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315|回复: 16

斯里兰卡佛教中的大乘佛教思想(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7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引自http://www.chinabuddhism.com.cn/yj/2012-08-02/1254.html

末学对于南传北传佛教的发展和异同一直有兴趣,今日在佛教协会官网看到此文,转载到论坛,希望其他有兴趣了解的师兄能够有所受益。

斯里兰卡佛教中的大乘佛教思想

参考书目:
  一、《斯里兰卡的大乘佛教思想》
  二、《佛教世界》
  三、《斯里兰卡大乘教的产生和发展》
  四、《锡兰佛教史》
  五、《锡兰简明史》

 楼主| 发表于 2015-3-27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从公元前三世纪自印度传入斯里兰卡之后的二百多年中,一直是统一的,全国僧俗四众都承认大寺的权威。到瓦勒迦姆巴国王在位的公元前一世纪时,从大寺中分裂出了一个无畏山寺派。无畏山寺中的许多僧侣,吸收了大乘佛教的思想和教义,与恪守上座部传统的大寺派,存在着矛盾和斗争。
  瓦勒迦姆巴继位不久,南印度泰米尔人就侵占了斯里兰卡的国都阿努拉特普罗。瓦勒迦姆巴逃往深山野林,招集旧部和敌人艰苦斗争十三年,才收复了国都,恢复了王位。在艰难困苦的战斗年月里,国王曾经得到一个名叫摩诃帝沙的长老的帮助,为了报答长老的恩情,国王特意在阿努拉特普罗城内修建了一座“无畏山寺”,赏赐给长老,摩诃帝沙长老就搬到无畏山寺来居住。大寺僧侣们以为国王此举有损大寺尊严,又违反只能布施僧团、不可赏赐个人的传统,于是加罪摩诃帝沙长老,将其开除出大寺僧团。摩诃帝沙的一个学生认为大寺的这种做法太不公道,便带了五百同学离开大寺,也来到无畏山寺,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无畏山寺派。
  不久,印度有一批达摩流志的学生到无畏山寺来宣扬达摩流志对教义的解释,无畏山寺的僧侣们接受了这种解释,因此人们也称无畏山寺派为达摩流志派。达摩流志属于犊子部,这是佛教传入斯里兰卡之前的十八部派之一。这时无畏山寺派虽仍属上座部传统,但他们对教义的解释已经和大寺不同了。到帕帝亚国王(143—167)时期,两派对戒律的解释产生了严重分歧,双方开展了一场大论战。国王派宰相出面调解,争论才停息下来。
  在公元一、二世纪,印度的许多僧侣络绎不绝地来到无畏山寺,他们代表了当时印度的各种佛教宗派。无畏山寺的僧侣们对印度传来的大乘、小乘教义都进行研究,思想比较活跃。
  斯里兰卡佛教史上第一次出现大乘佛教是在沃哈拉格国王(209—231)时期。当时,因为无畏山寺的僧侣们宣称他们的教义才符合佛陀的本意。国王派宰相卡比拉去调查,结果发现无畏山寺的经书确实与大寺不同,还有大批“外杜量”经典著作。国王一怒之下,把这些经书全部焚毁了。这对无畏山寺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这里所谓“外杜量”经典,实际上就是大乘经典。在斯里兰卡的佛教著述中,没有提过“大乘佛教”这一术语,而仅仅用了“外杜量”一词。《部派论集》中说:“在阿输迦国王时代,有一个名叫‘外杜量’的狡猾婆罗门,为了诋毁佛教,自己编造了一部所谓‘外杜量经’,无畏山寺的达摩流志徒众却视为佛陀亲授真经。”《部派论集》是小乘著作,自然会扬“小”贬“大”。事实上“外杜量经”在大乘信徒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它是包括《法华经》、《华严经》、《楞伽经》等九部重要经典的总称,因此又称之为“九论”。帕拉纳维达纳教授认为,外杜量派就是大乘教派。《大史》的作者也认为,“外杜量派”一词是用来泛指一切和上座部佛教不同而不为大寺派承认的教派。所以我们说,在斯里兰卡,“外杜量派”就是大乘教派的代名词。在公元三世纪,从无畏山寺发现大批“外杜量”经典的事实说明,那时无畏山寺已有大批研究、信仰大乘佛教的僧侣,而这时又正处于大乘佛教大师龙树所掀起的弘传大乘教义的运动之后。龙树的大弟子提婆(汉译圣天)就是斯里兰卡人,他在无畏山寺出家受戒,后来成为大乘空宗的大师。沃哈拉格国王焚烧大乘经典,只不过暂时起到镇压的作用,而大乘思想的洪流,还是不断地从印度向斯里兰卡袭来。到公元三世纪中期戈达巴耶国王时,两派的斗争又激烈起来。
  戈达巴耶在位时间是从公元309年到322年,这时无畏山寺的僧侣们又开始大力宣扬“外杜量经”,弘传大乘佛教理论。寺中一个名叫乌西利亚的长老担心这样会招致从前的不幸,于是带领三百学生离开了无畏山寺,到达西纳寺(南寺)去住。后来有一名叫做萨格拉的长老当了这一派的大长老,因此人们都称这一派为萨格拉派。
  事情果如乌西利亚长老所料,戈达巴耶国王不仅镇压了外杜量派的僧众,焚烧了他们的经书,而且还在六十名为首的长老的脊背上烙了印记,将他们驱逐出境。这些被驱逐的长老来到印度南部的苏利国,收了一个名叫僧伽米得的学僧。有一次洗澡时学生发现了老师脊背上的烙印,又问清了原由,僧伽米得就怀着为师雪耻、弘传大乘佛教、摧伏大寺的决心来到斯里兰卡。戈达巴耶国王对僧伽米得十分器重,聘他为王子的老师,将德多帝斯和摩诃森两位王子交他培养。但是,僧伽米得没有能够改变国王对大寺的信任,到德多帝斯继位之后也仍然如此。僧伽米得感到无望,就回到了印度,直到公元375年摩诃森继位之后才重返斯里兰卡。僧伽米得住在无畏山寺,劝说国王毁灭大寺。国王听从他的建议,下令不准百姓供斋给大寺僧侣,违者罚金千两。大寺派在铜宫聚会,下决心宁可饿死也不接受外杜量的教义,他们都逃亡到了斯里兰卡的南方。接着,国王又下令拆毁大寺和大寺派管辖的三百六十四座寺庙和学院,把拆寺得来的砖瓦木料,用来扩建无畏山寺。
  摩诃森国王的行为激起了全国百姓的不满,一向和国王十分亲密的梅克瓦尔那波耶大臣也聚众造反了。国王见势不妙,便做了让步,答应重修大寺。而僧伽米得结怨太深,被一个木匠刺死。国王虽然顺从民意修复了大寺,但他又在大寺范围内新修了一座“祗陀林寺”,赐给一个名叫帝沙的长老。大寺派对此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他们向国王控告帝沙长老行为不端,经查实之后,将他逐出了僧团。这时,达西纳寺的僧侣们都迁到了祗陀林寺。到这时,就形成了大寺、无畏山寺和祗陀林寺三派。祗陀林寺虽然是从无畏山寺分裂出来的,但这一派在教义上仍然与无畏山寺保持着一致,都倾向于大乘佛教的教义。据史书记载,这时斯里兰卡已经有了菩萨塑像,说明当时大乘佛教的影响已经相当普遍。
  摩诃森国王因为偏爱大乘,所以他在印度也享有盛名。这时印度的佛牙舍利送到斯里兰卡来,请摩诃森国王保护,结果送到时国王已经逝世,太子梅克万那继位。佛牙舍利被供奉在无畏山寺,这说明无畏山寺已成了大乘佛教的中心。中国高僧法显在他的《佛国记》中记述了当时人们瞻礼佛牙的盛况。
  公元六世纪初,有一位到印度去的商人带回了《法界经》,这是一部依据《法华经》编写的大乘经典。
  七世纪末,大乘佛教大师金刚智来到无畏山寺传教,他的学生不空金刚曾作为斯里兰卡国王的特使访问中国。公元九世纪中期,“黑衣派”也传到了斯里兰卡,他们的袈裟不是黄色,而是黑色,这是一个属于大乘密教的教派。
  到十世纪之后,南印度的泰米尔人侵入斯里兰卡北方,占领了国都阿努拉特普罗城,大寺、无畏山寺和祗陀林寺统统被他们毁坏了。各寺比丘被迫离开故居,逃往他乡。在国土沦陷、佛教濒亡的情况下,小乘、大乘两派之争,自然就缓和得多了。公元1105年,维杰巴忽登位,定都波隆那鲁伐。他为了复兴佛教,派人到缅甸求法取经。公元1153年,保罗克拉玛巴忽大帝继位,把泰米尔人彻底逐出国外,并以极大的魄力来净化僧团。他在德高望重的大长老摩诃迦叶波的协助下,把三派中破坏戒律的僧侣统统清除出去,把三寺僧众合而为一,为他们建立了新的寺庙。这时在印度由于伊斯兰教入侵等原因,佛教已基本灭绝,因此也就不能再对斯里兰卡产生影响了。从公元前89年分为两派,斯里兰卡佛教经历了一千二百年的三派并存、小乘大乘并峙的漫长时期,到公元1165年保罗克拉玛巴忽大帝整顿僧团之后,又走向了统一。
  斯里兰卡虽属于南传小乘佛教国家,但由于大乘佛教的长期存在,对这个国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另外,大乘佛教教义适合于广大信众的口味,能够满足他们思想和生活上的需要,所以流传颇广,深入人心。久而久之,许多小乘教徒也往往不追根求源,把许多大乘佛教的思想传统也误认为是上座部佛教所固有的而表示尊敬和信仰。大乘佛教对斯里兰卡的文化、艺术、建筑以至人们的思想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可以看到这些影响的存在。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崇拜菩萨是大乘佛教的一个特点,在斯里兰卡社会中也有崇拜菩萨的传统。如公元三世纪的桑格坡国王就被国民尊称为菩萨。观世音和舍利弗是最有名的菩萨。在僧伽罗本生故事中,菩萨的形象也屡次出现。今天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一个很大的观音菩萨像。
  二、由于大乘佛教的传播,梵语对这个国家的文学和语言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现代僧伽罗语中,还保留有大量的梵语词汇。
  三、消灾祈福的《比利得经》以前在斯里兰卡是没有的,后来受到大乘密宗的影响才开始出现。现在请僧侣念诵《比利得经》已是最常见的佛事。
  四、大乘佛教的《楞伽经》说佛陀曾应斯里兰卡国王罗瓦纳的邀请来这里说法。在其影响下,斯里兰卡产生了佛陀三次来岛的传说,现在这一传说已是家喻户晓。
  五、大乘佛教经典中说,只要忆念阿弥陀佛,就可以消灾免难、逢凶化吉,斯里兰卡许多文学作品也都反映了这种思想。
  参考书目:
  一、《斯里兰卡的大乘佛教思想》
  二、《佛教世界》
  三、《斯里兰卡大乘教的产生和发展》
  四、《锡兰佛教史》
  五、《锡兰简明史》
 楼主| 发表于 2015-4-1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干货木人气呀
发表于 2015-4-1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文章是大乘非佛(親)說的論調.
 楼主| 发表于 2015-4-1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雲水行 发表于 2015-4-1 15:29
這文章是大乘非佛(親)說的論調.

肯定不是呀,这是中国佛教网上面的文章,里面也明确写了:“《部派论集》是小乘著作,自然会扬“小”贬“大”。事实上“外杜量经”在大乘信徒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它是包括《法华经》、《华严经》、《楞伽经》等九部重要经典的总称,因此又称之为“九论”。”

应该说文章是不偏不倚的客观描述
发表于 2015-4-1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zergaron 发表于 2015-4-1 10:14
肯定不是呀,这是中国佛教网上面的文章,里面也明确写了:“《部派论集》是小乘著作,自然会扬“小”贬“ ...

公元六世纪初,有一位到印度去的商人带回了《法界经》,这是一部依据《法华经》编写的大乘经典。

看到上面這段產生的印象, 不清楚法界經是說的是大藏經中的那部經典, 但大乘經典既然是佛所說就不應該是依據某部佛經"編寫"出來的. 這樣的認識, 應該是相信大乘經是後期發展論調的人所寫.
发表于 2015-4-2 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看到了这句话:

"公元六世纪初,有一位到印度去的商人带回了《法界经》,这是一部依据《法华经》编写的大乘经典。"
 楼主| 发表于 2015-4-2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雲水行 发表于 2015-4-1 22:00
公元六世纪初,有一位到印度去的商人带回了《法界经》,这是一部依据《法华经》编写的大乘经典。

看到 ...

同样没有考证过,但是我理解作者的意思应该是,某经是其他经典的节选或者选译,就比如四十二章经不是一个独立的经典,而类似于很多经典和佛陀教言的集锦
 楼主| 发表于 2015-4-2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笑了之 发表于 2015-4-2 05:06
路过, 看到了这句话:

"公元六世纪初,有一位到印度去的商人带回了《法界经》,这是一部依据《法华经》 ...

同样没有考证过,但是我理解作者的意思应该是,某经是其他经典的节选或者选译,就比如四十二章经不是一个独立的经典,而类似于很多经典和佛陀教言的集锦。汉译的般若经,也有的仅仅是藏传翻译的大般若经的节选和一部分。这在经典传播和翻译的历史上很常见。

至于是不是作者有持大乘非佛说的见解,我们无法完全确认,但是从作者的行文和用词当中,应该说是不持这样观点的。最主要的一条,南传的行者和学者,很少把自己称为“小乘”(因为这是大乘佛教的用词),大多自称“南传上座部”
发表于 2015-4-2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华经是最古老的大乘经典之一,流传最广的经,印度西藏尼泊尔,一世纪前就有了。在龙树菩萨时期大小乘是统一,只有极少部分不认同,菩萨当时是通达大小乘的理论。所以众生讨论那个不是佛说的,真的差的非常远,也有可能是诽谤这才是真的
发表于 2015-4-2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烂陀寺的传承是涵盖全部,大小乘。玄奘大师传过来也是非常全面的。
发表于 2015-4-2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树菩萨前,大乘给人看不起是当时僧人无法完全理解经典,并不是他们的传承断了。龙树菩萨的出现用理路通达经典,得到当时大部分人的支持,那时也是统一。
 楼主| 发表于 2015-4-2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觉阳 发表于 2015-4-2 12:40
龙树菩萨前,大乘给人看不起是当时僧人无法完全理解经典,并不是他们的传承断了。龙树菩萨的出现用理路通达 ...

我同意师兄所说的,但这跟主题没有什么关系?大小乘的争论自古就有,我们这里不做探讨,也不争论,文章只是对于南传地区大乘佛教的传播情况做了一定的介绍
发表于 2015-4-2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你是正解,股印度当时也争的非常厉害。所以考古和历史也能证明很多疑惑
 楼主| 发表于 2015-4-2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觉阳 发表于 2015-4-2 12:54
是的你是正解,股印度当时也争的非常厉害。所以考古和历史也能证明很多疑惑

感谢师兄指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03:51 , Processed in 0.03505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