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论》第15品有关“自性”的论述,可以如下总结龙树的观点: ① 自性不是指事物的实在性内核,而是事物的存在本身。就凡夫境界来说,自性即是一切事物、一切存在。无自性,就是凡夫所知世界毫无所有,是彻底的否定。 ② 现实世界所展现的发展变化,或者说凡夫所观见、所解知的生灭转异,也是一种对存在、自性的执着。“异性”不是“无自性”的内涵,不是真正的缘起法。 由上述两点将引出很多思考,由于不是本文涉及的范围,这里今点出端绪,以俟方家。 ① 龙树举出世俗和小乘佛教的种种概念予以破斥,指出其无自性,不存在,却没有说其他圣者境界无自性。而瑜伽行派主张的三自性,只有遍计所执自性对应于龙树所批驳的自性,其他两个属于圣者境界。中观、瑜伽立足不同,着眼有异,却理不相害。 ② “自性”一词,实为中性而无褒贬。凡事若是真正存在,必有自性。约中观所破之世间言说,则毫无自性;依瑜伽所立之依他圆成,则自性巍然。 ③ 龙树所定义的无边、断见、顽空,是先有而后无,其“本性”仍是执有。在龙树看来,凡夫世界根本没有真实,凡夫断见也就不能直接拨无真实。这与瑜伽行派的直面有无的三性中道观,路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