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606|回复: 45

见悲青增格西所述本派所理解的唯识宗对如来藏的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4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如来藏,一直是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汉地很多宗派都是奉所谓“如来藏见”为最高见地的,并有所谓性寂与性觉之争,然而这只是观照角度不同所彰显的二谛而已,从究竟的意义上来说,如来藏也是毕竟空的,但是从世俗谛来说,如来藏却是有见闻觉知的能力并堪修而成佛的。见悲青增格西《末那阿赖耶颂》讲义很好的厘清了这点并清晰作出说明,特转引如下,供诸同修参考。


  先前所说的种子都是前七识种了种子,留在阿赖耶识上的,没谈到的就是法性的部份,这会涉及佛性或称如来藏,佛性就是自然而有的,不是前七识留下的。(唯识以上会用佛性或如来藏的名称,在有部、经部典籍中会用圣种一词,不会用佛性,但是内容是差不多的。) 像桌子、椅子,无论我们如何教育它,它都不会成为佛,所以它是没有佛性的,我们的话,如果去修行是有方法可以成佛的,所以我们成佛的本能是自然而有的,并不是几百万年前很愚笨,没有佛性,后来种下习气才有的,而是无始以来,我们就具足了佛性,从来没有改变过。我们是没有滋润佛性的种子,没有让它发芽,更别说是结果了,但是问能不能成为佛?那是可以的。如同水可以成为冰,但是不能用它做成钢杯来喝水,用泥巴可以成为陶瓷杯,但是要将泥巴变成冰是不可能的,所以每一物都有它自己的特性,也就是法性,而有情可以成佛并不是谁留下来的,是自然而有的。
  我们的内心可以了解很多东西,也有善、有恶、有无记等情况,把白的看成黑的,把黑的看成白的,这种颠倒的情况称为不善,不善这个部份都是不符合事实,善的部份就会是符合事实,这当中就有培养的基础在其中,(这个部份在释量论中有广说)。
  如同我们学数学,1+1=2是学得会的,而1+1=5,2+2=10是无法培养的,当然可能会有写错的时候,但是认真去学,是学不了1+1=5的,因为那并不符合事实,而1+1=2是可以学会的,因为它符合事实。所以我们有学习的能力,而且学的是符合事实的话,当符合事实的标准到某一程度,就是涅盘,达到最究竟时,就称为成佛,这就是心的本质,心本质上有这样的能力就称为如来藏。
  如来藏是一种种子,但不是前七识留下的,是自然而有的。
  如来藏有二种,一是自性如来藏,一是广增的如来藏。
  这边说的是自性如来藏是指本性上有的如来藏,唯识的典籍会说有三个特点:
  (1)由法性而得:如前所说,是无始以来就有的,如果不是法性而得,是前七识留下的话,就会有某一个时间,第五识或第六识等想到什么才会留下种子;
  (2)能够变成如来;
  (3)无始以来一直延续到现在。
  具备此三个条件的就是自性种性。
  广增的如来藏指的是因为我们本性上有能力,所以可以培养某一种善,像菩提心、大悲心之类,至究竟成佛。如先修下士道、再修中士道,让慈悲心越来越广大,最后成为大悲心,因为大悲心可以一直修,达到究竟时成佛,所以这也是佛性,但是是广增式的如来藏。广增式的如来藏是基于自性如来藏才有发展的空间。
  二种如来藏中,最主要的是自性如来藏,即自然而有的。除此之外,像异熟因的种子、增上因的种子是不是以前没有,后来碰到某个因缘留下才有的(前无生)?这个要分总体与别体谈。总体上,异熟因也是无始的。因为轮回是无始以来到现在,既然轮回无始,异熟因也就无始,所以异熟因是以前就有的,不是前无后有。但是个别的异熟因就是前无后有,如我这个身体是一个异熟因带来的,那个异熟因是某个善心留下的,所以是以前没有,那个时候才有。同样,增上因也是分总体与别体,总体上也是以前就有的,别体上也是前无后有。因此,可以将种子分成三种情况,一是如来藏,这部份就不分总体与别体,是法性而有的;二是异熟因的习气;三是增上因的习气,后二者整体上来说也是法性而有的,别体上就是前六识所留下来的,是前无后有。总之,安立阿赖耶识上的习气就有三种说法,第一、二种说法并没有涵盖全部,所以自宗采第三种说法,在说到第三种说法时就把种子分成三类来说。
  附带厘清一些对如来藏的误解:唯识很多典籍都提到佛性,在台湾有人会将佛性区分为一种思想,即分类唯识思想、中观思想、如来藏思想,但是在西藏没有这样的分类,只有中观与唯识二种。为什么他人会分出如来藏思想?我的猜想可能就是这里出现法性、自然有的名词。经典会说如来藏是从无始以来,在心续中,如如不动、常住不坏,所以就有人觉得佛性的想法类似外道的说法,是完全常住的。
  他人认为如来藏是常住的、本然有的,与因果、缘起相违?这个问题不难理解,常住与无常是一体的二面,如我是每一秒都在变老,每一秒都在改变即是无常,但“每一秒都在改变”是事实、不变的,是恒常的。
  另外,经典提到如来藏时会说:“我们心性中本来就有佛,只是被烦恼遮盖住,如果努力修行,就可以将这尊佛擦亮,将烦恼去除,如此我们就可以成佛”,这只是经文的字面,实义是说我们有成佛的本能。如前所说,水有湿性,如果水没有湿性,它就不是水了。水有湿性,但是它永远没有行善、广开智慧等的能力,而具有心的人、畜生等就有这种能力。心可以沾染烦恼,也可以去除烦恼,如1+1=2是心想出来的,1+1=5也是心想出来的,心可以错认1+1=5,但是后来知道错了,就可以回归到1+1=2,这种能力是只有心才有的。这种能力是本然有的,还是后来才有的?这种心性是本然就有的,如同水的湿性一样,心可以认识东西,这是不变的、恒常的,这就是如来藏。
  如来藏不是真正的佛,因为心有将贪嗔痴等改变的功能,贪嗔痴改变了,若是解决了烦恼障、所知障,即是成佛,若是只解决烦恼障就是成阿罗汉,这个才是“擦亮了,可以成佛”的实义。很多宗派会说“众生心中有一尊佛”,但是格鲁派的说法是众生心中绝对没有佛,理由是,如果心中有一尊佛的话,那是真正的佛吗?如果不是真正的佛,就不需要说有一尊佛。如果是真正的佛,佛的定义是断除二障,不可能被烦恼包住;被烦恼包住的,根本不是佛。所以经典说的不是佛,是指有成佛的能力,可以说有我们有佛性,但不可以说心续中有佛。
  问:如同西瓜种子生成了西瓜后就不是种子,如来的种子有成为如来的功能,成为如来以后就没有种子了,如此与说如来藏是如如不动、是恒常的相违?

  答:如房间的空间是虚空,是恒常的,杯子的空间也是虚空,是恒常的,将房间拆了,杯子打碎了,就没有房间的空间、杯子的空间,所以房间的空间、杯子的空间会没有,但是这并不表示它是无常。所谓的无常是它自己会变坏,如花会自己枯萎。房间的空间自己并没有任何的改变,因为安立时,没有房子了,所就说空间没有了。因此,如来没有如来藏,但不因此如来藏就不是恒常的。

(中略)

在西藏,所谓的学佛,其内容就是教、证二法,没有其他的。教法就是三藏典籍,证法就是增上戒、增上定、增上慧三学,也可以说是三士道。证的内容是灭谛与道谛,戒与定虽然没有达到灭谛与道谛,可是是它们的基础或前行,所以是证法。也就是,修增上戒、增上定、增上慧到了某一个层度就会入道(资粮道、加行道),到了见道时就会成为道谛,同时也会得到灭谛,再上去就是涅槃了。 会说我们具有如来藏,具有成佛的性质,渐渐修行上去,当快要入道时,就是根性成熟(大乘根器成熟或小乘根器成熟),以大乘来说,大悲心产生时就是大乘根器成熟,再努力就可以修出菩提心,成为大乘,再修上去就是成佛。如来藏也就是我们内心的空性,一切法都虽然都具有空性,如桌子、椅子也是本性空,可是桌子的空性等除了是空性外,什么都不是,我们内心的空性,因为有可以成佛的性质,所以也称为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到了见道时,因为彻底灭除了分别烦恼,所以称为灭谛,此时如来藏是空,也是灭谛。持续修到阿罗汉时,证得涅槃,此时如来藏是空、也是灭谛、也是涅槃。成佛时,因为已经变成如来了,所以就不称为如来藏,就是佛的空性,即佛本然清净的自性法身(佛的自性法身分离垢清净的自性法身与本然清净的自性法身)。也就是,佛的空性可以称为法身、涅槃、灭谛,但是不能说是如来藏。因此,将一切法视为大圆圈,一切法都具空性;一切法中(大圆圈中的小圈),有情内心的空性称如来藏;有情中(小圈中的小圈),尚未成佛、阿罗汉的圣人心相续的空称灭谛;圣者中(小小圈中的小圈),已灭除烦恼障的阿罗汉心相续的空称涅槃;最小范围的是佛的空性,称法身。退下来,像我们守戒,断杀盗淫妄等,虽然不是真的灭谛,但是是随顺灭谛的情况,所以也归类到证的方面。
发表于 2007-10-15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1.见悲青增格西所述关于如来藏的本派传统看法
按前段文意,应是本派所理解的唯识宗对如来藏的看法,而非本派传统看法。

2. 关于如来藏,一直是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汉地很多宗派都是奉所谓“如来藏见”为最高 见地的,并有所谓性寂与性觉之争,然而这只是观照角度不同所彰显的二谛而已…

不然,对性觉派而言,“性觉”即是胜义谛。

3.从究竟的意义上来说,如来藏也是毕竟空的,但是从世俗谛来说,如来藏却是有见闻觉知的能力并堪修而成佛的。

这是本派少数人的说法,不代表传统看法。见闻觉知的能力只是心的定义,不等于如来藏。

5.“如来藏有二种,一是自性如来藏,一是广增的如来藏。
  这边说的是自性如来藏是指本性上有的如来藏,唯识的典籍会说有三个特点:
  (1)由法性而得:如前所说,是无始以来就有的,如果不是法性而得,是前七识留下的话,就会有某一个时间,第五识或第六识等想到什么才会留下种子;
  (2)能够变成如来;
  (3)无始以来一直延续到现在。
  具备此三个条件的就是自性种性。”

唯识典籍中从无这种表述,也不是本派所理解的唯识宗对如来藏的看法。首先,用如来藏一名取代原有的种性一词是错误的(“自性如来藏” 、“广增的如来藏”),因为唯识认为,不单有情有如来藏,一切法均有如来藏,亦即真如或法性。因此,唯识所立五种性中, “断种”者也有如来藏,但没有种性,更不要说“能够变成如来”。其次,“能够变成如来”者,仅限具大乘种性者,不是所有人,不然究竟五种性说就没有意义了。若说此是法称等随正理唯识师的说法,那么,他们根本就不提末那、阿赖耶。大家读一下经庄严,集论,杂集论,安慧唯识三十颂释,释量论等便可了然。

先前读过几篇这位格西的开示,觉得似是而非的问题不少,大概是翻译的问题,也许是自身理解问题,提醒大家应该慎重对待。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5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惭愧

修改了一下,标题按照译师的说法,虽然这个说法亦非十分准确。

对性觉派而言,自然性觉是胜义谛,然而俺理解中观应成是不承许的,中观应成的见解认为就胜义谛而言,如来藏本身是性空的,并无“有所肯定的否定”,呵呵,只是如果见闻觉知这种能力不等于如来藏,那么格鲁巴对于如来藏的标准定义是怎样的呢?有劳译师指点,另外有云:“空性在有情的心识而言名如来藏,在无情而言即名法性。”不知道这种见解对否?

至于唯识五种性说,记得好像有一派唯识师是不许的,不知道是随正理唯识师还是随教唯识师,记得好像是随正理唯识师,但为何随正理唯识师从来不提末那、阿赖耶呢?还要请译师讲解。
发表于 2007-10-15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的帖子

1.有關翻譯的問題,只有頌文本身是格西翻的,內文是依廣解講的,是台灣人的話,自己到央圖或政大去找論文,其中有翻譯(附註有寫),不過先說明在先,那個論文的翻譯看起來不是很通順。上面第五點引文的部份,是宗大師說的。
2.文章最後面有說講阿賴耶識的只是唯識其中的一派。(是隨教派說的)。五種性是誰說的我不知道。
3.格魯對如來藏的講法,好像是在賈曹杰尊者對寶性論的注解中談,問題是沒有中文翻譯,也沒人說。恩...格西好像有心講寶性論,不過不知道要排到哪一年講,這幾年好像不太可能。
4.見聞覺知當然不是心,心有見聞覺知的能力,這是它的法性。桌子的法性、水的法性都沒有見聞覺知的能力。如果說一切法都有如來藏,那桌子就可以成佛了。
5.「空性在有情心識而言名如來藏」??我的理解是,有情的心識是自相空,因為心可以不斷培養,將錯誤的認識去除,到最後可以成為如來,所以稱如來藏。對桌子等,就說是空性--自性空,自性空是不是法性?不是很了解,猜想應該不會這麼說,會說水有濕性,濕是它的法性,但是好像不會說水的自性空是法性。這是我自己上課的理解,我必須承認我不懂唯識,事實上,我也只想先了解自宗的說法,現在我也沒有能力去比較那些說法。格魯對如來藏的說法,簡單說可能就是上面的吧,仔細說就等開課才有辦法知道清楚一點。
6.想起一個畫面--
A:我覺得你的說法有問題。
B:哪裡有問題?
A:不知道,就是怪怪的,我覺得不對。
B:......
发表于 2007-10-15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礼敬诸大德!

我说些个人简单的理解,望予指点:

1、从胜义来说空性唯一:空性仅是诸法在寻求其胜义自性上的无遮。因此,有情和无情的空性是一样的。
2、从世俗来说空性分二:一、于实相中,有情无情皆因无自性而名空性;二、此空性唯在有情的心识中可以如量地证得。
3、因空性唯在有情的心识中可以如量地证得,假名能如量证得空性的有情之心为——如来藏。

此处,我仅做如下简单的思维:
如来藏=空性?或 如来藏=心中之空性?(此二者一个意思)
如来藏=心?或 如来藏=空性中的心?(此二者亦一个意思)
其他基础思维:
空性的定义------
心的定义------
空性和心的关系-----

以上仅供参考,望予批评!
发表于 2007-10-15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uwin 于 2007-10-15 01:36 PM 发表
1.有關翻譯的問題,只有頌文本身是格西翻的,內文是依廣解講的,是台灣人的話,自己到央圖或政大去找論文,其中有翻譯(附註有寫),不過先說明在先,那個論文的翻譯看起來不是很通順。上面第五點引文的部份,是宗大師 ...



哥们,您的说明有点让人不明白。到底是不是格西讲的?“只有颂文是格西翻的”,“内文是依广解讲的,是台湾人的话”,。。。。台湾人的话到底有多少?。。。。。
很随喜你们的功德。但在见解上,还是应该还原师长原话,免得误导了读者。
发表于 2007-10-15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法有二义:
1、泛指诸法,如五位百法等
2、特指佛法,即真理、不变的轨持

法性亦有二义:
1、从诸法分别讲:一一法有一一法性,如四大,地有坚硬性、水有潮湿性、火有炎热性、风有流动性
2、从佛法正理讲:法性法住法界常住,这是佛说;一切法无自性名空性,而一切法无自性的性质名法性,所以空性即法性。
发表于 2007-10-15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的帖子

喔....我的意思是阿賴耶識廣解這本書有人有翻譯,在台灣的圖書館找得到。不過,翻譯可能不是翻得很好,但是我們也不想去校正它。如果有認真的台灣人想看整本書的翻譯,就自己去找,但是閱讀時要小心就是。那大陸人,因為沒有電子檔,也不可能去重翻譯,所以就只能看講稿。
发表于 2007-10-15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uwin 于 2007-10-15 02:44 PM 发表
喔....我的意思是阿賴耶識廣解這本書有人有翻譯,在台灣的圖書館找得到。不過,翻譯可能不是翻得很好,但是我們也不想去校正它。如果有認真的台灣人想看整本書的翻譯,就自己去找,但是閱讀時要小心就是。那大陸人, ...


谢谢。明白了:)
发表于 2007-10-15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的帖子

我要是能說出什麼是空性,我還學什麼?我是不是只對文字有疑意的地方參與討論,其他的有的沒的不太懂。
1.我沒有辦法回答您的問題,因為可不可以分「勝義上的空性」、與「世俗上的空性」是有問題的,所以不回答。如來藏的定義,說過了,幾年以後,如果有機會詳細上課,也許會有紀錄,您可以保留各種說法。
2.我的理解,如來藏不等於空性,因為桌子沒有如來藏。同意後者。
3.如來藏不是心,如水的濕性不是水。後者,不知道什麼叫「空性中的心」,只聽過心無自性,或心的空性。
4.空性的定義,四宗各有不同。
5.心的定義,請翻閱具舍論或集論,(可能還要加上密續),其中有一大堆對心的說法。
6.心為自性所空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5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末那识和阿赖耶识难解处的广注》(钟国贤 中译/政大84年硕士论文)

这书网上找的到,看不到,需要是香港的或者台湾的大概才有机会,大陆的连看到的机会也无。

心有见闻觉知的能力,这是心的法性,也叫如来藏,这点我也这么认为,问题是译师说这个话有问题,正在请教译师,这问题究竟在何处,呵呵

至于甲操杰的宝性论大疏,听说译师正在翻译,因为这个和他的博士论文相关,估计完成时,必定又会洛阳纸贵了。
发表于 2007-10-15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楼主帖子里面的一段文字:

他人认为如来藏是常住的、本然有的,与因果、缘起相违?这个问题不难理解,常住与无常是一体的二面,如我是每一秒都在变老,每一秒都在改变即是无常,但“每一秒都在改变”是事实、不变的,是恒常的。

“生、住、灭”中的“灭”是无为法(恒常)? 记得一个说法不知道准确否:宗大师立宗说“灭”是有为法。
发表于 2007-10-15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的帖子

心有見聞覺知的能力,這是心的法性,也叫如來藏--這個,我聽過法王的用詞(也是翻譯),是「唯明唯知」,不知道有沒有不一樣就是了。見聞覺知也是我們寫的,文章好像沒有這樣的用語。這些字在講心、心所時好像都很嚴格。

建議那個翻譯就別找了,有機會有人重翻會比較好,因為翻譯不是只會中、藏文就可以了,還有其他條件。

有人在翻譯寶性論的大疏真是太好了,譯師是指誰啊?
发表于 2007-10-15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如来藏各宗看法各异,格鲁派认为如来藏是有情心相续的空性,为成佛之因,果位是自性法身。俗谛如来藏是相续之心识,果位为智慧法身及色身。
发表于 2007-10-15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有见闻觉知的能力,这是心的法性,也叫如来藏,这个不是心的法性吧 心的法性是无自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9 00:32 , Processed in 0.04046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