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36|回复: 4

詹杜固仁波切开示——《逃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6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得几年前有一次有位弟子问詹杜固仁波切:“仁波切,您可否教一些比较深奥的佛法,比如《菩提道次第》等的东西。。。”,仁波切听了摇头叹息道:“我一直以来所教的,就是《菩提道次第》啊!” (有些弟子不明白,仁波切经常开示 “转换心识、做事要负责任、对人要有爱心、要放下、不要欺骗、不要逃避。。。等的话题,就是《菩提道次第》)





詹杜固仁波切开示——《逃避》(2之1)

若我们不想去做某件该做的工作或计划,又如何期待这个计划能带来好的成果呢?期待成果却吝于付出努力,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空想。我们都知道,成果与行动是相似的,而成果来自于行动。我的意思是,这只是一般逻辑。如果我们不制造因,又如何能享受果呢?如果你由于过去的投射,而逃避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又如何期待成果的出现呢?如果我们始终保持沉默,又如何能期待他人做出改变,或了解我们在想些什么,甚至知道我们如何学习呢?你怎能期待他人创造成果,而你却只是坐享其成呢?要等待多久才会有成果?等待只不过意味着我们什么都没做,又或者是做得不够。这跟因果论是相冲突的。想得到成果却逃避工作,给我们制造了各种形成延误的因。它甚至会导致我们至少在这一世之内都无法享有成果。

如果我们因为不喜欢某个人或由于懒惰而逃避工作,日子久了,我们不喜欢的人将会日渐增多,我们的惰性也会随着增加。当然,有时难免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说有些人的精神状态不稳定、动机不良或工作效率不高等,然而你也不应该把它当成逃避责任的借口。当静下心来的时候,你必须检视自己的内心,看看这是否是真的。你必须自我审视。当然,我所说的并不全面,也没涵盖所有情况。你自己看看有那一些是适用的,然后再采取必要的对治方法。记得,我们的心可以是复杂的,它会把我们身边的事情复杂化或简单化,这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当你造了不去喜欢他人或回避他人的业,它只会加深我们将来继续去不喜欢更多人的倾向。当我们不喜欢他人的倾向被触发之后,我们日后将更容易对别人感到不耐烦,而相应的触发点也会日渐增加。日子久了,我们不喜欢的人将会越来越多。时间的流逝只会让我们不喜欢的人变得越来越多,直到我们变成一个孤单、不快乐、愤怒或哀怨的人,继而造成许多计划无法被完成。我们开始相信每个人都不够好,也不具有吸引力,而这种想法只会进一步加剧我们的愤怒。愤怒,清楚地显示了我们的想法是错误的。如果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我们将感到平静,也会完成本身的任务并继续前进,难道不是吗?我们已创造了这种条件,所以这就是我们应享有的心理状态。如果我们由于不喜欢某些人而逃避责任,那么我们不喜欢的人只会越来越多。你自己看吧!去看看你过去的记录和许多其他的例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究竟喜欢他人多一些,还是少一些?你的愤怒会加深也是可想而知的。这个会阻止你多做事的愤怒会增加。为了掩饰愤怒,你越来越会自我辩解,还会寻找更多的地方来逃避。在避无可避的时候,无论你走到什么国家,到什么星球旅行,或远程航行到哪一度空间,你所面对的结果将会是一样的,因为很不幸的,你的业力习性是十分忠诚的。

无论我们远行到什么地方,甚至是离开人世,我们唯一无法放下的,就是业果。因此,时间越久,你将会逃避更多的人或环境,因为你始终怀有愤怒。虽然偶尔出去走走,让态度友善的餐厅侍者、酒店服务员或导游围绕着的感觉是美好的……但那都是虚幻的。他们并不是对你友善,而是对你给他们带来的生意友善。无论到什么地方,人们都会为了金钱而对你好,甚至在家里也是一样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先克服愤怒,先从家里做起呢?若你能克服愤怒,他们对你的喜爱将超越你用金钱给他们带来的礼物,这种满足感岂不是更大吗?

愤怒源自一种我们认为事情应该如何发展的固有观念,而不是来自环境。当我们的固有观念不按照预期的方式进行时,我们就感到愤怒。如果我们不设法消除这种固有观念,即使在森林里独处的时刻,我们也依然会感到愤怒。我们要努力克服这种固有观念,消除导致这种固有观念的投射性想法。我们要创造出新的观念,并设法消除这种具有伤害性,且只存在于自己心中的旧投射。当愤怒加深的时候,我们的固有观念将变得更为复杂。我们会期望整个人类社会跟我们持有同样的看法,但这怎么可能呢?逃避整个世界吗?又能避得了多久呢?独立去完成一切吗?那是不可能的!而且,无论那些可供你逃避的旅程或空间有多么理想,它终还是有结束的一天。那时候,你就必须重新找寻一个可让你暂时经历这种投射的新地方。经过了一段时间,你已经无处可去了,但你的愤怒却依然存在。你必须不断寻找新的地方来经历这种“理想”状态,这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你甚至会沉迷于娱乐、成瘾物、欺骗或赌博。然而,这种沉迷只不过是错误地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逃避那些不想去面对的实际内在问题。与其去面对现实,再一步步前进,我们往往更倾向于活在一种虚幻的世界。

不愿意留在一个地方并完成某件事,就已清楚地显示了我们企图让某些东西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当然,这也涉及其他因素,毕竟没有什么东西是非黑即白的。然而,并不是凡事都非得要黑白分明,事情才能获得解决。我们可以将这种方式的精髓,应用在任何情况当中。记得,我们带着本身的投射来到这个世界,并任由它一天天发展成巨大的愤怒,以及相应的后果。我们可以选择继续还是放下。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你想要如何去面对它?让投射每天都激起你的愤怒?还是去接受这个世界,并改变你的投射?这将不会浇熄你的热情,因为我们应该接受事物的实相,并鞭策自己更进一步,而我们将体会那些好处。我们所经历的事实,既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重点是我们如何去看待它。我们的态度,往往才是关键。真或假并不是重点,如何把它带到另一个层次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如何看待一件事,能决定我们经历的好坏。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但却能够改变我们应对经历时的反应。有谁想要开心地处在不快乐当中呢?从一开始,一切都已经存在于我们的心里,为什么要浪费时间来生气这个世界呢?用一生来改变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接受你必须做的事,并去完成它,那么你将会享受其成果。别以你必须先处理自己的内心为由,来逃避那些你必须做的事,并等他人来帮你完成它。把心思用在工作上,也许还能取得双倍的成就。这个世界有好也有坏,去接受它就好!

我们之所以会愤怒,是因为多年以来,我们都允许投射造成我们的不耐烦,也任由固有观念控制我们的心灵。当不耐烦控制了我们的心灵时,我们的敌对目标就会越来越多,因为我们不喜欢的人正不断增加。我们越是不耐烦,就越会感到愤怒,而我们不喜欢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我们将更会逃避,并利用这些我们不喜欢的人作为借口来逃避一切的场合。如果我们是一块石头或一座荒岛,这也许还不是问题。然而,如果我们有着等待去完成的目标和计划,那拥有这种态度将会是十分不利的。没有人能够一辈子都扮演着石头或荒岛的角色,也没有人不希望自己能完成一些目标或计划。如果由于他人无法满足你的期望,你就避开他,并感到愤怒,那么你所做的将是更具有破坏性的。若你由于愤怒而不去做自己所能办到的事,你这是在惩罚他们吗?你说自己是基于愤怒或其他情绪而避开他们,这个理由并不见得比你说自己是由于他们的“缺乏表现”而“造成”你的愤怒来得更好。又或者,你是否会因为本身无法做到他们所做的,而觉得他们做得不够好呢?你的要求是否源自其他的固有观念呢?这两者都是推诿!把责任都推卸给他们,比你对他们的表现感到愤怒更要不得,因为你根本什么都没做。最好的方法就是聚集在一起,并找出一个解决方案。如果你的理由是你想要做些其他的事,那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如果你是出于愤怒而选择了逃避,那就有些不妥了。最终,这些愤怒还是会迎头赶上的。我再一次强调,不要放弃,聚集在一起并设法去解决它!

你避开自己不喜欢的人,对他们怀有愤怒情绪,甚至推卸责任,却希望大计划或目标能够实现,这是完全没有根据,也不符合逻辑的。好好去思考这个问题吧!如果你把工作都丢给其他人,自己却完全不参与,那么当你需要任何帮助和好处时,就不要埋怨自己为什么会得不到它了。别说某某人不够仁慈、不愿意帮你,事实上是你自己先不愿意去接触或帮助他们,才会导致这种情况。你对于自己的追求的执着,才是那个致使别人不相信或信任你的原因。你丢下了他们,让他们不得不自力更生。当你意识到自己犯了错,想跟他人重新建立关系,但他人却由于你过去的记录而拒绝你的时候,那种感觉是很痛的。当别人不信任你,或不愿意亲近你时,不要埋怨他们,或追问他们为何要因你既往的过失而惩罚你。当你想说这句话的时候,不妨想想,为什么整个娑婆世界要因过往的错误而遭受惩罚?这整个存在(娑婆世界)都源自一个因。任何事物的存在,无论是好是坏,都源自类似的因。当你面对某些行为的结果时,惩罚你的,并不是任何人,而是你自己过去的行为。它是独立存在的。所以,当你突然想要做些什么,但当时的情况却已经不容修复,或必须花很长的时间才能修复时,不要感到愤怒或不耐烦,因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人正是你自己。

举个例子,假设你三年来都在逃避着某件事,而某一天却突然想回头得到大家的接受和信任,这是不可能的。你逃避了三年的责任,致使他人必须去完成它。也许其他人在没有你的情况下还能适应良好,但三年来,大家所经历的各种痛苦、竞争和起起落落,你却一一逃避了。三年,只不过是你可以运用在各种情况的例子。你总不能期待在你回来的时候,一切都如常地等着你,除非你活在一个属于机器人的星球上。那三年里,你因个人的执着或不愿意去面对自己而选择离开,但每个人却必须在没有你的情况下,肩负起建设的工作。尽管其他人内心也住着自己的魔鬼,他们却留了下来。所以,即使他们原谅了你,你也无法得到任何人的信任。原谅你,不意味着让你恢复原有的一切。原谅你,只不过是因为人们虽然可以接受你和所发生的事,却不想要你回来或伤害你,他们只是不希望一切会重蹈覆辙。因此,如果你时常不在,你就必须找其他方法来补偿,这也许可以是礼物、好听的话或其他暂时性的解决方法。如果你有意将这一切追回来,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你不只是要将过去所错过的东西追补回来,你还必须花上许多年的时间来重建人们对你的信任。信任,是一个能创建和谐安宁的环境之主要情绪。即使你送了礼物和做出大量的补偿性行为,人们依然必须忍受没有你的痛苦,也许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会失去对你的尊重。你必须做出选择。你必须加倍付出来补偿这一切。

你可以赢回他人的尊重,但所需的时间会比第一来得长。在第二次赢得尊重的关键是什么呢?那就是成绩和始终如一的做法。赢得尊重意味着要不带有投射地保持耐心,并在寻求思维解放的旅途中保持始终如一的态度。当你越能解放自己的思维,你就会拥有越多的自信。自信和全然地接受自己的好与坏,是成长的关键。接受自己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而是持续积极地挑战自己,让自己从不良的过去、个人的投射、愤怒和恐惧中解放出来。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全力以赴吧!你还有什么是不曾失去过的?没有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gan 于 2012-1-16 08:19 编辑

詹杜固仁波切开示——《逃避》(2之2)

另一点:需要发言时,却保持沉默。

在会议中或需要发言时保持沉默,可能是你没有足够的知识、不在乎,或不想负责任的征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你必须想象,若身处不同的情况,你是否会选择发言?为什么?这对自我检讨是有帮助的。

不拥有足够的知识并没有什么大碍,学习就行了!别让别人帮你学习,而你却在一旁闲着,因为这将导致你更落于人后,然后变得更为沉默。经过了一段时间,这种由于缺乏知识而选择沉默的态度,将使你丧失大量的自信。然后你将会离开,或以愤怒或辩解来掩饰自己的缺乏自信。也许内在的退缩、更多的沉默和感到落于人后,就已经是一则讯息,表示有些地方不对劲了。不要逃避,认真聆听这个讯息。你本身就是最佳的传讯员。任何没有作为的人都会感到自卑。它将让你更为封闭,更富有敌意,这全视乎你的固有观念。我们的感觉如何不应取决于他人,但在刚开始的时候,它的确是如此的。谁能逃避这一切呢?有些人一开始就卡住了,无法继续前进,问题于是就此产生。任何事情都只是经历,它不会长久不变,既然如此,当事件结束之后,就让我们的固有观念也跟着消失,不要把它带到将来。

如果你一点儿都不在乎,却想要获取一切跟大家在一起时所能享有的利益,那你将得不到大家的尊重,你甚至还会失去自我的尊重。最终,大家将会发现,并直接指出你没有完成自己的工作,迫使他们必须为你承担责任,而你却坐享其成。这种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每个人都学会做得更多,因为这是自然的进程。不在乎,可以源自许多因素。但无论是什么因素,去面对它!无论你在一个团体里的原因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更宏大的目标,你依然属于那个团体。如果他们成功了,你也跟着他们一起成功,并共同享受成果。把焦点放在对你及他人的利益上,并把它当成前进的动力。如果这种动力不够强大,把原因找出来!

如果原因是由于你不想负责任,这可能就是一种综合性因素:自尊心、缺乏知识、懒惰、恐惧等许多正面和负面的因素。扛起责任是成长的一部分。若想要成功或想要享受任何形式的成功,你就必须负责任。完成责任能增加你的自信,这是一切的关键。缺少了这一项,你什么都做不到。如果你一心只期待别人去做,那你就不该期待自己能够长久呆在这个团体里。无论如何,没有人愿意被占便宜。无论你的恐惧是什么,负责任是克服恐惧和不安的最佳方法。多做一些,并把事情做得好,将让你学习、成长和克服恐惧,同时也为你赢得尊重、自信和许多其他的好处。

犯错是无伤大雅的。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我们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来看待错误。犯错可以让我们学习,并逐渐变得对。或者,犯错将导致我们颜面尽失,让我们耿耿于怀和保持沉默,并导致我们的成长出现延误。害怕丢脸,是让我们丧失学习和成长机会的首号无声杀手。为了保住面子,我们付出的代价是什么都学不到。到了最后,我们再没有什么面子需要被保住了,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大家对我们的尊敬。

保持沉默,然后希望没有人发现我们缺乏知识,只帮得了我们一时,却救不了我们一世。我们被“发现”的机率将会越来越高,因为我们已经越来越落后了。这只会制造更多的不安。犯错的过程,并不在于错误本身,而是在错误发生后你所采取的行动。要明白没有什么东西是恒久不变的,我们就拥有改变的能力。关键是我们能改变!所以,选择改变并始终如一。如果你选择学习、忍耐和持之以恒来挑战自己去做得更好,那么犯错是可以被接受的。那些对的人,在开始的时候都曾犯过错。对与错并不是问题,重点在于你是否正朝着想要的目标前进。记得,无论你懂得多少,总会有更多东西是你不知道的。要时常记得这种谦虚的态度,然后从错误中学习,让自己逐渐拥有一个快乐开放的胸襟。最后,我们将拥有更多的知识可供分享或用以帮助他人。

我们如何处理自身的情绪,意味着我们是否将继续制造更多的不快乐。没有任何结果的躲藏、逃避、辩解和解释,只在短期内有效。我重复,它只会在短期内有效。日子久了,人们若不是尊敬你,就是避开你。然而,这全都取决于你。同样的,日子久了,你若不是尊敬自己,就是逃避自己。

詹杜固仁波切
发表于 2012-1-1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
发表于 2012-1-19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随喜

詹杜固仁波切的开示具有教导性,那意味着他换了一些个说法,说出了我们已经知道的道理,虽然这是大师们一贯的风格。

作为大师,他不但要告诉我们应该去翻越一座山,同时还要告诉我们他自己是如何翻越这座山的,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否则我们可以将他所说的这些理解为教条或者鞭策,而在实践过程中毫无指导意义。

当然,以上仅这篇文章而言的感慨,也许我也只看到了詹杜固仁波切的某一个局部。
发表于 2012-2-6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07:57 , Processed in 0.03266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