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15|回复: 6

法王噶玛巴于菩提迦耶鲁特学院的佛学问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0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法王噶玛巴于菩提迦耶鲁特学院的佛学问答

时间:2012年3月14日
地点:菩提迦耶 鲁特学院



约有两百名听众涌入鲁特学院(Root Institute)袖珍而完备的佛殿,参加尊胜的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对佛法的开示与讨论。鲁特学院于当地开办的弥勒学校的学童,则排排围坐在殿外的长廊上观礼。与会大众的国籍相当国际化,有来自欧洲、北美、中南美洲以及东南亚国家如中国、台湾、韩国与日本的佛教徒。



大殿入口悬挂着以新鲜万寿菊编织而成的花鬘,净障的袅袅香烟弥漫在中庭。一只学院豢养的大象特别为此而来,站在殿外的草地上漫不经心地咀嚼着饲草。鲁特学院的工作人员列队在门口恭迎法王。法王在中庭的广场下车后便拾级而上,踏过大殿满布新鲜花瓣的地毯,在佛像前的法座上坐了下来。简短的佛赞文的念诵之后,该学院的成员向法王行身、语、意的曼达供养,祈求法王赐予开示。

法王表示已经来过鲁特学院很多次了。每次来到菩提迦耶都会受到鲁特学院的邀请;因此,他今天来到这里很欢喜,也很高兴看到大家带着信心与虔敬心来听闻佛法。



接下来是法王与听众的问答:



噶当派在藏传佛教的重要性



鲁特学院的工作人员率先问了一个问题:是否能够谈谈噶当派在藏传佛教的重要性?


法王表示,首先最重要的是,噶当派以佛的一切所言为修证的道路,因此对三种不同根器的人都适用。再者,噶当派不偏袒任何的教派,大小乘四部宗派的内容它都接受。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名称中的「大」、「小」之别,并不在于其重要性上的分别,而是在于众生自心不同的根器以及受教程度的差别。噶当派中不摈弃任何一法。噶当派由对声闻与缘觉的修习开始,以调伏开展自心。此外,四部宗派犹如拾阶而上的次第;较初阶的学派是较高阶学派的基础训练。

第三点,噶当派广集修持的精髓,令行者在一生中得以受用。噶当派的法教受到所有藏传佛教教派的尊崇,为所有教派统一而共通的元素。当然了,虽然有宗喀巴大师另创的新噶当派,但基本上,只要藏传佛教所有教派依然存在,噶当派的传统就会延续下去,因为噶当派的法教遍布所有藏传佛教的派别。

证悟的意义



对于证悟的意义,法王表示有许多的陈述,短时间内是无法尽言它复杂的内容。基本上,「佛」(Buddha)梵文字的字根与花朵绽放的动词有关。藏文中「佛」被称之为「桑杰」(Sang-gye)。第一个字「桑」代表净除,第二个字「杰」代表完全的盛开,完全地开展、扩展开来。用一般的语言来说,就是就具备普遍的了知能力(遍知)。

法王接着解释藏文字中「南些」(nam-she)与「耶些」(ye-she)的不同。「耶些」被翻译成「智慧」,是佛所具备的功德。第一个「耶」有本初的意思,因此「耶些」是指对万法本初之本质的了悟。「南些」所关切的是外在的知识、或是外在现象的知识,通常被翻译为「心识」。佛能够了知万法的实相,因此,佛能够鉴知一切众生的需要,并且能够帮助到一切众生。

为说明此点,法王举了他经常引用的一个故事。一回佛在托钵时,遇见一位愤怒的男子无礼地向佛陀咆哮谩骂。佛陀耐心地让这位男子发泄完毕,然后平静地问他:“若有人把你不想要的东西给你,你会怎么做?你会把东西送还给这个人,不是吗?”这个男子点点头表示同意。佛陀接着说:“那么,请你将刚才说的那段话收回去,我不愿意接受。”佛陀不需要以愤怒来回应这名男子,但颠倒妄想如我们,却往往将事情的表相误认为实相。

对他人痛苦的回应



法王的回答引发听众提出下一个问题:若只有佛才能真正知道如何帮助众生,那么当在看到他人的痛苦时,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做的?有时我们的行为不见得能够利益到他人,那么我们是否应该等到证悟后再去利益他人?

法王答道,求取证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利益他人。在阿底峡大师的《菩提道灯论》中,的确不鼓励那些不具神通力的人去帮助其他的众生,因为除非我们能够鉴知他人的情况,否则是无法确实地帮助到他人、或是教导他人佛法。

就菩萨而言,行菩萨道是好的;但是唯有成佛才能帮助一切的众生。但在成佛之前,我们仍然可以做一些行持,例如我们仍然可以尝试去帮助别人,测试自己助人的能力。若是失败了,我们仍旧可以吸取经验的教训,发愿自己在未来能够真正帮助到有情众生。毕竟,为他人的福祉而努力,是修行道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投生净土的理由



有听众问道,这个世间是如此地需要佛法,为什么我们需要发愿往生净土?



法王解释道,发愿往生净土的主要理由,是因为净土具有修持佛法的一切顺缘,没有任何丝毫的违逆。相较之下,在这个世间修持佛法非常困难。但是,也并非不可以发愿投生到这个世间,只是时值五浊恶世,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承担。

如何在过着平常人的生活的同时,仍然保有一颗开放的心



对于这个问题,法王所给予的忠告是,重点为始终保持正念,无论我们手上正在做的是什么事情,都要如此地守护自心。由于具有过去无数生不断强化的恶习与烦恼,我们必须戒慎警觉,以正念觉知来断除我们的习气,例如运用慈悲来对治瞋恨。我们必须一遍又一遍地观修慈悲,继而必须运用觉知力来守护我们的慈悲心。



通常我们受到两股相反力量的拉扯,从来也不确定自己究竟会投靠的是善的、抑是恶的一方。我们必须培养向善的意图,并誓愿取善舍恶。我们应该经常地去思索自身的经验,调动身、语、意三门的力量,誓愿绝不向烦恼恶念低头;同时我们也应当培养稳定的正念,对自己当下的一言一行保持觉知。
发表于 2012-4-10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叹随喜!
发表于 2012-4-10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发表于 2012-4-10 17: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enner 于 2012-4-10 18:00 编辑

随喜赞叹!
噶瑪巴千諾
发表于 2012-4-10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噶瑪巴千諾
发表于 2012-4-10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4-11 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说明此点,法王举了他经常引用的一个故事。一回佛在托钵时,遇见一位愤怒的男子无礼地向佛陀咆哮谩骂。佛陀耐心地让这位男子发泄完毕,然后平静地问他:“若有人把你不想要的东西给你,你会怎么做?你会把东西送还给这个人,不是吗?”这个男子点点头表示同意。佛陀接着说:“那么,请你将刚才说的那段话收回去,我不愿意接受。”佛陀不需要以愤怒来回应这名男子,但颠倒妄想如我们,却往往将事情的表相误认为实相。"

悄悄地问一下: 以上这段话出之哪篇经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04:42 , Processed in 0.03409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