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35|回复: 4

生活中的隐性虐待狂趋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6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uexin 于 2014-11-6 11:42 编辑

转自:http://www.douban.com/note/133594084/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到最后阶段,有一章讲的是虐待狂趋势,霍妮在这里提到的虐待狂趋势,在理论上来说已经是神经症比较严重的,并不指的是肉体的虐待,主要是精神上的,继续抄几段,看完了你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也许是你自己,也许是你身边的人:

1、霍妮;虐待趋势的一个典型特征,不是吝啬小气,而是虽然无意识但却非常主动活跃的冲动——挫败他人,粉碎别人的快乐,使别人失望和扫兴。受虐的一方的任何满足或兴奋都会激起施虐者的恼怒不决,他会以某种办法挫败或者瓦解受虐者的快乐。

水木丁:这段描述让我想起有些在网上不断的挑衅攻击别人的人,很多人的日记,帖子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生活观念和快乐幸福,但往往也会受到攻击。邦尼的博客上的一些留言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我的博客上也有来过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并不喜欢你,但却一定要持续的关注你,如果看到你表现的快乐,知足,或者平静,就会语气嘲讽的故意说一些话来激怒你。网络给很多这样的虐待狂趋势的人提供了很好的发泄的场所,特别是如邦尼的这种名人博客,由于她经常和大家分享她的快乐,就更会激起这样的一些人的不满。相对于挫败那些在网络上普通网友的快乐来说。想到能够挫败和恶心到邦妮这样的公众人物,能给他们以及喜欢他们的人带来不快乐被更多的人围观到,所带来的虐待狂般的快感会更加让他们得到满足。

2、霍妮:还有一种倾向与上述虐待表现具有同样的意义,那便是患者处处想轻视和侮辱他人。他特别热衷于找别人的毛病,发现别人的弱点并津津乐道于指出这些弱点。他从直觉上就知道别人的敏感处和薄弱点。他倾向于运用直觉无情的贬斥和苛责别人。他可能把自己这种行径合理化为坦率诚恳,意在助人;……假如他因为自己的言行使别人不安,他马上会留意到别人的反应,甚至鄙视别人的这种情绪波动。假如受威胁的一方对他不太坦率,他会严厉斥责别人的保守秘密和撒谎。


水木丁:两件事一起说,一是前两天看了一篇文章,题目叫《社交生活中的隐性攻击》,文章比较复杂,就不说了,大概意思就是说有些攻击倾向是攻击人假借了一些接口和掩饰所施与受攻击人的。比如以关心或者是为你好的接口,帮助你进步的名义。

二是看到一则微博:有一三十多岁的剩女,长不错,工作收入也不错。一天,小明问她∶“你条件这么好,怎么还没结婚啊?”剩女回答∶“我小时候田径队的,一次受伤,脚底留了一疤。”小明问∶“脚底有一疤,跟你有没有结婚有什么关系呢?”剩女答∶“对啊!那我结不结婚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微博中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小明这样的人其实也很常见。如果对话中的两个人是比较亲密的关系,例如家人,朋友或者熟悉的同学同事,互相之间是有一定的信任的,那么可能这并不涉及到攻击和施虐倾向。但是一个陌生人,为什么会突然不顾及对方是否信任与你,而要强行与对方讨论对方的私人问题呢?其实回想一下这种事经常发生的语境便知,如果被询问的人是一种因为自己未婚的身份,而自视很低,内心焦虑,自认为很不幸的话。小明可能会表现出来的是关心和同情。但是正是因为当被攻击者可能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自足,满意和平静快乐的时候,他们常常会被突然提及个人的婚姻状况问题。而提及此问题的人,很显然不在被问的人的信任名单之内,他自己也是知道的。所以他其实真正的目的是提醒你的人生不完整,你的生活有缺陷,是依托于一种社会价值,试图去发现别人生活的弱点并津津乐道于指出这些弱点。以满足自己的优越感,挫败他人的幸福感。

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攻击和施虐,所以连施虐者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并且也很真诚的认为自己只是提出一个问题而已。而被提问的人之所以感到非常不快,其实并非是因为剩女这个问题本身,而是因为同样感到了这种施虐者的故意和恶意。并且感到对方在留意自己的反应,他的潜意识里是希望看到自己的言行使别人不安。

也许有人说这样是不是想多了,这只是中国人传统的一种沟通方式而已。其实要辨识这一点很简单,如果一定认为必须将话题强行切入私生活才能坦诚沟通,那何不从自己私生活的先开始交代起呢,这样不是可以显得更坦诚一些吗?这样对方也许会觉得你有些八卦烦人,拒绝和你交换隐私,但至少不会怀疑你动机是有恶意的。


3、霍妮:当施虐者的这些趋势受阻受挫,或局面倒转过来的时候,他又会觉得自己是在受压,受利用,被蔑视,从而怒不可遏地发作出来。在他的想象中,无论怎么报复得罪了他的人,都不解恨。他恨不得又踢又打,将对方碎尸万段。

水木丁:这可以解释在网络上,为什么你发表一篇博客,有人跑上来攻击你之后,如果你予以还击,对方会勃然大怒,恨不得把你撕烂。完全不顾及是自己先攻击他人的事实,完全成了一个受害者,理直气壮的进行还击,这样的读者在王晓峰这样的博主那里是最多的,因为三表哥经常直接挫败他们的施虐趋势,而三表哥作为一个相对更有话语权的人,在施虐者的想象中,就完全成了三表哥在欺压自己,利用强权蔑视自己了。这和三表哥本身说的话,事情的道理对不对已经完全没有关系了。而邦妮是很温和的,但是即便如此,也一样是会激起对方极大的愤怒。另一方面,类似三表哥这种名人博客更容易变成被攻击的靶子,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名人的身份,就会所以施虐者潜意识里认定他们有义务去接受来自各界的批评,他们既然有了比别人多的话语权,就应该忍受各种批评,即使被攻击,也不应予以还击。对于施虐者来说,可能他在生活中攻击他人受到打击的危险性很大,而名人则是更好的攻击对象。也正因为如此,三表哥的还击有时候会让这些人更加的震惊和愤怒。但是他们不去想,为什么那么多批评,人家只还击了你,为什么你到哪里去留言,人家都会还击你。这些人没有意识到他们自己内心的攻击性。但其实很多微妙的攻击,即便是有再好的修饰,表面上刻意礼貌的措辞也依然是攻击,别人不会感觉不到,而攻击方其实也是想让对方感觉到的。他们之所以委屈,是把自己的攻击合理化了,或者对自己攻击性视而不见。

以上述2条中的微博对话为例,虽然对话中的剩女试图用轻描淡写的方式转移话题。我果然看到有读者批评那位姑娘太刻薄了。认为她不够坦诚。其实这是在责备她不能够老实受虐而已。

4、霍妮:我们可以认识到,只有感到自己生活无用又无意义的人,才会发生明显的虐待狂倾向,生活带有意义的任何可能性几乎都谈不上了。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一个人找不到妥协的退路,必然会变得忌恨一切。他感到自己永远受排斥,永远打败仗。由此,他开始憎恨生活,憎恨生活中一切积极正面的东西。但他对生活的恨又带有一种燃烧的嫉妒。他不能原谅“他们”那种幸福。他必须把他人的快乐踩在脚下。在虐待狂身上表现出的挫败和破坏他人情致的这种倾向,通常是深藏于无意识之中的。但其目的就是,让别人来分担自己的不幸。如果别人像他一样被击败并从而堕落下去,他便感觉好多了。因为他不在觉得自己是一个人在受罪。


水木丁:霍妮所说的已经是病理上比较严重的精神症患者。现实生活中的人未必严重到如此程度,但是这种隐形虐待趋势,人际关系中的隐性攻击,其实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我想说,据我自己对身边的这样的人的观察,他们未必是生活中不成功者,他的生活可能更富足,更安定,但是出于某些原因,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很多怨气。有时候这是心理问题,和有车有房无关,就像上文中的那个小明,也许他的家庭生活比剩女要好很多,但是他就是无法忍受看到剩女快快乐乐的心态。因此才在下意识里发起隐性的攻击。但是就这一点来说,他自己是未必知道的。就像邦妮的博客,她其实本人很少去发表攻击性很强的言论,其实都写的是个人生活的点滴感悟,但是问题是,只要你是表现出幸福快乐的,就是对一些人的冒犯。他们就是无法忍受你。当你表示遇到困难,受到博友的鼓励,显示出你的好人缘的时候,对这些人也是冒犯。他们依然无法忍受你。其实你怎么都会冒犯这些人,怎样也无法让他们满意,而如果你不存在了,那么他们会继续去寻找其他让他们觉得冒犯的人来代替你。因为他们实际上需要的就是个靶子。

5、霍妮没有从道德上批判任何人,只是分析了这些个性的形成而已,她只是说,那些有虐待倾向的人,他们自己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他们的心理致使他们与人沟通出现问题,阻碍了他们与人正常交往,也造成了他们事业,工作上发展的障碍。所以,还能说什么呢,我们也不做任何的评判吧。也许这就是人心中的一些小恶,它是怎么形成的,你了解了它之后,到也谈不上伟大到原谅谁,怜悯谁的地步,毕竟我们不是佛祖,不过,至少到也没那么恨了,也不必烦恼和害怕了,它就是那么回事儿而已。但至少我们现在知道了,有的人对你进行攻击,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人生不满,那并不一定是你的错,而这就是人生,这就是人性。

而于我,还有一个问题是,作为一个写作的人,面对这人生,这人性,又当能做什么呢?书读完了,笔记也写完了,我打算出去散个步,买点儿菜,顺便好好想想这事儿。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际关系中的隐形攻击
很多人际关系是失衡的,一方明显处于强势,一方明显处于弱势。并且,强势的一方攻击性很强,同时又不允许弱势的一方表达他的感受。

然而,任何人一旦被攻击,一定会感到愤怒,并想还击。一个关系不管多么失衡,这一点也不例外。但在严重失衡的关系中,弱势一方不敢表达愤怒,更不敢还击,他们的意识和潜意识甚至还会发生严重的分裂,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愤怒。

但是,愤怒一旦产生,就一定会寻找宣泄的出口的。弱势一方根本不能直接表达愤怒,那么,他们绝对不敢违背强势一方的要求,绝对不敢挑战强势一方的意志,在强势方的强大攻击下,他们唯唯诺诺,乖得不得了。

然而,他们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情况。很简单的事情,他们做砸了;很容易兑现的承诺,他们却不守信……总之,他们常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令强势一方暴跳如雷。

当暴跳如雷时,强势一方看上去仿佛是遭到了严重侵犯似的。

这,也正是弱势一方的还击,也是弱势一方潜意识深处的渴望。他们没有表达出强有力的愤怒,甚至没有表现出一点愤怒,但他们通过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的方式最终达到效果,却和直接用愤怒攻击强势方没什么两样。

这种心理机制,叫做被动攻击,常被比喻为“隐形攻击”。

隐形攻击常出没的地方,是家庭。

因为,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以及丈夫与妻子的关系,最容易失去平衡,而父母也最容易一方面以爱的名义攻击孩子,同时又绝对限制孩子的还击。

然而,不管攻击时借用的名义多么伟大,被攻击的孩子都有愤怒产生,他们都得找到宣泄愤怒和还击的方式。

【被动攻击是弱者的武器】

其实,不管关系多么亲近多么特殊,当你对另一个人表现出相当强烈的攻击性时,对方在第一时间产生的一样是愤怒。许多人长大后认同了父母粗暴的教育方式,为父母辩护说:“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我好。”然而,假若你请他们做一个简单的工作——描述一次一个被暴打的经历,他们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心中仍存着强烈的愤怒。

从这一点而言,民主的家庭营造的氛围,就远好于专制的家庭。并非说,民主的家庭没有攻击与被攻击。

其实,任何家庭都和社会一样,家庭成员很容易会侵犯彼此的空间,而愤怒也由此产生,这一点是不可避免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攻击与被攻击,而在于攻击产生以后。

在民主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均衡的,没有明显的强势方,也没有明显的弱势方。这样一来,愤怒一旦产生,他们就可以进行表达,并且,因为他们可以进行很好的沟通,这种表达轻易不会发展到摧毁性的地步。由此,因为心中没有郁积愤怒,这样的家庭也就不会有多少“隐形攻击”。

家庭中如此,社会中也如此。所以,一个民主氛围重的公司,人们相对比较积极主动。相反,一个专制的公司,人们势必会发展出许多被动攻击的方式,于是大家经常会犯一些莫名其妙的低级错误,譬如懒散、遗忘、拖沓与失约……这些所谓的马虎大意其实常常就是被动攻击。

尽管专制的父母、配偶或老板常压制对方表达情绪。然而,他们自己常会被激怒,因为他们发现,“无能”的孩子、配偶或下属常犯一些不该犯的错误,这些错误让他们暴跳如雷。

其实,这正是对方潜意识深处的渴望,“我不能直接攻击你,但我有办法令你恼怒,这和直接攻击你也没什么两样。”甚至,被动攻击造成的伤害反而更大。

被动攻击非常普遍,并不是只有严重失衡的关系才会产生被动攻击,实际上一般失衡的关系一样也会如此。在一般的亲密关系中,被动攻击也是常见的调节机制。瑞士女心理学家维雷娜•卡斯特在她的著作《怒气与攻击》中描绘说:

(关系的)一方占有优势而另一方处于劣势,优势的一方对劣势的一方心存顾忌,从而不得不作出某种程度的妥协,而劣势的一方对优势的一方则感到某种畏惧,必须表现出反抗才能使对方作出让步……(双方)进而形成一种脆弱的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双方便会发生冲突。此时,若强势的一方采取攻击行动,弱势一方大多会以被动攻击,如沉默不语、躲避、哭泣、离家出走等等,来进行自卫。这时,强势的一方将感到自己被忽视、被冷落、被蔑视而生气。与此同时,他也会为自己的攻击行动所带来的后果感到懊悔,从而采取某种弥补措施,并作出让步,使双方达成一定程度的妥协。因此,在配偶关系中,被动攻击有时会起到调节机制的作用。

被动攻击范例:

(1)你和某个人在一起,他不断地打哈欠。你问他,是否累了或病了。他回答说不是,他很好。这时,你再看到他打哈欠,会有什么感觉?你会想:“和我在一起,你觉得是这么乏味和无聊吗?”于是,你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可是,对方看上去会很真诚地对你说,他喜欢和你在一起。然而,他还是不断打哈欠。他哪个信息是真诚的?你无从判定,也无法还击。继续和他在一起,你不情愿,但离开他,好想你又有内疚感。

(2)你的同事很健忘,他总是耽误重要的事情。你请他起草一份重要的文件,他向你保证没问题。然而,第二天你向他索要文件时,他却说:“实在对不起,我把这件事完全忘了!我现在马上去办。”他看上去是真诚的,他现在满怀歉意地去补办,但是,你的事情还是被耽搁了。重要的是,他一再这样做。

(3)一个14岁的女孩,有一个小她6岁的弟弟。自从弟弟出生后,父母原本对她的爱几乎全部转移到弟弟身上了,对她非常忽略。她渴望父母的爱,但她不敢表达,因为父母对她很不耐烦。因此,她心中很不高兴,但她不敢表达对父母的怨气,因为她担心一旦表达了,可能连目前的爱都得不到了。于是,她争着做家务,争着照顾她无比嫉妒的弟弟。然而,她总是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洗衣服时,她不是把各色衣服混到一起令它们相互染色,就是忘了晾衣服。做饭时,常把饭菜烧糊,还很容易摔碎碗碟。照顾弟弟时,她刻意对弟弟好,弟弟就是不愿意和她在一起。总之,她非常尽力地去做各种事情,但好像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其实,她的这一切“无心之失”都可能是被动攻击。

【愤怒是调节关系远近的重要武器】

被攻击,会愤怒。作为一种基本情绪,愤怒是调节关系远近的重要武器,并且,有了愤怒,一定会想办法表达。意识不想,潜意识也会做这个工作。不攻击别人,就会攻击自己。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在他的著作《灵魂的黑夜》中写道:最好只和会表达愤怒的人做朋友。因为,看似不会表达愤怒的人,其实也在用他的独特方式来回击你,而最常见的就是被动攻击。

一些人看似从不愤怒,永远和善,但你和他在一起却非常不舒服,脾气变得很糟糕,这是因为,这些貌似永远不生气的人实际上频频以被动攻击的方式攻击你。

并且,因为被动攻击如此隐蔽,你好像没有资格实施回击。如果回击的话,也像是一拳打在棉花套上,不能发力。

此外,你还很容易内疚。毕竟,被动攻击者看上去是很无辜的。

不过,我们不能轻易责怪被动攻击者,因为之所以成为这个样子,几乎必然是他的愤怒被一些重要人物给严重压制了。譬如,孩子愤怒的资格被父母剥夺了,妻子愤怒的权力被丈夫给劫掠了。他们在这些重要的关系中形成了被动攻击这种消极的自我保护方式,然后将它带到了生活中各个地方。

但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省一下,我是不是喜欢使用被动攻击。正如维雷娜•卡斯特在《怒气与攻击》中所建议: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问一问自己:你是否通过语言、态度、姿势等等伤害过别人,在这样做时装作若无其事甚至和颜悦色?如果你经常这样做而自己并未意识到,那么,你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看看你的自我定位是否出现了偏差,你同别人的关系有哪些不正常。

【10句话提示对方隐藏敌意被动攻击】

有人是否总让你的情感高低起伏,像坐过山车?有人是否昨天对你热情如火,今天又冷冷淡淡?想和家人朋友谈谈心,他们总是顾左右而言他?美国莫雷维安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塞恩•惠特森认为,如果你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有一个yes,那么很有可能你被人实施了被动攻击,或者你自己也有被动攻击的倾向。

所谓被动攻击,指的是故意掩饰自己来婉转表达愤怒的方式,包括对目标对象实施的一系列行为,使对方觉察不到自己的愤怒。

以下10句话是被动攻击的典型表现,可以帮你对隐藏的敌意进行早期预警。

1、“我现在很冷静!”

被动攻击者不会坦白地表现敌对的情绪,而是否认愤怒的感觉——他一边坚持自己“很冷静”,一边却怒火中烧。

2、“好吧。”“随便。”

满心不悦地退出争辩,是被动攻击的基本策略。人们相信,直接地表达愤怒是不好的,所以用这两句话间接表达不快,同时切断和你的直接情感交流。

3、“快了!快了!”

口头上答应,却迟迟未见行动。例如,你叫孩子打扫自己的房间,他答应得很爽:“好的,马上!”但却不见动静,很可能他在以被动攻击的策略来应付你。

4、“我不知道你现在就要啊。”

一般人拖延的只是不喜欢的任务,而被动攻击者是拖延大师,用拖延来折磨别人,或者摆脱苦差事,而不会直接拒绝。

5、“你样样事情都要求十全十美。”

除了拖延,更复杂的被动攻击策略是按时完成任务,但完成的质量却不是你所希望的。例如,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很马虎,老公给不喜欢牛排的老婆做一顿美味的牛排,员工在一个重要的项目上严重超支……这些情况下,你去批评他,他不但为自己辩护,还反过来指责你不懂变通,或者过分追求完美。

6、“我以为你知道啊!”

被动攻击的最高境界是特意“疏忽”。为了表达愤怒,他故意不告诉你一些事情,让你很不好过。你质问他为什么,他就推说疏忽来为自己的不作为开脱,而背后却在幸灾乐祸。

7、“放心吧,很荣幸为您服务。”

在客服部门,经常能够见到貌似很关心你的工作人员,或者在客服电话中听到超级有礼貌的声音,向你保证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表面上,客服代表的态度是合作的,但要留意笑容后面的怨气——一转脸,他就把你的申请扔进废纸篓,或者在你的申请表上重重地盖上“不予受理”。

8、“以你的能力能做到这个份上,已经很不错了。”

被动攻击以这种绵里藏针的恭维给你最深的羞辱。类似的还有“不用怕,即使到你这个岁数还可以箍牙嘛”、“其实有很多男人喜欢肥妹的”,你听了这种“安慰”,心里是什么滋味?

9、“我只是开玩笑啦。”

挖苦是公开表达敌意的常用手段,但过后又要拐弯抹角显得很得体。如果你不高兴了,被动攻击者就会装出一副可怜相:“一个玩笑而已,你不会吧?”

10、“不会吧,你这就生气啦?”

被动攻击者很善于在打击完别人之后,看着对方暴跳如雷的样子,自己还能保持镇定,或者伪装成惊奇的样子。实际上,他正在乐呵呵地看着你情绪失控,反过来还说你“反应过激”。
发表于 2014-11-6 22: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帖子,信息量好大!
发表于 2014-11-6 23: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隐性攻击这个词汇本身就是一种有攻击倾向的预设,放到谁身上都让人讨厌。
其实攻击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应对。
发表于 2014-11-6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攻击性、力比多、自恋和关系,这四个词是精神分析的一级词汇,也是理论的基础和根源,但它并不像我们字面上判断和理解的那样,在精神分析里面,这四个词有特定的含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08:29 , Processed in 0.03216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