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印刷术及各种塑造工艺发达,良多商家为了营利的目标,把经文、佛菩萨像、塔寺像印在门票上、商标上、广告上、手刺上、产品包装盒上、挂历上,或者制成各种小挂件、装潢品。这些印刷品跟工艺品经由短期的流畅应用后,大都被无知的人们扔进了垃圾桶。 尤其在景区里,印有佛菩萨经塔等图样或字样的香盒、门票或包装盒被人乱丢乱踩,垃圾堆里随处可见,更有一些厂家为了招揽客户,于产品上(如鞋底)印制佛塔等形象。还有一些佛教徒,耳食之言,焚烧经文佛像超度先人,或把旧经书及过时的佛教杂志卖掉。也有一些居士,将经书等同世间俗典垫在座位上……种种景象令人忧心。有鉴于此,以期呐喊十方缁素从本身做起,恭敬三宝,践行皈依学处。 不恭敬三宝的过患 对于在香盒上印制佛菩萨像,印光大师曾开示曰:“鬻香一事,最易培福,亦最易造业。制作不精洁,装璜竞新异,以佛菩萨像印作仿单,及印于香盒之上,又以佛菩萨像摄于香珠眼中,无知之人,竞为购取,亵渎之罪,何可名言。说明书香盒,汽车之家,随意抛弃。如斯求利,吾恐岂但子孙灭绝,恐其人一气不来,永堕阿鼻地狱。以自彼发动亵渎佛菩萨像,令敬佛者亦获大罪,况了无信念者乎。”“此种鬻香者,罪业之大,莫可言状,彼尚以为自得。” 又对不敬经书宝贝之过患,印光巨匠亦云:“然今之缁素,翻阅佛经,毫无诚敬。种种亵慢,难以枚举。而习行既久,彼此相安。其亵慢之迹,不忍备言。(如置不净处,口涎指划污伤经页,阅经威仪不正,肆意谈笑等。)视如来之法言,同损坏之故纸。且勿谓不知旨趣者,了无所益。即深知实义者,亦只是口头三昧,面门辉光。如饥说食,如贫数宝。虽有研讨之功,绝无实证之益。况亵慢之罪,奚啻弥天。而受苦之期,岂止穷劫。虽是善因,反招恶果。纵为未来得度之因,未免多劫备受其苦……企依佛教以奉行,嫡唯得益而无损。” 又有谣传,残破经书可做火净,此乃引误重罪。《南山律》的《戒疏》里边说:“有人无识,销毁破经,我今火净,谓言得福。此妄思度”,有的人不常识,认为把破的残的经烧掉,“火净”,以火来作净把残缺的经烧掉,以为以火来作净,是有福报的。“此妄思度”,这是虚妄的主意。 “半偈捐躯,着在明典。两字除惑,亦列正经,何得焚除?失事在福也”,经典里讲,为了半个偈,释迦牟尼佛舍身供药叉,佛经记录,即便只有经中的“常住”两个字,就可除去众生的烦恼,有两个字可以把他的懊恼除掉,半偈、两字尚且有那么大的作用,尚且佛要花这么大的代价,何况一部残经?怎么可以烧呢?这个“出事”,折很大的福! 灵芝律师《资持记》(就是说明南山律的)说:以前有人这么说,“如烧故经,安于净处,先说‘是法因缘生’偈已,焚之。此乃传谬,知出何文?引误后生,陷于重逆。”从前有人这么说,把那些旧的经,摆在干净地方,先说一个偈,“诸法因缘生……”说这个偈念完之后再烧掉是可以的,然而他就说这是误传,这出于哪一本经?哪一个文?没有根据的。这是引误后生,把后来的人引入错路的,“陷于重逆”,这些是犯重罪,不能做的。但是当初、以前我们也听到过,“经像真实 未审不能补了,把它烧掉,丢在海里”等等,这种说法是不行的。半个偈、两个字都不能烧,何况是一部残经、旧经?那些还没有残的,更不行。 “必有损像蠹经,净处藏之可矣”,他说倘若有一些像,已经破掉了;经,虫蛀掉了,烧又不能烧,看又不能看,残缺的像供起来,人家看了会起不好的印象,怎么办?“净处藏之可矣”,找个干净的处所藏起来就可以了,不能烧,也不能毁的。 不敬三宝,不但对个人而言有此种种过患,对正法住世、圣教弘扬亦关联重大。《菩提道次广论》云:“自能如何恭敬三宝,则诸众生亦能如是恭敬自故。”欲住持弘扬佛法者大须留神,作为佛弟子,我们自己若不敬三宝,还指望谁来敬三宝?指望那些不信三宝的商人来恭敬更不可能了。 本来经像塔寺是三宝的代表和所依,应该作为众生恭敬顶礼的对境,但因为人们的无知骄易,上述种种不恭敬三宝的现象亘古未有。试想,假如有人把我们的父亲或祖先的照片扔进垃圾堆,或者焚烧,我们会作何感触?而表法摆脱和美满功德的佛法僧三宝形像,每每被丢,被蹂躏,作为佛子,我们又于心何忍,又何能熟视无睹?三宝是众生解脱的独一圣福田,末法时期众生做作如此种种不善业,若一大群人共创不敬三宝之业则众生的苦报亦极大,此实是导致共业福报急剧损减之因,也植下趣入三恶趣和无奈值遇处死等果报之因,令人扼腕不已! 不敬三宝之起因 三宝是无上大功�田,对众生无上有大恩德,是一切世降生间圆满基本。我们对三宝之所以不恭敬,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三宝的功德、价值以及对吾等之恩惠。这也表明我们对三宝的信心还很欠缺,对三宝没有一种可贵的想。我们对某一事物的立场和行动是由我们心坎对这一事物的价值的认识水平来决议的。 比方社会上的生意人,经过一番尽力,好不轻易签下一份合同,他会将合同视为瑰宝,藏在保险箱里,警惕掩护。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很清楚那份合同的功德――会带来财产!所以便努力维护好。又如大家见到地上有一万元钱会晓得捡起,若见一百万、一千万毫不会嫌捡起太累,就是因为能见到钱的价值。而今,价值超过摩尼宝的三宝,可能率领众生趣入涅盘城,得到毕竟的快活,三宝之代表却屡屡被肆意践踏,我们对三宝的信心和功德认识,岂非超不外一位商人对合同的意识和器重? 又如我们说捡多没处放,家里自己的相册却能够放一大摞,由于我们感到那相片上的丹青就代表了我,谁乱扔乱画弄掉了,自己都痛心不已,就因为我们觉着那有价值。见佛像经文在垃圾堆却麻痹不仁,就是没见到经像的价值。 或者有人会认为,佛像、经书等只不过是一些铜木、纸张罢了,不用当作真佛、法宝对待,所谓“心中有佛”即可,何必着相。不仅知行上没有做到一个佛弟子应当做的,反而还为自己找了种种倒置的理由,切实是愚痴而可怜!对此,印光大师驳斥曰:“古人修行,皆能证道。今人修行,少见明心。岂人根之不等耶,抑亦敬慢之所致耳。众生沉溺于苦海,必赖慈航接济,而后度脱有期。佛法化导于世间,全仗经像方丈,而后灯传无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