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84|回复: 21

夏坝仁波切说《大乘阿毗达摩集论》的一些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9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夏坝仁波切正在给僧人们讲阿毗达摩集论,藏语讲给藏地来的僧人听。
依据的是贾曹杰大师解释集论的《阿毗达摩海心要》
仁波切提出一个观点,说大乘阿毗达摩经,没有失传
此经指的是大乘经的总集,不是单独有一部经叫大乘阿毗达摩经
包括般若经,都属于是大乘阿毗达摩经里面的
这和我们汉地说法很大不同
汉地说,摄大乘论是解释大乘阿毗达摩经的摄大乘品的
阿毗达摩集论是解释大乘阿毗达摩经法相名词的
都是认为大乘阿毗达摩经是单独一部经
但藏地、贾曹杰大师说,大乘阿毗达摩经是经的总集
夏坝仁波切说,明年后年,如有空,可以把《阿毗达摩海心要》用汉语讲一遍
这是讲解集论的
但是,《阿毗达摩海心要》这部论,也不是一个字一个字解释集论的
很多地方只是总结概括一下
只是一些地方比较难懂,才会大篇幅解释一下
大概属于难处释这类的解释方式,不好懂的地方,才着重解释
其余地方,只是总结概括一下


此论,每天3点到9点,讲6小时,要讲20多天才能完成。
个人想法,藏地一般翻译此经为《百千阿毗达摩经》
应该是指此经所摄众多,属于经的总集的意思。
可能是经藏中,阿毗达摩类经的总集。
另外,仁波切也说到,经律论三藏划分,以所诠而分,不是以能诠而分。
阿毗达摩就是论典的意思。


在场还有几位学修俱佳的僧人,我只记了个大概,希望有了解的人帮忙补充、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妙法阿毗达摩集论明释显现所知之灯
  ﹝台湾噶举佛学院二年课程﹞

  萨桑:麻迪班钦 着
  洛桑滇增堪布 译

  顶礼语自在之世尊!
  自从福慧广大海,生有级曾四净身,
  由如日月慈慧美,由如宝树事业严,
  无际所化三善众,由以利乐果养育,
  犹如妙高虚弥山,望于能仁由信礼。
  断除有寂诸苦痛,能赐一切富有者,
  能仁教法如意宝,愿住长期而明亮。
  使明广深善语光,断除痴暗生慧者,
  述说佛法月弥勒,無著法日我顶礼。
  能治轮回苦之药,能赐解脱乐之亲,
  妙法珍宝所生处,持教诸僧愿永胜。
  智于广教极清明,意于深法稳住故,
  无量所化引导者,法王上师先顶礼。
  明示无边所知论,断除邪见黑暗灯,
  观看一切经典眼,阿毗达磨此述说。
  未以妒别暗遮住,具有明亮分析者,
  住中而求善语门,善缘士夫以敬听。



  182﹝藏文原书页数﹞在此!想迅速地解脱,以及一切智无上菩提果位的善缘士夫,应远离不信赖也没有意义的轮回之行事,用信心和精进而一心不二地入深广清净的诸法。佛法的来源是佛陀对于一切有情,以独子般的大悲心起愿和行的菩提心。以增上意乐速积福慧二资粮,获得了成就自他二利的功德圆满二身。想要众徒亦登上彼位,所以依众徒们的各自需求和习气,说了无量的法门,使众生明知佛法的道理。佛子们所造的许多释经之论,亦使更清楚佛法的道理。因此首先为了易知无颠倒取舍之处,必要以闻思而入教法。故在此,说明一切法的共相和自相,所以为了去除对于恶见误以为最殊胜执着,而生能分辨真实情况之智慧,所以述说阿毗达磨。183
  述说阿毗达磨有二,

  一、说明一般入法的方式。

  二、分别明释本论。

  第一又有三,

  第一、说明解脱之利益。入行正法的结果,是圆满佛陀具有的一切功德,将如《定得》中所述,有无边的功德。简略而言,二利所依的二身,以及跟此有关的不可思议功德。如是《大乘佛性论》曰:‘自他以及胜义身,依彼而存世俗身,离和异熟之果报,功德支分六十四,等。

  得功德之殊胜,亦胜过世间者、声闻、独觉及菩萨们,因为如《大乘庄严经论》曰:‘声闻所得德,胜过世间也,自觉地之士,伏胜声闻也,以彼无法比,菩萨所得支,以彼无法比,如来所得支,’获得如此果位时,就成为未空徒众之宇宙间,去除有情众生的诸伤害,给予众生圆满一切的无上皈依处,如是于《庄严经论》曰:‘永久宇宙诸有情,获得一切圆满利,去除所有伤害者,佛陀为大皈依处。’所谓的胜义佛,是以自性清净地进入一切众生的如来藏,故为了去除突然性的污垢应努力地修行。如是《佛性论》亦曰:‘焰发圆满佛身故,真如无有差别故,恒具如来种性故,众生常具如来藏。’《庄严》中亦曰:‘如是虚空永普遍,彼亦永恒遍一切,如是虚空遍诸色,彼亦遍照诸众生。’《现观庄严论》亦曰:‘法界无有差别故,分别种性非应理,’等广说。
  第二、述说所舍轮回之过失。虽然住于如此自性清净的法戒中,但是没有勤入正法的话,对于本来没有的,执着为我等颠倒作意之妄念,会引生烦恼,由烦恼的起浮而行有漏的业,生在无尽的轮回,受无法忍受的各种苦痛,185如是《宝鬘论》云:‘何时有执蕴,必有我执也,我执产生业,由业亦生也。’《释量论》亦曰:‘如果有我则知他,对于自他起贪嗔,彼等有关诸业力,将生所有过患也。’如以下,三恶趣有寒、热、饥饿、渴、愚钝等无量之苦,而二善趣也有无数穷困、死和堕落等之苦痛。虽然有一点点有漏的之快乐,但是毕竟是坏苦,所以没有意义。一切都具行苦故,五道之轮回皆摄为极大的苦痛,因为《佛性论》曰:‘不净之物无有香,同样的五道之中无有乐,彼苦如碰触火、武器、盐等。’。详细说明下面苦谛时将会说。

  第三、入甚深法的方式有二,

  第一、所入之处即是如来教言之法宝,因为听闻它是生信心的因,所以是始善,082思维它是生快乐之因,所以中善,实修它是生觉知之因,所以是终善。因为述说胜义和世俗二谛,故是甚深。文字和词句是世间名言,所以容易持执它,因此是善的字词。不与外道混而说故,是无混杂。断除一切烦恼,故是圆满。说明自性清净,故是完全清净。述说净除暂时性的污垢,故完全净除等有无量的功德。在《庄严论》中也说:‘信心、快乐、慧之因,是故此法即为善,具有二义及易持,有四功德净行说,宣说不共之法教,断尽三界诸烦恼,自性清净以垢净,净行具有四功德。’

  第二、如何进入此法,如《阿毗达磨》曰:‘以住戒闻及思,进入于实修。’所以分二者,

  首先入清净持戒的方式,因为持戒是所有殊胜功德的因素,所以从八解脱戒里,如法地受能守的戒,并如理地去实践。《亲友书》曰:‘此戒如行非行之大地,一切功德之处佛宣说。’这些当中,持受出家戒并遵守是最殊胜的。也如187《庄严论》中:‘出家众之类,具有无量德,所以此胜过,在家菩萨也。’

  第二、再来是入于闻思修的方式,如《具舍论》曰:‘两种佛法者,言证二自性,仅是所执持,宣说及修持。’

  第一、对如何听闻及宣传言教的方法,也分四项,对于听闻宣扬言教的方式有四:一、听闻宣说的经论。二、听闻宣说的士夫。三、如何听闻宣说的方式。四、如此听闻宣说的功德。

  第一分善经和释论二,首先宣说经亦有三,

  第一就从性相而言,从佛增上缘所生的教言、具圆满所诠、属清净能诠、使断除三界之烦恼的作用来说明涅槃的功德,所以具四种 殊胜。如《宝性论》曰:‘何者具义法有关,为断三界烦恼说,述说寂静之功德,唯彼佛语分说异。’

  第二为分别说,说明所诠三学如何修行的教言而分三藏。以宣说的方式来分,长行等十二分教。注释:长行、重颂、孤起、因缘、本事、本生、未曾有、譬喻、论义、无间自说、方广和记别。以胜劣来分,有大小乘等。以来源分,有亲自所说的和加持过的及营许之教言等。以次序来分,有初转四谛法轮、中转无相法轮和最后胜义分别解说法轮等。

  第三、名词的涵义,所有的言说理最殊胜的缘故,称为胜言教。述说论典亦有三,

  第一性相,成就成量者的作者,为了明释经典之言,作用是符合经典,《注疏明论》曰‘何者为了佛教法,无有散心仕夫释,随顺解脱之道路,彼如佛教以顶取。’分别,若以胜劣来分,在《定解摄》曰:‘无义倒义具胜义,接受闻、诤和修行,无益狡诈断苦痛,欲论三合有三。’三组三的后后三个是这里所讲的论。从作用来分的话,有广摄和甚深分辨解说等。以所诠来分有、注疏一般经典的释论,如声明和因明等。专一的比如,主要说明初转法轮的见地和修行之释论,如《俱舍论》和《根本律》等。主要说明中转法轮的见地和修行之释论,如《中观理聚》和《入菩萨行论》。主要说明终转法轮的见地和修行之释论,如《五部地论》和《二十戒律》等。
  名词的涵义是改过换救,就是一般改善徒众的心,特别从烦恼和恶行纠正过来。从恶趣轮回换救过来,如在《注释明论》曰:‘更改烦恼之诸敌,能救恶趣轮回处,具有改护两者论,两种没有别之宗。’

  189﹝原藏文著作页数﹞第二、士夫,如《经》曰:‘在转具有如来之法的法轮之后,能转﹝法轮﹞的补特伽罗有二,一类就是恭敬地解说法,而另一类是恭敬地听闻彼者。’故有两者。首先宣说的善知师,也就是住于三学之宝、特别具有圆满教证二功德之人,为了断除诸徒众的烦恼,不贪图利养,以大悲心的正法宣扬,无论何时对于难行不厌倦。《经庄严》曰:‘善友调伏寂近寂,精进功德富教法,了知真实善宣说,依止有悲离厌者。’以及190‘如此善慧无厌具悲者,名声显赫并精通仪轨,菩提萨埵即为善说表,借由众士当中如日耀。’等等。如《宝鬘论》曰:‘是诸善知识,汝应知略相,知足悲心戒,智慧能灭恶,善友应教汝,汝知敬顺行。’第二,听闻的徒弟,需远离把邪见执着为殊胜,而且居心正直,具备能分辨善说和恶说的智慧,以极大的信心及精进,希求所欲听闻的法。《四百论》曰:‘禀和希胜慧,是法器应知。’

  第三,宣说和听闻的方法。说法者以寂静和没有傲慢,无厌倦心和对密诀无吝啬的心,用多种方式及不违背正理、容易理解、不求财敬的目的,随顺诸乘而宣说。

  如《经庄严》曰:‘菩提萨埵之导师,寂静离傲无厌离,明白多类合正理,遍诸乘而不求财。’听闻者亦需舍离傲慢等过,以想要了知的心,礼敬法和士夫而听闻,如《注疏明论》:191‘骄傲及不信,没有欲求法,外散及内摄,离心是闻垢。’两者皆以具有菩提心为加行,正行宣说和听闻时,为了求法而行供养等布施,为断除听闻的逆缘故戒持,于法无厌和对歪曲的忍辱,对广大的苦行欢喜精进,一心专注于法的禅定和极其辨析的智慧等,用六波罗密多来修行,最后善业回向于大菩提。如是《现观庄严论》曰:‘由彼等别别,皆摄施等六, 故披甲修行,六六如经说。’

  第四、利益。以善说佛法的利益,如《圣摄经》曰:‘一位菩萨修智慧,再说无沾垢染法,此为众生亦回向,三界无比此善业。及《慈氏极大狮子吼,亦彼三千大世界,如是黄金布施德,无从相较于佛法,宣说四句偈颂德。》等等。因为如此,将获得增长无比善业,也得成就极大的利益等。192恭敬听闻的功德,亦如《经》曰:‘若有眼和光,则显一切色,同样善恶法,听闻将了知,’及《菩萨的经典》中曰:‘由闻知诸法,由闻遮恶业,由闻断无义,由闻得解脱。’如此,暂时分明取舍之处所,究竟得解脱。

  说:与听两者修行的功德,佛亦如此宣说。佛曰:‘何者,为了说听佛法而只有走一步,或为了说听只有作了个呼或吸,这也是持法。’《如来密经》曰:‘持法功德数,诸佛尤慎重,宣说千万劫,无能说完也。’及,虚空库问的答案中:‘何者述说千万劫,佛陀智慧亦无边,同样执持如来法,所得福德亦无边。’等等,因此将得不可言说的无边福德。

  第二、于证法修行的方法。从善知识听闻清净教法的内容,自己心中也了解其所宣说的意义,193然后依自己能力而力求实践的去修行,否则虽然理解佛法的内容,但不去实践的话,如有良好的药但没有服用一般,不能治疗烦恼之病。如是《三摩地王》曰:《我已宣说极善法,若你已听不精进,病人拿着药包箱,无能治疗自病似。》因此诸智者若想获得圆满二利的二身果位,那麻应该为了消除法身之垢,而修行无分别的智慧资粮,为了产生色身功德而使众生成熟的福德资粮。《庄严》曰:‘无有分别慧,清净佛陀法,其他如此立,使成熟众生。’《宝鬘论》亦曰:‘诸佛有色身,皆从福行起,大王佛法身,由智慧行成’如是,没有修甚深之义,无能现证法性故,主要入定时精进于修无分别的禅定。《经》曰:‘如听或见水,未喝不解渴,无有修此法,无能见法性。’

  194只有希求自利的诸众生,连这也无法成就而住于痛苦当中。如果主要行利他之事,则成就二利而得解脱。后得位时,只行利益众生的事,《庄严》曰:‘愚痴众生勤自利,无得自利常痛苦,贤者恒常勤利他,完成二利得涅槃。’虽然没有直接利益的能力,只要有贤良的心,以实际来讲也是驱入利他之事。如:‘无能利益他,彼心常恒生,何者有此心,实际已入彼。’总之,所谓通达法的意思,是了知三门而行自利利他的行为,《宝鬘论》曰:‘已能熟简择,身口意三业,恒利益自他,说为有智者’所谓的护持佛法者的意思亦是如下,由离一切劣行恶业,及行圆满优行善业,而调伏自己心中所有的一切过失,如佛陀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如此今日获得了暇满人身和值遇佛陀的教法,195这样的时候,应理行善士之行为,如《中观藏》曰:‘具有正法光,得离无暇暇,应由大士行,做个有果事。’

  特别讲解本论,作者是具德圣無著阿阇黎,因为他很善巧注释于圆满佛陀的一切经典,所以对于佛教和众生奉献了极大的利益,而且是得到授记成就菩提的大士。

  如《文殊根本续》曰:‘無著比丘现,善巧论之义,了不了经义,分辨多种相,明示世间学,其性造论者。彼所成就明,云“芸香女仆”,由彼咒功能,将生贤智慧。为法常住故,摄略契经义,住世一百五,身灭生天界。虽然转轮回,但是长受乐,然后彼尊者,渐证正菩提。’

  在证悟真谛来讲,已得住于第三发光地的功德,如寂护或香帝巴《庄严中观》曰:‘慈氏無著说,龙树亦承许,具有圣教量,于此二谛说。’196而且彼注释中云:‘胜者慈氏住于第十地,圣無著住于第三地,龙树阿阇黎住于第一欢喜地。’彼造论的方式为何?如《现观庄严论释》云:‘圣無著怙主,从弥勒闻法’及《地赞释》云:‘利诸世间故称为無著,法流三昧力引甘露水,不败圣者宝瓶口流注,顶礼以间捧法享用者。’此指从圣者继承人弥勒怙主听闻许多法门,虽然以前阿毗达磨很兴盛,但其间因为没有人护持,所以暂时隐没。为了想再广宏阿毗达磨,而听闻《百千阿毗达磨经》等而了知其内容。显示《百千阿毗达磨经》等之密意的论,有《五部地论》或《瑜伽师地论》,也就是《本地分》、《摄抉择分》、《摄事分》、《摄异门分》、《摄释分》以及二摄颂,即不共《大乘摄论》即《摄大乘论》和共《阿毗达磨集论》。这些论当中在此所讲的是《阿毗达磨集论》,此论因为善语故容易执持,因为说明无量的经典之密意,所以具有很大的功德。名为阿毗达磨集论。

  此论随顺佛子和圣者们的密意而宣说,有四项、一、顺义的书名。二、行大事之一般礼敬。三、具妙义的本论。四、善译义的方法。一、述说书名又分为五。第一翻译,虽然是梵文,但为了能说明此论是从印度翻译而来,故于下面本论标题上标示梵文名称。开启的连接词,之后,"阿毗"指使现前之义,近译来名为“现前”,"达摩"是“法”,"萨母栅"是“集”。所以本论汉语的译名是“现前法集”论。第二、真正的阿毗达磨,是无漏智慧具随行的五蕴,也是摄于见道等的无漏意识、无烦恼的受、无相的想、作思等,以及无漏的戒色。如《具舍论》曰:‘净慧随行名对法。’假设的阿毗达磨是资粮道和加行道的智慧和诸随行,这是真实阿毗达磨的因,所以以“果”名来称阿毗达磨。198《百千经》等彼亦能诠,所以从所诠来立名为阿毗达磨,如《具舍论》曰:‘能得彼及能诠论。’此事由所诠名立于能诠。集论的意义是善巧内容而摄经的精华,而故为最高之处故,详细说明本论中将会说。第三立名的方法。从譬喻、论量、问者、处所、时间和所诠等多种的方式中分别解释,这里阿毗是以所诠,集论是以论的实际状况和作用来立名的。第四、需要。一般而言经论立名,是因为依其名称易于了解意义,《定论》曰:‘记号是为了了解义而立。’及《八愣伽经》曰:‘如果不立名,世间皆成痴,所以为除痴,怙主立名称。’由能诠和所诠来取名,听到名字就能理解论的类别。一开始即宣说经论名称,以及印度和西藏的名字都要说的原因,是为了容易了知、种下梵语的习气、忆念翻译者的恩德、及大部分是为了了知出处来源的清净性等故。第五卷量、卷量是为了知道论的量有多少,每一个卷为一千的三分之一,或三百个偈颂,在这里五个卷当中第一个卷或按喷趟项目来说则作为六个卷当中的第一卷来宣说。


  〈原著199页〉第二、顶礼。正士们行正事之前,为了圆满此事而敬礼正境。由指造论者、翻译者、书写者、宣扬者和听闻者等入经论的诸士夫,首先为了完成主要的目的,而顶礼于无上境的文殊室利菩萨或蒋巴玄努举巴,“没有能所二取之戏论故名为蒋,具有圆满福慧二资粮故名为巴,往上具不动地、或持童子身而利益众生,故名为玄努举巴。礼拜而皈依文殊菩萨,愿永远被祂随顺执持。”这里有人说:‘顶礼一切智者、佛和菩萨及文殊室利菩萨三个次序,是表示律、经和阿毗达磨。’虽然以前有按这种规定而行,但是现在则不一定,因为有时候译者会顶礼自己较信的本尊、或续和仪轨等,但大部分则按照经论内容来顶礼。
发表于 2012-8-19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哦 真的吗?
盼望活佛用汉语讲讲
发表于 2012-8-19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
发表于 2012-8-19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叹!顶礼!随喜!
发表于 2012-8-19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至尊夏坝仁波切!随喜赞叹!
发表于 2012-8-19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夏坝仁波切!顶礼佛法法宝!
发表于 2012-8-20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夏坝仁波切。 超赞!  
发表于 2012-8-20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月,夏坝仁波切在沈阳北塔,为北塔和正洁寺的常住僧人用藏语讲授无著菩萨的《阿毗达磨集论》及嘉曹杰大师的《阿毗达磨集论释·阿毗达磨海心要》。北塔藏文班部分师生参加旁听。
  《集论》在格鲁派学习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宗喀巴继承并发扬了阿底峡尊者所传的,融合瑜伽行派系统、完备的修行次第和中观应成派性空正见的宗风。事实上,除了部分唯识不共宗义,瑜伽行派的各类阿毗达磨理论,大师都广为采用。瑜伽行派最广的论著,无过《瑜伽师地论》;而在格鲁派的理解中,《集论》是《瑜伽师地论》的摄义之一。因此,《集论》中的诸多论述,都被格鲁派接纳为标准法相。宗喀巴大师本人在学习过程中,就曾经屡次听闻、宣讲《集论》。他所著的《现观庄严论金鬘疏》、《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一系列论典中,便时常引用《集论》来解释相关问题。宗喀巴大师继承人中,注释、宣讲《集论》的大德也层出不穷。不仅如此,格鲁派学院建立后,一则,在量论方面,《集论》中的重要法相,成为各类《摄类学》教材及其支分教材的重要内容来源;二则,般若方面,学习《现观庄严论》时,《集论》也是不可忽视的参考资料;三则,《集论》与《俱舍论》一起,共同构成五部大论学习中“阿毗达磨”这重要一环。
  仁波切初步计划用藏文讲授两次《集论》,未来再用汉语讲授一次。











发表于 2012-8-20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诃提娑迦罗 于 2012-8-20 01:14 编辑

这个说法当时听起来有些怀疑,但细细去研究的话还是觉得很有可能性的。
首先,《集论》中出现的全部法相在《般若经》中都有,因此说《集论》是解释般若的不为过。
第二,《摄大乘论》虽然说是解释《阿毗达摩大乘经·摄大乘品》的,但论中除了“无始时来界”等二颂外,再没有引用此经之处。其他论典中也仅仅是引用这一颂而已。《十万颂般若经》中虽然没有《摄大乘品》,但有《辩大乘品》。《摄论》云:“薄伽梵前已能善入大乘菩薩,為顯大乘體大故說”,而《十万颂般若经·辩大乘品》之前《大乘铠品》说诸菩萨已披大乘铠,《辩大乘品》则广辩大乘相。二者基本吻合。
第三,“无始时来界”一颂,《宝性论》中同样引用了。按自宗的解释,“界”就是空性的意思。那么这一颂的意思就是“由于无始时来的空性,而有一切法,有回轮和涅槃”。这正是般若经当中主要宣说的内容。如龙树说:“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 因此,我猜测这一颂可能是无着总结《般若经》而自写的颂,是意引,而不是直接引用经文。
第四,《百千阿毗达摩经》不是指众多的意思,“百千”就是十万,所谓《百千阿毗达摩经》就是《十万阿毗达摩》,能称得上“十万”的经,唯有《十万颂般若》一部。而般若经在三藏中恰恰就是属于”阿毗达摩藏“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多谢,多谢9、10楼的补充,看到仁波切上课的场景,很感动。特别是【所谓《百千阿毗达摩经》就是《十万阿毗达摩》】纠正了俺的错见,但对于【能称得上“十万”的经,唯有《十万颂般若》一部】,这句俺稍有保留意见,因为据说很多经的本经,都是十万颂甚至更多的,例如华严经、大宝积经,传说大日经和金刚顶经的本经也都是十万颂的,当然,这些经不属于阿毗达摩这一类。但仅以百千阿毗达摩经,也就是《十万阿毗达摩经》,证成此即是十万颂般若,似乎理由还不够充足。俺个人想法,倾向于认为般若经是阿毗达摩经中一类,而非全体,我记得集论中还解释了许多唯识宗专有法相名词,这些名词似乎不见于般若经中吧。
发表于 2012-8-20 12: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慧灯元照 于 2012-8-20 12:48 编辑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2-8-20 08:25
多谢多谢,多谢9、10楼的补充,看到仁波切上课的场景,很感动。特别是【所谓《百千阿毗达摩经》就是《十万阿 ...


集论解释了唯识自宗的空正见,显非二转法轮的般若经所摄。
发表于 2012-8-20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至尊夏坝仁波切!随喜赞叹!
发表于 2012-8-20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慧灯元照 发表于 2012-8-20 12:47
集论解释了唯识自宗的空正见,显非二转法轮的般若经所摄。

贾曹杰在集论释中说集论是解释般若经的,言之凿凿,虽然有疑点,但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反驳的。
至于集论说的是唯识宗的内容,那倒构不成不是般若经释的理由。比如陈那的《圆集要义释》是《八千颂般若》的解释,但也以解释唯识自宗空正见为主。还有无着的《顺中论》,也以唯识理解释《中论》的“八不”缘起。用唯识解释中观在唯识宗内部一向流行,用集论来解释般若经又有何不可?
发表于 2012-8-20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诃提娑迦罗 发表于 2012-8-20 15:10
贾曹杰在集论释中说集论是解释般若经的,言之凿凿,虽然有疑点,但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反驳的。
至于集论 ...

《集論》中解釋的法數不是《般若經》獨有的、不是《般若經》「發明」的,而《集論》中也不是用《般若經》的道理和用語來解釋,這就需要有足夠的「內證」來說明:為甚麼《集論》是在解釋《般若經》(而不是其他經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4 23:30 , Processed in 0.03621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