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63|回复: 11

读《入中论疏》十地总相建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0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入入中论善显密意疏》的十地总相建立,感觉标点、分段不尽合理。为读方便,听讲一段,并加以句读,略标解释,如下:

此中说极喜十一地者,如《宝鬘论》云:
如声闻乘中,说声闻八地,如是大乘中,说菩萨十地

今依彼论(入中论)所说十地及佛地略说为根本,并依《十地经》。彼说极喜十地十种发心者,意取胜义发心,建立为胜义发心十地

《释论》(月称自释)体性何法摄持、及其名义,四义而释。如云:
菩萨无漏等所摄持各别分位,名之为,是功德所依故。

其体性之无漏智,有说如《俱舍》漏不随增者,名为无漏,是未解此宗(应成派)安立无漏之义。
自宗谓实执无明与彼习气随一所染,即为有漏。离染之(有境心王),乃是无漏。如《显句论》云:
离无明翳障诸智,非观待无漏境性

此复应知,未得佛地以来,其未为无明习气所染之,唯圣根本无分别智
彼亦是暂时,从根本定起,仍生习气,为彼所染,乃至七地以来,有无明染
八地以后与阿罗汉,断尽能染之无明(种子)则无彼染,然仍为无明习气所染。

又《释论》说初地始名无二智者,是约无心、境别异之二相(能、所质异)而说,非谓远离二边(常、断二边)之智。
又此论师多说离无明翳之智慧,故有说无明及彼习气尽时智慧亦灭,以为论师宗者。如观行派外道,妄计垢尽心亦尽,是大断见。有说圣根本定中无智者,亦与彼同。

《宝鬘论》云:见彼则解脱,为由何法见?名言说为心。
此问:由何法能现见真理?答:以于名言中,由心现见

《法界赞》亦云:
犹如火浣衣,为众垢所污,投于猛火中,垢焚非衣损。
如是光明心,为贪等垢染,智火烧其垢,非彼光明性。
此说如石绵衣,若有垢染,投入火中,火能烧垢,而不损衣。如是心垢,用智火烧,仅烧其垢,非光明心亦随之而尽。

菩萨圣根本智,虽与二乘圣根本智,俱无明习气所染,现证法性。然安立为菩萨圣地者,在是否随大悲转,有无十二类百种功德等增上。

又如上说,于资粮加行道中,是否以无量理门,观察二无我之真义。
即从彼智,现证真理,亦与二乘有大差别。

各别分位者,谓即一无漏智,就义别立,前后诸分位,即各别诸地。
名为者,以是功德依处,犹如大地,故立是名。

此等是说胜义十地,皆依无分别智安立。虽是一智,略以四门差别,各别立为极喜地等:
一、功德数量展转增长之差别,谓初地中有十二类百功德,第二地中有十二类千功德等。
二、殊胜神力展转增长之差别,有说此谓能动百佛土、千佛土等,然彼已摄入功德数量增长之内。此中似说各地净垢之力进道之力展转增长。
三、波罗蜜多各别增上之差别,谓初地布施波罗蜜多增上,二地持戒波罗蜜多增上等。
四、受异熟生展转增长之差别,谓初地作瞻部洲王,二地作四大洲王等。

以是当知各地无分别智,成就功德数量之功能,胜、劣有大差别,故各别安立为。各地后得位之功德,亦各地所摄,故非唯说根本智德。

诸地差别虽如上说,然胜义地之所缘行相,则无不同。如《十地经》云:
如空中鸟迹,智者难思议,菩萨地亦尔,难说况能闻。
此说如鸟虽于空中飞翔,然彼鸟迹,世间智者语所不能议,心所不能思。
如是如飞鸟之胜义地,虽于如虚空之法性中行,然彼行相,即彼圣者亦不能如自所证而说,闻者亦不能如彼所现见而闻。

[ 本帖最后由 liangar 于 2011-8-20 12:36 编辑 ]
发表于 2011-8-21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初地始名无二智者,是约无心、境别异之二相而说

近来看有讨论,有必要再解释一下。
这里无心、境别异之二相的解释,简单以能取、所取讲,是不够准确的。
宗义宝鬘浅释中说:应成派也承认外境,因为他们主张,能取、所取异体。

这里的无二相,是指如水投水的状态,也就是:
证空之智、空性,二者似乎完全相合,所以难以区分,就象水中加水,二水无法区分一样。
证空之智此时唯见空性,无所旁顾,其他一切诸有为法,在圣无分别智前,都不能显现,以至于圣者也不能自知已证空性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能、所双泯,无一法可得”吧。
发表于 2011-9-2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文一:“未得佛地以来,其未为无明习气所染之,唯圣根本无分别智。”


引文二:“菩萨圣根本智,虽与二乘圣根本智俱 无明习气所染现证法性。然安立为菩萨圣地者,在是

否随大悲转,有无十二类百种功德等增上。”


---------

疑惑:

若 引文二 “圣根本智” 为 引文一 “圣根本无分别智” 之略称。


大意:“在没成佛前的圣者们,不被无明习气所染的智慧,只有当他们入根本定观照法性时的无分别智(推

知,在后得位中,除佛外的圣者们的智慧,还是会被无明或其习气所染的!)”

若:圣根本智 通指根本后得二位智。则 与前文入根本无别分时,不被无明习气染 相违!



则:红字部分 后 似缺少 一个重要的“无”字。应为“俱无无明习气所染”




--------

请懂藏文,谙中观 之方家释疑,感谢!
发表于 2011-9-2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4樓
以前發的校正稿帖已為俱無無明所染
http://www.gelu.org/bbs/viewthread.php?tid=25082

[ 本帖最后由 葉小釵 于 2011-9-2 12:1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的帖子

晕,刚才没有仔细看,回复错误,请管理员删此回复。
随喜 5# 的资料。



[ 本帖最后由 liangar 于 2011-9-2 12:21 编辑 ]
发表于 2011-9-2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樓上
其實疏文裡就有說(就是4樓的引一)
如《顯句論》云:「離無明翳障諸智,非觀待無漏境性。」此復應知:未得佛地以來,其未為無明習氣所染之智,唯聖根本無分別智。

所以是真的漏一個無字,是俱無明習氣所染

相關的上下文
如《顯句論》云:「離無明翳障諸智,非觀待無漏境性。」此復應知:未得佛地以來,其未為無明習氣所染之智,唯聖根本無分別智。彼亦是暫時。從根本定起,仍生習氣為彼所染。乃至七地以來有無明染。八地以後與阿羅漢,斷盡能染之無明則無彼染,然仍為無明習氣所染。又《釋論》說初地始名無二智者,是約無心境別異之二相而說,非謂遠離二邊之智。又此論師多說離無明翳之智慧,故有說無明及彼習氣盡時智慧亦滅,以為論師宗者,如觀行派外道,妄計垢盡心亦盡,是大斷見。有說聖根本定中無智者,亦與彼同。《寶鬘論》云:「見彼則解脫,為由何法見?名言說為心。」此問由何法能現見真理。答以於名言中由心現見。《法界讚》亦云:「猶如火浣衣,為眾垢所污,投於猛火中,垢焚非衣損。如是光明心,為貪等垢染,智火燒其垢,非彼光明性。」此說如石綿衣,若有垢染投入火中,火能燒垢而不損衣。如是心垢用智火燒,僅燒其垢;非光明心亦隨之而盡。
    菩薩聖根本智,雖與二乘聖根本智,俱無明習氣所染,現證法性。
若更細說無明習氣,如論文
若爾,此宗立何為所知障?《釋論》云:「此中無明習氣,能障決了所知。貪等習氣,為身語如是轉因者亦爾,又彼無明貪等習氣,唯得一切種智成佛乃斷,非餘能斷。」「身語轉」者,謂如阿羅漢有身語粗重,躍如猿猴,呼他小婢,大師雖遮仍不能改。「亦 」字明貪等習氣亦障決了所知。故煩惱習氣是所知障,習氣所起一切錯亂二取,亦是彼攝。又煩惱種子名曰「習氣」,與非煩惱種子之習氣,此立後者為所知障。雖斷盡一切煩惱種子不復生實執。然由習氣所染,於所現境仍起錯誤之心。又未成佛之聖者,由未斷所知障無明故,後得有相分別與根本無相智,各別而起。諸佛如來由於一切法勝義世俗相,現正等覺,故心心所行,一切分別皆畢竟滅,根本、後得、有相、無相不各別起。言畢竟者,顯餘聖者唯根本位乃滅,故後得、根本各別而起。言「所知障無明現行故」非是成立有相之理,是成立根本、後得有相無相各別而起。心心所行,謂諸分別,《顯句論》云:「分別謂心行,真實性義由離彼故,是無分別」。如經云:「云何勝義諦?謂尚無心行,況復文字」。

《釋論》云:「無明習氣,能障了達所知。」此說習氣是所知障。[color=Red]此宗許法我執是煩惱障。故所知障,當是二取錯亂習氣。龍猛師徒於餘論中皆未明說何為所知障。故當依止此論所說也。《釋論》又云:「無明與貪等習氣,唯一切種智於成佛時,始得永斷。非餘能斷。」故餘處說二乘阿羅漢與八地菩薩,斷盡一切煩惱種子。當知彼煩惱種子與此處所說煩惱習氣,亦非一事。又此習氣系最微細之品。十地最後心無間道現起,同時息滅。而成最初解脫道時,即是佛智第一剎那。故說以一切種智力斷除習氣也。如是說此諸力知一切所知者,

[ 本帖最后由 葉小釵 于 2011-9-2 12:30 编辑 ]
发表于 2011-9-2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angar 于 2011-9-1 15:03 发表
关于:“初地始名无二智者,是约无心、境别异之二相而说”
近来看有讨论,有必要再解释一下。
这里“无心、境别异之二相”的解释,简单以能取、所取讲,是不够准确的。
宗义宝鬘浅释中说:应成派也承认外境,因为他们主张,能取、所取异体。

这里的无二相,是指如水投水的状态,也就是:
证空之智、空性,二者似乎完全相合,所以难以区分,就象水中加水,二水无法区分一样。
  

经典说圣根本定无二现。
但是这里又偏偏理解为有二现但难以区分。难以区分或者甚至不能区分,等于无二现吗?
证空之智与空性到底是一还是异?如果是是异,又何以能说如水入水?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的帖子

又彼無明貪等習氣,唯得一切種智成佛乃斷,非餘能斷。

这里有个“唯”字,但是,第八、九、十地菩萨,不是也在断习气吗?
发表于 2011-9-2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樓上
所以大師又補充
故餘處說二乘阿羅漢與八地菩薩,斷盡一切煩惱種子。當知彼煩惱種子與此處所說煩惱習氣,亦非一事。又此習氣系最微細之品。十地最後心無間道現起,同時息滅。而成最初解脫道時,即是佛智第一剎那。故說以一切種智力斷除習氣也。如是說此諸力知一切所知者,

只有佛才能將所知障完全斷除,煩惱障是
二乘阿羅漢與八地菩薩,斷盡一切煩惱種子

因此若再細部討論,第一卷裡說的菩薩與二乘的勝根本智,俱無無明習氣所染,這裡的無明習氣不是指所知障,個人淺見是指煩惱障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上
如云:因此若再細部討論,第一卷裡說的菩薩與二乘的勝根本智,俱無無明習氣所染,這裡的無明習氣不是指所知障,個人淺見是指煩惱障

我觉得这个理解是有问题的,前文已经说“唯圣根本智,不被染污”。
我是以如下理由来思考的:
1. 圣根本智,理应是不被习气所染的,因为其现见无有错谬之故。
2.有学位圣者的后得智,理应是习气所染的,因为其未能完全现见细微缘起以及空性之故。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的帖子

“证空之智与空性到底是一还是异?如果是是异,又何以能说如水入水?”

智是心法,当然是有为法了。空性是无为法。故二者不是一,应是异。
但《心经》中说:色不异空。这如何解释呢?
我想,可以如此解释吧:色不是离开空性的存在,恰恰是自性空的存在。

“如水入水”,用了“如”字,也就是“好像”的意思,并不是两者完全等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1:45 , Processed in 0.03473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