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提道次第共下士道实修所缘细目
来源:沈阳 作者:阿娥
个人学习笔记,若见有错请给予纠正。
菩提道次第共下士道实修所缘细目
…暂且放下所谓的甚深密咒教授,最初应对出离心、菩提心尽己所能生起觉受,此若生起,则一切善法自然转成解脱及一切种智之因了。那些认为此不值得修习的人,实在是全不了知圣道的关键所在。
——文殊菩萨(速道)
所缘一 依止善知识
一、所依善知识之相:(《菩提道次第广论》)
所说知识,是于三士所有道中,能渐引导,次能导入大乘佛道。如《经庄严论》云:“知识调伏静近静,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厌应依止。”是说学人须依成就十法知识。
二、能依学者之相:(《菩提道次第广论》)
《四百论》曰:“说正住具慧,希求为闻器,不变说者德,亦不转听者。”《释论解》云:“说具三法堪为闻器。若具其三,则于法师所有众德,见为功德不见过失。
三、彼应如何彼师之理
(一)意乐依止
1,修信为根本
(1) 上师是佛乃金刚持所许
(2) 上师是一切佛事业之作者
(3) 自所见相无法决定
2,当随念深恩
(1) 说法恩
(2) 师恩胜佛
(二)加行依止
1,财物供养,应当把自己最好的物品供养上师
2,身承侍者,如涂药、按摩、擦拭、侍病等。
3,依教奉行令师欢喜者。应当依照上师的吩咐如理而行。
四、如理依止善知识之利益:
1,得以趋近佛陀宝位。
2,(如理依止善知识)能令诸佛欢喜
3,生生不乏善知识摄受。
4,不为诸恶业烦恼所败。
5,不违菩萨大行常生随念,诸功德聚渐次增长。
6,成办现前究竟一切大义。
7,由恭敬承侍善知识故,当于恶趣所受诸苦,即于现世身心少受损恼,或于梦中而领受之,昔诸恶业即得拔除净尽。
8,能映蔽以诸珍财供养十方无量诸佛所得善根(魔及恶友不能加害)。
五、不如理依止善知识之过患:
1,此生中为病等不如意事缠绕。
2,若轻视毁谤上师,就是轻视毁谤一切佛。
3,后世漂流于无边恶趣。
4,虽依咒乘亦不得殊胜成就。
5,虽勤修续义亦与修地狱相似。
6,若于上师生嗔,即坏与彼刹那数相等劫之善根,并经等量劫生于地狱。
7,功德未生不生、已生退失。
8,一切生中匮乏善知识
所缘二 思维暇满义大难得
一、思维暇满义大;
1,思维八有暇。八无暇者:
“执邪倒见、生旁生、饿鬼、地狱、无佛教及生边地、懱戾车、性为愚哑、长寿天。
2,思维十圆满
五自圆满:人、生中、根具、业未倒、信处。
五他圆满:佛降、说正法、教住、随教转、有他具悲悯。
3,思维义大:观待现前义大;观待究竟义大
二、思维人身难得:(《菩提道次第广论》)
1,由因说明难得
《四百颂》云:诸人多受行,非殊胜善品,
是故诸异生,多定往恶趣。
谓善趣人等,亦多受行十不善等,非胜妙品,由是亦多往恶趣故。
2,以喻来说明难得
《入行论》:是故薄伽梵,说人极难得,
如龟项趣入,海漂轭木孔。
虽刹那作罪,尚住无间劫,
况无始生死,作恶岂善趣?
《喻法》:虫礼骑野马,藏鱼梅乌食。
3,以数量来说明难得
如是暇身如《事阿笈摩》中说,从恶趣死复生彼者,如大地土,从彼死殁生善趣者,如爪上尘。从二善趣死生恶趣者,如大地土,从彼殁已生善趣者,如爪上尘。故从善趣恶趣二俱难得。
所缘三 修念死理
一、不念死之过患(《掌中解脱》)
(1)不念正法过患:
(2)虽念不修过患;
(3)虽修不净过患:
(4)修不殷重过患:
(5)自谋不善过患:
(6)临终时将追悔而死过患。
二、念死之利益(《掌中解脱》)
(1)利大利益;《大涅槃经》:一切迹中象迹第一;一切想中无常死想是为第一。
(2)力大利益;对摧坏不顺品贪欲、嗔恚等,以及对圆满资粮有很大力量。
(3)最初重要利益;念死是最初令我们开始修法的主因。
(4)中间重要利益:念死是中间鞭策我们精进修法的助缘。
(5)最後重要利益:念死使我们最后修法达到究竟、道果圆满。
(6)临终时欢喜而死利益。由于已修清净正法,临终便可安心,犹如游子返回家园。
三,死亡三根本,九种因相
1,死亡决定;
(1)死主一定会无情地到来,无论你受生为什么样的身体都没有不死的:
(2)寿量无有增加,唯渐减少:
(3)活着的时侯无暇修习佛法,然而却必定会死:
2,死期不定;
(1)不仅决定要死,而且不定何时就会死去。
(2)死缘众多而活缘稀少。
(3)此身犹如水中泡沫一样,十分脆弱,何时将死哪里有什么定数?
3,临命终时,唯法有益。
(1)无论多么疼爱的亲友围绕在身旁,却一个也带不走;
(2)无论有多少心爱的珍宝,死时尘许也携不去;
(3)连一同生就的这个肉体也不得不舍离,为什么还要贪着此世的荣华呢?
四,修习后产生的决定:
死主一定会来,何时将至却没有一定,或许今天我们就可能猝然亡故。因此,我们必须为死亡的到来早作准备。预备死亡,唯有勿恋此世的荣耀,现在就修习清净正法。
所缘四 思维恶趣苦:
一、思维地狱苦
1、大有情地狱;等活地狱、黑绳地狱、众合地狱、号叫地狱、大号叫地狱、
烧热地狱、极烧热地狱、无间地狱
2、近边地狱;热炭地、粪泥、利刃布满的路、剑叶林、铁刺树林、
铁嘴鸟、无极河
3、寒冰地狱;寒疱地狱、疱溃烂地狱、口歇哳詀地狱、赫赫凡地狱、
虎虎凡地狱、青莲花地狱、红莲花地狱、大红莲地狱
4、孤独地狱:挨着寒热地狱有孤独地狱。《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说人间也有。
生入地狱的因:总的来说,造了上品十不善业将生入地狱,尤其是作了五无间业、生起邪见、犯四根本。
二、思维饿鬼苦
饿鬼道中有着不可思议的饥渴等大苦
1、于诸饮食有外障者
2、于诸饮食有内障者
3、于诸饮食自有障者
生入饿鬼道的因:悭贪和不与取等
三、思维旁生苦
畜生道中有着不可思议的愚痴和相互吞噬的痛苦。
生入旁生的因:有谤法、不敬法及说法师、佛弟子中互说过失等。
所缘五 净修皈依
一、皈依的因缘:
1、自己怖畏轮回恶趣的痛苦;
2、信解三宝有救拔苦的能力。
二、皈依的对象:
1、自己解脱了一切的怖畏;
2、精通从怖畏中解救他人的方便;
3、对一切有情心怀大悲没有亲疏远近的分别;
4、无论是否曾饶益过自己都能对他们普作利益。
而具足这一切功德的,只有圆满的佛陀。因此皈依的唯应是三宝
三、如何皈依
1、由知功德之门皈依;
(1)佛宝:思维佛的身功德、语功德、意功德、业功德。
佛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极为端严。
(2)法宝:法的功德者,佛具有的无边功德,都是因为修证了灭道二谛,方得生起。
(3)僧宝:主要是指圣补特伽罗,他们有着随念法宝而如理修习的功德。
2、由知差别之门皈依;
(1)相差别; 现证圆满菩提是佛宝相,佛所证得的果为法宝相,依靠他人的教授如法清净地修习为僧宝相。
(2)事业差别;三宝的事业中,佛的事业为传授教法;法的事业为断除应断的烦恼;僧的事业是勇猛精进地修习,增长一切善根。
(3)信解差别;对佛宝怀着亲近承事的态度;对法宝应怀着希求证得的态度;对僧宝应怀着如法和合共住的态度。
(4)修行差别;对佛宝应修供养承事的正行;对法宝应修习瑜伽方便的正行;对僧宝应修共同享受利养及正法的正行。
(5)随念差别;随念三宝各自功德,如“如来者,谓……。”
(6)生福差别;依补特伽罗及法的缘故,增长福德有所差别。
3、由自誓受之门皈依;应承认佛为皈依的导师,法为正皈依,僧为修行的助伴。
4、由不言有余之门皈依:了知内外大师的差别以及教法的胜劣,故而唯皈依三宝。
四、皈依利益:
1、成为一名真正的佛弟子;
2、有了承受一切戒律的基础;
3、过去所集的业障得以削弱乃至永尽;
4、积聚了广大的福德;
5、不堕落恶趣。
6、从现世的怖畏中救拔出来,
7、皈依还可以随愿成就;
8、速疾成佛。
五、皈依学处
1、各别学处
(1)、应遮止的学处:
皈依了佛陀以后,不可以顶礼供养其他的天神;
皈依了法以后,应当断除损害有情的行为;
皈依了僧以后,不可以与其他外道一起共住。
(2)、应修习的学处,如不可讥毁佛像等等。
2、共同的学处:
当随念三宝的差别、功德等数数皈依;
当随念洪恩,勤修供养,自己未饮食前应先献供养(十大供养);
应当随念大悲,令其他众生皈依三宝;
随作何事,都应心中依靠三宝;
由知胜利昼夜六时勤修皈依;
从嬉戏乃至舍命之间,随遇何缘,不舍三宝。这些都应当善加修学。
所缘六:对业果生深忍信
一、思维业果总相
(一)、正明总相:(《菩提道次第广论》)
1、业决定理:诸苦乐非无因生,亦非自性自在天等不顺因生,是为从总善不善业生总苦乐。
2、业增长广大理:谓虽从其微少善业,亦能感发极大乐果,虽从微少诸不善业,亦能感发极大苦果。
3、未造不遇:谓若未集能感苦乐正因之业,则定不受业苦乐果。
4、造已不失:谓诸已作善不善业,定能出生爱非爱果。
(二)、分别思惟
1、黑业道
(1)十业道的安立: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离间语、粗恶语、绮语、贪、嗔恚、邪见
(2)其果分三(《菩提道次第广论》)
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
(3)十业道轻重(《菩提道次第广论》)
由意乐故重者
由加行故重者
由无治故重者
由邪执故重者
由事故重者
2、白业道 (《菩提道次第广论》)
(1)果中有三: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
(2)引満差别:谓于能引善所引中,有由能满善所圆满及由不善圆满二类;
于诸能引不善引中,有由能满不善圆满及由善法圆满二类。
(3)定不定业:顺定受业者,谓故思已,若作若增长业。
顺不定受业者,谓故思已,作而不增长业。
以断杀生这个善业为例,事为其他有情;意乐为见到过患希望断除;加行为努力防护杀生的行为;究竟指守护身业清净圆满。其他九种白业道也应当依此类推。
3、开示造业的大力门
由田故力大者:指对于三宝、上师、父母等随作利益或损害之业,其力都极为强大。
由意乐故力大者:由猛利的悲悯或极度的嗔恨而作的业,其力非常大。
由事物故力大者:法施或布施殊胜的财物,其力非常大。
由所依故力大者:具有三种戒律者,随作善恶,其力都非常强大。
二、思惟业果别相
(一)异熟功德:寿量圆满,形色圆满,种姓圆满,自在圆满,信言圆满,
具足大势名称,具丈夫性,具足大力。
(二)异熟作用:
寿长可以长时积集善根;
形色圆满可以摄诸所化,自己所说,他所乐闻;
由于种族高贵,自己所吩咐的事他人不会违背;
由自在故,可以摄受众多有情,令其成熟;
信言则自己之言为他信受;
大势名称则他人速受教化;
具丈夫性有大无畏,且少障碍;
具足大力则任作何事常生欢喜,速发神通。
(三)异熟因缘:
长寿之因,为不损有情、慈心不杀、赎放生命、遮止害他、布施医药、看护病人等;
形色圆满之因,为摧伏嗔心,供鲜花、明灯以及鲜净的衣饰等;
种姓圆满之因,为舍弃我慢;
自在圆满之因,为布施衣食,虽无来乞讨者,也常怀利益他人之心施与财物;
信言之因,为远离四种语不善业;
大势名称之因,为敬事三宝、上师、和尚、阿阇黎以及父母等;
具丈夫性之因,为观见女人过患,不希望成为女身,解救将被阉割的有情;
具足大力之因,他人无力完成的,自己发心代作,或作助伴及惠施饮食等。
三、特以四力净修道理(《菩提道次第广论》)
1、破坏现行:初力者,谓于往昔无始所作诸不善业,多起追悔
2、对治现行:(1)依止甚深经者,谓受持读诵《般若波罗蜜多》等契经文句。
(2)胜解空性者,谓趣入无我光明法性,深极忍可本来清净。
(3)依念诵者,谓如仪轨念诵百字咒等诸殊胜陀罗尼。
(4)依形象者,谓于佛所获得信心,造立形像。
(5)依供养者,谓于佛所及佛塔庙,供养种种微妙养供。
(6)依名号者,谓听闻受持诸佛名号,诸大佛子所有名号。
3遮止罪恶:第三力者,谓正静息十种不善
4及依止力:第四力者,谓修归依及菩提心。
注:本资料中除特殊标注者外,皆出自《菩提道次第直授——趣入一切种智速疾道》
著者:第五世班禅大师 洛桑耶喜 译者:缘宗
沈阳阿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