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33|回复: 21

观世音菩萨名号翻译错了吗?——与《百家讲坛》钱文忠老师商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0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观世音菩萨名号翻译错了吗?——与钱文忠老师商榷     2007-10-08 17:55:58






     央视《百家讲坛》节目是我喜欢的节目,最近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生动讲述了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的过程,用通俗的语言让老百姓了解传统文化,很让人敬佩。但我觉得对他提出的观世音(Avalokitesvara)名号的翻译是语法的错误的,是观自在(Avalokitesvara)读错了一个字母,“而造成了我们,在一个很重要的宗教问题上的,一千多年的一个错误流传。”“声音是听的,不是用来看的”否则就该翻译“闻世音”了。那么我们认为这些理由是值得商榷的。
   为什么观世音不叫“闻世音”呢?据我所知早在建国初期就有人提过。
1959年的一天,赵朴初和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等人一起去广州,参加中南统战工作座谈会。晚上,李维汉和参加座谈会的同志在广东省委招待所聊天,他说:“宗教是一门学问,搞统战工作的人要好好学一学。不懂宗教,怎么能做好宗教的统战工作?赵朴老学问大得很,佛教好多东西,我不懂,我就请教他。那么我现学现卖,考考你们看。佛教有位观世音菩萨,法力大得很,观察世间一切声音,救苦救难。声音只能听得到,但是看不到,只有眼睛才能看,为什么不叫闻世音,而叫观世音呢?你们说说看。” 李维汉说完,和赵朴初相视而笑。坐在李维汉对面的湖南老乡、唐生智将军的秘书吴立民(现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说:“佛教修行到一定境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可以通用,眼睛可以当耳朵用,所以叫观世音。”赵朴初听了,满面笑容,连连点头。这是历史上的一段公案。
   那么,我们认为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并没有翻译错误也是有充分根据的:因为历史上首先采用“观自在”这个名字,并非是从玄奘法师开始的。
   大正藏经疏部 后秦释僧肇的《注维摩诘经·卷一》“观世音菩萨。什曰。世有危难称名自归。菩萨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也。亦名观世念亦名观自在也。”由此证明,比玄奘法师出生早数百年,精通梵文的鸠摩罗什大师和僧肇大师早已指出“观世音菩萨”也叫“观世念”也叫“观自在”,这几个名字都是正确的。佛经的翻译有表法的不同,“观世音菩萨”表悲,“观自在菩萨”表智。像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比如佛这个称呼就有如来、应供、正遍知、天人师、无上士、善逝、薄伽梵……等多种称呼或译法,每个名号都有其不同的含义。
    其次,他认为因为声音是听的,就应该叫“闻世音”,这完全是以文字解释佛法。以耳闻音,眼观色,这是六根,六尘,六识在起作用。“观世音菩萨”以耳根圆通,成无上道,怎么还会用根尘起作用?
  佛教认为菩萨对于声音是用智慧来观察,而不是以耳朵来听,所以叫“观世音”而不能叫“闻世音”,同样众生的心念也不同, 每个人的心境不同, 菩萨同样是以大智慧来观察, 应以“何身得度, 便以何身得度”,所以鸠摩罗什大师又说也可以叫“观世念”.  
  请再看《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楞严经·卷六》“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於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音,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这里清楚的表明观世音菩萨是修习观察闻性的法门证得圆通,同时也发愿令世间苦恼众生,观其音声而得到解脱。
    历史上,藏语系佛教和汉语系佛教在翻译佛经上是基本上独立完成,我们不妨相互对照的一下,藏语系佛教观世音菩萨有至少两个名号:‘jian re si’和‘ji den wang qiu’。第一个名号里,‘jian re’是眼睛的意思,'si'是看的意思,合起来是“用眼睛看”,可以对应于汉语的“观世音”。第二个名号‘ji den’是世间的意思,‘wang qiu’是自在的意思,合起来是“世间自在”,大概可以对应“观自在”。由此可见,“观世音”和“观自在”两个名号都是存在的。北凉昙无谶(385-433)译的《大般涅盘经》云:“如来一根。则能见色闻声。齅香别味。觉触知法。一根既尔。余根亦然。”可见佛教认为菩萨可以“六根互用”是有充分经典依据的,无所谓因“观世音菩萨”名字翻译错误而令“历代高僧也牵强地解释”之说。近代高僧印光大师对观世音名号的缘由也有相关开示,有兴趣大家可以查阅《印光大师文钞·复温光熹居士书八》。
     由此我们有着充分的理由认为:“观世音”和“观自在”原本是一体的异名,并非什么语法上的错误。
    以上见解有部分是我个人的管窥,错误之处难免,还望各位大德和钱老师指正。再此感谢钱老师从入世间的人文的角度来解说佛法,精辟的诠释了玄奘西行取经的全过程,让现代人对中国文化、对玄奘精神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发表于 2007-10-10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见解有部分果然是你个人的管窥,错误之处比比皆是,吝于点拨。提醒一下:莫学“自信”的民科学者!
发表于 2007-10-10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叶对王兄的学问及见解仰慕已久[真话],半年不见,不想王兄竟牛逼至斯。:lol


聊聊吧,另开话题也可。
发表于 2007-10-10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可以引申到修持的核心,但我没工夫详细阐述,且我也并不喜欢学术,动辄引经据典,且胡乱谈谈算抛土引砖吧:
1、一方面观是形象思维,如观想,这确实与闻不同;二方面观又可以理解为思维,但思维是依靠语言和逻辑,如此观与闻类似。
2、若仅从文字语言和逻辑思考,则不离闻思,这是智慧的因,但事实上闻思中的思,不仅仅是文字语言和逻辑,更主要的是在文字语言上建立形象,这又要依靠观。例如,当我们心中有“树”这个概念的同时,已然在心中有树的形象,虽然有粗糙或者细腻的区别,但却是有的。
3、在修持中,仅是语言逻辑并不起决定作用,最主要的是形象的认同,只有形象的认同才能调整心理而不仅是肤浅的文字游戏,这又离不开观。例如,当我们写一个佛字帖在墙上,或者画一个佛像在墙上,甚至做一个立体的佛像在佛龛里,这三者在内心地感受是绝然不同的。由此可见,心的调整大部分依赖形象的认同。(2、3从不同侧面说一个道理)
4、综上所说,“观世音”是最恰当的翻译,菩萨不仅是闻声而住,且是感同身受,这确要仰赖观而不仅仅是闻。

最后,我想说与其取外境于心而生贪嗔,不如建立清净于自心直面人生--------,观世音的名号意味深长---------。
发表于 2007-10-10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唐西域记》卷三:“(阿缚卢积低温伐罗),唐言观自在。合字连声,梵语如上,分文散言,即阿缚卢枳低,译‘观’,伊湿伐罗,译曰‘自在’。旧译为光世音,或云观世音,或观世自在,皆讹谬也。”
发表于 2007-10-11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就翻译错了。跟“声音”没有一点关系。引用疑伪经《楞严》做证据,不具说服力。
发表于 2007-10-11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华经也是伪经么?
发表于 2007-10-11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说法华是伪。有条件的话,应该对照着梵本和藏文本看看。
发表于 2007-10-11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是伪经?那么说智旭、憨山、虚云等等注解过楞严的高僧都没您老兄的见解咯?
发表于 2007-10-11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祈福 于 2007-10-11 01:24 PM 发表
楞严经是伪经?那么说智旭、憨山、虚云等等注解过楞严的高僧都没您老兄的见解咯?


我不认识这些人。楞严被列入疑伪部,这是事实,我只是陈述一下而已。
发表于 2007-10-11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历史上,藏语系佛教和汉语系佛教在翻译佛经上是基本上独立完成,我们不妨相互对照的一下,藏语系佛教观世音菩萨有至少两个名号:‘jian re si’和‘ji den wang qiu’。第一个名号里,‘jian re’是眼睛的意思,'si'是看的意思,合起来是“用眼睛看”,可以对应于汉语的“观世音”。第二个名号‘ji den’是世间的意思,‘wang qiu’是自在的意思,合起来是“世间自在”,大概可以对应“观自在”。由此可见,“观世音”和“观自在”两个名号都是存在的。

就算不 考虑楞严经, 上面这两个理由也还算充分吧?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的帖子

请你看看东晋时期的 东晋时期的 僧肇的《注维摩诘经·卷一》“观世音菩萨。什曰。世有危难称名自归。菩萨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也。亦名观世念亦名观自在也。”是《注维摩诘经·卷一》,不是《维摩诘经》,是僧肇和他的师父鸠摩罗什大师合著的。
发表于 2007-10-11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持戒第一:
闻思修,三增上慧学,这样的说明经论中到处都是,你自己去查。
另,闻思就是修,是一而贯之的,断不可截然分开,或者你可以查查支那和尚的故事。

后,许多藏传文献的中译都是写的“观世音”,难不成译师们都译错了?
其实,也没必要在此枝节纠缠,全当游戏罢了------
发表于 2007-10-11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一散,您以为唐代底玄奘法师是生活在姚秦底罗什之前吗?

您认为是罗什在破玄奘呢,还是玄奘在纠正罗什。新旧译本间,是更多底倾向于新译呢,还是旧译?

您可以做情感之决择,不过,那岂碍玄奘以分毫?

另外,我发现一个对子:“六一散”“独参汤”:lol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的帖子

师兄,你把我的全文看完了没有????玄奘大师是唐代的人,鸠摩罗什大师和僧肇大师是比玄奘法师老人家早数百年东晋时期姚秦时代的人,难道我不知道?我在上文已经说了:“比玄奘法师出生早数百年,精通梵文的鸠摩罗什大师和僧肇大师早已指出“观世音菩萨”也叫“观世念”也叫“观自在””《注维摩诘经·卷一》的原文就是这样说的,我没有添加一个字。我没有说谁破谁的意思。是探讨。   其次 《玄奘西游记》我认为他不属于三藏经论里面的,而《注维摩诘经》确属于经论里面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9 00:35 , Processed in 0.03464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