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55|回复: 20

好,搞搞宗派爭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0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宗喀巴大师的观点有早年和晚年的区别,早年造的《现观庄严论金鬘疏》中解释:“彼由缘相门,非方便故远,由善巧方便,即说为邻近。”一颂时认为,声缘罗汉尚未证悟圆满法无我空性,离佛果还很远,而大乘菩萨已圆满证悟并具有善巧方便,所以距佛果极近。前两句指声缘罗汉,后两句指菩萨,从中可以看出声缘罗汉与菩萨有明显的差别,这与宁玛巴自宗观点一致。但格鲁派的弟子们认为当时宗喀巴大师智慧尚未圆满,是不了义的说法,故遵循他晚年所造的《入中论善解密意疏》等观点,即声缘阿罗汉已圆满证悟了法无我空性,克主杰等论师所造的众多论典注疏中,普遍采用的是后一种观点。
应该强调的是:宗喀巴大师晚年所提出的声缘罗汉圆满证悟法无我的观点,皆由于不可思议的大悲心,欲将三乘种姓的一切众生从初发心就引入大乘般若的修法。针对小乘欲寻求遣除烦恼障而得暂时解脱的特点,为了使小乘不诽谤大乘、不与大乘辩论,而自愿入大乘,宗喀巴大师说:“一切实执都是烦恼障”,因此,要遣除烦恼障,就要修大乘般若,断除一切实执,证悟圆满的法无我空性。又由于小乘种姓及大乘初学者修究竟般若有困难,于是宣说了单空的修法,渐次引入究竟般若的修法。由此可见宗喀巴大师度化一切众生成佛的大悲心与佛无异,并且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等论疏也被共许与佛亲口所说相同。」

>>以上是某位寧瑪堪布所講的,先要聲明,我不是要將格魯及寧瑪兩派相爭,只是看不出小乘只能證到部份法無我,究竟有甚麼根據?好像只是這位堪布自說自話。而且,他說小乘證空時,是證那種「五蘊假合」的空性,但這該是粗淺的空性吧?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中观四百论l》的前后文看,该论中的“一法之空性,即诸法空性”以及通达一法的空性即能通达一切诸法的空性是针对利根与究竟现空双运的大空性来说的。我们知道,空性大致可分两种:暂时的相似单空和究竟的现空大双运的大空性,对于小乘声闻来说,他们所证悟的是暂时单空的一部分,在四边中仅仅破了有边中五蕴的聚集与粗的相续,至于有边中的无分刹那法以及其余三边未被破除。虽然缘觉罗汉将细相中的无方微尘也证悟空性,但仍有无分刹那法中的无分别心及其余三边未被破除,可见声缘罗汉证悟的是暂时单空的部分空性,不是究竟现空双运的大空性,不符合“一法之空性,即诸法空性”的理论。因此声闻罗汉通达了自身五蕴粗相的空性后,对外境通达的也只能是粗相的空性,缘觉罗汉通达了五蕴的粗相及细相中无方微尘的空性,二者所通达的都不会是粗、细相一切法的空性。」

>>感覺上,寧瑪巴是認為一證空性,便該能同時斷除二障;而小乘不單止沒有證得完全的空,連有邊的部份東西還未破除。這令我很混亂。首先,我看過南傳阿姜查的開示,沒有發現他還覺得時間是實有的。其次,也不發現他覺得還有東西是實有的。這個講起來,小乘聖者該是證得完全的二空吧?

還有,那種漢傳式的「五蘊假合」,分解後找不到的「空性」,就像是這堪布講的空性,而這卻不是應成的空性吧?

真不明白。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无我智慧即是去除了众生在五蕴粗相上产生的“我”的执著,了达了“我”的本来空性,法无我智慧则有两重含义:去除了对人我之外的诸法的执著,了达了除人无我空性之外的法无我空性(狭义);去除了对一切万法的执著,了达了一切法的空性(广义)。」

>>這好像是那種「五蘊假合」,將東西分析後一物也無的「空性」,不像是那種消除在五蘊事上的實有感的空性。


到底是我的偏見,還是有甚他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嘎单派后来的弟子们为了挽救萨迦派的破析,就立论提出小乘声缘罗汉发了菩提心后,直接进入大乘八地。
果仁巴大师及宁玛巴自宗对此皆已破析。依这种观点,佛弟子不应该入大乘而应入小乘,因为证得声缘阿罗汉的时间是三生或一百劫,从八地到佛果的时间是一大阿僧衹劫,也就是说修学小乘,证得阿罗汉果,再学大乘,径登八地而最后成佛只需一大阿僧衹劫零三生或一大阿僧衹劫零一百劫,远远少于大乘种姓的菩萨们从发心开始到成佛所需要的三大阿僧衹劫的时间。这样,本来是小乘修法绕了远道,倒变成大乘修法绕远道了,就好像放着方便的前门不走却绕个大弯子从后门进屋一般。又佛已在大乘经中说过:大乘种姓的弟子,从凡夫发菩提心开始,经五道十地到究竟佛果,比小乘种姓弟子证悟小乘罗汉果后,再入大乘,最后证得佛果,要快四十九劫。这样八地之说比一地之说的漏洞就更大了。」

>>應成像是沒有此說吧?
发表于 2007-9-11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师兄,夜梦安祥否?烦恼熄灭否?弟子难调化否?
发表于 2007-9-12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方便的话能否说出是哪篇文?毕竟现在这样掐头去尾地来一段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而且若说是有修法上的疑惑大家可以探讨探讨,为的是精进修行,如果是专为各宗派争执分出个是非对错来个人以为就没意思了,因为各个宗派的前行者都有巨大成就有目共睹,所以不能说他们的说法有什么错误,只能说后人根机不同导致众说纷纭吧,若有说错先行忏悔。
发表于 2007-9-13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如何面对自他的宗派

工珠·云丹嘉措 著    张炜明 译



一些人于一般宗派的破立,产生强烈的激怒,特别是对“自空和他空等众多没有意义的片面贪执著,互相诤讼,自赞毁他。但是,尊者(钦则旺波)在讲述各自宗派期间,法语不混杂,容易直接理解且意义调和。



尊者认为:“一般来说,宗派所抉择的精华,是一切法的法性。此在《般若经》中说:‘法性非所知,法性非能知。’不仅如此,象藏地的一切推理者的顶上宝——鄂大译师(鄂·勒巴协绕),也主张胜义不仅不是词语分别的对象,甚至连耽著的对象也不是。



那么,究竟的实相呢,凡夫观现世的心意,无论有多么深奥,都不能抉择。如暂且从局部来观察的话,那么,诸大智者、证士们建立的每一句法语,也都有许多能成立的原因和理由。因此,凡是各自的宗风和传统,以及他们的追随者,对前辈祖师们的特殊(立宗之)主张,不需要特别地袒护偏爱。   



但是,如将法语和宗派相互混杂;自己的宗派的根本属性未抓着,而将他人的臆说拿来作为依靠;见、修、行、果的一切经教,犹如“莫厄玛”的绳子一般纷乱错杂,经义道理不能通达。如此,是对自己的宗派不起信,虽想追随他人之后,也不能跟上。如被智者们看见,只能成为发笑的对象。因此,最好能自主掌握。”

                                   ——此文摘选自《绛央钦则旺波大师传记》

编辑:圆性  来源:本会译经院

版权属四川省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会和《藏传佛教文化网》所有,转载、复制请注明出处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這樣的。我在其他論壇處,談論小乘到底證二無我的問題。有人說,小乘只證人無我,及少分法無我。我當初還懷疑自己不懂,以為格魯有此種講法自己不知道。後來才知道是寧瑪的講法。那位人兄說是出自五明佛學院堪布所寫的《入中論、新月釋》。我看過後,發現那篇論文根本沒有說出二乘沒有證法無我或者只證少分法無我的原因,只是說,小乘只觀五蘊空性,所以未證一切法空性。原因是《瑜珈師地》這樣說,《解深密》那樣說。但是,如果能證一法空性,該能證一切法空性。現在我重看談錫永弟子譯的《決定寶燈》,才發覺自己真的記錯了。寧瑪是不許小乘圓證法無我的。

樓上那位師兄,可以教我格魯對二無我的觀點嗎?

至於寧瑪的觀點,我會找談錫永的書看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還有,我發覺有些人,喜歡說佛這樣說,論那樣寫,所以你「應該」相信。希望不會再出現多兩個蕭平實。
发表于 2007-9-14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我前段时间有请教过别人,得到答案如下:
因为声闻阿罗汉固然证得了人我空和一部分法空,但是所知障未断除,尚有部分法空未证得。故说阿罗汉的法空不圆满。所以,阿罗汉证得了空性,但并不圆满。
发表于 2007-9-14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应成宗,声闻与独觉具有最细的智慧,证最细的人法二种无我,而根据唯识宗与自续派,声闻与独觉不能证得微细法无我,故不具有最细智慧。毗婆娑宗、经部宗、唯识宗与自续派都说声闻与独觉仅由证悟与串习微细的人无我而得解脱轮回。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一点。
  无我分为二种:人无我与法无我。人无我又分为二:粗与细。毗婆娑宗与经部宗不说法无我,因为他们认为诸法是谛实有并且与能了别的识是异体。
  关于人无我,诸宗都说有粗细二种。根据应成以外的诸宗,粗者是常、一、自在之我空。这种我执是分别而非俱生,它是依外道的假设而来,换而言之,我们不会自然地错执我具有常、一与自在的三相。
  根据除应成宗以外的宗派,微细的人无我是自足(藏:rang rkya ba)或实体有(藏:rdzas yod)之我空。此处瑜伽师所证为非有能自在身心的实体有或自足之体的补特伽罗(人)。身心错乱地(显现为)似乎依于补特伽罗而补特伽罗似乎不依于身心,补特伽罗似是主人,而身心如其仆从。这种错执有二种:分别与俱生,前者是由熏习(人为的)宗见之力得来的执着(观念),而后者则是习惯性的或未经灌输的执着(观念)。大多数宗教、哲学和心理学体系是增强这些错乱的俱生执着,以致错上加错。
  唯识宗宣说与毗婆娑宗与经部宗同样的微细人无我但又说更为深细的法无我,这就是能取所取异体空。有境与境或能取(识)所取(外境)显现为相异阻隔,但在真实中并非如此。瑜伽师通过正理与比喻(如梦喻)以对治对于错乱显现的认同并最终在一切显现境中断除错乱相。
  在中观宗,法无我是非由心安立的存在方式的空。事物似是不依于他而有,不须由对心显现而安立而是有自己的存在方式,但实际上是由对心显现而安立,就如幻师的幻象是由对观者为咒力所迷的心显现而安立为有。中观宗的应成派更将无我精细地阐说为自性空,其义是诸境甚至不是其支分之聚合而仅是于此聚上由名言所安立。虽然诸法显现为实在的有,但用理智寻求时则不可得。(此处)也如唯识宗,瑜伽师由定中的修习以对治对于实有的错乱显现的认同(自性有的显现属所知障,而对此显现的认同即执着自性有属烦恼障)并于最终增强心力以令错乱的成分彻底消失。
  在应成宗以外的宗派中,声闻与独觉仅证人无我。这些宗派说补特伽罗错乱地(显现为)似有一个异于身心的性相,这一点他们举主人与仆从为例,其前者能自在后者。根据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的格鲁派学者嘉木样协巴应成师说身心如诸商人,而补特伽罗则如商主。所不同的商主亦是商人,但主人却不是仆从。补特伽罗错乱地(显现为)似是上司,似能主宰身心,但不必(与身心)异体。故此根据应成宗,俱生我执无论是粗是细均无执我与身心异体者。
  应成以外的宗派认作微细的人无我,应成师视作粗人无我,应成以外的诸师说为俱生与微细的人我执,应成师视作分别与粗人我执,即根据应成宗唯依邪宗始执补特伽罗有异于身心的性相。故此,根据此最究竟的宗派,由证他宗所说的人无我不能出离轮回。不仅于此,他宗亦未能精确地阐说粗人无我之所破。
  根据唯识宗与自续派,菩萨较声闻独觉更为聪慧,他们观见更深而根本的空性法无我,故能除遣更根本的障碍。而应成宗则认为余者所说的细人无我是粗人无我,余者所说的细人无我则为补特伽罗自性空所取代。应成宗又(在法无我所破中)以自性有取代能取所取异体,故在此宗空性理论中的所破上人无我与法无我是相同的,两者均是自性有,此处人法二无我之间无深浅粗细的差异。
  唯识师说能取所取体性非异是微细的法无我,自续师说无彼境非对心显现而安立的有是微细的法无我,在唯识与自续两派中微细法无我比微细的人无我更微细,为能证之,行者之根器须更明利,而菩萨之器则(较小乘行者)更利。然而,当应成师将补特伽罗无自性立为微细人无我,法无自性立为微细法无我,则二者无粗细之别,一旦证得其一,余亦能证。
  故此根据西藏终极的宗派应成宗,不通达人法二种空性无解脱轮回之可能。据此宗派,声闻与独觉均证得较余宗称为微细者更细的无我,往昔小乘大阿罗汉证得此最深空性,而菩萨虽更明利却不是证悟另一个更甚深的真实,只是由更多的理路来悟解同样的空性。
  应成宗是唯一说三乘共一证悟的大乘宗派。小乘二宗的毗婆娑宗与经部宗说三乘证悟同样的微细无我,但这仅是无补特伽罗自足或实体有的体性。唯识宗与自续派称菩萨较证细人无我的声闻与缘觉证得更细的空性,即法无我。此外,在自续派的两个分派顺瑜伽行自续派与顺经部行自续派之中,前者说有粗法无我,此即唯识宗的细法无我能取所取体性无别,作为中观师他们亦说细法无我的谛实有空,其谛实有即非由对心显现而安立为有。他们说独觉修习粗法无我:能取所取体性不异,菩萨修习细法无我:一切法非谛实有,而声闻修习细人无我,无实体有或自足之体性(的补特伽罗)故此顺瑜伽行自续派说有三种证悟。
  自续师说诸境有其特别的存在方式,但无非由对心显现而安立者。如幻师化出的盛宴有通过对观者的错乱心显现而安立的存在方式。咒力影响了包括咒师本人在内每一个人的心,观者以为就在那处有一宴席不依于他自在而有,而此虽对咒师如此显现,他却并不相信,他知道其体性而(于此上)不安立不依他的实体。同样,诸法对有情的不错乱识——眼、耳、鼻、舌、身、意识显现,而通过对心的显现它们特别的存在方式亦得以安立,错谬则在于诸境上被加上了不依于对心显现而有的存在方式。无我见的所破是诸境不依他的体性。
  对于应成师而言,如一事物有其特别的存在方式,则非由心安立,此二者是矛盾的。应成师说一切法(或补特伽罗或其它法)如同幻师所化之幻象是说它显现为自性有而实则不是。他们讲说了较他宗更为深细的所破,而他宗所说在西藏则被认为是对治较粗的妄执。佛宣说其它非究竟宗派的原因是化机自知不能悟解甚深教授则会泄气,故授以非甚深的无我而告之此是最深。
  粗我执较容易观察到,如当有人对我们说:“今天你的头发很光泽”,这时有一个能自在或拥有头发的“我”的执着。或者,有时当我们被责备或称赞时,即在胸间有一极紧而坚实、无可否认、不错谬、几乎可触可见之物——被冒犯、伤害、称赞或帮助的“我”有时我们在它现起时用微细不受干扰的意识加以检查时,它似乎是(与身心)相异的,有时它更似主之于仆,而非商主之于商队,这是分别、粗的人我执,而我们于此上专注可能较进趣俱生粗人我执更易进步。
  任何宗教的一个讲求实修而谦逊的修行者会确知自己眼下还不能悟解最极的教授,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即在当今师长们虽然讲的是实体有空的见,却佯称是在说无自性的见。故此不难想象佛会开示(应成以外)其它的宗派而称其为究竟的宗派。
  此权宜说教的存在使得了义与不了义两类佛经的分判成为必须:其二者之差别在于某经是否主要讲说空性,若是则诸法的存在方式(真实义)在经中作了阐述,此经是了义的,因经语能如言而取故。非主要并明了讲说空性的经典则(是不了义)须加解释以便能了知经中所说诸法终极的存在方式。例如,佛说有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一教授是能如言而取、决定并可靠的,这是因为诸蕴的存在是量所成立的,然而此教授(是不了义)需加解释以便能了知诸蕴终极的存在方式——其自性空。
  不了义经有二种:可如言取义者(如上蕴的例子)与不可如言取义者。不可如言取义的教授非由量所成,必须在特别化机对此教法的需要方面加以解释。例如佛说通过证悟与串习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能获得解脱。有四谛十六行相,略说为:
  苦谛:
  1、无常  2、苦  3、空  4、无我
  集谛
  1、因  2、集  3、生  4、缘  灭谛  1、灭  2、静  3、妙  4、离
  道谛
  1、道  2、如  3、行  4、出  
   故此一切佛教宗派皆认为苦谛即轮回的内外诸法是无常、苦、空、和无我。
  有为法是无常是因为其坏灭不需除本身的生以外的因,有为法有坏灭的性质。这并不表示混杂,因就如在无风的房子里火焰能保持平稳,在得止(奢摩他)之后心能稳固住于任意选择的所缘境上,然而某刹那的火焰却非后一刹那的火焰。
  苦谛是苦是因为有身心之苦受,或虽有乐却易转成苦。苦谛是空是因为(苦谛)非常、一、自在的补特伽罗或如此补特伽罗的我所。苦谛是无我是因为(苦谛)非自体有之补特伽罗或如此补特伽罗的我所。法称说了知空、无我是设其余行相的目的,而此二行相是解脱轮回之道。
  然而根据应成宗,这些仅是粗的道,唯助于修心,非解脱之。这样的证悟不能成为补特伽罗自相有或自性有的俱生我执的对治,他们能导向解脱却非正解脱。
  故此根据应成宗,如自续、唯识、经部与毗婆娑宗所讲说的小乘道适宜于暂时无力修解脱道而需要能生此能力之辅助的绝大多数声闻缘觉。由于权宜化机的数量多于特殊化机,特别适宜他们的宗派(的设置)成为必须。当诸宗派依次增上的道理得到了理解,法门的繁多不仅不会被视为相违,反见为最为合宜,并能对佛殊胜的说法能力引生信心。

  此文是《西藏的密宗(宗喀巴)密宗道次第广论第一卷并释》的译者吉弗里霍普金斯所辑补遗部分的《空性》篇,原文注云主要依据是嘉木样协巴《宗派广论》与贡却季美旺布将此论摄略而成的《宗派宝蔓论》,小乘对菩萨道的解释取自达仓的宗派论。
======================

楼主来好好学习一下吧

[ 本帖最后由 妙莲花 于 2007-9-14 07:49 PM 编辑 ]
发表于 2007-9-14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题目起的很好。
感觉是一直蓄意已经,终于抓到机会搞宗派争执似的。
这不过是见地上不同,可以交流的。你是唯恐不争啊?

别找借口,我看到你的潜意识了
发表于 2007-9-14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时也想看到争一争, 感觉争一下, 可以了解点东西。。

但大多时看着看着就没方向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9-14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實,我沒有真搞兩派爭執的想法,因為前些日子已經有人大搞特搞了。題目玩玩罷了!

不過,曾有人詰難,如果對於人或者法的「空性」是一樣的話,那豈不是只觀五蘊便可解脫,證得二無我了?
发表于 2007-9-14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学过南传,个人认为所谓的小乘(最近好像也可称为原始佛教),那同样是证得二无我的,否则阿罗汉无法解脱。

这里还有一点,个人认为观五蕴决定可以解脱,证得二无我,不信可以把《心经》再看个几十遍估计就有体会了。

另外,人或法的空性确实是一样的,这毫无疑问,这是因为法的定义涵盖了人,说到底其实指的是一个情境。

最后,关于楼主的这个问题其实和我们个人的修行没太大关系,没有必要耗费精力去研讨,如果楼主喜欢空性,个人建议不如研究一下什么是所破以及如何破,再不研究一下南传的内观次第也可以,这好像比空泛的去谈论要好一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9 02:51 , Processed in 0.03467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