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学道 于 2015-8-19 21:08 编辑
圣者贤行愿王释义
章嘉游戏金刚造 藏文汉译汤芗铭译
译序 汤芗铭 此愿,梵名‘贤行愿王’(1),其义详于释经题科。梵疏(2)所释,亦各不同,略举二说:
一、陈那菩萨释云:‘贤,即是善。于善能行,是名贤行,即菩萨行。希愿贤行之愿,是名为愿。’义谓此愿,即行善之愿,亦即行菩萨行之愿也。
二、释迦知识释云:‘所言贤者,谓普贤菩萨。以此菩萨虽一烦恼所作,亦不可得,普于一切加行、正行,一切种中,至极妙善,故名普贤(3)。贤行愿者,即此菩萨修行相中所有正愿。’
以要言之,普贤菩萨综合一切菩萨修菩萨行所有诸相,制立为愿,名贤行愿;胜过所余一切正愿,故名为王。中土古德皆译之为普贤行愿,名虽不符,义则未失。何以故?以彼一切菩萨之行,即是普遍皆贤之行,亦即普贤菩萨之行。是以陈那所造释论,名为普贤行愿摄义。章嘉所造弁颂跋颂中,曰:‘普贤行愿广大海’,又曰:‘俱到普贤行海边’,仍皆称为普贤行也。惟此愿义,是愿修习普贤行之愿,不应读为‘普贤菩萨行其愿耳!’夫经名者,总摄经义;经名不正,经义难明。今为正名,故略征引而辨证之。除经名外,拙译颂文尚有多处异古译者,但参释义,其理自明,今不具述焉。读者幸勿于其异乎古译之处,误谓专依藏本所传,须知梵本今犹存在,可对证也。
昔清凉国师云:‘西域相传:普贤行愿赞为略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为广普贤行愿赞’。故知此愿胜利极大,广如经文释文所明。梵土(4)、西藏两地行人,或自课诵,或为他人起修福事,或大众中会修福事,无不诵之,发愿回向。唐代不空三藏专译愿文,藏土亦以愿文单行流通,供众持诵。然持其文,不明其义,但依口诵,未获思惟,不名‘圆满’。故今依据藏本章嘉游戏金刚所造释文,传为华言,使后学者得依其文而思其义也。
考此释文,广取梵土菩萨所造释论综辑成书,文义完美。梵土释论原有六种:
一、圣者贤行愿王疏……………龙猛造 二、普贤行愿摄义………………陈那造 三、圣者贤行愿王广疏…………释迦知识造 四、圣者贤行愿王大疏…………庄严贤造 五、圣者贤行愿王注……………世亲造 六、贤行四疏释义备忘录………智军造
往昔清凉大师科释此愿,依据般若三藏译文。然此译文,与不空译、炖煌二译及藏译本,文句次第极为殊异。欲依其文科判愿义,是为甚难!此义别于五译合行绪中明之。为求翻译章嘉译文,不得不依藏本经文译其句颂,庶几读者依颂寻释,即能明了诸地菩萨愿之次第也。岂敢以此启诸宏达?但欲利益僻壤穷乡诸初发心者耳!良以此类初修业者,既乏经论参究其义,复无辞典探考其名,故今译文特立四种殊胜方便焉。
一、翻译名辞:就中一分,沿用般若三藏所译,为顺此土熟读旧译诸士夫故,一分改用奘师所译,以其译名堪能契合梵、藏语故。当知译名,或译文句,若求专合中土习尚,虽易通俗,毕竟失去本来面目,亦必遗漏本来精义。且于余处不通用时,定须别译通俗名文,以资补救。若一名辞,或一文句,出演多种不同译法,后之读者将焉会通?
二、注释名辞:为令利益初发心者,于释名辞不厌繁琐。又此训释引奘译外,有时复引旧译经论,俾初学人易于了解。
三、注释释文:章嘉释文广取经论精义为注,此于藏人习见习闻,殊易了解。其有中土所未见闻,或虽见闻,隐僻未显,故释文下补加小注,略释其义。 四、略添梵疏:藏译愿文虽为句颂,然文显了,无异长行,易于通晓。华言厄于字数句法,诸多难解。今为略添陈那、驿迦知识二师所造释论,补释经中难解文句。
中土相传,此愿在华严经中;然勘藏本,所谓六十华严、八十华严之全部,实名大方广佛经也。华严经为大方广佛经之一部分,如:佛驮跋陀罗所谓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十四至第六十卷中之第三十四品入法界品;实叉难陀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六十至第八十卷中之第三十九品入法界品;般若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及西秦圣坚所译罗摩伽经,则名华严经也。盖十地、华严等经之隶于大方广佛经中,亦犹三律仪等经之隶于大宝积经中,此则部品所属,不可不辨者也。
上来略述新译经名、释文、颂文,旧译部品所属诸事,甚矣译经之难也。藏称译师为世间眼,其尊重翻译也如彼。吾土古法建立译场,先由西方智者依于梵本口授,次由众多精通华言大德笔受,证梵、证汉,各有专司,其敬慎将事也如此。然者藏本,犹有旧译、新译不同。后依梵本,并参释论,几经审订,方成善本。又考吾土,即此古译五种愿文,略为会勘,尚复显出种种文句不同之处。况我下愚,孑然一身,以管窥天,依文揣义,敢云无失于本义乎?谨效章嘉所造露文,用以自露。文曰:
‘牟尼密意深且细,以我愚夫极愚者; 当有颠倒传译过,至心露于菩萨所。’
民国壬午季春 蕲水汤芗铭志于北海公园正觉殿菩提学会
http://www.xuefo.net/asp/putiwenhai/books2/183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