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87|回复: 5

祈竹仁波切某次传皈依时所做的开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4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BR>&nbsp;&nbsp;&nbsp;&nbsp; 如果皈依后不能办到皈依后应该注意的一些事情、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如果我们做不到的话,皈依是没什么意义的。这些在皈依证里有写,我们稍后会略微提及。<BR>&nbsp;&nbsp;&nbsp;&nbsp;&nbsp; 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经过一个皈依仪式才算信佛,但跟一般人单纯因信仰去拜佛相比,正式皈依三宝有额外的利益。皈依前我们先要说说皈依的好处。皈依的好处有很多种,归纳起来可以列为八个重点,即八个皈依的利益。<BR>&nbsp;&nbsp;&nbsp;&nbsp;&nbsp; 1. <BR>&nbsp;&nbsp;&nbsp;&nbsp;&nbsp; 皈依的八大利益,第一是我们从此成为三宝弟子。人有很多种不同的情况,有些人可能前世是佛教徒,而这辈子出生在一个不信佛的家庭,从未接触过佛法。但在某次去寺院时,一看到佛像,就因为前世的宿习,突然间毫无缘由地生起极大的信心。在那一刹那,他也等于是变成了三宝弟子。也有这样例外的情况,并非如一般人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而成为三宝弟子。也有些人因为前世的习气、种子,偶然间看到佛经里的一句话而生起一种特别的觉受,认定讲这个法(法宝)的人(佛宝等)非常特别、殊胜,发愿自己也能修这样的法。在那一刹那间,他也自动成为了三宝弟子。也有这样的例外情况。这种自然成为三宝弟子的情况是因为过去世的业因现在突然在那一刹那碰到这样的缘就成熟了。另一些人可能是因为听了很多佛法,慢慢地有所理解而对三宝生起了依止之心。区分是否为三宝弟子的关键,在于我们对佛法和三宝有没有真地生起依止心。有的话就是三宝弟子,没有就不是。如果是正式经过了皈依仪式而成为三宝弟子,功德相对来讲会更高。分别在哪里呢?那些因为过去世的善根而自然对三宝生起信心的人,虽然我们也定义其为信佛的弟子,但他们只是在座上忏罪或积累功德时在忏净罪障和积累功德,在停止修行而下座后,其功德的增长即告停止。经过正式依传承皈依仪式的三宝弟子,即使在睡眠中,因为仍处于皈依状态,其功德仍在不停地增长,并不会因为停止了主动地修行而停止增长。这是分别之一。<BR>&nbsp;&nbsp;&nbsp;&nbsp;&nbsp; 2. <BR>&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二是我们从此有资格去受戒而积累功德。一些在家人,如果知道自己今天要做大的善事,如大的供养或布施,会在当天早上受大乘八关斋戒。因为在有戒和没有戒的状态下做善业,其功效和功德不一样。皈依戒也是同样的原理。汉人喜欢在每月的十五,或者佛菩萨圣诞时受八关斋戒并修行。因为在持戒的状态下,修行的功德会更大。我们持戒的目的也是为了积累功德,而非为了喜爱受苦而守很多规矩。大乘八关斋戒的一个戒期是24小时。在这24小时中,即使在睡眠中也是在积累功德。因为在这24小时中,只要不破戒,即使什么也不做,也是在持戒的状态中,这就是一种修行。所以我们应该明白受戒的原因是为了功德的增长。受戒有这么多的好处,但如果我们没有受过皈依,就没有资格受戒。所以皈依的好处之一是你打下了一个地基,以后就有资格去受戒,然后就可以积累功德。我们受小乘的别解脱戒,大乘的菩萨戒,或密法的三昧耶戒都可以积累功德。但你必须首先是一个佛教徒才有资格去受这些戒,借持戒来积累功德。所以皈依为我们以后能受戒、持戒来积累功德打下了一个基础,使我们具备了基本的资格。</P><P>&nbsp;&nbsp;&nbsp;&nbsp;&nbsp; 3. 第三是我们在皈依后每天修行,罪业和障碍会越来越少。<BR>&nbsp;<BR>&nbsp;&nbsp;&nbsp;&nbsp; 4. 第四是功德会慢慢增长,这是建基于第三点的。因为我们的善与不善,功德与罪障,有如跷跷板的两头,一头高时,另一头就会变低。在我们罪障重时,功德不易增长;而当我们罪障越来越少时,功德自然会增长起来。每个人都追求幸福美满的生活,不愿面对痛苦。但仅仅有这样的心愿德并不能达到目的,要获得幸福,避开痛苦,必须有足够的功德。不努力去积累功德的话,任凭你如何辛苦地经营,如果没有功德,也无法得到幸福美满的生活。<BR>&nbsp;&nbsp;&nbsp;&nbsp;&nbsp; 5. <BR>&nbsp;&nbsp;&nbsp;&nbsp;&nbsp; 第四点延伸到第五点好处,正因为功德自然增长,所以你的内、外障碍就会慢慢地自然消除。人都会有很多的障碍和痛苦,人生就是如此,让我们无法选择。有时上午很顺利,而下午却出了问题,下午很顺利,到晚上却出了问题。人生的本质就是这样。凡夫因为不懂因果,常去找喇嘛、找活佛,说“最近我不太顺利,有很多障碍,请帮我打打卦看看为什么!”实际上打卦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或者我们听算命的人说自己今年没有什么大问题就会很高兴,但问题是事实是否如此呢?有很高境界的圣人,可能会真正看到因果,而告诉你有这样的果是因为昔日种下了何种的因。像这样的圣人所说的话还有一定的可信性。一般替人打卦、占卜、算命的凡夫,他们连自己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都不清楚,又如何能知道你未来会怎样呢?所以,凡夫帮你打卦、算命或许并非毫无价值,或许会有一点点好处,但一般来说意义不大。人们有时候既然问到我,我也会帮他们打卦,但一般来说这的意义不大。同外在的障碍相比,内在的障碍(烦恼)更严重,有些人的烦恼,嗔恨心,嫉妒心和贪念都较重,这样的人内心经历的痛苦会更大。而那些没什么脾气,不嫉妒别人,也没什么贪念的人,相对来说他们内心经历的痛苦会较小。我有过这样的体验,相信别人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如果真心要修习佛法,就应该学会不要总抱怨外境,总说别人如何如何不好,令我们倒霉,而应该指着自己的心。因为一切令我们倒霉的事情或者说我们真正的仇人,是我们自己的心。只要我们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压制住烦恼,无论到哪里去,自然会没有敌人;没有仇人;没有人会和你过不去。这并非玩笑,事实就是如此。如果你不能主宰自己的心,不论去那里,你总会看到别人的过失,认为别人对不起你,世界上只有自己一个好人。所以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在批评时手指不应指向外面,而应指向自己的心。当有些事情使我们发脾气,生起嗔恨心时,我么应当学会反省问题到底是出在别人身上,还是出在自己身上?使自己平静下来,控制自己的嗔恨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佛法修持。碰到任何的问题我们就指着自己,因为问题其实是出自我们自己的身上。这样有一天你的心就会略微安静下来。如果你的手指不指向自己,那外境永远都会给你很多的烦恼。内在的障碍是指刚才讲的嗔恨心,贪念,嫉妒等种种烦恼,外在的障碍是指我们遇到的种种意外,如车祸,水灾,火灾等等。如果我们不依因果法去做人,那当昔日所造的业因成熟时,就会碰到外在的障碍,即种种意外及不好的事情。当很多人都有共同的障碍时,就会成为共业。五大(地、水、火、风、空)的不协调就会出现,形成种种天灾。我们无法防止或对治共业,只能承受其报应。功德高的人会对所在的地区有好的影响,如农作物丰收、不会有天灾等等,周围的环境、众生都会得益。因为功德高的人不会有障碍。当我们碰到人生中遇到障碍时,应该祁请、依止三宝,好好修皈依。但很多人在此时却会去问上师我们应该念什么咒来对治,这样做实际上是放弃很殊胜的、应做的修行,而去求一些次要的、不重要的修行,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应该怎么做呢?比如说当我们生病时,应该明白所生的病是因为过去世中杀生等恶业所感的果报。所以我们虽然生了病,也应该高兴业因现在成熟了,并祈求三宝净化我们的罪业和障碍。应借助三宝来解决我们的问题。又如我们生活穷困,或生意失败,缺乏钱财等,很多人以为念一些咒语就能发财,这也是没有抓住关键。我们应该明白,今生的贫穷必然是因为过去世中悭吝,偷、骗、抢他人的财物,借钱不还等等的果报成熟。除了我以外,还有许多其他众生也种下过这种恶因。既然我现在已经受报而贫穷,但愿我所造的一切此种恶因以及其他众生所造的此种恶因都在我身上感果受报。如果能这样去想,并向三宝祈求,忏净罪业的话,可以轻易地令困境好转。能这样做的话,我们就能很容易地改变自己的业力。有些人不明白上述道理,仅去庙里上香,对佛像说“我现在很穷,请赐我财富”,这样做想求得财富是不可能的。想要求财必须首先忏净贫困的业因,否则是不可能富有的。</P><P>&nbsp;&nbsp;&nbsp;&nbsp;&nbsp; 6. 第六个好处,因为第五点 ――― <BR>&nbsp;&nbsp;&nbsp;&nbsp;&nbsp; 内在、外在都没有障碍,所以世间的事业(如做生意等)和出世间的事业(修持佛法)会轻易成功。有大功德的人即使别人想加害于你,他也无法成功。没有功德的人即使没有人害你,自己也会碰到种种的苦和倒霉的事情。没有功德的人就算生活富足,没有人害你,也会胡思乱想,给自己增添很多痛苦。这就是苦。所以因为第五个好处,没有内、外的障碍,你有任何世、出世间的愿望都能轻易成办。<BR>&nbsp;<BR>&nbsp;&nbsp;&nbsp;&nbsp; 7. 我们皈依后如果每天都能念诵皈依文,功德逐渐生出,没有内、外障碍的影响,即使别人硬要把你塞进三恶道,他也无法做到。</P><P>&nbsp;&nbsp;&nbsp;&nbsp;&nbsp; 8. <BR>&nbsp;&nbsp;&nbsp;&nbsp;&nbsp; 第八个好处是皈依后我们就走上了成就之道。当然成就之道有快有慢,但我们会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目标。目标有两种。如果我们走小乘的道路,最终的成就是解脱;如果走大乘的道路,最终的成就是成佛。</P><P>&nbsp;&nbsp;&nbsp;&nbsp;&nbsp; 以上为皈依的八大利益。要使皈依仪式真正生效,我们在念皈依文时必须想着这八大利益。心中思念皈依的好处,生起想要得到皈依之心。如果没有希求得到皈依之心,抱着试试看有没有好处的心来参加皈依仪式,你就不能肯定是否能真正地得到皈依。是否能得到皈依取决于受者的心。我会按传统的规矩给你们皈依,但能否得到就要看你们自己了。所以同时我们要生出这样的决心-“我的确得到了皈依,我圆满地皈依了三宝”。皈依其实有很多种好处,我们前面所讲的是主要的八种,而非只有八种。</P><P>&nbsp;&nbsp;&nbsp;&nbsp;&nbsp; 按传统正式授皈依时必须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形象,我们这里有世尊的图片就具备了此种要求。皈依时不论我们面对的是立体的佛像还是佛像的图片,我们都应该想我们是真正在本师释迦牟尼佛的面前。不单在皈依时要这样,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如此。举例来说,当我们去庙里拜佛时,我们看到佛像不是想这是佛像,而是想那就是真正的佛,我们就是在佛的面前。我们看到观音大士像时也应想这是真的观音。当你真正生起这样的心时,佛菩萨就会亲自示现,通过你所面对的像来给你加持。如果你不能生起这样的心,没有想这是真的佛或观音,那你在一块铜、木头或泥巴等做的东西面前放点水果,让它帮你,又有什么意思呢?在家里也一样,如果我们供了释迦牟尼佛的像或其他佛像,我们必须想这不是一尊像,而是真正的佛。因为我们能这样想,佛的智慧自然会存在于佛像里来加持我们,最后也会出现一些神奇稀有的事情,如佛像的颜色、容貌会变得更漂亮。我们供一根香时也不是供给面对的像,而是想着供给所有的佛菩萨。香的香气虽然很少,但我们不用怀疑佛菩萨无法受供,因为佛菩萨的眼、耳、鼻、舌、身都是圆满的,没有局限性,并不会因为距离远而无法看到、闻到。开个玩笑说,我见过有些人把佛像放在玻璃柜里,在玻璃柜上挖一个洞。这样的做法反映了他们的心里的想法:“佛像在玻璃柜里,我上香时佛像就受不到香了。”也就是说他们以为佛的鼻子是有局限性的,会被玻璃所阻挡。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的年代或许会有烧檀香粉的传统,并没有现在这样的烧一根一根的香。那时倒是有这样的传统,当施主发心供养远在外地的佛陀时,会到屋顶上点燃一根甘蔗,并发心祈请供养佛陀。佛陀就会以神通从远方飞来应供。佛来与不来分别在哪里呢?不在于我们烧什么香,而在于我们祈请他的心。</P><P>&nbsp;&nbsp;&nbsp; 皈依仪式传统的流程,首先我们要想着我们面前代表佛的形像是真正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真正的本师释迦牟尼佛面前我们恭敬的顶礼三次。代表三宝给予我们皈依传承的法师,我们要想着他的体性是跟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样的,然后再恭敬地顶礼三次。我们今天的条件虽然简陋,但佛陀的身语意都是齐备的。这张佛陀的图片代表佛像,这本包好的经书代表佛语,这个佛塔代表佛意。我们心里要明白这六拜是有分别的,前三拜是顶礼真正的释迦牟尼佛,后三拜是顶礼和佛一样的法师。六拜以后,我会念藏文(因为我只懂藏文),大意是“阿奢黎请听,我某某(皈依者念出自己的名字)由现在开始直至成佛为止生生世世依止佛法僧三宝,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你们在跟着念时不仅仅只是嘴巴念,心里也要想着所念的内容。正确的顶礼必须有五点着地-头、两手和两膝。今天的场地较小,受此局限你们不一定能做到完美的顶礼动作,但必须要保持五点都着地。合掌时应该把拇指含在掌内,这是大乘的传统。我们时常要记住合掌时不应把拇指放在掌外,。如果你以后有机会去印度旅游,会知道拇指朝外是印度教的合掌方式。这不是佛教的合掌传统,所以这样做是不好的。必须要把拇指放在里面。这个手印叫持宝印。四臂观音的像有两只手是合掌的,她合掌的两手中持有珠宝,只是画像时没有画出来或表现不出来。我们顶礼时应做标准的姿势,就像军训时出操一样有规有矩,而非随随便便。军人当长官经过时会迅速起立敬礼,我们站起时也应如此,手掌碰地后要马上站起。我们顶礼时双掌碰头顶,是积累一个善因缘,愿未来成就和佛一样的无见顶;合掌碰眉心,是积累因缘,愿未来成就和佛一样的眉间白毫;合掌碰喉咙,是积累因缘,愿未来成就和佛一样的六十妙音。佛语有六十种特征,我们称为六十妙音。举例来说,我们大家来自不同地方,都说不同的方言,如杭州话、沈阳话等。而佛陀说法时,沈阳人会听到沈阳话,杭州人会听到杭州话,每个人都会听到自己能听得明白的语言。这只是其中之一。另一个特征,佛陀以一音说法,每个人都会听到各自需求的法,想求小乘法的人听到的是小乘的开示;想求大乘法的人听到的是大乘的开示;想求密法的人听到的是密法的开示。这里我们只举其中的两个特征。所以我们这样做(合掌碰喉咙)就积累了将来成就如佛一样六十妙音的因。掌碰心轮,是积累因缘,愿未来成就和佛一样的智慧(佛意)。佛意是遍知的智慧,并不是指一般的智慧。举例来说,我们每人从自己的家乡拿一粒砂来混在一起,放在佛面前。佛能分辨出每一粒砂来自哪里,这一颗来自五台山,这一颗来自上海...。没有什么佛不知道的。这就是佛意的特征。<BR>&nbsp;&nbsp;&nbsp;&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nbsp; 下面要说的有六点,不论是已经正式皈依三宝的佛教弟子,还是对三宝很尊敬而并未受皈依的弟子,都应该遵守这六点。<BR>&nbsp;&nbsp;&nbsp;&nbsp;&nbsp; 1. <BR>&nbsp;&nbsp;&nbsp;&nbsp;&nbsp; 因为皈依了佛宝,我们不应该再皈依天界的神,或者土地、鬼、龙等等。你可以去供养一下,但供养时的心态应该是“这个请你吃,这个请你喝”,而不是去依止。依止是指“我今生所有的幸福,我未来生所有的前途都付托给你了!”。如果我们以这样的心去依止龙、神、土地等等就违反皈依了。为什么我们不皈依他们呢?因为他们跟我们的分别不太大,跟我们是一样的境界。他们跟我们凡夫一样,没有无缘的悲心。你给它些饮食以讨得它的欢心,它或许会帮助我们,赐予一些福报;如果你忘了供养或者不再供养,它可能就会不高兴,甚至会加害于你。这样的对象其实跟我们凡夫一样,没有资格成为我们依止的对象。如果我们仅仅去供养,并不会违反皈依。供养的意思是说“这里有一些好的饮食等供品,如果你愿意的话就帮帮我的忙,达成我的某某心愿,不愿意的话,请你至少不要加害于我”。以这样的心态去供养是可以的。“如果你在这里,我就供养一些东西给你”,应该是这样的心。我看到很多佛教徒在寺庙里看到神像、土地公或龙神等就去拜。这是很不好的,千万不要去顶礼。拜一些民间信仰的或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这样做有时候会把很多很不好的东西带回家。很多人家里闹鬼或碰到鬼上身之类的事,多半是因为自己因不懂而到处乱拜所致。拜或依止世间的鬼神,往往会带来很多的麻烦。虽然偶然会有一点点的好处,但很多时候你惹到的麻烦比得到的好处多。如果你临死前去拜世间的鬼神,生起“我快要死了,请你快点救我”的念头,那你死后它会把你的心识拿走,你就会成为它的侍从、下属等。我们做人时都会很害怕鬼,如果因为到处乱拜而导致自己下世堕于鬼道,那又该怎么办呢?要知道鬼是很痛苦的。如果你自认为是佛教徒的话,就不应顶礼世间的鬼神。我们真正皈依三宝的人,功德比世间的天神、鬼更大。<BR>&nbsp;&nbsp;&nbsp;&nbsp;&nbsp; 2. <BR>&nbsp;&nbsp;&nbsp;&nbsp;&nbsp; 刚才讲的第一点是对应于佛宝的。第二点是针对法宝的。既然皈依了法宝,我们不能伤害任何众生。我们常常自称为佛教徒。当你宣称自己是佛教徒时,也就等于是在说“我是一个不伤害任何生命的人”。所以我们不能杀生。当然我们每天都可能杀害数以百计的生命,比如我们去花园散步或在路上走时,会无意中踩死很多生命。因为我们是无意中杀死了它们,并没有杀生的动机,所以我们并没有违犯这一条。这样无意中的杀生多少会有业报,但这并不是一个圆满的杀业,不是一个真正、完整的杀业。举例来说我们看到一个蚊子飞过来,因为怕被它咬,很讨厌它而拍死它,这样就是一个圆满的杀业,是完整的杀生,因为你心里想者“我要杀掉它”,有杀生的动机。圆满的杀业有很大、很重的果报。如果我们最初看到蚊子想打它,但突然记起我是一个佛教徒,不应该伤害众生,结果没有打,这样的情况应定义为起点为不善业,最终得到功德的行为。我们不能生嗔恨心,更不能杀生。碰到这种情况我们不但不应生起嗔恨心,还要生起安忍的心,多为它念“唵玛尼怕咪吽”等咒语,不应心里想着“但愿你去死”或把它弄死。所以善业和不善业的区别在于我们的动机。如果我们以嗔恨心去杀生,果报会很重。如果出于悲心去杀生,业报会不一样。比如说因为蚊子携带病毒,怕它咬了小孩后小孩会生病,甚至可能至死。这样并非出于嗔心,而是基于悲心去杀生,果报会不一样。大家应该明白,我现在是在说业报的轻重,并不是说可以基于悲心去杀生。我们皈依后就不能杀生。业力因果是很奇怪的。比如说有一只黑羊,一只白羊,我们本打算明天去杀掉黑羊,可是第二天不小心杀错了,把白羊杀掉了。虽然同样是杀生,但果报会有很细微的分别。我们有动机、有对象,然后完成杀业,这样的杀业是完整的。完整的杀业是最严重的。所以我们对于因果的取舍应该很小心,要学懂善恶因果,知道什么事情对我们有利我们应该做,什么事情对我们有利我们不该做。杀生的业报也有很多细微的分别。被杀的动物体积越大,业报就越大。例如杀一个蟑螂的业报比杀一个蚊子的业报大,杀一个老鼠的业报比杀一个蟑螂的业报大。陆上的动物中或许大象的体积是最大的,杀象的业报就比杀牛的业报更重。为什么有这样的分别呢?因为动物的身体越大,被杀时所受的痛苦越大。而你给众生的痛苦越大,你杀生的业报就越大。所以我们要注意不要杀生,也不要指着什么说“我要牠死”,或指着某个对象让人去杀。比如说我们去海鲜餐厅,指着一条鱼叫人帮你杀了它牠,作为一个皈依了三宝的佛教徒,我们不能这样做。昨天已经死了,不是为你杀的鱼、肉等等,如果我们不吃素的话,吃这些是可以的。牠们已经被杀且不是直接为你而杀,你虽然去吃牠,但并不是你令牠死的。所以我们如果不吃素的话,买肉时不能叫人帮你现杀活物,可以买一些现成的、过夜的肉类。比如说有八个人去吃饭,点了一条鱼而导致牠被杀。虽然死的只有一条鱼,但因为每个人都有动机、行为是完整的,所以每个人都累积了杀一条鱼的业报,而非杀八分之一条鱼的业报。八个人加起来总共累积了杀八条鱼的业报,是很重的,而实际上死的只有一条生命。这是很微妙的。我们要很注意,这一点很重要。大家都很清楚我们自己是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的,动物当然也很珍惜它自己的生命,你这样去想就会明白了。人最珍爱、最怕失去的是自己的生命,难道我们以为动物不是这样的吗?比如我们去公园里观察昆虫,牠们各自的反应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们不能跟牠们沟通,但牠们的反应会怎样,我们是能猜得到的。我们可以推论处牠们跟我们是一样的。比如我们拿一片树叶去碰一个正在移动的昆虫,牠马上会一动不动地装死。过一分钟后牠觉得好像没人留意它,又会突然逃生。虽然彼此无法沟通,但如果你这样去看的话,很明显动物也是很怕死的。牠们跟我们一样,最珍惜的是自己的生命。当你碰牠的时候,它不知道你想做什么,牠可能会以为这个人要杀我,也会装死去保护自己的生命。这跟我们人是一样的。为什么我们要不杀生,或者说放生是一种很大的善行,有很大的力量?因为杀生是把牠最珍惜的东西夺走了,而放生是把牠最珍惜的东西留给牠。杀生是一种很重的罪业。有些佛教徒说“我是佛教徒,不能杀生,我付钱你来帮我杀”,这样是更糟糕的。这样的业报比自己杀的业报更重。如果你要这样做的话,宁可自己亲手去杀。这样不但不算你没杀生,而且比你自己杀生更糟糕。真的有这样的人,有些佛教徒聘人回家帮他杀,说“我是佛教徒,不能杀生,我要守戒,所以我付点钱你来我家帮我杀”。他以为这样就是戒了杀生,这是很可笑的。这一点我们不应视为有很多规矩,让我们这个不能干、哪个不能干,而应该想是我们自己从中得到了好处。因为我们不杀生或放生是在为自己积累长寿的因缘。不仅只是今生,如果我们下一生转世为人,那一生就会长寿。未来生也会长寿。长寿就是不杀生或放生的果报。<BR>&nbsp;&nbsp;&nbsp;&nbsp;&nbsp; 3. <BR>&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三点是我们既然皈依了僧宝,就不应该常与不善知识在一起。僧宝可分为胜义僧宝及世俗义僧宝两种,前者包括菩萨、辟支弗、声闻、罗汉及出世间护法等,后者乃指四位或以上之具戒凡夫比丘团体。。既然已经皈依了僧宝,依戒条来说,我们不应该常与不善知识在一起。依传统的规矩我必须这样说,但现在这样的年代这一点可能无法避免。我们不能坏了传统,所以讲还是要讲,但实际操作上可能比较难。什么叫不善知识呢?比如说不信因果、不信三宝,只知道吃喝玩乐,这样的损友就是不善知识,是对我们有不良影响的一些人。为什么皈依后要遵守这一点呢?因为佛教徒,特别是新皈依的佛教徒,跟不善知识或罪友在一起,很容易受他们的不良影响,结果自己也变得退失皈依心,不再皈依三宝了。这一点的原意是为了杜绝这样的情况。所以并不是说皈依后就绝对不能和不善知识在一起,等到你对三宝有足够的信心和依止的量,不会被任何人所影响时,跟不善知识在一起是没有问题的,并不违反这一点。怎样才算有依止的量呢?举例来说,如果有一个伊斯兰教的国王不知为何把你抓去,知道你是依止三宝的佛教徒。他说“如果你继续依止三宝,我就要判你死刑。如果你愿意放弃依止三宝,就不用被处死。”如果这时你选择放弃依止,那你就没有依止的量。如果你这时想都不想就说“那只能如此,死就死吧,没办法了”,也就是说放弃对三宝的依止根本不在你的考虑范围之内,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说是有了依止的量。有了这样的依止的量,你自然不会受别人的影响以致后来不信三宝。有了这样的资格,你跟谁在一起都行。为什么要小心不良的影响呢?因为我们是新的佛教徒、新的三宝弟子,对三宝的依止心好像纸一样薄。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会因为怕死而不加思索地选择放弃依止。别说放弃生命了,如果你现在失业了,没有钱,生活非常贫苦。这时有个不信佛教的老板说“我不喜欢佛教徒,只要你不当佛教徒,我就给你钱和工作。”你想都不想就会说“那好,我就放弃佛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的依止心就只是这样的程度。所以这一点才是关键的问题,还有后面的三点。<BR>&nbsp;&nbsp;&nbsp;&nbsp;&nbsp; 4. <BR>&nbsp;&nbsp;&nbsp;&nbsp;&nbsp; 第四点,既然已经皈依了佛宝,我们不能以世俗的价值来看待佛像。比如说我们有一些佛像,有镶了钻石的,有金做的,有泥做的,有木头做。我们不能说“这是金做的佛像,应该把他放在佛坛上比较好的地方,这是泥做的,要把他搁在次要的地方”。这样想是把佛像看成世俗的财物,就违反了第四点。我们不能这样想。就算我们有一尊钻石雕成的释迦牟尼佛的佛像,非常值钱,我们也不能把他卖掉。也不能把佛像放在地上,或放在门口,跟鞋子放在一起等待。这样不恰当的情况有很多很多,不能一一列举,简单来说我们对佛像要视为真佛,不能如前面所说的方法来处理。<BR>&nbsp;&nbsp;&nbsp;&nbsp;&nbsp; 5. <BR>&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五点,既然皈依了法宝,我们必须视佛经等经典为法宝。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的法宝,是一本书,但我们必须要把它视为真正的法宝。佛经是很殊胜的,你就算用它压着佛像的头,也没有犯什么错误。而把佛像压在佛经上却是不对的。跟佛像相比,佛经更殊胜。我们念完经后必须很尊敬地用干净的布包起来,重新放回到佛坛上,不能想对待报纸那样把它搁在一边。如果佛经太残旧,实在无法看了,你又有了新的,也不能把它当垃圾扔掉。可以去高山等干净的地方很恭敬地烧掉它。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所有的经书都一样,佛经或佛的本生故事、传记等,我们都应一样以这样的心来尊敬。我们尊重的话,得益的是我们自己,这是很重要的。<BR>&nbsp;&nbsp;&nbsp;&nbsp;&nbsp; 6. <BR>&nbsp;&nbsp;&nbsp;&nbsp;&nbsp; 既然皈依了僧宝,我们要视僧、尼为真正的僧宝。乃至于他们的袈裟上有一块破布掉在地上,我们看到后都要恭敬地捡起来,视为是真正的僧宝(胜义僧宝)的衣服,很恭敬地把它收好。我们看到僧、尼要视为真正的僧宝,能这样想得益的是我们自己,对他们并没什么好处。<BR>&nbsp;&nbsp;&nbsp;&nbsp;&nbsp; 这六点到此就说完了。这六点是比较重要的,必须要小心。同时也必须要避免十善业。我们常常都在做十不善业。行十善业或不做十不善业,不论对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来说,应该都是最低的标准。所以十不善业要戒除。同时早晚各念皈依文三次并礼佛,这是必须要保持的习惯。有机会的话可以用饮食等供养。如果家里有佛坛可以把供品放在佛坛上。没有佛坛的话,在吃东西以前心里想着佛法僧三宝而供养,这样供养也行,不一定要放在佛坛上才算是供养。因为三宝并不只是存在于佛像里面,你起念的时候他就在面前了。供养三宝是为了我们自己得到功德。我们不要以为佛陀像世间的神灵一样会肚子饿,我们要把他喂饱。佛陀不需要食用我们的饮食,也不存在肚子饿的情况。所以我们不是为了佛陀而做供养的。佛陀是从定中得到滋养的。</P><P><BR>大藏寺祈竹仁宝哲著作在线阅读及下载<BR>祈竹仁波切著作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b-i-a.net/iblphk/books_b5.htm">http://www.b-i-a.net/iblphk/books_b5.htm</A><BR>格鲁教法集成&nbsp;&nbsp;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gelu.org/">http://www.gelu.org/</A></P>
发表于 2006-7-14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祈竹仁波切某次传皈依时所做的开示

<P>这六点到此就说完了。这六点是比较重要的,必须要小心。<FONT color=#0000ff>同时也必须要避免十善业</FONT>。我们常常都在做十不善业。</P><P>&nbsp;</P><P>上边变色文字中,是不是少了个字阿?!</P><P>&nbsp;</P>
发表于 2006-7-15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祈竹仁波切某次传皈依时所做的开示

<P>谢谢师兄贴出来!!功德无量!!!</P>
发表于 2006-7-17 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祈竹仁波切某次传皈依时所做的开示

感觉以前好像看过……<br>不过师父的开示一定要顶! ^_^<br>
发表于 2006-7-31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祈竹仁波切某次传皈依时所做的开示

个人想法:活佛关于皈依的开示不少,但说得这么详细明了的,估计只有这次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21-9-14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上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2 03:53 , Processed in 0.03296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