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92|回复: 15

从莲花戒大师与和尚的辩论中所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9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摘自《莲花戒论师与摩诃衍那和尚的辩论》

  辩论在拉萨桑南的菩提寺举行,藏王坐在中间,莲花戒论师、益西旺波及伯央等少数人坐在左边,摩诃衍及追随他的多数人坐在右边。藏王首先致词:“我本人对佛法非常崇敬,造了很多寺庙,把三藏教法翻译成了藏文,希望雪域正法兴盛,有正确的修法次第。但现在,佛法中产生了两个不同的见解,一是摩诃衍的修法,主张不忆念、不作意,只如睡觉一样地安住;二是先伺察抉择法界的本性,然后观修证悟,依靠出世的无漏智慧遣除分别的执著相。这两种相违的见解不可能都正确,因为一个佛教不可能有两个导师。所以请来你们二人辩论,辩论时应不违佛法的密意,而不能有世俗的斗诤烦恼心,负者应向胜者献上花鬘,而且不能再留驻西藏,必须离开此土。”

  摩诃衍先陈述他的观点:“万法都是分别心所造,作善不善业,其结果不外乎往善趣和恶趣二途,仍未解脱生死轮回,而且是成佛的障碍。譬如黑白两云,任何一种云都是障蔽天空的,须都不作意,由任何也不思想而完全解脱生死轮回。任何也不作意、不加分别、不去观察,即是‘无缘’,这与一时顿入十地无异。”又说:“修十度的十行法,是佛为下根人宣说的法门。”并以比喻对莲花戒论师说:“你讲的先从皈依发心起修的方法,就如猴子爬树一样,而我的不忆念而成佛的修法,就象金翅鸟直接降落在树顶上一样。”

  莲花戒论师辩论道:“如你所说任何也不思想,即是舍离了‘妙观察智’,这样也就舍离了出世的智慧。如果仅作‘无想念’,那么昏倒或失去知觉的时候,也就应成为证得了‘无分别’的出世智慧。”针对摩诃衍所作的譬喻,莲花戒论师说:“你所作的譬喻与你的观点正好相违。因为金翅鸟一开始也要从地面起飞,越飞越高,最后才到达树顶的,并不能一开始就飞到了树顶,所以与你的一开始就不作意、不伺察、仅放松安住的观点恰好相违。”

  这时,藏王开许双方的弟子、侍从等都可以参加辩论,于是伯央便说:“按照对方的观点,有不知法界的本性、不用修法就可成佛的过失”。因为一开始就不观察、不忆念,仅放松安住,这即是不知法界本性;睡眠即是禅定,即不用修法。

  接着,益西旺波也发问说:“按照你的观点,不需修就已成佛了,那么以‘不忆念’去修也就没有必要。如果你说一开始还未成佛,还需要慢慢去修,那也就不成你所说的顿门修法。比如登山,须一步一步攀登上去,如果未迈一步,说是已到了山顶,这是不可能的。同样,你说需要修,但是又说不忆念,不作意什么,不修什么,放松安住,这样是不可能到达成佛的目的地的。资粮未圆满,业障也未清净,怎么可能圆满断证功德成就佛果呢?如你所说什么也不须作,只须睡眠,依此理则应连饭也不用吃了,但那就会饿死,哪里还谈得上成佛呢?”

  摩诃衍以及弟子们对于这些有理有据的话无法以教理根据回答,只好向莲花戒论师献上花鬘,承认自己失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尚的观点:
因为分别心是轮回的因——善或恶的作意都是分别心——所以不作意,就是没有了分别心,就能成佛。

莲花戒论师的反驳:
成佛需要出世间智慧——不作意就舍弃了出世间智慧——因此不作意成不了佛。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意见,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和尚和莲花戒大师都承认:分别心是导致轮回的因,善或恶都是分别心。

但是,和尚认为,不作意,不去分别,就是没有分别心,这个遭到了莲花戒大师的批驳。

莲花戒大师认为,出世间智慧不是说有就有的,需要先以分别心逐步修行,才能认识到诸法无自性的本质。

因此莲花戒大师与和尚的分歧,其实主要还是修行方法上的分歧,而非对教理认识上的分歧。
发表于 2011-8-20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法师的见解,颇似莲师大圆满对“觉性”的认识

其实辩论了那么久,最后裁定胜利的人才是最厉害的
比汉和尚和莲花戒大师都厉害
因为他都能听懂不说,还可以站在更高的地方做评委
这才是关键
发表于 2011-8-20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个很弱智的问题,莲花戒大师是哪位?是莲花生大师的吗?
发表于 2011-8-20 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陰陽師: 不是蓮花生大師

其實我覺得中國和尚輸得有點冤,因為禪宗的真正修行並不是什麼都不想。
要嘛是他藏文不好,要嘛口才不行,要嘛就真的是修行不好了。

貼個禪宗真正修行的樣子:
http://bellachao.wordpress.com/2 ... %E8%BC%89%EF%BC%89/

戒塵法師,是一位講大部經的法師,聽說老和尚在高旻寺開了悟,便到終南山茅蓬找老和尚辯論禪宗的機鋒語。老和尚聽他把話說得很大,便對他說:「你的機鋒辯論雖然很好,但這個不是你自己真正工夫,在生死根本上作不了主,閻王老子不會放過你的。不要再多辯了,咱們倆坐坐看吧。」於是他們兩人就在茅蓬裡打坐。老和尚一坐,就是七日七夜,如如不動。而戒塵法師只坐了半天,雙腿已痛得不得了,心裡的妄想更是煩躁不安。
戒塵法師每天都繞著老和尚走幾圈,好不容易才等到第七天,老和尚終於出定了。他問老和尚:「您在定中,是有覺知,還是沒有覺知呢?若是有覺知的話,就不名為入定;如果沒有覺知的話,那豈不是枯定,不就是所謂的死水不藏龍嗎?」老和尚說:「要知道禪宗這一法,原不以定為究竟,只求明心見性。若是真疑現前,其心自然清淨。由於疑情不斷,所以不是無知;也因沒有妄想,所以不是有知。雖然沒有妄想之知,但就是一支針掉在地上,也能聽得清清楚楚;你每天繞著我走幾圈,我都知道,只因疑情之力,不起分別而已。雖然不起分別,因為有疑情在,功用不斷,所以不是枯定。雖然不是枯定,這亦只不過是功用路途中事,並非就是究竟的。所以過去這七天,我只是覺得好像一彈指間就過去了,如果我一生分別心,便會出定了。參禪辦道的人,必須將此疑情,疑至極處,一旦因緣時至,打破疑團,摩著自家鼻孔,才是真正的道契無生啊!」自此以後,戒塵法師就一直跟隨著老和尚,對他老人家非常信服和尊敬了。
发表于 2011-8-20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惠昕本《六祖坛经》有云:“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敦煌法海本云:又有迷人,空心不思,名之为大,此亦不是。


所以,不思维,本不是禅宗正义。
发表于 2011-8-20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莲花戒大师和莲花生大师不是同一个大师
发表于 2011-8-20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顿悟大乘正理决几条,看看另一方

第(一)问:令看心,除习气,出何经文?
答:准佛顶经云:一根既反源,六根成解脱。据金刚经及诸大乘经皆云:离一切妄想习气,则名诸佛。所以令看心,除一切心想妄想习气。

第(三)问:佛无量劫以来,无量功德,智聚圆满,然始成佛,亦不要六波罗密,十二部经,只合说令灭妄想,不如是说于理相达。
答:准诸法无行经上卷云:“若一切法中,除其心缘相不可得故,是人名为得度。又楞伽经第二云:“但离妄想,即诸佛如来不思议慧”。

第(十)问:言一切想者,其想云何?
答:想者,心起念动,及取外境。言一切者,下至地狱。上至诸佛以下,楞伽经云:气诸法无自性,皆是妄想心见”。

新问第三:上至诸佛,下至地狱之想,切要兹长,成就善法,违离恶法,因此而行。若不识佛,不知地狱,如说十二因缘中无明,凡夫中不合修行此法。
答:一切众生,缘无始已来,妄想分别;取著妄想善恶法,或长善,或长恶。以是因缘,流浪生死,出离不得:所以经文,凡所有想皆是虚妄,若见诸想非想,则见如来。若了知此一念功德,经无量劫修习善法不如此一念功德。又所言凡夫位中,不合学此法者,一切诸佛菩萨,无量劫所修习善法,成等正觉,皆留与后代末法众生,教令修学,既言凡夫众生不合学此法,是诸佛法教,留与阿谁?凡夫不合学此法,出何经文?

第(二)问:想有何过?
答:想过者,能障众生本来一切智,及三恶道久远轮回,故有此过。金刚经说,亦令离一切诸想,则名诸佛。

第(四)问:作何方便,除却妄想与习气?
答:妄想起不觉,名生死;觉竟,不随妄想作业,不取不住,念念即是解脱般若。宝积经云:“不得少法,名无上菩提。”

第(十九)问:佛言无有少法可得者,不可执著言说,若无少法可得者,无思无观,利益一切者,可不是得否?
答:无“心”,无“思”,离得不得。但随众生、应物现形、水喻、宝喻、日月喻,皆亦同等,又据人如来功德经云:非是不得少法,与义相达……以无所得故,是名为得,于理实不相违。——上为念与妄想、除与得之类问答略举。

第(二)问:所言大乘经者,何名大乘义?
  答:楞伽经曰:“缘有妄想,则见大小乘,若无妄想,则离大小乘,无乘及乘者,无有乘建立,我说为大乘”。

  第(廿一)问:六波罗蜜及诸法门要不要?
  答:如世谛法,六波罗蜜等,为方便显胜义故,非是不要。如胜义离言说,六波罗蜜,及诸法门,不可说要与不要,诸经广说。

  第(廿三)问:此方便为显第一义故,只为钝根者要,为复利根俱要?
  答:钝根不了胜义者要,利根不论要不要。

  第(廿五)问:如何说要不要?不会!
  答:经文广说者:钝根说要,利根不论要不要,譬如病人要药、求渡人要船、无病之人不言要不要,渡河了,更不用船。

  第(廿七)问:六波罗密要时如何修行?
  答:般若、思益经:“修六波罗密时,于一切法、无思无观、三业清净、一切不敢、犹如阳炎,于一切不取不住”。

第(卅六)问:若离妄想,不思不观,云何得一切智?
  答:若妄心不起,离一切妄想,真性本有,及一切智,自然显现,如华严及楞伽经云:如日出云,浊水澄清,镜明得净,如银离铁等”。

第(四十三)问:诸大乘经中说无二者是实,须二即是智慧,分别即是方便,智慧不可分离,维摩经云:分明此二、一要一不要,无如此分别,若有如此分别,即有取舍,有如此说,请即答者。
  答:诸佛无量劫来,离三毒妄想,烦恼分别。是故悟得无二无分别智,以此无二无分别智善能分别诸法相,非愚痴妄分别。据此智慧方便不相离,若言取舍,于无二法中,有何取舍?

旧问:若不观智:云何利益众生?
答:不思不观,利益众生者,入如来功德经中广说:“由如日月,光照一切;如意宝珠,具出一切。大地能生一切。”


再看一段摩诃衍的自述

  臣前后所说,皆依问,准经文对之,亦非臣禅门本宗,臣之所宗,离言说相,离心分别相,即是真谛,皆默传默受,言语道断,若苦论是非,却成有诤三味。如一味之水,各见不同,大小智能,实难等用,特望随所乐者修行,自当杜绝法我,则臣荣幸之甚。……摩诃衍一生以来,唯习大乘,不是法师,若欲听法相,令于婆罗门法师边听,摩诃衍所说,不依疏论,唯依大乘经文指示。……现令弟子沙弥,未能修禅,已教诵楞伽一部,维摩一部,每日长诵。……除持声闻戒外,更持菩萨戒,及行十二头陀……

[ 本帖最后由 慕宗 于 2011-8-20 10:4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inyang_shi 于 2011-8-20 00:57 发表
问个很弱智的问题,莲花戒大师是哪位?是莲花生大师的吗?


莲花生大师与静命菩萨(寂护)一起复兴了吐蕃的佛教,莲花戒论师是静命菩萨的弟子。

宗喀巴大师非常推崇莲花戒论师的止观双运的修行方法,在《广论》中多次引用莲花戒论师的作品。
1-asd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8-21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8-21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的帖子

看了下所贴的问答,争论焦点应该在于:
1. 什么是分别心?
2. 分别心在修行中,需要不需要,对修行有没有好处?
3. 凡夫除妄想,要不要先认识什么是妄想?

加行道修行,得到见道,用的其实就是比量了解空性后的再决识。如果以前没有对俱生我执(妄想)的正确认识,也没有对空性的认识(比量、再决识的认识),加行道还能修什么呢,怎么除妄想?
发表于 2011-8-21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焦点,都可以存在分歧,分歧会继续分化下去,无有休止。
发表于 2011-8-23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乘在家菩萨 于 2011-8-19 23:25 发表
个人意见,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和尚和莲花戒大师都承认:分别心是导致轮回的因,善或恶都是分别心。

但是,和尚认为,不作意,不去分别,就是没有分别心,这个遭到了莲花戒大师的批驳。

莲花戒大师认为,出 ...

無明是輪迴的因
二元對立的分別心導致的生死輪迴 是無明之果
如不作意能解脫 應不用讀佛經
以一切佛經皆以分別心誦讀解了故
以吾人依解了內容依之奉行戒定慧三無漏學故
以一切戒行皆依分別心了解戒律條目制戒因緣故
以戒行持犯多非修定中所緣境故

果如支那和尚所言 無念即是一切修行
利根者行六度無要不要
則支那和尚讀經 持戒 觀心修無念應皆無義
以其無念境界與佛果無念境界無二致故
和尚應無修已成佛 以無念故

故認許依戒定慧增上 即應認許依善分別因緣差別而持戒
依修住心而離分別 依觀無我慧而得解脫
無念憨然而住 是定否尚未知 更何得慧學
又唯修無念住心 與不思量外道禪法何異
发表于 2011-8-23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道次第來看

有一些學問僧皆試著為摩訶洐翻案
但到目前為止翻不了
因為號稱利根的禪門破本參以後
還要學教
若修無念即一切修行
學教算是 休閒活動嗎
充其量算是禪修的一種法門

摩訶洐禪法紹自七祖神會
有後人研究就是從神會一代
正式走偏的
支那和尚只是到西藏後
把走偏持續加以發揚光大而已
建議樓主至少把宗喀巴大師在廣論中對支那和尚的評論弄清楚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5:30 , Processed in 0.03492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