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为以吃鱼肠、内脏为生的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鲁吾瓦大师
1.佛教徒能不能吃肉的问题
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信仰是人类第三级精神需求。首先人活着才能谈信仰,因此,人的第一需要是生存饮食。
人类饮食结构是根据生产特点、生活条件和居住区域特点形成的。居住在森林中的原始人类以狩猎为主,以狩肉野果为食、兽皮树叶为衣;依江河湖海居住的人类,以捕鱼食鱼为生。以狩猎为生的古人类后代,依据生产和居住条件,形成以畜产肉食为主的草原牧民和山林猎人。江河流域,有农垦条件的地方,开垦农田,形成农民;缺乏农垦条件的地方,仍以捕鱼为生,形成渔民。农民吃粮食蔬菜,渔民吃鱼,牧民吃牛羊肉,猎人吃野味是生产条件形成的,无所谓先进落后。
佛教讲的是:方便说法,方便度化的大方便。大方便就是适应任何民族、任何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任何人,即任何人都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化。
如行为方面的戒律制度也是因对象而异。沙弥、比丘有别,在家、出家不同,甚至男女也不同,南传、北传不同,显教、密教有别,在密宗内部下三部密和无上密也不同。
在家居士的五戒,有受一戒者,有受全戒者,有终身戒,有一日戒等。从戒禁中体现了佛法的大方便原则。在下三部密戒中除个别法中,明确规定禁食荤腥外,在各种戒律中都没有禁止食肉的戒条。佛在制律时大概考虑到佛教徒生活环境和乞食条件。如果对“以肉食为粮,皮毛为衣”的草原牧民、岛屿渔民、靠狩猎为生的山民,宣布“学佛者禁食肉,禁穿皮毛”,肯定没有人接受佛法。因为,这意味着改变他们赖以生存的生产方式、生存条件。如果这样做,有些地区,只适合放牧,不适合种地,他们靠什么生活呢?高寒地区不穿皮毛穿什么?律中允许高寒地区可衣皮毛。如绝对禁止杀牲,哪有皮衣可穿?渔民、猎人也一样,要务农无土地,要经商无行商条件,是否这些人无佛性,天生就不该闻法学佛呢?高寒牧区,人体所需热量很高,不吃肉靠什么补充所需热量?!
在米拉日巴传中有一条记载说:米拉日巴进山闭关之前,玛尔巴上师给了他三份密封信件,授意他在逢到疑难时,依次开启。米拉日巴因为靠吃野菜、荨麻修行,体质越来越差,身体瘦如干柴,吃野菜连皮肤都变绿了,却在修炼上功力不见增长。他便想起师父嘱托,打开第一封信。信中玛尔巴上师告诉他:“体弱修炼无上进时,要补充营养,吃酒肉”。于是米拉日巴便靠妹妹贝大共吉提供的酒肉,补充了营养,然后功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修炼精气,体力消耗大,需要高蛋白的饮食,故无上密不但不禁酒肉,而且提倡食五肉,供酒肉。在印度八十四位大成就士中,鲁悟瓦是吃鱼肠者,夏瓦日是猎人等等,即是证明。
另外,对本尊、空行、护法可供酒肉。如果,对世俗的信徒,不考虑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身体条件(体内需要不需要胶原蛋白)而一律禁止肉食,从禁止杀牲的角度考虑也许是对的,从社会生产、生活来考虑是否合理呢?!
再从“比丘”的词义是“行善乞食者”之意来说,既然是托钵行乞,只能别人给啥你吃啥,哪能挑剔荤素?!所以律言:“随缘而食。”说“三净肉可食”。提婆达多(一直与佛陀做对的佛陀堂兄)提出素食,是反对佛律之行为。在汉传佛教中,有食肉禁,但非佛律,是国王(梁武帝)律。在中国,历来是王法大于佛法。
梁武帝,修寺斋僧无数,甚至,自己三次离朝出家,从表面上看是行大善皇帝也,但达摩祖师对他的评价是:“无功德”。我看这个评价是准确的。因为他执著于行善,缺乏无相智慧。
有人说“吃肉是缺乏慈悲心的表现,吃肉妨碍慈悲心的增长”等等。
佛教在青藏高原以“肉食为粮,皮毛为衣”的藏族中流传了一千四百多年,形成了与南传、汉传三足鼎立的佛教三大支系之一的藏传佛教,出了无数大德高僧、成就士,信徒遍及全球。难道说那些数以万计的“食肉穿皮”的高僧成就士就没有慈悲心吗?我们的那些供酒肉的本尊佛、空行、护法都是无慈悲心的外道神灵吗?!
我不反对吃素。任何人都有选择饮食的自由。我认为不讲生产结构、生存环境和身体特点,一律禁止肉食,甚至妨碍牧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来源,是违犯佛教的方便智慧原则的。
2.佛教徒能不能饮酒的问题
所谓“佛门五戒”是戒禁:杀、盗、淫、妄、酒。其中前四种属毁根重罪。饮酒乱性,故禁之。律中规定,治病配药,可饮。但在无上密中允许酒肉食。小乘律中绝对禁止的戒条,菩萨戒中在利众的前提下,有开许的方便。如,一般的鸟食毒必死,孔雀食毒更茁壮。饮酒不饮酒,因人而异。僧人戒律不允许饮酒,在家的佛教弟子,若能掌握分寸,做到不乱性,饮酒为何不可?神佛可供,成就者可饮(如,汉地的济公和尚),但对一般在家男女信徒绝对禁饮,是缺乏说服力的,也无此必要。
3.佛教徒能不能吸烟的问题
关于吸食烟草的问题,在佛教别解脱、密、菩萨三戒中没有提到过禁止吸食烟草的问题。因此在南传小乘僧侣,吸食香烟不足为怪。蒙藏僧人吸食鼻烟,也习以为常。律中既然无规定,也没有理由禁止。从环境污染和卫生保健的角度考虑,无论鼻烟、口烟,少食或勿食为佳。
如同国内外,好多地方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一样,在藏传佛教寺庙经堂、佛堂及法会场合也是历来就禁止吸烟,这也只能从环境污染和危害人体心肺的科学角度作宣传。
但“吸食香烟,会堕地狱”之说,缺乏佛经根据。“烟草是魔女经血所生秽物”之说,缺乏科学依据。科技时代的佛教的说教,必须合乎科学,不能故弄玄虚。
4.有关佛教徒放生的问题
就拿放生来说,也要考虑动机、目的、行为、结果。动物的生存依赖于适应生存的环境。如鱼分寒带鱼与热带鱼,咸水鱼与淡水鱼,深海鱼与浅水鱼等等。鱼的存活与水质和水温有很大的关系。
放生时只有行善的善心是不够的,还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智慧,要考虑到被放生动物的生存条件,放生引起的社会效应、环境利弊等。如果把热带鱼投放到寒水池,把咸水鱼投放到淡水河,因不适应生存环境而致死,这是救命呢还是变相的杀生呢?这是善心干恶事。如果不管适应与不适应,盲目地投放大量不适应水质及温度的鱼,致死大片的鱼,鱼尸腐烂发臭,造成河塘污染,是善行吗?
还有一种现象,小商小贩为了赶着放生的机会卖好价钱而捕捉更多的鱼,或等待佛教徒大批放生的机会,撒网捕捉大批的鱼;在寺庙附近,专为放生驯养鸽子、兔子之类的小动物,被买去放生后,重新收回再卖等等。这类事件非假设,实际大量存在。放生正好为这些人提供了大批捕鱼的良机,这是放生的初衷吗?如果放生一只狼,伤害大批的牲畜、羊群,是善行吗?大量的放生毒蛇,使蛇灾泛滥;放生鼠类,使鼠害泛滥,致使伤及居民的生命和农田,就会引起对放生的质疑不满。
盲目、愚蠢的放生,已经引起了社会上的不满。实际上这是一种放生的组织者和追随者缺乏智慧,缺乏科学知识,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不值得效仿。
藏区也有许多污染环境的民间宗教习惯。如在神湖中大批量地投放宝瓶(各种粮食和多种药物混合物袋装或瓶装)和哈达,在神山上大量地抛撒隆达(风马),造成湖水和神山的环境污染。这虽是一种古老的宗教习惯,弊多也不宜提倡。
佛教哲学讲辩证法,对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