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727|回复: 69

(轉貼)国内部分寺庙被承包靠香火获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7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景宗 于 2012-1-7 10:43 编辑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承包寺庙,已成为一些旅游景区真实的现象。出资人与寺庙管理者——政府职能部门或村委会——签订合同后,前者拥有规定期限内的寺庙管理经营权,向后者交纳一定的承包费用,再通过香火等收入赚取利润。
   
    这项“生意”的利润如此巨大,以至于一些人以和尚、尼姑或道人之名,签招聘合同,每月领工资,上班“礼”佛,下班还俗,收入堪比白领。
   
    寺庙被承包,宗教场所变身经营场所,不仅是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利益至上”的观念已侵入了正常的宗教生活,更是由于对寺庙的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以及各级利益方均想通过“宗教搭台”让“经济唱戏”,最终使得信众的“信仰”迷失在商业的“承包”之中。疯狂的寺庙
   
    记者说没带卡,“大师”便推荐另一款200元的香,记者说,也没有现金。这惹恼了“大师”,他突然瞪着眼,指着菩萨像大叫:“你烧不烧?在菩萨面前说假话,你给我出去。”
   
    很难想象,一座建于AAA级旅游景区的寺庙,一年的承包费竟高达720万。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寺中那些为游客解签占卜的出家人几乎全是“冒牌货”。
   

    广西游客欧朋知道真相后,颇为吃惊,尽管他与寺中“大师”曾“短兵相接”,甚至被“大师”强迫捐出23400元的功德钱,但他还是不敢相信,佛门内还会有假和尚。
   
    像欧朋一样,那些怀揣虔诚的游客跨入这些寺院的门槛的瞬间,就成为待宰的羔羊,少则数百,多则几万。在“大师”语言暴力的恐吓之下,佛门威严的气场和心诚则灵的心理暗示自然战胜理性,而那源源不断的功德钱最终落入了承包者的口袋。
   
    寺庙承包大约起于1990年代中后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处于风景名胜区内的寺院便成了“香饽饽”,私人向寺庙主管部门交纳一定费用后,采取入股或承包的方式经营寺庙,再请来僧侣,通过功德钱和香火钱赚取利益。然而,这一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在利益驱动之下不断发展壮大,承包费用逐年攀高,经营者开始聘用社会闲杂人员通过欺骗和讹诈的方式盈利。
   
    欧朋去的昆明岩泉寺便是其中之一。
   
    刷卡烧高香
   
    2011年10月12日,到昆明出差的欧朋带着妻子和两位亲友报了去石林的一日游的旅游团,每人160元。大约上午11点左右,在逛了几个购物点后,欧朋们被拉到了昆明市宜良县岩泉寺,这里距昆明市区60公里,是去石林的必经之地。
   
    岩泉寺位于宜良县县城,倚靠伏狮山,因岩中涌泉而得名,始建于明朝景泰年间,期间多次被毁,数次修复扩建,特别是文革中损毁殆尽。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重建,1995年12月,宜良县政府批准其为宗教活动场所并对外开放;1999年,昆明世博会和云南省旅游局将其定为旅游定点接待单位。2008年12月,岩泉寺晋升为AAA级景区。
   
    导游告诉欧朋,岩泉寺求签颇为灵验,当年名妓陈圆圆在此求签,大师言其必皈依佛门,最终一语成谶,故此地也有“滇南第一签”之誉,游客到此都会求签请大师释疑。
   
    下车之后,导游换成了岩泉寺的工作人员,并给每个人一个胸贴——免门票和用餐的标识。欧朋跟着导游进了寺庙,在“滇南第一签”牌匾下,每位游客跪着在签桶里抽了一根竹签。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的签只有编号。欧朋的噩梦便由此开始。
   
    2011年10月28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随团体验了整个过程。记者抽到了14签,在一旁登记后,工作人员给了一张写有14号字样的纸条。随后,导游带着本团游客来到不远处的风水转运堂,也就是解签房。每位游客将纸条和10元解签费交予工作人员后,会得到一张与签号对应的解签单。但这项工作进行得极不严谨,记者的签转眼间就由14号变成了40号。
   
    手拿解签单的游客在签房外排除等候,“大师”一对一解签答疑。记者看到,在签房正中,有一尊菩萨像,一位身披袈裟的长者正襟危坐,八位身着居士服的“大师”在签房四周落座,每位“大师”身旁一个方桌,地上摆着数柱一人多高的香。
   
    “大师”看完解签单后说,记者阴阳五行不调,身后有家灾和风水灾,而这是一个转运签,若把握不好后果不堪设想。随后,他指着碗口粗,一米多长的香说,烧此香便可转危为安,600元一支,并要求记者把名字留下以便其在大雄宝殿诵经百天。记者说没有这么多现金。“大师”沉吟片刻,低声问道:“带信用卡了吗?”
   
    记者说没带卡,“大师”便推荐另一款200元的香,记者说,也没有现金。这惹恼了“大师”,他突然瞪着眼,指着菩萨像大叫:“你烧不烧?在菩萨面前说假话,你给我出去。”
   
    可欧朋却没有这么幸运。“大师”警告他,要烧10800元的香,否则家里有人性命难保。“他说了很多难听的话,我有点受不了了,本来就是求平安的,谁愿意在佛门听到这些啊。”欧朋还告诉“大师”,这些功德钱就算是给刚大学毕业的儿子求个吉利。
   
    未曾想到,刚刷完卡,身披袈裟的长者就走了过来,为其摸顶,要其再为儿子烧12600元的香,否则儿子将有灭顶之灾。这时,他突然发现,妻子和亲友都不见了。“他们应该是故意把我们分开的。”欧朋事后回忆。
   
    欧朋说,卡里已所剩无几,但长者似乎像变了个人,厉色道:“我说你有,你就必须有,否则我一挥手,你这辈子就算完了。”欧朋又求助导游,导游却说这种事只能和“大师”商量。欧朋最终还是交出了手里的卡。
   
    欧朋说,这是他这辈子办得最窝囊的一件事,“他们就是利用我保平安的心理,在那种氛围下,他们突然强硬,我就害怕了。跟黑社会一样,完全是敲诈。”
   
    醒悟后的欧朋打通了昆明市旅游局的投诉电话,最终在昆明市旅行社协会一日游分社的协调下,拿回了这笔冤枉钱。
   
    天价承包费
   
    岩泉寺是石林九乡一日游旅行团的必游景点。停车场里常常停着几十部旅游大巴,寺庙内也是人山人海,一位工作人员说,旅游季节一天的客流量保持在三四千人左右,均来自旅行团。
   
    事实上,这座寺庙在游客中的知名度远胜于当地人,昆明人并不熟悉它。没有游客也就没有岩泉寺的今天。
   
    1993年,宜良县政府将岩泉寺划归到寺庙所在的蓬莱乡金星办事处(后改为匡远街道办事处金星村委会)。该办事处通过募捐、集资、贷款等办法,共筹集资金1200万元,历时7年,将岩泉寺建成占地200亩,拥有十多座殿宇以及配套休闲娱乐设施的综合性宗教旅游寺院。从2000年至2003年,金星街道办事处先后投入600万对旅游设施进行改扩建。
   
    2001年7月,该寺院管委会邀请昆明南方国际旅行社商议并签署了以寺庙景观为主开拓旅游业务的相关协议,当年接待游客即达20万人次,收入突破200万元,加上县内住宿、餐饮、购物等,旅游销售总收入超过500万元。2002年,寺院又开设“农家乐”,形成新的旅游卖点。
   
    这便是岩泉寺商业化的开端。
   
    据《2004-2005云南宗教情势报告》(以下简称《情势报告》):自1993年以来,岩泉寺已远非一所传统意义上的宗教寺院。该寺已成为以商业经营为目的、政教未分的综合性地方文化产业实体,其世俗化、商业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岩泉寺并未停止商业化的脚步。一位知情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04年,金星街道办事处以每年220多万元的价格承包给某私人老板,直到2009年。
   
    一位曾承包附近寺庙的老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一炷香最高只卖130元,普通香从10元到60元不等。除了香火与功德钱外,寺庙还卖些玉器等工艺品,收入的30%返给旅行社。与岩泉寺相同,这位老板从四川峨眉山一带请来了几位假大师,为游客解签。每位大师有10%的提成,一个月有几千元的收入。
   
   
    这位老板承认,寺庙的收入“全靠这些‘大师’忽悠”。但他解释说,这些“大师”很讲“职业道德”,从不夸大其词,说些令人反感的话。
   
    随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人数剧增。2009年,昆明市全年旅游总收入226.34亿元,旅游总人数3115万,岩泉寺的承包费也随之水涨船高,上述知情人士说,交给金星村委会的承包费已涨到近每年400万。
   
    一位业内权威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7月底,一名做运输生意的湖南老板以每年720万的价格成为岩泉寺新的承包者。一场近乎疯狂的游戏开始在这座寺院上演。
   
   

发表于 2012-1-12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间我明白了,这一切乱象源自于以简单唯物主义横行的国度,虽然他们承许辩证唯物,却也没几人懂辩证。绝大部分人以凡夫顺世见看待人生,他们是不太可能从内心尊重以精神道德追求为主的宗教信仰的,一切的行为都不过是为现世利益而转。
即便是一些与佛有缘的人们,如果不能真正理解佛法的见行,其行为仍然有可能导致隐没佛法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0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宗高 发表于 2012-1-10 14:21
看来还是人家更懂得科学发展观啊!

天真了。

没听过稳定压倒一切吗?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0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他们的做法很容易理解。

宗教局的存在主要是为D服务。
佛协的存在主要是为了统战。统战也是为D服务。
旅游局的职能有点走资。要开发旅游产业,创造经济效益。间接也是为D服务。

宗教局和佛协其实不是不关心,而是从其他角度担心另一些事情。也许这种情况更能符合他们的目的。
旅游局就怕太离谱废了景点的经济动力。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9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2-1-9 21:44
帖子读完,真让人觉得很沉重,很悲痛。
不知道各级佛协在面对这类情况时,都在干什么。


天真啊!我想,你不如问问各级佛协对这类情况的产生起了什么作用、有什么利益关系,反而更能明白问题所在,呵呵。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0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善如水 发表于 2012-1-9 23:37
天真啊!我想,你不如问问各级佛协对这类情况的产生起了什么作用、有什么利益关系,反而更能明白问题所 ...

其实也有想到,但如果是像前面说的,宗教局旅游局联手捞钱,置佛法信仰与信徒的宗教感情于不顾,让人不得不感慨,世道人心,堕落到了极点啊。。。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8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您误会了。我并不是说有了戒碟被佛协承认是经过出家仪式的和尚是假和尚。我只是说很多上述寺院被承包问题里涉及的“和尚”并不是经过出家仪式的人。

此外顺便说个题外话,是不是比丘,是看有没有经过仪式得戒,并不是看有没有戒碟、有没有被佛协承认是经过出家仪式。比丘来自比丘戒,不来自戒碟或者佛协。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7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色山 发表于 2012-1-7 16:03
长久以来一直在想,出家人生活安逸,向佛之心就不会坚定。本来出家是看破红尘图六根清净,谁知腐化堕落离地狱更近。佛教寺庙应该要过苦行僧的生活,这样让那些向佛之心坚定的人留来,让那些贪图安逸生活的人离开 ...

您说的很对。然而,这和这里描述的情况没有啥关联。这里说的情况,不是和尚出问题,是寺院被承包,里面的不是腐败和尚,而是假和尚。而且这类情况大多也不是寺院出了问题,而是譬如说空的寺院,或者某些人把寺院和尚赶走自己进驻(五台山有这样情况,我清楚的很),或者寺院及和尚斗不过当地某些部门和某些势力人士。
西安那里也发生差不多的事,现在佛舍利不是寺院掌管的,是别人的摇钱树,而寺院前阵子还被围墙围绕了,进围墙要收多少多少钱,和尚起义推墙什么的。
weibo上,云南一和尚也在公开抗议说,他寺院被通知出席物价局会议,要“讨论”门票问题,他也说了,实际上就是被告知有关部门的门票决定、价格、利益分配而已,轮不到寺院反对。
如果真要去查,无锡的大佛系列发展,你去捐钱,钱去了哪里,这也是很耐人寻味的事。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7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在汉地是正法不许公开弘扬(像北塔啊富裕正洁寺啊多宝寺啊还有什么别的格鲁道场允许讲法的毕竟是很少很少),地方政府唯一支持的”佛教事业"就是搞旅游,正法的不能弘扬导致”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给”消费者“带来无穷无尽的害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7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楼主师兄转载所述的这样,这样的情况很多。
我也胡说几点:1、我有一个朋友在云南当过两年导游,他和我说的情况大致与此相同。他说参与行骗的假僧人多数都有戒牒,而且是中国佛教协会颁发的“国戒",都是”合法“僧人。不过激烈的投诉要钱的还是少数的,很多都被骗的痛哭流涕激动万分的直到回家才想明白。。2、我在长春的时候,长春一个寺院的尼众(从小出家很单纯的那种),她说她去南方看到很多旅游区里的大庙,她很虔诚的去朝拜然后试图和寺庙里的僧人交谈,那些僧人都说”我们是职业的“然后不和她说话。她说这种情况很多。3、我们公司家住甘孜某个县的一位藏民同事和我说,目前有一些藏区的没有持教大德的个别小寺院也有商业化运作的趋向了。
以目前的状况看,形势愈演愈烈,丝毫没有好转的趋势,而且情况将势必影响到藏地。目前已经在渗透了。
说这些话好像有点杞人忧天,也不是我能解决的,但是我觉得佛教徒应当呼吁一下。唉,我一看到这个我就觉得真是末法了,众生都快要没有希望,看不到光明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7 10: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度,寺庙只有两种功能

1,风景观光
2,发财致富,所谓靠山吃山,靠庙吃庙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景宗 于 2012-1-7 10:43 编辑

疯狂的生意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新老板入驻之后仍沿用原有盈利模式,招来近十几名“大师”,成为其“掘金“的主力。这些“大师”多已有结婚生子,并在昆明购置房产,开着价值十几万元的轿车。“跟他们喝过几次酒,也没有忌口。”该知情人透露,这些“大师”已是业内的老江湖,心理素质好,能说会道。他们很会看人,通过衣着、气质、谈吐即可判别是否是其目标,若是有钱人,“大师”会多花些心思,如果碰到学生模样的便说一句“你与佛无缘”了事。“大师”没有底薪,全部依靠8%的业务提成。
   
    一位旅行社的带团人领教了“大师”们的厉害。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大师”在解签之后就会要求游客烧三支“龙香”,每支600元,游客若不愿,就会遭遇恶语。这位带团人甚至见到过,游客说没有钱,“大师”直接拉开游客的包。
   
    除此之外,游客身上的胸贴也有玄机。如果游客有消费,“大师”就会将消费金额连同胸贴上的团号写在一张纸条上,交给身旁的工作人员,后者再将纸条丢进一根与一楼财务室相通的PVC管中。每个团离开时,带团人就可以到财务室领取现金提成了。
   
    事实上,自2010年8月起,省市旅游部门每周都会接到关于岩泉寺的投诉电话。于是,从2010年10月起,昆明市旅行社协会要求各旅行社取消岩泉寺景区,以此敦促岩泉寺停业整顿。今年5月,岩泉寺重新开业。承包者重新调整了利益分配,旅行社的提成从30%提到50%,如此高的回报下,岩泉寺再次红火起来。
   
    “大师”们也在“与时俱进”。上述带团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套钱的招数从最早的信物、点灯、赐福、刻碑发展到如今的银行卡“保值”。“‘大师’拿着游客的银行卡念经,还在卡面指指点点,以此保佑卡里的钱只进不出,并让游客选择保佑的时间期限,期限越长,费用越高。”其实,这些在常人看来低劣的骗人手法放在特定的氛围之中却能起到奇效。
   
    一位昆明市旅行社协会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岩泉寺重新开业之后,投诉电话几乎是一天一个。每遇投诉,旅游部门都会要求岩泉寺给游客退钱,一位业内人士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经他手退给游客的钱已至少有十几万元。
   
    对于承包者而言,承包寺庙仅是一场生意,只是这种近乎疯狂的方式披上了宗教的外衣。疯狂的背后是各方对利益的追逐。
   
    模式之困
   
    岩泉寺成为旅游热点景区并非一日之功。据媒体报道, 在2000年金星村村改之前,景区已投入500多万元,由于管理不善,欠了200多万的债。当时村委会向县信用联社贷款200万元,村干部抵押房产才凑够了改扩建的资金。当年竣工后就接待游客10万多人,实现经济收入460万元。到2008年,金星村委会累计向岩泉寺投资已超过3000万。
   
    毕竟仅靠村委会经营,景区无法做大做强。从2001年起,金星村委会与旅游公司签订协议,委托对方经营,也就是承包。起初,这种模式成了村经济的台柱子,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2月,金星村的岩泉寺和自来水厂两家集体企业,每年可为村里带来超过500万元的纯利润。
   
    随之而来的就是村民的高福利。村中学校免除了学生的学杂费,还提供免费的早餐,免费发校服;每年向60岁以上的老人共发放生活补助费70多万元;每位村民逢年过节均有过节费;春耕、秋收家家都有生产补助。所有村民都尝到了寺庙承包的甜头。
   
    然而,巨大的经济利益带来的并不一定是良好的社会效益。
   
    对于湖南老板以720万元获得了岩泉寺的承包权一事,金星村村委会党支部书记袁福武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并未否认。袁福武坦言,因承包者交不起原定费用,后减免到三四百万。“我们明令禁止他搞烧高香、抽签等违法行为。合同有说明,如果投诉太多,我们还要惩罚他,甚至终止合同。”袁福武对于现在承包商只追求经济利益,不顾及其庙宇保护的做法颇有微辞。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承包者的做法影响了岩泉寺的形象,合同马上也将到期,是否续约已在考虑之中。
   
    事实上,这个曾经的赚钱机器如今已然成为麻烦制造者。省市县三级旅游部门对此也颇为头疼。2011年10月1日,为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检查,专门要求其停业整顿15天,但仅仅十天后,他便悄然迎客。
   
    寺庙承包:多头管理监管难
   
    寺庙承包的核心问题是,政出多门、利益均沾、以及公权力缺乏约束共同制造出的寻租空间
   
    寺庙承包已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事实上,对于这一问题,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早在1994年10月19日就发布《关于制止乱建佛道教寺观的通知》,明确规定,僧道人员不得为乱建的寺观工程进行募捐、化缘活动;不得为其开光、剪彩;不得以任何方式搞“股份制”“中外合资”“租赁承包”寺观等。
   
    早在2000年,浙江省乐清市石帆镇岩宕村五名村干部,就曾因将寺庙承包给私人分别受到撤职与警告处分。
   
    长期关注寺庙承包的云南社科院研究员肖耀辉认为,寺庙承包反映出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正常的宗教生活已世俗化、功利化,在信教群众中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同时也违反了中国的宗教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
   
    管寺庙的,不是宗教部门
   
    事实上,在中国大多数旅游风景区中,名刹古寺的管理机构并不是宗教部门,而是旅游局,宗教部门只能对庙宇内的宗教活动进行名义上的监管。
   
    云南省宗教事务局副局长马开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由于历史原因,不少寺庙的归属较为复杂,分属于园林、文管、旅游等多个部门管理,有的甚至形成三四个单位共管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景区寺庙与游客发生矛盾,就很难区分执法主体。
   
    以昆明岩泉寺为例,它既归宗教局管,又在旅游部门的管辖之内,但主权归金星村委会所有。在实际执法中,两个政府职能部门在界定上又存在困难。
   
    宜良县民族宗教局副局长马兴元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宗教部门只能负责检查寺庙是否违反了宗教政策,岩泉寺中仅有一名55岁的和尚是登记注册的合法僧人,其他都是承包者聘请的,“我们权力有限,只负责管理登记注册的宗教教职人员。”
   
    但在云南省旅游局执法总队总队长杨澄看来,因景区寺庙涉及到宗教部门,一旦宗教教职人员有违规行为,旅游部门也没有办法。然而,游客的投诉电话大都打到旅游局,后者只能再去协调其他部门共同解决纠纷。杨澄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就云南省景区而言,针对岩泉寺的投诉比较严重,特别是烧高香和解签等方面的高收费。
   
    事实上,在2009年6月,国家旅游局联合五部委就公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国宗教旅游场所燃香活动的意见》,明令禁止宗教旅游场所强拉或诱导游客花高价烧高香;2010年3月,国家旅游局、国家工商总局等六部门又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以宗教活动场所为主要游览内容的旅游景区,加强燃香活动专项治理和联合检查,严厉打击强拉游客烧香许愿、骗取钱财等行为。
   
    但在杨澄看来,旅游部门监管权力也很有限,必须多部门联动,即便如此,也有许多整改的景点死灰复燃,“这涉及当地政府利益问题也考验政府的决心”。
   
    昆明市旅游局监察支队支队长付一民曾与宗教局领导找到岩泉寺的主管单位金星村委会。虽然对方态度鲜明的支持整改,但因涉及村中百姓的切身利益,规范整治遭遇到各种困难。2011年10月,宜良县民族宗教局专门到岩泉寺开整改座谈会,要求那位承包岩泉寺的湖南老板到宗教局说明情况,“直到现在他都没有来。”马兴元说。
   
    门票收入的分配
   
    政出多门的另一个原因是门票收入的分配。每个部门都想从寺庙管理中分得一杯羹,因此往往互不让步。
   
    在云南省宗教事务局副局长马开能看来,寺院应该是交由宗教界管理,但园林和旅游部门又代政府收取门票,而目前的境遇是,云南的各个旅游局、园林局都有自己直属的寺庙,而作为寺庙管理部门的宗教局却没有。不过,他也承认,近些年旅游部门将部分收益交给宗教界,管理上的一些矛盾开始缓解。
   
    在肖耀辉看来,近年来旅游活动带动门票价格上涨,影响信教群众烧香拜佛,而宗教界人士与寺庙管理部门在功德收入、宗教法事活动收入和其他宗教事务管理上也出现分歧,使寺庙承包问题日益严重。
   
    马开能一直反对“宗教搭台,经济唱戏”的做法。他说,宗教部门原来并不承认那些有明显旅游性质的寺院,也不予登记。但是,这些宗教场所虽不被宗教界承认,香火却越来越旺,反而使宗教部门很尴尬。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违法成本过低,对于寺庙承包者而言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宜良县旅游和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局长张绍云说,曾对村委会和承包方提出很多要求,但违规行为仍屡禁不止,按规定只能罚几千元,多次警告和督促,对方均置若罔闻。
   
    云南省社科院在早在2005年便出版了《2004-2005云南宗教情势报告》,其中提到:当前宗教活动和宗教场所的世俗化、商业化趋向来势较为凶猛,给人们的价值取向乃至宗教信仰和宗教事业造成明显的危害。这份报告建议,虽然政府或相关部门插手制止并无充分的政策依据,但至少可以进行很多方面的监督或干预,比如物价部门可以干预烧香的售价;税务部门可以令其照章纳税;与旅游部门合作经营,需要工商行政部门批准;经济收支是否透明公正,审计部门可以进行必要的审计监督,等等。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员叶涛认为,在当今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寻求文物保护、宗教仪式与旅游活动有机整合的现代管理模式,是摆在泰山以及其他类似景点管理部门面前的棘手课题,要做好这个课题,必须由政府领导部门牵头,文物、宗教、旅游管理部门以及学术研究机构共同协作,在进行深入的调研、广泛吸取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力争摸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模式。
   
    马开能则说,他并不是完全否认承包模式,寺庙需要走社会化道路。“景区的寺院容易生存,但对于大多寺庙而言连养活自己都很困难。这就需要依靠社会力量,但究竟这条路怎么走,还要尝试着摸索。”马开能说。

发表于 2012-1-7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怎么象才知道的?
你不会这么幽默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景宗 于 2012-1-7 10:48 编辑
索南 发表于 2012-1-7 09:56
师兄怎么象才知道的?
你不会这么幽默吧?

知道的不系統。再就是很天真地希望不至於如此敗壞,此類消息一般不看或不信,現在是沒得說了。  另外前些日子我代貼過一篇,是一位法友對這類現象的感慨:http://bbs.gelupa.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398&extra=page%3D5
  貓咪很可愛!
发表于 2012-1-7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ueleishe 于 2012-1-7 10:03 编辑

这些人下辈子估计要在地狱里面度假了。。。不,估计都不用下辈子。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7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事早就有了,不新鲜。我09年去山西玩的时候,就发现过,那时候还是半公开,现在好像为发展经济,已经公开化了。
发表于 2012-1-7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fsgreen 发表于 2012-1-7 10:02
这事早就有了,不新鲜。我09年去山西玩的时候,就发现过,那时候还是半公开,现在好像为发展经济,已经公开 ...

我和我妈一提到僧人,我老妈就问:现在僧人不是可以娶老婆了吗?---吓的我赶快澄清事实。

让人有这种“僧人可以取妻子”的想法,估计也是这帮孙子造的孽。
发表于 2012-1-7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索南 于 2012-1-7 10:08 编辑



在北国,使人伤财,名为“出血”;
于是乎,有人说,贩卖佛像,是“出佛身血”;
估计类似情况,也属于“出佛身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2-1-7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赚点银子也还简单,如果伤害了信众对佛法的信心,那可是罪大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2-1-7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索南 发表于 2012-1-7 10:07
在北国,使人伤财,名为“出血”;
于是乎,有人说,贩卖佛像,是“出佛身血”;
估计类似情况,也属 ...

明显不属于。
发表于 2012-1-7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鬼魅魍魉
发表于 2012-1-7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地的很多情况确实令人扼腕
希望藏地在交通条件改善,旅游人数暴增以后不要受到污染
雪域圣地不要象冰川般消融
祈请三宝加持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景宗 于 2012-1-7 10:59 编辑

这俩人的上衣貌似藏式更有几分舞台味儿,正是在班禅行宫行骗的“西藏师傅”的行头。


这是藏在佛殿中给游客算命的“师傅”,带有四川口音,让我想起推特上说的,四川乐山向全中国输出了不少寺庙总经理,这些人去到全国很多旅游城市,将一些寺庙承包下来,或者与寺庙方丈搞合作经营,然后针对游客开发出一整套推销香火、算卦等经营手段。而我知道,这样的人也被派到藏地寺院了,如拉萨、中甸(香格里拉)都有,民宗局等部门大开绿灯;当然这样的人不只来自四川乐山。


兜售她们自己做的“嘛呢旗”,乍一看似经幡,每一面并不便宜。



我一直想去承德,不是因为那里有清皇帝的避暑山庄,而是因为有清皇帝给其佛法上师DL喇嘛和班禅喇嘛修建的行宫,俗称小布达拉宫和班禅行宫。

最近有朋自远方来,便驱车去了距离北京两百多公里的承德,当年那是蒙古人和满人扎营、养息的地盘,而今几乎全无少数民族踪影,除了在旅游景点的各种广告上。途中,穿一身迷彩服的男子拿着声称是军用的望远镜追着推销,专事研究藏学和汉学的美国友人自然不会被骗,这是旅行中遇到的第一个骗子。

如果在出发前上网搜索有关承德的介绍,就会有所心里准备。我指的是当我们刚进班禅行宫,在某个状如佛殿的房间,听得几个导游对游客说,里面有“西藏师傅”在传法。我好奇地走过去,见一群男女游客双手合十面朝一个穿着仿藏式上装的男子,而那男子先是用汉语说些菩萨保佑升官发财之类的话,然后给每人一盏蜡烛灯,并给每人念了声“扎西德勒”,藏语发音很蹩脚。

我知道遇到的不是什么“西藏师傅”,那盏蜡烛灯也不会白送。我低声告诉友人,他是骗钱的。友人说那我们当面去问问他吧。于是我俩上前,友人用藏语彬彬有礼地问道:“我可以向你请教一个问题吗?”我注意到声称是“西藏师傅”的男子很困惑,显然他根本听不懂藏语。“你懂藏语吗?”我问他。“当然,但现在我很忙。”他慌不择言地回答。

这一幕并不陌生。我曾写过拉萨下密院几年前被汉地的旅行社承包,不但在寺院开设商店,高价销售佛事用品,且有旅行社的工作人员穿藏装甚至穿袈裟,冒充藏人或喇嘛,给游客“开光”、“加持”,测算吉凶祸福等,以收取高额费用,因为旅行社有市宗教局和旅游局的批示,下密院不得不同意,僧人们敢怒不敢言。

然而被欺骗的游客们不知究竟,以为是藏地僧人所为,于是愤然指责,这可以从网上看到。也正是据网上披露,在拉萨药王山鲁普岩寺,有所谓的“藏人义工”将一盏小小的酥油供灯卖成299元,为此我特意带摄影师去过,遇见了几个自称是帮助寺院的“义工”,虽然穿藏式衣服,却并非藏人,同样是某旅行社派驻鲁普岩寺捞钱的汉人。我们当场给这些人拍了照。

其实这类骗局早已遍及整个中国,只要走进有名气的历史古迹或寺院就像走进市场,导游成了导购,僧侣或成商贩或被假冒,佛教文化成了诱饵,佛事用具成了商品。而多数游客本来就没有真正的信仰,以为诸佛菩萨也像世俗社会的权力者,需要用金钱和物质来行贿,才会给予回报。云集于寺院的骗子更是以此来诱导,似乎不贿赂诸佛菩萨就不会加以保佑。只要在现场听上片刻,全然是今日庸俗社会行贿受贿之翻版,只不过披上了佛的外衣。

而承德的这两座与藏传佛教有关的皇家家庙,其藏传佛教资源被开发得淋漓尽致,甚至有“西藏师傅”来骗钱,而游客事后很容易会把怨怒掷向被“西藏师傅”所代表的藏传佛教,于是藏传佛教成了替罪羊,更悲惨的是,伪佛教的东西充斥了原本应该净化人心的寺院。






发表于 2012-1-7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末法时代群魔乱舞,愿我辈学佛之人都具正知正见,洁身自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9 12:24 , Processed in 0.04018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