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47|回复: 4

向几位法师、版主、同修请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17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nbsp;</P><P>读了几位老大们的教导,作如下思维,敬请各位指教:<BR>1、“处所”或者“境”,是什么?<BR>&nbsp;&nbsp;&nbsp;&nbsp; (1)是指名言以外有一个独立的处所或境吗?若是这样,那么即使在认为其是无自性的,而且不用任何名言来安立,但在认为有一个“其”的当下,这种细微的法执就已经发生了。我想这可能就是一种所破偏狭吧,没有触及俱生我(法)执。<BR>&nbsp;&nbsp;&nbsp;&nbsp; (2)是指名言以外没有一个独立的处所或境吗?若是这样,那么在什么地方安立名言呢?我想这可能就是一种所破偏宽吧,破坏了缘起。<BR>&nbsp;&nbsp;&nbsp;&nbsp; (3)在我看来,没有名言以外的处所或境,所谓的处所或者境就是名言(的安立)。也就是说,缘起就是名言,离开名言根本就没有缘起;而安立名言,则就是(如幻的)缘起。<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借空谈的比喻我认为是这样的:比如瓶以及瓶的各个支分,如材质、形状,颜色等都是以假名来安立的,所谓的聚合“瓶”——也是以假名的形势在心中显现,离开心的(假名)安立,没有任何聚合或者离散。<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如静风所说,我以为可以这样表达: 所谓的境那一方面,只不过是名言所安立的那一方面而已,离开名言别无独立的境。</P><P>2、这里有一个小小的疑问<BR>“名言”到底是指的什么?<BR>我以为不仅仅指的是名字、语言,而是指世俗心识的作用,是一种能<FONT size=4>表诠表示一种意义的心理。否则畜牲、蚁虫没有名字、语言的功能,难道就没有自性见了?</FONT></P>
 楼主| 发表于 2006-2-17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向几位法师、版主、同修请教

<P>第一点第二条,好像有点问题。<BR>应该这样表达——“处所”或者“境”,是指名言以外什么也没有,若是这样,那么在没有缘起的情况下如何安立名言呢?我想这可能就是一种所破偏宽吧,破坏了缘起。</P><P>第一点第三条,好像可以这样表示:<BR>法是以名言来安立的缘起,离开名言别无一法可得。</P><P>这里的缘起和法,好像是两个定义,但有所谓的缘起法,那又是指的什么呢?<BR></P>
 楼主| 发表于 2006-2-17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向几位法师、版主、同修请教

<P>这样看来所谓的处所和境指的就是缘起!</P><P>ok!有点开窍了,呵呵~~</P>
发表于 2006-2-17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向几位法师、版主、同修请教

我不懂,但是像给龙兄提个建议。<br>是不是先看看宗义书,然后对这些问题就容易理解一些。<br><br>我觉得对于四宗的差别特点都有所了解,才会对于中观应成派明白一点。<br>比如唯识与中观的差别、自续与应成的差别。<br><br>
发表于 2006-2-17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向几位法师、版主、同修请教

<P>我介绍一本书给你看,老笨介绍的,四宗要义讲记</P><P><STRONG>“自续、应成虽皆许补特伽罗不堪正理观察。然齐几许为堪不堪正量观察之界限及是否观察胜义之界限等,则不相同。” </STRONG></P><P></P><P><STRONG></STRONG></P><P><FONT face=宋体><STRONG>&nbsp;&nbsp;&nbsp;&nbsp;这里,首先确定互相比较的立场并总示不同之点:一、因自续派也扬言“补特伽罗不堪正理观察”,极似应成,余派不然,故偏举自续师为相较的立场;二、在相互对比研究时,当从1 、堪忍观察和不堪忍观察的决定性的界限是什么?2、是观察胜义和不是观察胜义的决定性的界限是什么?来着手,才容易抓住问题的本质。 </STRONG><P><STRONG></STRONG></P></FONT><P></P><P><B><FONT face=宋体>&nbsp;&nbsp; “应成派说:若觉‘我造此业、我受此果’等唯名言假上犹不满足,必需寻求彼名言假立义为一一蕴、抑诸蕴聚、抑离蕴别有者,即是推察胜义之界限。倘以彼理寻求后,觉彼所观察事有所得者,即是堪忍正理观察之义。” <P></P></FONT></B><P></P><P><B><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nbsp;如果觉得“唯名假立”不够,而一加寻求,就是“观察胜义”的界限。那被观察的事物只要有—点足资寻求即由寻求而有所得时,这被寻求的事物就叫“堪忍观察”(经得起寻求),也是堪忍观察的界限。这样,不问其寻求“自性”的程度与方式怎么样,不问其由寻求“自性”所得的东西是什么,总而言之,于假立义“稍有所得”,就叫堪忍观察,于假立义“一事寻求”,就叫观察胜义。 <P></P></FONT></B><P></P><P><B><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nbsp;“自续派说:如是正理,乃名言量,非观察胜义之理;以彼寻求有所得者,亦非堪忍正理观察之义。如是寻求,即是安立意识为补特伽罗之义耳。故自续派说:若觉‘诸法非由于无错乱心显现之力而安立’者,观察‘彼法是否由其本性成立’,乃是观察胜义之界限。倘以彼理寻求,觉‘彼所观察事有所得’者,乃是堪忍正理堪察之义也。” <P></P></FONT></B><P></P><P><B><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nbs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color=#ff0000>一切法的名言建立(假立)必须两种条件:第一、被安立(被觉为是有)的法的本身,须有其能在心上显现起来的力量;第:二、能安立的心的本身,必须没有错乱。即:法的本身须有被安立的资格,心的本身须有能安立的力量,这样才能安立,否则不能。自续师认为他们所说的这种情况,还都是名言中的事情,所以对应成派所说虽于名言如果寻求法的本身有足资安立之点就是观察胜义的意思,不予承认。因为他们的意思是:必须舍掉“分别安立”之力而认为那法唯由不待心现的“自相”就可以存在,即撇开能安立的量(无乱心)而光去寻求那事物的本身的自体,才是观察胜义。因而,他们对应成派所说寻求名言自性而有所得的,就是堪忍正理观察的意思,也不共许。因为他们的意思是:如果名言中没有自性,就根本不可能建立什么东西了。总之:自续派认为观察胜义的,应成派可以共许;但应成派认为观察胜义的,自续师就不给承认。</FONT> <P></P></FONT></B><P></P><P><B><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nbsp;“诸实事师,不许彼义为观察胜义之界限及堪忍正理观察之义。彼说于‘正理寻求’之前,如无为法及无方分极微、无时分之刹那等有所得者,即许为堪忍正理观察之义也。 <P></P></FONT></B><P></P><P><B><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nbsp;“以是当知:于任何宗派观察诸法各各体性时,须明是否观察世俗与胜义之界限,最为切要也。” <P></P></FONT></B><P></P><P><B><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nbsp;上面说自续师不承认应成派所说观察胜义和堪忍观察的界限。这里说,自续师所说这些界限,唯识以下诸实事师则又不许。因此,对于上、下诸宗观察世俗和胜义各各不同的界限,凡是一个有理智的佛学者应当特别了知,是最切要的。此中最大的差别,即:中观宗(不论自续、应成)以为:如果观察胜义,绝对没有所得;唯识以下各派则以为:观察胜义,可以有所得。 <P></P></FONT></B><P>你差不多是自续派了,自己慢慢领悟,我也是花了好长时间的</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9 19:45 , Processed in 0.04578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