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87|回复: 22

菩萨的报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3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一座寺院供奉着一尊观音菩萨像,因为有求必应,四乡八镇专程前来祈祷膜拜,香火鼎胜每天香客特别多。一天,寺院的看门人,对菩萨像说:“我真羡慕你呀!你每天轻轻松松,不发一言,就有这么多人送来礼物,哪像我这么辛苦,风吹日晒才能得个温饱?”

意外的是,他听到一个声音,说:“好啊!我下来看门,把你换到神台上去。但是有一条要记牢,不论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许说一句话。”这位看门人觉得,这个要求太简单了。于是观音菩萨下来看门,看门的人上去当菩萨,这位看门人依照先前的约定,静默不语,聆听信众的心声。来往的人潮,络绎不绝,他们的祈求,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各种祈求千奇百怪。但无论如何,他都强忍下来没说一句话,因为他必须信守对菩萨的承诺。

有一天,来了一位富商,当富商祈祷完后,竟然忘记拿手边自已的钱便离去了。他看在眼里,真想叫这位富商回来,但是,他憋着不能讲。

接着来了一位三餐不继的穷人,他祈祷观音菩萨能帮助它渡过生活的难关。当要离去时,发现先前那位富商留下的袋子,打开袋子一看,里面全是钱。穷人高兴得不得了,“观音菩萨真好,有求必应”万分感谢地离去。神台上伪装观音菩萨的看门人看在眼里,想告诉他,这不是你的。但是,约定在先,他仍然憋着不讲话。

接下来有一位要出海远行的年轻人来到,他是来祈求观音菩萨降福平安。正当要离去时,富商冲进来,抓住年轻人的衣襟,不明了理,要年轻人还钱,两人吵了起来。这个时候,看门人终于忍不住,便开口说话了…并讲清了原由…既然事情清楚了,富商便去找看门人所形容的穷人,而年轻人则匆匆离去,生怕搭不上这班船了。

这时真正的观音菩萨出现,指着神台上的看门人说:“你快给我下来吧!那个位置你没有资格干了。”

看门人说:“我把真相说出来,主持公道,难道不对吗?”

观音菩萨说:“你错了。那位富商并不缺钱,他那袋钱不过用来赌博嫖妓,可是对那穷人,却是可以挽回一家大小生计;最可怜的是那位年轻信佛弟子,如果富商一直纠缠他,延误了他出海的时间,他还能保住一条命,而现在他所搭乘的船正沉入海中。”

事实上好与不好,常在时间过了一段时日后,我们回过头想想,才发现其实当初我们认为最好的安排,现在看来并不是最好,甚至最好的安排变成了最差的结局,因此我们必须相信:当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所以请你这位看门人多珍惜你现在的生活吧。

—————————————————————————————

“企图干扰事情的走向,便是四相的产物,如此才有苦乐生死。

如果菩萨真能救苦救难,就不是菩萨了。

菩萨救苦救难,了无痕迹。无施无受之人,无施无受之心。”

发表于 2012-5-3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
发表于 2012-5-3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果细微,非凡夫可鉴
发表于 2012-5-3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不能救苦难,那我们依止来做什么?纯粹心理安慰?
楼主的观点有点。。。。。。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meiw279 发表于 2012-5-3 20:34
菩萨不能救苦难,那我们依止来做什么?纯粹心理安慰?
楼主的观点有点。。。。。。

佛法即魔法。
真正依止的是你的觉性。
发表于 2012-5-3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eiw279 于 2012-5-3 20:52 编辑
cyan 发表于 2012-5-3 20:46
佛法即魔法。
真正依止的是你的觉性。


如此说来,皈依自己好了,皈依三宝干嘛?那不成了皈依魔了?

无语。
我还是止语,回避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meiw279 发表于 2012-5-3 20:49
如此说来,皈依自己好了,皈依三宝干嘛?那不成了皈依魔了?

无语。

佛法只是药,但是是药就有毒,中药在古代不叫中药,而是毒药。
发表于 2012-5-3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老t有一拼,不过你这么说是安全的.哈哈
发表于 2012-5-3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eiw279 于 2012-5-3 21:07 编辑

佛陀的十大名号

梵语阿罗诃(Arhat),译为应供。佛世尊诸漏已尽,堪为世间福田而应受人天的供养,故说应供。瑜伽师地论云:‘已得一切所应得义,应作世间无上福田,应为一切恭敬供养,故名应供。’

梵语三藐三佛陀(Samyaksambuddha),译为正遍知,或正等觉。佛世尊能够真正的觉了遍知一切世出世法,故名正遍知。或正等觉。法蕴足论云:‘正等觉者,如世尊言:诸所有法,一切正性,如来一切知见解了,正等觉故,名正等觉。’

梵语鞞多庶罗那三般那(Vidyacarana-sampanna),译为明行足,或明行圆满。足即系圆满的意思。佛世尊的三明及止观等行,皆悉圆满,故名明行足。法蕴足论云:‘明行圆满者:何等为明?谓佛所有无学三明:一者无学宿住随念智作证明;二者无学死生智作证明;三者无学漏尽智作证明;是谓明。何等为行?谓佛所有无学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是谓为行。又佛所有上妙威仪,往来顾视,屈伸俯仰,服僧伽胝,执持衣钵,悉皆严整,是谓为行。此行前明,总谓明行;如来具足圆满成就如是明行,一向鲜白,一向微妙,一向无罪,是故名明行圆满。’瑜伽论亦云:‘明谓三明,行如经说止观二品,极善圆满,是故说名明行圆满。’

梵语修伽陀(Sugata),译为善逝。佛世尊自他兼利之行,已达究竟,所作已办,安详入于涅盘,故名善逝。瑜伽论云:‘言善逝者,谓于长夜,具一切种,自利利他二功德故。’法蕴足论亦云:‘言善逝者,谓佛成就极乐安隐,无艰无难,往趣妙法,故名善逝。又贪嗔痴及余烦恼,所生种种难往趣法,如来于彼永断遍知,如多罗树,永断根顶,无复遗余,皆得当来永不生法,故名善逝。又如过去诸佛世尊,皆秉如实无虚妄道,趣出世间殊胜功德,一至永至,无复退还;今佛亦然,故名善逝。’

梵语路伽惫(Lokavid),译为间解。佛世尊能够了解世间情与非情种种境事,故名世间解。瑜伽论云:‘世间解者,谓于一切种有情世间,及器世间,皆善通达故。由善悟入有情世间,依前后际宿住死生,依一切时,八万四千行差别故;于器世间,谓东方等十方世界无边成坏,善了知故。’法蕴足论亦云:‘世间解者,谓五取蕴,名为世间,如来于彼知见解了,正等觉故,名世间解。又说五趣,名为世间,如来于彼知见解了,正等觉故,名世间解。又说三界所摄诸处,名为世间,从彼而生,从彼而起,从彼而出;因彼而生,因彼而起,因彼而出;如来于彼,知见解了,正等觉故,名世间解。’

梵语阿耨多罗(Anuttara),译为无上士,或译无上丈夫。佛世尊在十法界中,最尊最上,无有能超过者,故名无上丈夫。法蕴足论云:‘无上丈夫者,如世尊言:所有有情,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想非非想,如来于中,最称第一,最胜最尊,最上无上,由此故说无上丈夫。’

梵语富楼沙昙藐婆罗提(Purusa-damya-sarathi),译为调御丈夫,或称调御士。佛世尊为调伏度众生故,时以柔软语,时以苦切语来开导众生,务令众生趣入善道而后已,因此故名调御士。法蕴足论云:‘调御士者,谓佛世尊,略以三种巧调御事,调御一切所化有情。一、于一类,一向柔软;二、于一类,一向粗犷;三、于一类,柔软粗犷。……如来于彼,以此三种巧调御事,如是调伏,如是止息,如是寂静,如是令其无余,永舍贪嗔痴等,一切烦恼。令永调伏,令永止息,令永寂静;得上调御,得胜调御,得胜清凉,永除曲秽,善灭慢覆,及诲垢浊。是故如来名调御士。’

梵语舍多提婆摩菟沙喃(Sasta-deavamanusyanam),译为天人师。佛世尊能教示人天应作不应作事,为人天的导师,故名天人师。瑜伽论云:‘为实眼故,为实智故,为实义故,为实法故,与显了义为开导故,与一切养为所依故,与不了义为能了故,与所生疑为能断故,与其深处为能显故,令明净故,与一切法为根本故,为开导故,为所依故,能正教诫教授天人,令其出离一切众苦,是故说佛名天人师。’法蕴足论云:‘天人师者,如世尊告阿难陀言:我非但与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四众为师,然我亦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等诸天人众为师,为胜师,为随师,为范,为胜范,为随范,为将,为导,是故如来名天人师。’

梵语具称佛陀(Buddha),译为智者,觉者所谓智,具有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三智圆具。所谓觉,具有自觉,觉他,觉行穷满,三觉圆足;故名为佛。瑜伽论云:‘于能引摄义利法聚,于能引摄非义利法聚,于能引摄非义利非义利法聚,遍一切种现前等觉,故名为佛。’法蕴足论亦云:‘所言佛者,谓于如来无学智具明鉴觉慧照现观等已能具起及得成就,故名为佛。且如有一大婆罗门,来诣佛所,以妙伽他赞问佛曰:稽首世导师,名最上觉者。何缘父母等,号尊名佛陀?世尊哀愍彼婆罗门,亦以伽他而告彼曰:婆罗门当知,我如去来佛,成就觉者相,故我名佛陀。婆罗门当知,我观三世行,皆有生灭法,故我名佛陀。婆罗门当知,我于应知断,证修事已办,故我名佛陀。婆罗门当知,我于一切境。具一切知见,故我名佛陀,婆罗门当知,我于无量劫,修诸纯净行,经无量生死。今于最后身,离尘垢毒箭,证得无上觉,故我名佛陀。’

梵语路迦那他(Lokanatha),成称薄伽梵(Bhagavan),译为世尊。佛具足一切大功德,大威神势力,能推伏一切魔军,为一切世间人天之所恭敬尊重,故名世尊。瑜伽论云:‘薄伽梵者,坦然安坐妙菩提座,任运推灭一切魔军大势力故。’佛地经云:‘薄伽梵者,谓薄伽声,依六义转:一自在义,二炽盛义,三端严义,四名称义,五吉祥义,六尊贵义。如有颂言:自在炽盛与端严,名称吉祥及尊贵;如是六种义差别,应知总名为薄伽。如是一切,如来具有,于一切种,皆不相离,是故如来名薄伽梵。其义云何?谓诸如来,永不系属诸烦恼故,具自在义。焰猛智火所烧炼故,具炽盛义。妙三十二大士相等,所严饰故,具端严义。一切殊胜功德圆满,无不知故,具名称义。一切世间亲近供养,咸称赞故,具吉祥义。具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无懈废故,具尊贵义。或能破坏四魔怨故,名薄伽梵。四魔怨者,谓烦恼魔,蕴魔,死魔,自在天魔。’无性论释云:‘能破四种大魔怨故,名薄伽梵。四种魔者:一者烦恼魔,二者蕴魔,三者天魔,四者死魔。依空三摩地,能破烦恼魔。一切粗重,转依相住无量善根,随顺证得,成复依止精进慧力,能破蕴魔。依慈等持,能破天魔。依修神足,能破死魔。’法蕴足论亦谓:修习无上胜妙善法,成就无量殊胜功德,具足无限大威势力,能破一切贪嗔痴等恶不善法,永尽将来无量生死苦患,普及世间一切人天之所恭敬尊重,故佛如来名薄伽梵。

上来由如来至世尊,共十一尊号。瑜伽成实等,则合无上士与调御丈夫为一号。故至世尊,刚好十号。大智度论等则分无上士与调御丈夫而为二,故至佛正为十号,世尊则为特别的尊称。因为具有十号之德,为一切世间之所尊敬,所以称为世尊。愚意以为,举佛或薄伽梵,都可以总概括十号,为十号的总称。如有些经典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等,有些经典则说;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某处等。如佛地经云:‘佛具十种功德名号,何故如来传教法者,一切经首,但置如是薄伽梵(佛)?谓此一名,世咸尊重(佛则世人咸知)。又此一名,总摄众德,余名不尔,是故经首,皆置此名。
发表于 2012-5-3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cyan 发表于 2012-5-3 20:54
佛法只是药,但是是药就有毒,中药在古代不叫中药,而是毒药。

樓主你要我們吃啥藥?還是別吃藥,別信佛,要信啥?若要信啥,他算不算藥,若是藥,也是毒藥的一種,樓主,你要我們信啥?還是你自己也搞不清楚
发表于 2012-5-3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cyan 发表于 2012-5-3 20:54
中药在古代不叫中药,而是毒药。


很好奇,请教这一说法,见于何典?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葉小釵 发表于 2012-5-3 21:04
樓主你要我們吃啥藥?還是別吃藥,別信佛,要信啥?若要信啥,他算不算藥,若是藥,也是毒藥的一種,樓主,你要我們 ...

无毒岂能为药?

佛经是大智慧,这是绝对的。但不破这个绝对的大智慧,你就永远不堪为佛。所谓大彻大悟,就是破我、破法。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yan 于 2012-5-3 21:22 编辑
鸿泥 发表于 2012-5-3 21:07
很好奇,请教这一说法,见于何典?


这是善知识教我的:)
发表于 2012-5-3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cyan 发表于 2012-5-3 21:22
这是善知识教我的:)


你应该换个说法,才准确一点:“中药在‘我家善知识的字典里’不叫中药,而是毒药。”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yan 于 2012-5-3 21:49 编辑
鸿泥 发表于 2012-5-3 21:25
你应该换个说法,才准确一点:“中药在‘我家善知识的字典里’不叫中药,而是毒药。”


如是如是,哈哈

但我就是爱直接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06:22 , Processed in 0.03586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