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泰若宝 于 2012-1-26 22:31 编辑
尊者对依止善知识的开示(摘自广论十八天教授录音)
一、
要做到视师如佛之前,我们不能鲁莽,不可以在没有经过观察的情况下,就马上依止上师,就作视师如佛,那就完全错误了。应首先以法友想,长时间的跟他相处,听闻说法,后来透过对法义的认知,以大乘善知识的功德加以观察,如果我们完全地相信他有资格成为自己的上师,那时候再作视师如佛的观修。不是一开始完全不经过调查,马上就想“上师所示现的一切都是佛的功德,都是佛为我们所示现的”,这样子随便把自己的鼻子交给一个人牵走,是很危险的,我们必须要了解这一点。宗大师都说了:不要这样做。
如果透过了长时间的观察,法义我们也认知了,我们知道从凡夫地到佛地的这条道路,完全地知道了,只是自己还没修而已。如果要修的话,不是只看地图而已,唯有依靠上师才有办法使我们的地道功德增上,这时候就要依止善知识了,要视师如佛。
二、
无论藏人还是华人佛教圈里面对藏传佛法有信仰者,很多人的佛法知识不够,是靠一般人的介绍而去产生对某喇嘛或善知识的信心的,所以尤其是对有很长名称的转世仁波切头衔的人,未经观察的状态下,信心就会很强烈。有些藏族的在家居士,当听到说“这是某位大师的转世”,好像马上就可以身语意供养给他似的,产生如此虔诚的信心。如果这个转世仁波切能够具有善知识的条件,那当然是值得我们去随喜的,这些信徒如是的供养也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可是不一定的,有一些人不仅不具有善知识的条件,而且还转为了骗钱的恶知识,这是我们可以看得到的实际状况,所以要特别小心呐。因为无论是穿法衣的人,还是信赖穿法衣的法师们的这些居士们,佛教徒对佛法的法义认识不够,所谓的弘法活动,就只是在表面上而已。正因为我们基础不够,对佛教的信心只停留在表面上,不是真实的信心,那我们佛教的传承就有可能因我们佛弟子的不妥当、不如法的作为而毁灭,我们的传承真的会间断。为什么佛教有这么殊胜的教法,却会不断地产生各种的障碍?我们佛弟子真的要好好地思考这件事情,不然就真的会把佛法给败了。最好的弘扬佛教的方式就是让自己了解教义、通达法义,每一个佛教徒从自身做起,有通达法义的需求,佛法才能弘扬光大,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把整个传承教法流传下去,这是唯一持教的方式。如果不是建立在通达法义基础上的持教、弘法,都是没有意义的。
平常我也说,西藏和华人的佛教圈,好像是哪一个上师带的随从多,他的证量就越高,我们这种感觉好像是完全错误的。龙树菩萨传记里面,我们也看不到说龙树菩萨有多少随从啊?但是龙树菩萨是我们每一个大乘教法的信徒们皈依的对象,大家如果尊重龙树菩萨,对于龙树菩萨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知道。而且,导师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三衣,我们并没有好好的去保留,反倒是像中国皇帝给的或者是蒙古国王给的,有颜色的五花八门的帽子,我们却非常的重视,三衣摆在下面,帽子摆在上面,我们的做法真的是完全错误。外国人对我们藏传佛法不同教派的称呼,是以帽子的颜色来作区分的,不讲宁玛、噶举、萨迦、格鲁,而叫红教、白教、花教、黄教。这是我们自己的做法上真的错了,我们对教义不通达的时候,唯一能够做的就只是表面上的一种仪轨,只是表面上的一种做法而已。以第三者的眼光去看的时候,会说“啊,你们这都是迷信”,因为他看不到实质的内容,他只是看得到外表的一种仪式而已。为什么他们会觉得藏传佛教是落后的、不文明的,其实也是因为我们的做法不对,才让别人诽谤佛法。其实他人谤法的恶业不光是从他人产生,也是因为我们自己作为的不妥当而形成的,光是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忏悔。我们真的要去好好学习法义了,真的,要好好学习。
三、 因为《广论》是为了引导学徒使入大乘而说,在进入大乘之前,必须要学习与下士道及中士道共同的前行。所以三士道中在说下士道和中士道内涵的时候,没有只讲下士道和中士道,而是多加了一个“共”字,是共下士道、共中士道。这样有两种殊胜:第一,可以圆满只寻求下士道、中士道人的所需;第二,可同时圆满引导大乘人的所需。而且,《广论》的究竟目的不只是引导大乘而已,最主要是引导入密乘。所以《广论》从一开始就说了许多密乘的殊胜功德,《菩提道次第广论》实际是《密宗道次第广论》的前行。
如果真的要了解到成佛的圆满道次,必须要经过密乘才有办法。所以宗大师所说的三士道,不只是为引入大乘而说,最主要还是为了让我们将来成就佛果位而说。要成就佛果位必须要经由密乘才有办法,所以在金刚乘里面,上师瑜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获得加持力,最主要是靠对上师的一种尊重与依止。如果对上师没有丝毫的尊重心,没有对上师的依止的话,那就根本不会获得加持。无论是获得传承的加持,还是道证功德的加持,或者是功德增上、功德稳定坚固的加持,完全都是由对上师的依止而生起的。我们不要觉得地道功德的增上甚至于坚定,是完全来自于自己单一的学习因缘而已,内外的因缘有很多种,要共同聚合之后才有办法产生的。我们不认为是由一因而去生一果,事实上是由无量的因才去成办一个果的。同样的,内在的功德也是如此,不光只是自己学习,还有对上师的信心、坚定的依止、对三宝的皈依以及对法的信心等,各种各样众多的因缘才有办法使我们地道功德增上。
仅有慧不能增长道次的证功德,还需要有信。尤其是在金刚乘无上瑜伽部,这个信当中,对于上师的信心更为重要。宗大师著作《广论》,是为了引导弟子不只是进入大乘,将来最终还要能够成就佛果位。成就佛果位之前,必须要进入金刚乘无上瑜伽部,所以在此以视师如佛的方式,来为弟子说到了如何依止上师,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去了解。否则,可能会误会说:佛教徒依止上师的方式一定要把上师看成佛吗?所有的上师都是佛吗?难道菩萨不能成为上师吗?成为佛教徒法师的一定要成为佛吗?会有如此等等的问,又不知如何去解答。 当然,我在此一直讲“视师如佛”,这绝对不是要间接在说或者暗示你们“我是佛”,绝对没有这个意思,我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比丘而已,所以你们不要误会。如果我在此不明确地说清楚的话,你们可能会认为我一直在强调“视师如佛”,好像是要表现出“我是佛”的样子,绝对不是的。这一点,你们一定要注意。 四、 宗大师说的非常善巧和圆满,要讲的重点都说到了。首先,先说上师或善知识基本所需的条件,之后又劝弟子们要多多观察,不要马上依止,如果我们急切地寻找善知识,没有经过观察就马上就去依止的话,是会有危险的。所以,为了自己的将来利益,我们应当反复观察上师有没有具足条件,如果有的话就要好好地去依止他。而且,宗大师不只对学徒有这么说,又对传法的上师说了一句:身为别人的希望,别人所依的一个善知识,我们不应该辜负别人,应该要了解一个传法人须具基本条件,要让自己去具足上述所说的种种功德。这确实是语重心长的教导,除了灌顶、传戒,对于一般不了解佛法的人,对于传法师,可以把他作为法友想,不用急着马上依止善知识。但是灌顶和传戒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那就必须要有师徒关系,师徒三昧耶必须要建立。如果只是听闻法义,一开始我们不需要把传法者作师长想,我们把他作为法友想,从他的传法中我们可以知道法义,知道所谓的三学是什么、三藏是什么,再来观察这个传法者是否具有他所说的一样的功德,然后再去依止,这才是最稳妥的一个方法,初学者应特别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