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419|回复: 34

浅谈密法的定义及原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7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密法的定义及原理

  密法至极珍贵,如普遍共许之说,贤劫千佛,然传授密法的仅有四位。与密法结缘,纵然此生未能证悟,来世也将继续得遇密法,有机缘继续修持,进而速成佛道。故诸学人,不应仅止于菩提道次第的闻思,也应致力于密法的了解及修持。唯应根据次第调整修学的重心,不至冒滥、越等而已。

  密法的根本原理认为,一切有情咸皆具足本元清净之心,或称根本净光心,此为有情相续之所以能成最上等流果(佛陀)之最重要因——同类因(又作自分因、自种因),那若巴曾授记马尔巴,说你徒弟的徒弟,会有更加广大的成就,此预言即是指密勒日巴弟子岗波巴大师而言,岗波巴大师将“噶当道次第”与“噶举大手印”结合在一起,两大教海汇流之根本要典为《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庄严论》,此论第一章即是“明成佛之因”,所阐述的是本论六大主题的第一个主题“成佛之因如来藏”。也就是说,从理论上来说,为什么众生都具足堪能成佛的特性?因为有如来藏之故,为何众生会有如来藏呢?按照《宝性论》所说,有三个缘故:一、法身空性遍满一切众生故。二、法性真如无差别相故。三、一切众生皆悉具足佛种性故。详细了解请参见该论及贾曹杰大师所造之《宝性论大疏》。

  根据上说,由于如来藏——“空性”是一切诸法的本性,而“空性”约有情众生而言“表相”则是大乐显境,故可以说一切法虽现为庸常俗相(“庸常执”及“庸常显”),但事实皆为“大乐”与“空性”所印定(空乐不二之智),所以就其究竟本性而言,一切皆为“四遍净”,密法即是为了达至此究竟本性之道。故学习密法,应先了解密法的大致定义:密法是通向内在圆满证悟之法,它的所断为“庸常执”及“庸常显”,所成为“四遍净”。

  下面分别解释这几个名词;

  1、庸常显与庸常执:

  众生将“依报”及“正报”认定为如其显现的那样,如某人通常会认定自己就叫什么什么名字,处于什么阶层,将环境、受用及身心相续都视为是自己所有,这种“如其所现的认定”即是所谓的“庸常显”,执持这些“庸常显”为真实并认同它们的心,就是“庸常执”。在我们心中的认定的真实存在的“我”、“我所”(我的)以及其他现象的显相,也属于“庸常显”;我执与其他所有妄想执着,就是“庸常执”。“庸常执”是烦恼障,“庸常显”是所知障。一般而言,所有众生都有“庸常显”,只有在修道上获得“金刚喻定”的菩萨们除外。

  按照因乘或者说显宗的教理,行人应该知道,你的名字不是你,你的身体也不是你,你所受到的教育也不是你,你受到的传统文化、家庭环境对你生活习惯乃至人格的影响也同样的不是你,你所处的仅是身心相续于六道轮回中无数次受生在人道中的一生而已,一切诸法也仅是因缘和合如其显现的那样而暂时的如是显现而已,并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真实本体在这些显现的后面,如果没有搞清楚这个道理,就会产生庸常显与庸常执,这正是密法所要努力破除的。

  2、四遍净

  按照《密宗道次第广论》所说,密法被称为果乘,“乘”义即“运载”。运载所到之处乃“果乘”,而“果乘”之果乃为:

  (一)刹土清净
  (二)身清净
  (三)受用清净
  (四)事业清净

  此即“四遍净”,亦即佛宫殿、佛身、佛资财、佛事业。密法的修持原理认为,如果密法行者随顺此相而修观想,例如观想自己当下身处于一广大越量宫(或译作无量宫或天宫,喻其空间之大,超越凡夫所能思及的限量,或不可测量也。)之中、如具足眷属、坛城的本尊自身、具诸供养、受用资具及行清净情器二界之事业,即是果乘的修习之法,以其顺果位之行相而修习的缘故,能断除凡夫的庸常显及庸常执,快速成就圣果。

  开始时,庸常执对于凡夫的伤害性大于庸常显。以下面的比喻来说明其因。假设一位幻术师以幻术在观众面前变出一只幻老虎,这只老虎出现在观众与幻术师面前,观众会因为相信这只老虎是真实存在的而心生恐惧,幻术师却因为不认同这老虎的显相,故能保持镇定。

  对观众来说,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老虎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而是他们相信老虎是真实存在的这个思维概念,导致他们经验恐惧的正是这种思维概念,而非仅只是显相的老虎。

  如果他们如同幻术师那样,没有‘老虎是真实存在的’的这种思维概念,那么即使老虎的显相仍然存在,他们也不会害怕。同样地,即使事物对我们显现为庸常的,如果我们不在概念上执着它们是庸常的,这样便不会有太大的伤害性。相似地,如果精神上师对我们显现为凡人,而我们却认为他实质上是佛,这比起精神上师对我们显现为凡夫,而我们也相信他是凡夫,前者较不会破坏我们在精神修证上的发展。即使上师对我们显现为凡夫,我们仍相信他是佛陀,这种信念使我们能在修道上快速地进展。

  为了减轻庸常显与庸常执,佛陀教授密法的生起次第;为了彻底断舍这两种障碍,佛陀教授密法的圆满次第,特别是密法大手印。经由完成这些密法的修行,我们将成为密法的圆满正觉者,如赫鲁嘎,并拥有如佛陀般的佛宫殿、佛身、佛资财、佛事业。

  密法所净治的不单是心,而且还有身,在密法系统中,身心的概念皆与显宗有所不同,如将身分为粗身、细身、最细身,心分为粗心、细心、最细心,其中最重要的观念是“以细御粗”,即身心细的层次可以驾驭粗的层次。而且认为,最细的身心是一体的,此称为“最细风心”或“风心无别”。密宗认为身心互相依存,风乃识之所乘,如《密集五次第论》说,“此是识所乘等,说识为有风乘者,是由风力动识之义。……拉弥等说:“六识取境须仗风动。余则如盲不能见境。故说彼二如跛与盲,互相联系,乃作所作。”故身心两者同等重要,皆需修习净治转化之法。

  下面简单解释密法的身心概念,粗身,指的是四大和合的血肉之躯,包括人的各种感官,粗心,指的是眼、耳、鼻、舌、身等各种感官(五识)的认识、了别活动,包括受、想、思等心所法,粗身及粗心属于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细身,指的是由脉、气、明点构成的无形之身,细心,指的是分别意识,包括八十种遍计心等,而于心轮不坏明点中所住之心是最细风心,密法认为,最细风心通常维持着生命从一种到另一种相似形态的身心相续,最后成为通常的死时清净光明。而在受生之时,最细风心最先进入母体,从此逐渐生出心轮及三脉等各支脉,形成一个完整的人体。很有点“去后来先做主公”的味道。

  心的净治之法,即前述断除“庸常执”及“庸常显”,然而这需要配合身的净治一同来修习,否则即是不完备的,也无法达到最终要成就的果位,身的净治主要分为脉的净治,将左中右三脉纠结的脉轮打开。气的净治,将业劫气转为智慧气,明点的净治,将错乱明点转为离戏明点。这些都需要通过拙火定来完成。最后,身将转为初始的“不净幻身”及最后的“清净幻身”,心将转为初始的“比喻光明”与最后的“胜义光明”,清净幻身与胜义光明的无学双运,将达成佛果,这也即是密法修炼的最高目标。
发表于 2011-7-17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
原创?
 楼主| 发表于 2011-7-17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俗人 于 2011-7-17 17:12 发表
随喜
原创?


不算完全原创,是参考了若干资料写成的,最近倾心密法,加上参阅宝性论大疏的导读,有若干感触,尝试组织在一起形成小文,错谬必多,求善知识指教。
发表于 2011-7-17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拜读学习中
发表于 2011-7-17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遍净我还看到过另一个说法
似乎是将刹土清净改为眷属清净
但忘了在哪里看到的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7-17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嗯,也许宗派不同说法各异,俺是从密宗广论看到的

密宗道次第广论,法尊法师的版本:

乘者,运载义。运至此处即是果乘,以此运载即是因乘。
果谓处所、内身、受用、事业四种遍净,即佛宫殿、佛身、佛财、佛事。若顺彼相,现前修习宫殿天轮供养资具,净情器等所有事业,即是果乘,修顺果相而运行故。

新译密宗道次第广论,妙音丛书版本:

  『乘』义即『运载』。运载所到之处乃『果乘』,运载之法乃『因乘』。而『果乘』之果乃为:
  (一)刹土清净
  (二)身清净
  (三)受用清净
  (四)事业清净
  此四遍净亦即佛宫殿、佛身、佛资财、佛事业。若行者随顺此相而修观,当下处於一广大越量宫、本尊中围、具诸供养、受用资具及行清净情器二界之事业,即是果乘。以其顺果位之行相而修习也。如《入无上续义论》云:『此由内身受用处所作事净相而入,故名为果。』
发表于 2011-7-17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俗人 于 2011-7-17 21:19 发表
四遍净我还看到过另一个说法
似乎是将刹土清净改为眷属清净


刹土(坛城)中包括眷属吧.....
发表于 2011-7-17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11-7-17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小文其实是在尝试着回答这么几个问题:
1、人及其他有情,为何能通过修行成就佛果?
2、人能成佛,基本原理是什么?
3、佛按照龙树菩萨所许,有法身及色身,按照无著菩萨所许,法身还可以分为自性身、智慧身,色身还可以分为报身(受用身)及应化身,法身是如何成就的?
4、色身是如何成就的?

其中也有一个问题没有涉及到,或者说涉及的很少。
5、为何修密法能快速圆满福智二资粮?

此文盼能抛砖引玉。
发表于 2011-7-17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 顶帖,让更多的法友能看到,并参与!
发表于 2011-7-18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能问个问题吗? 对密法也不是很了解。

引:众生将“依报”及“正报”认定为如其显现的那样,如某人通常会认定自己就叫什么什么名字,处于什么阶层,将环境、受用及身心相续都视为是自己所有,这种“如其所现的认定”即是所谓的“庸常显”,执持这些“庸常显”为真实并认同它们的心,就是“庸常执”。在我们心中的认定的真实存在的“我”、“我所”(我的)以及其他现象的显相,也属于“庸常显”;我执与其他所有妄想执着,就是“庸常执”。“庸常执”是烦恼障,“庸常显”是所知障。一般而言,所有众生都有“庸常显”,只有在修道上获得“金刚喻定”的菩萨们除外。

--------请问 庸常显 是不是存在的法?“这种“如其所现的认定”即是所谓的“庸常显””是指“庸常显”去认定吗?他是境还是有境?,(比如我执认为真实认同的我就不是存在法。)阿罗汉断了烦恼障,应是断了庸常执的,没有了执持认同这些“庸常显”的“庸常执”的阿罗汉之上,庸常显是种怎样的状态?

引:为了减轻庸常显与庸常执,佛陀教授密法的生起次第;为了彻底断舍这两种障碍,佛陀教授密法的圆满次第,
请问这里的生起次第的“减轻”和圆满次第的“断舍”具体各表示什么? 与显宗中对于烦恼的“伏”“断”相类吗?
是无色界比色界,色界比欲界这样的减轻  还是  三果比二果,二果比初果这样的减轻?

[ 本帖最后由 愚者 于 2011-7-18 00:3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提问,试答如下:

1、“庸常显”是凡夫处于无明状态下对内外诸法的认知,这无疑是错乱的,而非如实的,属于“境”的一面,阿罗汉断除烦恼障之后,所现观的诸法定然与我们凡夫不同,然而究竟何种不同,处于何种状态,抱歉,目前还无法作答。

2、生起次第以“尊身显明”及“忆念净相”(即自观本尊,身处坛城等,需能观想的种种繁复的细节也很明了,越繁复净治脉风之力越大,且在座下亦能保持此想不失。)对治“庸常显”,以“佛慢坚固”对治“庸常执”,然而这仍然是以圣念代替凡夫之所念,并非真实将凡夫之身心相续转为圣者之身心相续,故未为究竟。以此说生起次第是假立、施设之次第,而圆满次第堪能真实净治身心,转凡为圣,故说圆满次第为真实次第,个人觉得应与显宗中对于烦恼的“伏”“断”相类。

密法事相,纷繁万千,所有仪轨灌顶概应秘密不泄,而此背后,皆有一定之规,曰密法之理也。

密法之理,亟需了解、掌握,此理为编写仪轨之所必须,如无上瑜伽诸法,必以“九行证三身”之理印定,如不明此理,则编写仪轨必错漏百出。生次诸法,亦必有“尊身显明”及“忆念净相”、“佛慢坚固”,圆满次第诸法,亦必有三远离、幻身、光明双运这些内容,此仪轨背后之理趣,不可变易者也。
发表于 2011-7-18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喜饶让波 于 2011-7-18 08:28 发表
1、“庸常显”是凡夫处于无明状态下对内外诸法的认知,这无疑是错乱的,而非如实的,属于“境”的一面,阿罗汉断除烦恼障之后,所现观的诸法定然与我们凡夫不同,然而究竟何种不同,处于何种状态,抱歉,目前还无法作 ...


感谢答复!
因论成论,还有一事不明。
您说:“庸常显”是凡夫处于无明状态下对内外诸法的认知
不怎么能领会您的意思,如果从文字上来看的话,如果是一种认知的话好像应该是有境心啊?怎么是境呢?
再有,若其是凡夫处于无明状态下对内外诸法的认知 那么如上的问题 断了烦脑障而没有成佛的圣者 其因为没有无明的原故,自然也不存在 处于无明状态下对内外诸法的认知,那其有没有此“庸常显”呢?然若从其是所知障来说,那么断了烦恼障而未成佛的圣者定然是有“庸常显”的。

[ 本帖最后由 愚者 于 2011-7-18 09:41 编辑 ]
发表于 2011-7-18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想自己当下身处于一广大越量宫(或译作无量宫或天宫,喻其空间之大,超越凡夫所能思及的限量,或不可测量也。)之中、如具足眷属、坛城的本尊自身、具诸供养、受用资具及行清净情器二界之事业,即是果乘的修习之法,以其顺果位之行相而修习的缘故,能断除凡夫的庸常显及庸常执,快速成就圣果。”

是否属于自我催眠呢?中国气功中的观想其实很像西方的催眠术。金刚经教导我们不住一切相。观想中的“广大越量宫”是否只是自己的大脑杜撰出来的呢?
发表于 2011-7-18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密宗道次第广论的内容就不要放在公开场合讨论了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9 07:00 , Processed in 0.03471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