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思想与实践——第三届国际佛学论坛”在京召开
2013年10月31日 13:46:11 佛教在线
戒律思想与实践——第三届国际佛学论坛现场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方立天教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夏坝仁波切(左一)在论坛上发言。
与会学者
佛教在线北京讯 2013年10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戒律思想与实践——第三届国际佛学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宗教局研究中心加润国,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方立天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夏坝仁波切,拉萨佛教协会会长普布次仁格西,中国人民大学温金玉教授,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教授净因法师,北京雍和宫住持胡雪峰,香港中文大学学愚教授,中国佛学院佛慧法师,日本东京驹泽大学佛教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胡建明,泰国法身寺法悦法师等100余位嘉宾出席,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任魏德东教授主持。 本届论坛以“佛教戒律思想与实践”为主题,共发表近30篇学术论文。与会学者围绕佛教戒律话题从汉传佛教戒律研究、戒律溯源、戒律的现代意义、藏传佛教戒律思想、中国佛教戒律研究、戒律思想研究、戒律及其现代实践7个分主题进行研讨探究,分享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大庆富裕正洁寺住持夏坝仁波切从藏传佛教戒律文献的归属到如何在藏地的弘扬等方面为大家带来《藏传佛教的律学文献》为主题的学术演讲。
黑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哈尔滨极乐寺方丈静波法师讲述的主题是“三归依与佛教的基本戒律”。他以轻松、风趣的口吻,以故事为情节,引古借今,从“为什么要归依三宝、世谛三宝与真谛三宝、现实信仰中的困扰、三归依与其他戒律的关系、关于四归依与三归依、完成圆满三归依的条件”六个方面来讲述三归依在佛教信仰体系中的重要性。
北京雍和宫住持胡雪峰以“现代社会持守戒律与遵守法规的关系”为题,他从持守戒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法制建设对宗教事物管理的重要意义、正确处理持守戒律与遵守法规的关系三个方面讲述,表示只有持守戒律与遵守法规的和谐共振,才能达到一切出家人所慕乐的“国土安乐,人民炽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温金玉教授为大家带来的是“东晋慧远的沙门观”的主题演讲,他认为慧远所创立的庐山僧团是汉地教团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其僧制建设思想,为中国僧团提供了新的组织模式。其不仅在制度设计层面多有建立,更在王权与法权、三教关系方面有较为深层的思索。他以文明交融的胸襟来看待佛教的中国化,以及异质文明传入后的化中国,于更大范围内对中国佛教早期的运行作了磨合与尝试,一生主张有其坚持,更有圆融,对日后隋唐佛教的创业垂统,影响自是深远。
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净因教授以“义净律学思想队戒律现代化研究的启示”为主题,为大家带来一场通俗易懂、幽默诙谐而不失庄严风雅的演讲。他从戒律的特色与精神两个方面来讲述在继承和发扬的大原则下,两者的结合可以帮助人们走出当今修学戒律是所遇到的困境。并提到义净对戒律的理解完全符合戒律的特色与精神:他独尊并弘持《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并不代表他死守戒律;他反对僧人直接挖土种田,并不代表他站在农禅并重优良传统的对立面,成为戒律本土化的障碍。挖土种地,毕竟有杀生之嫌疑。义净的这一提醒,也许能帮助现代人重新审视农禅并重这一优良传统的内涵与外延,把主要精力从提高粮食产量转移到创造更多的精神资粮上去。这应是义净戒律思想对戒律现代化的有益启示。
香港中文大学学愚教授则以《瑜伽菩萨戒》基础,分析菩萨戒律的圆融性格;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菩萨戒律对当代佛教律学重建的意义。其中他提出:《瑜伽菩萨戒》为僧团当代社会实践提供了律学依据。在人间佛教实践中,许多过去认为不能做的,都做了,而且做得非常精彩。如不歌舞观听是出家戒律之一,当今僧团不但歌舞观听,而且创造出许多优美动听的佛教音乐歌曲和舞蹈,方便接引社会大众。这种做法虽然有违声闻乘戒律,但完全符合瑜伽菩萨戒饶益有情之精神,为佛教在社会上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
在佛教教团形成之后,戒律作为维系僧团秩序的重要范围也随之出现。戒体作为戒律授受过程当中的核心问题,也受到了重视。中国佛学院佛慧法师《道宣律师的戒体思想发展的源流以及特点的梳理》这篇文章主要考察了戒律中“戒体”问题的早期发展以及传到中国以后道宣在戒体问题上的见解与态度,他不仅将唯识学的种子理论带入,并有意识的将大小乘戒学的三聚净戒进行会通。
而来自日本东京驹泽大学佛教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胡建明教授演讲的主题是“试论中国佛教的戒体思想”。他的论文和其他专家学者的演讲纷纷给现场的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届国际佛学论坛暨国际佛学研究中心的成立以“经典翻译与宗教传播”为主题,在促进宗教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推动宗教工作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二届则围绕“禅定思想研究”为主题,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等三大系统同台为特色,从各自的视角讨论佛教的禅定。体现了回归佛教精神的本怀,呼应佛教全球化的追求。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是一个由学术界、宗教界和企业界共同发起创办的学术机构,自2011年11月成立以来,其秉持创新、包容、传承、建设的理念,努力开展具有国际水平的佛学研究。丰富与发展佛学与宗教学基本理论,为全球佛教学术发展与人类精神文明进步提供智力支持。为佛教学术发展繁荣、促进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国际佛学研究中心的主要学术活动包括:互译与对勘梵汉藏语系的佛教典籍,设立国际佛学研究基金、支持重要课题研究,举办国际佛学论坛、国际佛学讲座,出版《国际佛学丛书》、《国际佛学论丛》,聘请国内外优秀学者讲学,支持国内外学者、学生互访、交流,设立国际佛学研究奖学金等。
(图:薛东梅,文:中华佛光文化网 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