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534|回复: 12

转载:学佛?还是在学外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佛,还是在学外道?

  2014-11-30 大生 明精舍


  前几天我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亲们,别再说自己学佛了。您学的全是佛陀努力批判的内容,不是婆罗门思想、就是六师外道思想”。
  立刻有人回话了——“学佛是修心的,外道、佛教,本质一样,无分别啊!师兄不要执着了”。
  啊!那么我要说,您所持的这种认识啊,不在我那句话批判的对象中。因为,您这错误啊,实在低级并且离谱。无论婆罗门还是六师外道,人家起码都是一个个的思想家,都是在努力思辨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体系和学说。我那句话所批判的,是一些“学佛”者,持有错误知见和观点,却误以为自己在学佛。像您这种认识,各种混淆、各种愚昧——还谈不上观点,因为连基本思辨能力都没有,故而不在我批评之列。

  1
  我批判的对象有哪些呢?比如,认为有灵魂存在、 认为一切无二无别、认为不可说、认为理性思维完全是障碍···
  “什么?没有灵魂?那佛教不是说中阴身吗?难道中阴不是灵魂? ”
  对啦!中阴身还就不是灵魂。假如您认为有个灵魂,那在这一点上,就和婆罗门的认知是一致的。
  婆罗门思想起源很早,缘于吠陀,早于佛教,重视祭祀、强调种性的不平等。婆罗门思想流派也很多。但总的概括起来,他们以《吠陀》《奥义书》为经典,认为“梵”是宇宙的本体,“梵”无处不在。如果“梵”显现为人格神,就是“大梵天”。有情生命也有一个本体、灵魂,称作“我”。人在生死中,是迷惘的,如果能认识到“我(灵魂)”和“梵”是同一的,就可以获得解脱。
  而佛教,是坚决反对婆罗门的,所谓“诸法无我”。怎么可能承认有一个“我”、一个“灵魂”呢?
  那么中阴是什么?限于篇幅,本文不做过多讨论。简单说一句,佛教认为人是五蕴和合的现象,我们日常看到的身体思想啥的,是粗大的五蕴,而中阴身,就是“细五蕴”。这个需要多点学习去理解。请深入经论、仔细思维。


  2
  又有人问了,说“那么世界和人是怎么来的,不是佛菩萨造出来的?”
  啊~!我晕!怎么可能?!佛教打死都不会承认这个观点。别说佛陀了,就连六师外道都不会这么认为的。
  在佛陀的时代,婆罗门思想已经受到严重质疑,当时兴起一股反对婆罗门的思潮——后人称之为“沙门思潮”。“沙门思潮”中的思想家们,各自在不同层面批判婆罗门学说。其中有六位很具有代表性的杰出人物,就是佛教后来说的“六师外道”。
  前文说过,婆罗门认为“梵”是世界的本源,人格化一下,就是“大梵天”创造了世界和一切。那么,面对这个观点,佛陀和六师都坚决不同意。
  佛教不探究世界本源的问题,但是绝对否认有个造物主。佛教认为,世界现象是四大和合而成,没有造物主,追求第一起源这种思维就已经错了。为什么?这里也不好展开讲述。请深入经论,仔细思维。
  那么,既然六师也反对婆罗门,为什么佛教也要反对六师呢?
  沙门六师在不同程度反对婆罗门,比如不赞同有创世主、不赞同阶级压迫,这个佛教也是反对的。
  但他们毕竟都是关于“解脱”的宗教学问。虽然大家都反对同一个问题,可是给出的答案不一样啊。根据佛经记载,佛陀悟道前就曾学过其他思想,后来发现都不够究竟,有的甚至是很错误的。这才自己深入思维,睹明星而悟道,有了佛教。
  所以,佛教不仅批判婆罗门,也批判六师思想。所谓“外道”,即“不是解脱正道”的意思。

  3
  于是有个老修行训我“你说的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思辨没用,那么多问题,你能解释清楚吗?不如好好下功夫打坐修行去!”
  恭敬赞叹,您老不惜自毁、现身说法。
  这种观点正好是 “散惹耶毗罗梨子”的说法。“散惹耶”是六师外道之一,他们在认识论上观点含混,对一切事物,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被形容“难以捉摸的泥鳅”,被称作“不死矫乱论”。所以,他们认为理性思辨没有意义,不如中止认识,放弃对事物的分析,直接去体验真理。故而这一派很重视禅定。
  这一派观点,在当今佛教圈的市场很大。佛教“八正道”第一就是正见,佛教主张正见、正行,没有清晰正确的见地,又如何修行呢?所以,请深入经论,仔细思维。

  4
  一位“参禅”多年的朋友也说我了。我都能从他的行文中看出他玩世不恭、油滑透顶的性格来“修就是不修,不修就是修,对也是错、错也是对,那里能有什么唯一的答案呢?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师兄,随缘自在吧!”
  您虽然“修禅”多年,实际禅宗门在哪,您都不知道。
  这种混乱的认识、油滑讨巧的作风,也符合六师外道的学说。这类似“邪命外道”的说法。
  邪命外道,其实有三家,里面有细微的差别。分别是“莫伽梨拘舍罗子”、“富兰迦叶”和“波浮陀迦旃延”。他们自称“正命”,但却被别人称作“邪命”。
  为什么呢?这三家除了在世界观、认识论上大同小异之外,关键在“价值观”上,有很大的问题。这三家都否认人的主观行动,可以对解脱产生任何帮助。比如莫伽梨派就认为,修不修都一回事,经过八万四千大劫还是多久,无论好坏贤愚都可以获得解脱。
  由于人的行为影响不了解脱的事实,所以他们对待具体的生活问题上,就显得很“随缘自在”、很“无所谓”。于是,“淫乐无害、精进无功”具体是淫乐还是精进——随缘吧!苦行也行,安逸也行——随缘吧!杀生不杀生,本质没区别,更无所谓杀生——随缘吧!行善也罢作恶也罢——随缘吧!骂人也好不骂也好——随缘吧!
  看起来十分自在洒脱,其实他们一点都“不随缘”。当面临可苦可乐的时候,他们往往选择“快乐”,并冠以“随缘、自在”的名义。
  这种做法,极其鄙俗,是令人十分恶心讨厌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快别再说自己学佛参禅了!如果“参禅”参成这样,怎么不去吃屎?他们肯定又说“随缘啊!”
  我呸!

  邪命外道

  5
  有人夸我“你批评的对!好吃好喝算什么学佛?学佛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你看某某寺院,各个比丘都持苦行,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啊!”
  亲,您这样说,又错了!
  人们往往有误解,认为修行就是要艰苦磨砺自己、进而必须苦行,这就违背佛陀的初衷了。六师外道之一的尼乾子派,就和您这想法差不多。
  尼乾子派的影响很大,后来发展为耆那教——至今这个教派在印度都有大量信众。尼乾子派被佛教称为“裸形外道”,就是缘于其苦行的主张而来。
  尼乾子派(后来的耆那教),在形式上,有很多地方都和佛教感觉类似,所以很多人容易把两者混为一谈。比如耆那教主张禁欲、苦行,不从事农业、屠宰,强调理性,重视禅定,他们的教主也被称作“大雄”或“佛陀”。
  尽管形式类似,本质却有很大不同。
  尼乾子派之所以强调苦行,是由于其对“业报”的认识导致的。他们认为人的业报太重,要想早点还清业报、结束苦难,就只能通过苦行的手段。他们把“业报”理解为一种固定资产,你用的多就剩的少。这个和佛教的业报理论完全不同的。
  佛陀也曾经禁欲、苦行,但是后来发现一味苦行并不能获得解脱,所以佛陀强调不苦不乐的“中道”;苦行作为一定阶段的修持方式,还是被佛教承认的。
  可惜的是,今天很多学佛的朋友,还是以尼乾子派的思维,来理解“业报”问题的。所以,您虽然谈论着“业报”、也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但并非信佛,您应该是耆那教的信众。
  佛教怎么说业报问题呢?请深入经论、仔细思维。

  6
  “什么耆那教、佛教、基督教,本质都是一样,都是劝人向善的!!!师兄,你这样是在做学问,不是学佛!”
  啊,关于这句话,无论佛教、婆罗门、六师外道都不会承认的。我得从两个角度说。
  第一、佛教是一门“教、证”并重的宗教。必须先有正确的见地,才谈得上修持。以佛教而言,仅仅只做学问,当然不够;但是你妄图不“做学问”,就能修行对路?那想也别想!好比你要去某处,连目的地都不知道,怎么走?不要举六祖慧能的例子——那是六祖,不是你。。。。。。别过分夸大自己的根器成吗?
  第二、基督教了解不多不好说。佛教一定不是以求善为第一的。佛教的目的是解脱,探求生命真相、真谛是首要任务。探明白生命真相、了解苦难根源之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才衍生出种种做法。很多做法和世俗的“善法”是一致的,但并不能说佛教就是求善的。解脱,才是其第一目的。

  7
  “师兄,活在当下是最重要的。人死如灯灭,死了就解脱了!佛祖涅槃了,他就解脱了。我们不如活在当下,好好享受人生吧!”
  六师外道最糟糕的一派——阿夷多翅舍钦婆罗、即有名的“顺世外道”,就是这么说的。
  顺世外道,既不承认有个造物主、也不承认有灵魂。在他们看来,生命就是身体本身,身体消散,生命也跟着消亡。不存在灵魂、不存在轮回,没有善恶业报,故而没有一切底线(有点类似某些人眼中的“唯物主义”)。
  所以,他们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享受快乐。于是他们纵欲、他们乱伦、他们贪婪、他们残暴,他们做各种事,全然不顾将来。

  佛陀讲法的方式之一,就是在批判婆罗门、六师外道的过程中,逐步彰显真理的。比如《长阿含》就有很多的例子。
  佛教传入汉地后,由于环境变了,原来的对手纷纷都不在了,所以在大家看来,佛教和印度其他思想的差异,越来越模糊,以至出现今天这种状况,大家完全搞不清佛教和外道的区别,明明自己秉持外道理念,还以为自己是在“学佛”。
  所以,请对照上文,看看自己所持观点,到底是哪家哪派的。
  以后出门讨论问题的时候,别再说自己是学佛的了,请告诉大家“我是散惹耶毗罗梨子”或者“我是婆罗门”········


发表于 2014-12-1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12-1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发表于 2014-12-1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想转到微信朋友圈,可惜不会发长文章
发表于 2014-12-2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苦心,对牛无意。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多诵经文回向他们就是了。
发表于 2014-12-3 00: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ergaron 发表于 2014-12-1 12:42
真想转到微信朋友圈,可惜不会发长文章

这本来就是微信朋友圈的文章,由公众平台:明精舍发布。你可以搜索明精舍,查看历史消息,找到此文并转发。原文标题是:《请别再说“我学佛”,请说“我是婆罗门”》
发表于 2014-12-3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
发表于 2014-12-3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疆 发表于 2014-12-3 00:14
这本来就是微信朋友圈的文章,由公众平台:明精舍发布。你可以搜索明精舍,查看历史消息,找到此文并转发。 ...

感谢,我后来自己找到了,已经转发
发表于 2014-12-3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卫群编译《古印度六派哲学经典》商务印书馆,2003-03-01。
这书很好。
目前汉、藏有些“宗派”的修法,以格鲁来看,似乎和数论派有相似。
之于上个月炒的火热的“绕冈底斯神山”,有些宣传的功德“解脱”、“不住轮回”云云,似乎和耆那教的言论相似。

我个人是坚持、宣传以闻讲、阅著、思辩、乃达修道,不是搞“神迹”,“加行”。有些人可能要背后骂我了……
发表于 2014-12-3 23: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契合实相真谛,说的通行的通,到于究竟解脱涅槃寂静处,故名为道。反之到不了究竟处,甚至脱轨而出,“心游道外,故名外道”~语出吉藏大师《三论玄义》。

        佛家说实相无相,离我相等一切相。高举无常、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的旗帜。不见法印不得道果的人,不论是佛弟子或者不是,严格来说都是“外道”,因为心着邪见的缘故。

        所谓邪见,佛经中说有六十二种,皆以我见为本。如《般若经等学品》说:“譬如我见中悉摄六十二见”。纵观古今中外一切外道,无不是在追求所谓的“真我”。佛经中常说古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最主要的婆罗门教典籍《吠陀奥义书》,宣说宇宙的本源就是真我大我,名为梵。人格化具体的神就是梵天,创造了世界和人类,上帝创世属与其同属一类。抽象化的梵是宇宙万有的本体,无形无象不可以用语言表达,如中国道家《道德经》中所说的道与其同属一类,我国“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婆罗门教“梵我一如”的思想属一类。由婆罗门教思想派生出六种大的学派,这就是佛教经典中常说的六师。主要的代表是数论派和胜论派。

        数论派提出“自性”和“神我”的概念,认为宇宙万有皆有自性,由自性出生宇宙万有,如似“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生命的核心必有神我,即有一个深密入微的灵魂主体是我。 数论派的观点:如《僧佉经》中说:觉相是神”。“觉”的地位或作用大致相当于人们的认识、情感及生命现象。 佛教是反对有“神”的,如中观派坚决主张“无我”(无“神”)的。《百论》中对有“神”论的批驳较多,如针对神以觉为相的说法,该《论》破斥说:如果觉是神的相,那么,有神就应有觉,反之亦然。由于觉是无常的,因此神也应无常。那么外道说的存在着常恒的“神”的理论就不能成立。《百论》破斥外道“觉是神相”的理论,实际上是把“觉”作为推论“神”存在的有代表性的概念。 因而,在《百论》中,主要通过对“觉”与“神”的关系的考察来破外道有关“神”存在的理论。

        胜论派认为世界的最终的物质基础是原子,它们是永恒不灭的最小微粒,是独立于人们主观认识的一种客观存在。它的基本形式是地、水、火、风,可以相互以各种方式结合。胜论派认为,确实存在作为意识或生命现象主体的“神”,因为人有呼吸、眨眼、寿命等现象,还因为人的欲、恚、苦、乐、智慧等要有一个依止之处。即从这些人们能观察到的生命或精神现象中可以推论出一个常恒的主体——“神”(精神灵魂的自我主体)。

        诸如此类林林总总,不胜枚举,各种思想类型相对于当时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国而更丰富全面。难怪佛陀要降生于古印度,佛陀对九十六种外道的点评,等于是针对后世将会产生的各种宗教各种思想流派预演,使后世的佛弟子有先例可寻。

        然而大乘经中,有一类经典宣说佛性和如来藏,如说:“ 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因为在国內没有参照对比,很多人都是佛经怎么说我怎么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是放到古印度的佛教界,这就是一桩大事:常住不变的,妙乐的“我”,是众生的生命自体;转迷妄而达“梵我一如”,得真解脱,是印度神教思想的主流。这不是佛陀一直在批判的吗?为什么佛陀说出和外道相同,和自己以往不同的话?

        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中大慧菩萨说: “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疑不实妄想尘劳所污。……云何世尊同外道说我,言有如来藏耶?世尊!外道亦说有常作者,离于求那,周遍不灭”。佛陀回答:“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盘……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如来之藏。……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如来之藏!”

《如来藏经》等所说:众生身心中的如来藏,是自性清净的,常住的,这与外道所说的我,有什么差别?外道所说的我,不也是常住,周遍不灭,离于求那吗?「离于求那」,魏译本作「不依诸缘,自然而有」,所以我是作者,不是依缘而有的。这样的我,与如来藏不是相同吗?经上为什么要说如来藏呢!『楞伽经』解说为:如来藏是如、实际、法性等异名,是「离妄想无所有境界」。经中常见的真如、法界等,为什么又要称为如来藏呢?这是为了「断愚夫畏无我句」,「开引计我诸外道」的方便。在生死流转与解脱中,外道都是主张有「我」的。对生死说,我是作者;解脱,我就离生死而常乐。佛说无我,是外道,也是一般人所不容易信受的。没有我,谁在作业,谁在受报呢?没有我,解脱不等于什么都没有吗?佛说的无我与涅盘,是外道与一般愚夫的怖畏处。不得已,只好将真如说 为如来藏,说得近于外道的神我。如信受如来藏说,更进一步理解其内容,就知道与神我不同,实在是「离妄想无所有」的真如。不起我见、法见,从三解脱门向佛道。如来藏是诱化外道的方便,所以是「无我如来之藏」。
发表于 2014-12-3 23: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与上说相同的还有《大般涅槃经》。如《师子吼菩萨品》记载:五百梵志难佛说无我?:“若无我者,持戒者谁?破戒者谁”?佛说:“我常宣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佛性者岂非我耶”,梵志们“闻说佛性即是我故,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然后告诉他们:“佛性者实非我也;为众生故,说名为我”。佛性(如来藏)无我而说之为我,只是适应印度神教,诱引计我外道的方便,与《楞伽经》的见解一致。《迦叶菩萨品》中,佛说五阴无常无我,外道弟子都心生恐布,不信受佛的教说。但佛“为诸大众说有常乐我净之法”,外道弟子们就舍外道而信佛了。佛说常乐我净,自有如来涅盘不空的意义,但说常乐我净,确有适应世俗神教的意趣。

        汉传佛教公认讲佛性最究竟圆满的经典是大般涅槃经。 佛陀一生说法到这里就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常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何况是大慈大悲的佛陀即将圆寂,怎能不想把佛法密藏和盘托出,交付如来真实觉悟到佛子手中呢?因此佛陀将于大涅槃经中,对自己一生的说法有个彻底总结,凡有看似矛盾不统一处给出一个最后的结论。

        佛陀遵循的原则,是一生说法必须是义趣统一的,一味的。如大涅槃经说:“ 善男子,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犹如醍醐。 言醍醐者喻于佛性,佛性者即是如来 ”。即佛性的解释和之前的般若等经必须同一味,不能前面佛陀反对孩子喝可乐之类的垃圾饮料,自己用乳汁自制醍醐,经过酪和酥的过程,最后得到精炼淳美的乳制品才对,乳汁中不能提炼出可乐呀!前面说无我,后面也是无我才对。不同于外道有我的“可乐”。 大涅槃经中说“男子,首楞严三昧者,有五种名:一者、首楞严三昧,二者、般若波罗蜜,三者、金刚三昧,四者、师子吼三昧,五者、佛性。”也证明无我之般若和佛性是一回事。

        大涅槃经自己融通说“我”其实无我: 1.「有大我故,名大涅盘。涅盘无我,大自在故,名为大我。云何名为大自在耶?有八自在,则名为我」。2.「如来法身无边无碍,不生不灭,得八自 在,是名为我」。3.「诸佛……不复受二十五有,故名出世,以出世故名为我」。4.「无我法中有真我」……

        再者关于了义不了义的抉择,如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如来性品》: “依了义者,了义者名为知足,终不诈现威仪清白,憍慢自高,贪求利养,亦于如来随宜方便所说法中不生执著,是名了义。若有能住如是等中,当知是人则为已得住第一义。是故名为依了义经。不依不
了义,不了义者,如经中说,一切烧燃、一切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无我,是名不了义。何以故?以不能了如是义故,令诸众生堕阿鼻狱。所以者何?以取著故,于义不了。一切烧者,谓如来说涅槃亦烧;一切无常者,涅槃亦无常;苦、空、无我亦复如是。是故名为不了义经,不应依止。”

        佛说什么名了义?“ 于如来随宜方便所说法中不生执著,是名了义 ”!佛说不要执著我所说法,要牢记我的最后遗教——“一切诸法皆是虚假”,即甚深了义般若波罗蜜——“缘起性空”般若正见,是名了义!

佛说什么名不了义?“ 以取著故,于义不了 ”!佛说如果执著我所说法,见我说什么,就取著认为什么是真实,则于义不了!例如,见佛说“ 一切烧燃、一切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无我 ”,就错误认为“烧燃、无常、苦、空、无我”是真实有自性的定法;又见佛说“涅槃”,就错误认为涅槃是真实有自性的定法;两者一合,就更错误认为佛说涅槃亦烧、无常、苦、空、无我,这就是佛说的真实定法。这样的人,永远不离自性妄想,总是违背佛的最后遗教——“一切诸法皆是虚假”,佛说什么就执著什么,错认为其是真实有自性的定法,那么一切佛经对其而言,“是故名为不了义经,不应依止。” 非佛所说经典不了义,是其“以取著故,于义不了”!

        总之佛陀如金刚经所说是不异语者,不会前面说无我,后面又推翻以前搞出有我。世间帝王尚且口无戏言,何况如来于法中称王而得大自在,必然无异语。把猫叫个咪,换汤不换药,是佛陀摄受众生的大智慧。如《大般涅槃经》中佛说:“ “善男子,如来世尊有大方便,无常说常,常说无常;说乐为苦,说苦为乐;不净说净,净说不净;我说无我,无我说我;于非众生说为众生,于实众生说非众生;非物说物,物说非物;非实说实,实说非实;非境说境,境说非境;非生说生,生说非生;乃至无明说明,明说无明;色说非色,非色说色;非道说道,道说非道。善男子,如来以是无量方便为调众生,岂虚妄耶? ”

如来藏(佛性)说,总是说在众生身(相续)中,在众生蕴界处中,有如来藏,具三十二相。现在,修正而给以新的解说,如『大般 涅盘经』卷二七(大正一二?五二四中)说:「一切众生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我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切众生真实未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不是说众生现有身内,有如来那样的三十二相好。「若诸众生(身)内有佛性者,一切众生应有佛身,如我今也」。这样,众生身中有如来藏,具足三十二相,是密意的方便说了!

        不由得令人想起一个段子,附在文末供读者轻松一笑:
一位吃苦耐劳的日本移民说:我经营亚洲快餐将近十年了,每份午饭卖六到八美元,生意还可以。中国人来了,就在我对门儿开了一家,打出招牌“一美元中餐店。”没错,是一美元,一勺一美元。身高马大的老美要想吃个半饱,少说也得在盘子上来十一勺菜(就说这勺有多小了),再加个春卷,吃一顿饭20美元。数学不好的美国人逢人就说,“去过那家一美元中餐店吗,便宜极了!”我想起这事死的心都有。
发表于 2014-12-4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水堂主 发表于 2014-12-3 20:06
姚卫群编译《古印度六派哲学经典》商务印书馆,2003-03-01。
这书很好。
目前汉、藏有些“宗派”的修法, ...

感恩!也请堂主多推荐点书啦。经您检视过一遍的,读着放心啊。
发表于 2014-12-4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观四百论》云:“有情无慢少,有慢则无悲,从明至明者,故说极难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09:28 , Processed in 0.03529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