

如果非要把应承指定一个语言的技巧,则自续也可找个语言技巧划等号。唯识也可找个语言技巧划等号。。。。。

[ 本帖最后由 风也火 于 2007-10-26 05:48 PM 编辑 ]
1-asd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0-26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7-10-26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驳论”仅仅是一种语言的技巧,
“应承”所表达的观待而立的应承哲学命题。
----------------------------------------------
师兄,应承有立自己的哲学命题吗?
所以说,请把应承是怎么回事搞明白再来说话。否则,呵呵,怕是会又被人偷笑呢。:P
发表于 2007-10-26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asd 于 2007-10-26 08:13 PM 发表
嗨,喜饶师兄,我前一阵一直在看刚晓法师的《汉传因明二论》,原来是井底之蛙,那怎么办?
你有什么比较好的书推荐吗?

译为汉文的因明著作可能不多,我知道的也就是几本,譬如宝僧法师翻译的毛尔盖大师的《因明学入门》、杨化群的《藏传因明学》等,可以先参考。不过因明这东东,有老师都未必搞得赢,何况自学。因明学入门是一些因明术语、概念等的解释,没有辩论的论式在里面,似乎容易学一些。《赛仓·摄类学》也由一位法师译为中文,不过尚在校润中,希望可以尽早出版。
因明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0-26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7-10-26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因明 于 2007-10-26 09:06 PM 发表
不过因明这东东,有老师都未必搞得赢,何况自学



不知师兄为何不用懂字而用赢字?

:funk: 土话,“搞得赢”就是搞定的意思。
发表于 2007-10-28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你确实有发表任何言论的自由
做为一个师兄我劝你还是先将一些基本概念搞清楚才说话 免得无益自他
原帖由 风也火 于 2007-10-26 12:42 PM 发表
归谬法关键是要准确理解对手的所讲的内容,而不是玩弄几个词句,绕来绕去。对手又岂能信服。

而要理解对手,仅仅归谬岂能完成。

把“应承派中观”等价于“驳论派中观”,有些荒谬。
“驳论”仅仅是一种语言的 ...
发表于 2007-10-28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刚晓法师的关于作者创建因明的目的以及藏传因明发展的结果时候,指出。因明最初创建目的自利 与 利他部分。而总大师发展的部分,由于大量规定术语自宗给定的内涵,所以宗大师的发展实际在于自利的部分。这也就是说,所谓于他宗辩论,获取胜利的共许部分并无长足的给与发展。这也不是宗大师的目的。
正如我在其他帖所回所指出的,因明逻辑体系的不足,是通过宗大师建立的修学制度给于地要求不足的。这是宗大师悲心与智慧的结晶。
正如刚晓法师所指出,我无论如何,都只能站在我执的立场上说话,我自己的知识体系说话。我不会因为有个大师怎么说,我就能够立刻认同某个大师怎么说。
接受事实,依赖的除了逻辑无可辩驳的力量,还要有勇气。
在我的知识体系中,驳论一直仅仅是语言技巧。这没什么不妥。
正如,一些对驳论毫无认识的师兄认为的那样,驳论代表着应承中观。
大家有着不同的先入为主。
无论驳论这个词汇将来的发展如何,他的创造仅仅是表达一种语言技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8 23:45 , Processed in 0.03546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