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38|回复: 6

请教诸位同修此典故出自那部佛典,谢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9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一位比丘,自出家以来,父母从未曾放弃说服他还俗,一再以亲情及丰厚的财富试图动摇他求道的信心。而他自己也一直徘徊在亲情与佛道之间,为此苦恼不堪。 <P class=mtext>  这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向佛陀禀明,请佛陀为他开示如何降伏内心的烦恼魔。 <P class=mtext>  佛陀于是向他说了这样一则故事: <P class=mtext>  有一位锄头贤人,他原本是个农夫,从早到晚辛勤在园里锄草种菜,后来他就发心出家。出家之后,觉得很不习惯,又还俗回去种田。但是种田实在辛苦,想想,还是出家没烦恼,就又出家去了。出家以后,他又无法适应每天早晚的精勤修行,为了不辱佛门清净勤朴的形象,又再度还俗。如此出家、还俗,还俗、出家,总是不能持久,而慈悲的佛陀总是方便包容了他的进退。 <P class=mtext>  这一次,他维持了一段长久的出家生活,不曾动过还俗的念头,忽然看到一把从前用过的锄头,心念一动,又想起从前农夫的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多么逍遥,忍不住就荷着锄头,一路走一路想,不知不觉来到江边,望着滔滔的江水,终于下定决心:“都是这把锄头,害得我在佛道里进进出出,来来去去。唉!人生究竟有多少的岁月可以蹉跎呢?今天决定不再退心还俗了!” <P class=mtext>  他毅然决然地把锄头往江中丢去,只见锄头迅速的沈没,泛起阵阵涟漪,所有的挣扎疑悔也随之消失,顿然有种解脱的感觉,心想自己以后再也不必挣扎了。 <P class=mtext>  这个时候,正好有一位国王作战胜利,率领一大批兵将班师回国,一行人浩浩荡荡乘船而下,锄头贤人忍不住大喊:“你们作战胜利了吗?你们能打倒敌人,却不能胜过自己。我,锄头贤人,今天终于战胜了天下最顽强的敌人自己,我丢掉了锄头,放下了我的执着,战胜了我心里的烦恼,我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啊!” <P class=mtext>  说到这里,佛陀无限慈爱的告诉他:“世间上最可怕的敌人不在外面,而是我们自己内心的贪瞋痴烦恼。修行就是和自己的烦恼作战,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P class=mtext>  听了佛陀的开示,比丘若有所悟,发愿一定要战胜自己,做个堪受佛法的大器。 </P>
发表于 2006-3-9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教诸位同修此典故出自那部佛典,谢谢

<P>同问一个:“拈花微笑”的典故出自哪部佛典?谢谢</P>
发表于 2006-3-9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教诸位同修此典故出自那部佛典,谢谢

<P>【拈花微笑】</P><P><BR> (传说)联灯会要释迦牟尼佛章曰:‘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古今禅宗以为宗门第一之口实,彼宗以心传心之根据大事也。然此事出何经何人传之,大藏所收之经论不记此事,隋唐之宗匠亦无言此事者,惟唐德宗末,金陵沙门慧炬撰宝林传,夸大其宗,始记此事。其后至宋,人天眼目,无门关,五灯会元,广灯录,联灯会要等诸书亦记之,此外拈之颂之者,不暇枚举。然景德传灯录,碧岩录。传法正宗记,亦不记之。宋王安石言此事出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宗门杂录曰:‘王荆公问佛慧泉禅师云:禅宗所谓世尊拈花,出在何典?泉云:藏经亦不载。公云: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因阅之,所载甚详。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舍身为床座,请佛为众生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分付摩诃大迦叶。此经多谈帝王事佛请问,所以秘藏,世无闻者。’佛祖统纪五,亦引此说。(参见:金色波罗华)</P><P>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P><P>《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P>
发表于 2006-3-9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教诸位同修此典故出自那部佛典,谢谢

<P>锄头贤人的故事<BR>福鼎市佛协佛教文化教育部国庆五十周年联欢晚会<BR>1999年10月3日晚六时半 </P><P>  报幕人:下面一个节目,是出自于佛经《佛本生故事》,请看短剧《锄头贤人的故事》。 </P><P>  旁白:从前,在波罗奈国的地方,有一个人,人们称他锄头贤人,他靠一把锄头种植瓜果度日。除了这把锄头,再也没有其它的财产了。有一天…… <P>  (锄头贤人荷锄上,种田,掘土渐疲困,躺下休息,起而疲惫,抚锄而叹。) <P>  锄头贤人:整天为了三顿饭忙来忙去,实在没有意思。(忽听到寺庙里的钟声)有时看到那些出家人自在洒脱,真让人羡慕。唉!我还是出家去吧! <P>  (荷锄准备出家) <P>  锄头贤人:哦!庙里怎么可以带锄头去呢?(转身丢下锄头而去,又转身)别让锄头丢了!(把锄埋好做一记号,仔细端详而去) <P>  (比丘师父上) <P>  锄头贤人:这位师父看来德相具足!师父,弟子求师父剃度出家。(跪下恳求) <P>  师父:出家不是为享清福,你要知道,出家生活规矩很严格,而且要勤苦做种种僧事,你能守得住规矩安心办道吗? <P>  锄头贤人:哦——(沉吟一会)可以! <P>  师父:你既然信心这么坚定,我就为你剃度吧!希望你早断烦恼,成就圣果。(为之剃发,边剃边说)金刀剃下娘生发,除却尘劳不净身,袈裟披体僧相现,法王座下又添孙。(为之披上袈裟)今天,我除了传授你沙弥律仪以外,还传你四念处的修法,也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你好好用功去吧。 <P>  (锄头贤人经行,坐下显得腿僵,盘腿吃力,勉强盘上,诵持经典半晌,渐昏沉出鼾声,经书落地又惊醒)(众笑) <P>  锄头贤人: 最近心烦意乱,我老是想那把锄头。我出家几个月来,已是第二十一次梦见我的锄头了,我的那把锄头到底有没有生锈啊?现在经常下雨,会不会被雨水冲走,会不会被人拿走啊?我,我不能再样下去了,看来我要还俗了!(众笑) <P>  (去找师父,师父上) <P>  锄头贤人:师父,弟子要还俗啊!(众大笑)最近以来,弟子白天想着家里那把锄头,夜里梦着那把锄头,坐禅的时候念着那把锄头,诵经的时候还是眼前晃着锄头的影子,弟子走路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锄头,有时托钵乞食,真想向人家讨一把锄头啊!求师父慈悲准许我还俗吧! <P>  师父:你既然决定弃戒还俗,为师也没有办法。不过,徒儿啊!人生无常,刹那变化,你那把锄头也不会例外。(师父下) <P>  (锄头贤人脱袈裟,匆忙奔到埋锄头处,用手挖,手被刺破,痛得甩手,旋又再挖,奋力将锄拔出,大松一口气,一屁股坐在地上,爱抚着锄头,欢喜溢于言表。) <P>  锄头贤人:哦,你还在啊!哦!这可真是一把好锄头啊! <P>  (又开始种田。忽有钟声传来,锄头贤人一愣) <P>  锄头贤人:想想以前跟师父在一起的时候,那种生活也令人回味啊!在家整天这样忙忙碌碌,有什么意思?我还是出家吧!(埋锄头)(众笑) <P>  (师父上) <P>  锄头贤人:师父,弟子又想出家啦!(众大笑) <P>  师父:好!好!来,为师为你剃度。 <P>  (师父下,锄头贤人经行、坐禅,非常娴雅庄严。后来渐渐不安本座,跏趺坐换金刚坐,如意坐,又散盘坐,后复换腿之后,长叹一声) <P>  锄头贤人:唉!我今天心神不宁,难以趣入禅思,最近那把锄头,又老是在我心里像虫子一样咬来咬去,怎么办?我又要还俗了!(众笑) <P>  (师父上,贤人至) <P>  锄头贤人:师父,弟子,弟子,弟子要还俗啊!弟子那把锄头像蛇一样,又盘在心里赶也赶不去啊!弟子思念那把锄头,就好像饿鬼思念饮食一样。(众笑) <P>  师父:徒儿,你为了那把锄头舍戒还俗,这已是第六次了,为师真为你难过啊! <P>  锄头贤人:师父,弟子也很惭愧,可是实在现在心乱如麻啊! <P>  师父:好吧,你回去吧!(师父下) <P>  锄头贤人:谢师父! <P>  (贤人又归田里挥锄劳动) <P>  锄头贤人:为了这把锄头,我已经六次还俗了!我曾经学了六部经论,可到现在还没什么成就,在家实在没什么意思。看来,我这次要把锄头扔得远一点。这里大江波涛澎湃,就扔到大江里去吧!(挥锄欲扔又警觉什么)哦!如果我看到这把锄头落水的地方,我一定会把它捞起来的!(将锄头在头上抡起绕了数圈闭目将锄向大江扔出,大喊)我得胜啦!我得胜啦! <P>旁白:锄头贤人扔掉锄头,深入思维所学经论的法义,很快得大自在。 <P>  (波罗奈王率卫队上) <P>旁白:这个时候,恰巧波罗奈王平定边界叛乱回来,在江水里洗了头发,带着卫士经过那里,听到锄头贤人的喊声,便说: <P>  波罗奈王:谁在大喊大叫!我刚刚平定了战乱,取得了胜利。卫兵!去把他给我叫来!(卫兵上前) <P>  卫兵:喂,我们大王叫你过去!(卫兵与贤人同见波罗奈王) <P>  波罗奈王:是你在大喊大叫吗? <P>  锄头贤人:不错! <P>  波罗奈王:我才是真正的战胜者,你战胜了谁呢? <P>  锄头贤人:大王,即使你打一千次胜仗,一万次胜仗,但是如果没有断除心中的烦恼,那还不算是真正的胜利。 <P>  波罗奈王:你说断除心中的烦恼……你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想我一生,为了平定不断发生的战乱,为了维护我的王权,多次拼搏,这次即使我战胜了最强大的对手,可是我心中还是不能宁静。得到您清澈的分析,我知道您是一个有修行的人,听到您的话,我心中佩服。那,能不能请您做进一步的开示呢? <P>  锄头贤人:一个人如果贪著名利和权势,他就不可能得到解脱。(说毕,波罗奈王陷入沉思,锄头贤人欲走) <P>  波罗奈王(着急地):您到哪儿去? <P>  锄头贤人:我准备到雪山去出家修行。 <P>  波罗奈王:你的话解决了我的问题,我也愿意跟你去修行。请您带我去吧!(伏地拜求) <P>  锄头贤人:好吧! <P>  波罗奈王(回头问):各位兵士!各位居民!你们听着,我要跟这位贤人到雪山去出家修行,你们愿意跟我一起去的,就跟我走,不愿意去的,就回王城去吧! <P>  众士兵及居民:我们愿意!(掌声) <P>  (锄头贤人及波罗奈王并士兵下) <P>旁白:波罗奈城方圆几百里的居民也跟国王到雪山修行去了。佛陀通过这个故事说:比丘们啊!凡夫的心易动难制,一执着,就不得解脱。你们要知道,波罗奈王就是从前的阿难,锄头贤人就是我。 (掌声)(剧终) </P><P>&nbsp;</P><P>http://www.putixin.com/continue/gushi/wy-xianren.htm</P><P>[此帖子已被 笨者之帚 在 2006-3-9 22:14:15 编辑过]</P><p>[此帖子已被 笨者之帚 在 2006-3-9 22:22:59 编辑过]
发表于 2006-3-9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请教诸位同修此典故出自那部佛典,谢谢

<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笨者之帚</B> 发表于 <I>2006-3-9 22:08:22</I> :<BR><P>然此事出何经何人传之,大藏所收之经论不记此事,<HR></P></BLOCKQUOTE><P>是不是说,所载的这部经非“大藏所收”?</P><P>这么重大的事情,为什么其他经、论都不记载,唯独王氏所见这部经记载?</P>
发表于 2006-3-10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Re:请教诸位同修此典故出自那部佛典,谢谢

<P><FONT size=4>这是禅宗典籍,最好去禅宗的坛子上问问,呵呵,在网上找到一些资料,转载于此。</FONT></P><P><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wuys.com/czdj/dj550/dftw.ASP"><FONT size=4>http://www.wuys.com/czdj/dj550/dftw.ASP</FONT></A></P><P><FONT size=4>[禅宗典籍全文库] 禅宗典籍550种提要</FONT></P><P><FONT size=4>&nbsp;【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FONT></P><P><FONT size=4></FONT></P><FONT size=4>&nbsp;&nbsp; 疑伪经典。为后世禅宗门徒引为禅宗起源的典据。又名《问佛决疑经》。有二卷本和一卷本两种。作者不详,成书年代亦不详。历代经录也全未著录。收在《万续藏》第八十七册。内容叙述世尊于灵山会上拈金波罗华,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乃说我有正法眼藏、涅般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与摩诃迦叶。后世禅徒乃谓此事为禅的起源。“拈花微笑”的典故即依据本书。 </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 本经的二卷本有二十四品,一卷本有七品,二书除品数不同外,内容亦略异,一卷本当较晚出。又,二卷本当系成书于“释尊付法摩诃迦叶”的传说成立之后,且较《景德传灯录》的成立年代为晚。 </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 依日本忽滑谷快天《论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一文所说,本经应系伪经。因为无译者名、无请回日本的祖师、无藏经目录。而且,文字往往颠倒,且“说时”不符史实,又有五时八教判释、相分、自性分等文字,凡此均足以说明本经当系后世所伪撰的佛典。 </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 [参考资料]《佛典研究(初编)》(《世界佛学名著译丛》{27});忽滑谷快天《禅学思想史》。[佛百] </FONT><P></P><P><FONT size=4>两种版本的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附录于此</FONT></P><P><FONT size=4><A TARGET=_blank HREF=PostAttachment.asp?AttachmentID=118><img border=0 src=images/affix.gif>X01n0026.zip</A></FONT></P><P><FONT size=4><A TARGET=_blank HREF=PostAttachment.asp?AttachmentID=119><img border=0 src=images/affix.gif>X01n0027.zip</A></FONT></P>
 楼主| 发表于 2006-3-10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请教诸位同修此典故出自那部佛典,谢谢

<P>谢谢苯者之帚师兄</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4-20 18:12 , Processed in 0.03317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