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087|回复: 32

《菩提道次第略论·止观部分》现代汉语新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5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菩提道次第略论》止观部分(节选)   
作者:宗喀巴
译者:多  识
      
这部分是教授六波罗密多中的末尾两项,即静止和胜观部分。
这两部分分别属于禅定学和智慧学。
静止篇 总述共分六个部分:
一, 修止观的利益,
二, 说明止观是一切禅定的总括,
三, 说明止观的性相,
四, 说明止观二法必须要并修的道理,
五, 说明学修止观的顺序,
六,止观各自的学修方法。
其一,《解深密经》中说:“大小乘的世间和出世间一切功德成就都是修止观的结果”。那么,止观不是修习所生心续的功德成就吗?  一切功德成就怎么会是修习止观的结果呢?当然,止观本身是修习所生的功德成就。虽然,大小乘一切功德成就不只是单独修止观的的结果,但是,对于以向善为目标的,一心关注以上的禅定皆属于静止范围;对于物性和事相作观察分辨的向善智慧活动皆属于胜观范围。在这个意义上说,三乘功德成就都是修止观的结果,并不矛盾。
又在《解深密经》中说:“谁人若能修胜观,常修静止已成习,可以解脱恶习缚,以及执着表象缚”。
恶习是指使心智错乱增生的一种能量性的潜意识习染,表象是指,在心中一再出现的对负面现象的执着所形成的习染。在《般若波罗密多教言》中说:前者的破除要靠胜观,后者的破除要靠静止心。
以上所说仅仅是名为止观的利益,虽不称止观,但意义相同者,如禅定和智慧的功德利益,皆属止观二法的功德利益。
其二,既然在《解深密经》中说:“无数大小乘的禅定皆属于止观。”但是,学修禅定的人无法掌握名目众多的一切禅定,就不如学修众禅定的总括止观二法来得方便。
正在翻译当中,节选片段让大家先睹为快哈。
发表于 2012-12-15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
发表于 2012-12-15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仁波切,随喜无量法布施之功德。
发表于 2012-12-15 18: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仁波切!
发表于 2012-12-15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多识仁波切!
发表于 2012-12-15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仁波切!
发表于 2012-12-16 00: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已久。顶礼仁波切!
发表于 2012-12-16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仁波切!
发表于 2012-12-16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击掌而歌 于 2012-12-16 12:06 编辑

顶礼仁波切!请教师兄,我对这两句理解的对不对?

【恶习是指使心智错乱增生的一种能量性的潜意识习染,表象是指,在心中一再出现的对负面现象的执着所形成的习染。在《般若波罗密多教言》中说:前者的破除要靠胜观,后者的破除要靠静止心】

我的理解:任何一种习惯或习染,都是运动中的事物,并和运动中的事物一样,同时具有力和方向的双运!方向就是指心识在做洞察和抉择时的倾向性,而力就是指心能够保持住这种倾向的稳定性和强化性!用文字言说二者是二,实则运行起来是相依而生的一体能量的转化,如火生风而风又助火一般,水涨船高的彼此纠缠同时生起的浑然体!

那末,仁波切这里所指的【恶习】,可是我理解的错乱倾向,错乱识?仁波切的【表象】,可是我理解的因贪着于这种错乱识,不断给错乱识不停输送能量的那种心力?



补充内容 (2012-12-16 13:52):
习惯就是定向,说为二,用为一,世俗上看,一切显现都在双运中
发表于 2012-12-17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随喜,佛弟子有福了!
发表于 2012-12-17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
发表于 2012-12-27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比方以佛像来说,如果一位修学奢摩他的人,他并不是要去修学肉眼可以看到的这一尊佛像,而是透由肉眼看到这一尊佛像之后,会在内心中显现出什么样的影像?而对这样的一个影像来修学奢摩他,以及更进一步的毗婆舍那。所以这当中的「行境」指的是三摩地的对境,「影像」也就是三摩地在对境之后,在内心当中所显现的影像。过去的传承袓师们,他们都时常提到,如果修学奢摩他的顺缘,也就是基本的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要成办奢摩他最多只要花六个月的时间;甚至有一些人,他的根器也较好的话,一个月、两个月就能够成办奢摩他。而对于我们来说,不要说是真实的奢摩他,就连心要安住都很困难。如果心没有办法安住,你作再多的课诵,或者是你思惟皈依、菩提心、业果的道理,其实它能够呈现出来的力量,都是非常有限的。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31讲     2010年5月19日晚上
如同《修次论》中所说应于柔软、舒适之垫,身具八种威仪而修。此中一、足者,以全跏趺或半跏趺而坐。这时候打坐的方式,可以用双盘或者是半盘的方式来作打坐。二、眼者,不应太开或太紧闭,注视鼻端。现今有些教派他们在打坐的时候,会教导弟子们要把眼睛打开,以这种方式来作练习,但或许这有它特殊的用意存在。但实际上,也就是平时我们在教导弟子的时候,会告诉他们说,眼睛不要太开,或者是太紧闭,「注视鼻端」也就是注视你正前方,稍微往下的这个位置,也就是鼻端左右的位置就可以了。
三、身者,不可太仰、太俯,端正其身,不可过于向后仰,或者是向前倾,「端正其身」这时候打坐的姿势,应该是让自己的身体,能够非常的端正,正念住内而坐。而这时候收摄我们的心念,而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作打坐。四、肩者,平齐而住。并且要在这个部分要作补充的是,我们在打坐的同时,手臂并不用紧闭着我们的身体,这时候应该要稍微的打开,让气,也就是让风能够通过这个地方。第四个部分。
五、头者,不可过扬、过低及偏一方,头要稍稍的往下,而不可以过扬,或都是过低,或者是偏一方,从鼻至脐端正而住。这个地方有提到不可以偏一方,但是也有特殊的例子。比方阿底峡尊者,如果各位仔细的去观察,会发现阿底峡尊者的圣像,都有头稍微偏向右的这种感觉。尊者之所以会以这样的方式来打坐,是有他特殊的用意在。我们都知道整个菩提心的教授,是以阿底峡为主而传至现今,所以尊者本身最主要修学的法类,就是以菩提心为主。而菩提心的相违品是提到了瞋恨,或者是忿怒,而以忿怒有关的脉,它是偏向于人的右边,所以这时候尊者就以头稍微偏向于右的方式来表示,要将菩提心的相违品完全的压制住,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作打坐,所以这是属于特殊的例子。一般来说的话,头不可以过仰、过低,或者是偏向于某一方,「从鼻至脐端正而住」。
六、齿与唇者,任其自然而住。七、舌者,令抵上齿。之所以要顶着上齿跟上额之间的这个地方,是因为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打坐的话,我们比较不容易会流口水。八、息者,内外出入莫令有声、急促、混乱,这时候我们在呼吸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让我们自己的呼吸是没有声音,也不应该过度的急促,或者是有时候忽快,有时候忽慢,而造成混乱。务使出入无有感觉,这时候要让我们自己的呼吸,我们自己都没有办法察觉,无须费力,徐徐而转。如是应先令身具八威仪,特于调息如说善修。 所以在一开始,必须让我们自己的身体具有以上的八种特点。「特于调息如说善修」而且在调整我们自己的呼吸的时候,应该如同这方面的论点所介绍的内涵,以这样的方式来调整我们呼吸的频率。所以整个来说,我们要让自己的身体处在一种非常自然,而且放松的状态下来打坐。菩提道次第略论第32讲   2010年5月21日晚上
在三摩地修学的当下,我们的所缘境能够越小,就越能容易成办奢摩他。它的,可以到芥子的大小,高度也必须要适中。如果我们所思惟的对境,它的高度太高,这会让我们的内心当中,容易生起散乱;如果它的位置太低,我们的内心会容易生起沉没,所以它的高度必须是适中的。而它的远近距离,应该是我们在拜大礼拜的时候,这样的一个远近的距离,他就安住在我们的前方。而他所安住的位置,是在我们肚脐的正前方。所以我们必须要将我们所观想的对境,观想在我们正前方的这个位置,如果你一开始并没有办法观想这么小的一尊像的话,那你可以将它稍微的放大,放大成是大姆指般的大小来作观想。所以这个部分是在这个地方作补充的。
三摩地非于根识中修,乃于意识中修,因为我们在修的三 摩地,它本身是属于意识,并不是属于根识。所以这时候你用你的眼根识,也就是你的双眼,注视着对境,而让你的心安住的这种方式,并不是真正在修学三摩地的方式。因为三摩地是必须在我们的意识当中现起所缘境的影像,而让心安住在意识当中,所现起的影像之上来作练习的。因而提到「因三摩地非于根识中修,乃于意识中修」,故三摩地之直接所缘,即是意识之直接境,因此三摩地它最直接的对境,也就是它的所缘境,即是意识之直接境。
正文当中, 如是于初其心获得所缘之量:这当中的「量」指的就是标准,依次观想头部、双手、身体余分及二足相数次,一开始我们要大略的观想这尊佛像,他的头部,他的双手以及他的上半身,一直到下半身,数次。所以在一开始,我们只要把大略的形相观想出来,这样就可以了。比方以头部来说,我们只要将外在的轮廓观想出来,并不需要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特别的去观想他的眼睛,鼻子、嘴巴,这些比较细致的部分。后于身之总相作意思惟。如果我们能够依次的观想头部、双手、身体,以及下半身,之后更进一步的,我们作总相的思惟,也就是整个轮廓的这种相,我们必须在内心当中现起。若能于心现起半分粗略肢体之相,纵无清晰具光明相,亦应以此为足,于彼摄心;如果藉由这样的方式我们来作观想,并且能够在内心当中现起半分的粗略的影像的话,也就是不需要太清楚,他只要能够很模糊的,现起了一个影像,「纵无清晰具光明相」这时候纵使我们所想的这尊佛像,他没有办法现出光明的这种影像,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33讲   2010年5月22日晚上
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记
讲授:第102任甘丹赤巴日宗任波切
中译:如性法师中国.台湾二〇一〇年五月

http://www.gelu.org/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525&extra=page=2





发表于 2012-12-30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广论 于 2012-12-30 22:31 编辑

由此生起身轻安。在之前我们所介绍的是「心」的轻安,透由心的轻安,更进一步的生起「身」的轻安。正文当中,次依心堪能之轻安生起之力,能令气行于身,在之前透由生起了身轻安的力量,更进一步的能够让柔顺的气,能够遍满我们的全身,此是引发身轻安之因也。藉由气遍于全身,而引发身的轻安。在论典当中一再的会提到,气跟心,或者是风跟心,这两者它是一体的。也就是因为气跟心是一体的缘故,当我们的气非常的粗,这时候我们的心,也会呈现粗分的这种样貌。相反的,如果我们内心当中的风,是很细致的风,在这之上的心,也会变得格外的细致。所以以佛教的角度来说,气跟心这两者是一体的。以科学的角度,现今有很多的科学家,或者是医生,他们都会认为是,所谓人之所以会疼痛、会有感觉,这是因为神经有某一种的传导功用所造成的。而对于所谓的风,或者是所谓的气,其实一般的人,他并不了解这当中的内涵为何?甚至有很多的医生,他虽然是医生,但是他也不见得了解气跟心之间的关联性。甚至就连气本身,如果将气分成是:粗跟细这两种的话,甚至有一些医生它连粗的这种气,都没有办法完全的了解。


所以有一些人,他明明身体是不舒服的,但是他去检查的时候,由于医生本身对于这块领域,他并不是很了解,所以他都会告诉病人说,你并没有生病。但实际上病人他的确就是感到不舒服,怎么会说是没有生病呢?只是说,他所生的病是有关气这方面时,并不是每一个医生他都能够了解的。所以以佛教的角度来说,气跟心这两者的关系,就有如同是马夫以及他所骑的马,我们的心它是安住在气之上的。所以这时候如果他所安住的气本身,非常的细致,而且是堪能的话,在这之上的心,也会显得非常的细致,而且这样的心是能够被我们所控制的。所以这个地方有特别的提到,如果我们能够透由修的力量,让内心当中生起心的轻安,这时由于心跟气这两者是一体的,所以它所安住的气本身也会变得比较细致。「此是引发身轻安之因也」。


此气遍行全身,而这样的一种气,它是遍满全身的,而这个部分在密教当中,他所介绍的方式是更为的细致,能令远离身之粗重,由于堪能的气,遍满全身的缘故,在这个时间点,修学三摩地的这位补特伽罗,他能够远离身的粗重,生身轻安,对治身之粗重。又此遍布全身,由其堪能之气力故,见似盈满。由于这样的一种气,它是遍满全身的,透由这样的一种气,遍满全身的力量,这时候修学三摩地的这位补特伽罗,他会感觉这种气,遍满了他的全身。「见似盈满」对于这一点,无着菩萨所造的《声闻地》当中有提到,《声闻地》云:「由生彼故,这当中的「彼」指的就是之前我们所介绍的心轻安,能生相顺之身轻安,诸气大种行于身中,彼等行于身时,令身远离能障乐断烦恼──烦恼品所摄之身粗重;彼之对治──身轻安者,遍布全身,见似盈满。」


以身跟心的两种轻安来说,是先生起心的轻安,而之后生起身的轻安;而以乐受来作区分的话,是先生起身的乐受,再生起心的乐受,所以刚好是颠倒过来的。


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记讲授:第102任甘丹赤巴日宗任波切中译:如性法师中国.台湾二〇一〇年五月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37讲   2010年5月28日
===================================================
密续指出,所有不净的环境、不净的众生、不净的有情世间和无情世间、不净的感官欲乐、具有痛苦的不净身体,这一切均源自不净的风和心;反之,本尊的坛城、佛的处所、本尊的圣身、他日经转化为本尊圣身的你的身体,以及圆满佛果时你的清净受用,这一切都源自清净的风和心


我其中一位中国籍弟子患上爱滋病。他写信给在印度的上师,请求指示。他的上师朗塔宁波车(Rongta Rinpoche)是一位资历深厚的上师,住在达伦色拉。他经由一位担任翻译员的西方女士,向该位弟子传授一个法门。该个法门是非常特别的菩提心修法,吸取其他有情的苦及苦因,消灭自私心,继而把自己的安乐和功德化为白光,奉献给其他众生。这位弟子依法修习,后来到医院检查时,医生找不到任何爱滋病病毒。  我猜想他可能用了多日,长时间做有关观想。不过,我问他的时候,他却指自己只是用了四日时间,每日做四分钟的观修。尽管他只是观想一段这样短的时间,但却非常有效。他对其他众生萌生了难以想像的悲心,特别是那些患上爱滋病的人。他的悲心强得令他眼泪直流。他完全忘掉自己,只有强大的悲心,对其他有情无比的关怀。这种牺牲自己,舍弃自己的安乐,承受其他众生苦难的观想,能令人生起无可比拟的悲心。  这便是最主要的法门,尤如为交通工具(如飞机和火箭)提供动力的燃料一样。令这位弟子的爱滋病这样迅速痊愈的,便是这种观想。通过这样有力的法门,观修菩提心,舍自爱他,净化了他的不善业,即爱滋病的因。观修菩提心是非常有效的净障法门。  在《入菩萨行论》中,大圣者寂天菩萨说道:   纵使造作极大恶 如依勇士除畏般   依彼顷刻速解脱 谨慎之人何不依   菩提心如劫末火* 刹那必毁诸重罪   智者慈尊谕善财 彼心利益无限量   *(宁波车注:劫末火能焚毁石山,甚至硬物亦能顷刻烧掉。)  近日,在西雅图,一位女弟子患上极为严重的癌症,癌细胞已扩散至全身各个部位。医生甚至害怕为她动手术,认为手术风险很大,兼且异常危险。她于是修这个菩提心的法门,承受众生的苦及苦因,奉献自己的功德和安乐给他们,即自他交换的法门。  过了一段时间后,她到医院检查,但医生找不到任何癌细胞。医生感到十分惊讶,不明白这种观想如何完全治愈她的癌症。这是他们不能解释的现像。这便是舍自爱他的菩提心的利益之一。
《狱中修行开示》(一)  怙主图敦索巴宁波车讲授=============================================


为什么发菩提心能治愈爱滋病、极为严重的癌症等,就是气跟心,或者是风跟心,这两者它是一体的。也就是因为气跟心是一体的缘故。清净的心就会产生清净的风(气),或者说清净的风(气)就会产生清净的心。



发表于 2012-12-30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真是太欢喜了哈,感谢楼主的消息!!
发表于 2012-12-31 07: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3 03:19 , Processed in 0.03954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